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廢帝劉辯?吾乃黃巾賊!> 第二十二章、先當個包頭王!

第二十二章、先當個包頭王!

  「將軍,天策谷範圍並不大,自守有餘,進取不足....」

  站在關隘的城頭上,盧植指著一眼便能看到頭的天策谷說道。

  「此地乃朔方、五原兩郡之間,向南五十里便是原五原縣城。北依陰山,南牽大河,周時稱此地為朔方,即遙遠的北方之意,戰國時諸國爭雄,秦國在此地軍屯,稱之為河南地,我朝鑿穿西域,此地併入并州,分朔方、五原、雲中三郡。」

  雖然劉昪能在後世查閱資料,但漢末關於河套地區的資料並不多。

  這裡不是史書聚焦的中心。

  「大河往北,又蜿蜒向南,沿河有大量的平原地帶,乃是最好的農耕之所。」

  這個劉昪知道。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嘛。

  這一套,指的就是黃河幾字蜿的頂端區域。

  「短期內,可以天策谷、五原縣城之間為核心,沿河建立軍屯,招募流民,開墾土地,積累實力,逐步把以天策谷、五原縣城、臨沃城三個點核心,建築城池,互為犄角,以為根本之地。」

  劉昪聞言,在腦海中想起了在洛京圖書館看過的并州地圖。

  天策谷大約是在陰山山腳,以五原、臨沃、天策谷畫直線相連,大約能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這個等邊三角形包圍的區域,大約就是...

  後世的包頭市!

  包頭是個好地方啊。

  在後世,包頭是北方重要的工業基地,有草原鋼都之稱。

  背靠黃河,依託黃河水可發展起大規模的灌溉農業。

  陰山南麓還有非常豐富的煤鐵礦產資源。

  既能屯田,又可以開礦。

  這麼好的地方,為什麼在漢末這個時代人口如此稀少呢?

  自然是因為遊牧民族的威脅了。

  陰山山脈不是什麼太險峻的山脈,之間存在諸多豁口,草原上的騎兵可以通過這些豁口,沿黃河南下。

  在這個地方屯田,最大的威脅便是如此。

  遊牧民族的劫掠,讓這個「塞外江南」屢屢在農耕政權和遊牧政權之間易手,是漠北蠻族和漢地農耕文明反覆交鋒的前線戰場!

  這塞外江南想要發展起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匈奴、鮮卑等部的威脅。

  「若有此根本,便可屯田積蓄,待兵精糧足,便可北控英山,南依大河,向東西方向並進,向西攻略朔方,向東收雲中郡,驅匈奴、鮮卑部北遁,盡可收朔方、五原、雲中三郡,以三郡之地,圖並、幽、冀三州!若有冀州、并州兩地在手,天下可定!」


  盧植大手一揮,仿佛劉昪已然成為了光武二世,三造大漢了。

  劉昪內心也頗為激動。

  盧植的分析讓他有些混沌的思維頓時清晰了起來。

  先當個包頭王,然後以包頭為中心,謀取朔方、五原、雲中三郡,等這個三個郡的地盤消化之後,可以向東、向南發展,全有并州,可以做個山西王,然後在謀取冀、幽等地。

  穩紮穩打。

  等幽冀到手,便是一統天下的時機到了!

  在這之前,劉昪雖然有從現代圖書館內得到技術的金手指。

  但如何打天下,他可不專業。

  而現在,盧植給他一頓分析,給出了先謀包頭王,再做個山西王的步驟。

  等做了山西王,再把河北地拿下,有山西河北兩個省在手裡,也就算是有了打天下的本錢了。

  「盧師,你可真是吾之...」

  硬生生的把「諸葛孔明」給咽下去。

  「吾之子房啊。」

  盧植微笑道:「老臣如何能與張子房相比。」

  可惜,自己老了,否則...恐怕還真的能見到少帝三造大漢的那一天,盧植想道。

  劉昪則是幹勁滿滿。

  總之。

  第一步是做包頭王!

  劉昪一下子仿佛撥開了前面的迷霧,看到了要努力的正確方向。

  ......

  轟轟轟。

  鐵蹄震碎地面的聲音由遠及近。

  劉昪和朱儁兩人坐在馬上,站在山坡處看著山腳下正在訓練的騎兵。

  隨著釘馬掌、高橋馬鞍、雙馬鐙等「天書傳道」發明的出現。

  控馬的難度大大降低。

  從白波軍那邊繳獲的三百餘匹馬,組建了一個騎兵百人隊。

  并州之民,對騎馬並不陌生。

  歷史上,漢末三國時代的并州騎兵名氣很大。

  呂布在歷史上就是一名騎兵作戰專家。

  因此,要找到一百名騎術不錯的并州壯勇並不算難。

  再加上新技術的發明對控馬技術的要求進一步降低,只是一起訓練了幾日,這一支「衝擊騎兵」就已經有模有樣了。

  「將軍,有了馬蹄鐵護著戰馬馬蹄,訓練損耗大大減小,高強度訓練下,估摸著入冬之後,這一支騎兵就該煉成了...」


  朱儁捋須笑道。

  這些天,劉昪給他的驚訝太大了。

  尤其是關於騎兵的運用上。

  人馬具甲的衝擊重騎兵,還要排成密集的陣型,像是一堵牆一樣往前碾,猶如重甲步兵一般。

  這樣的騎兵的衝擊力,光是想想都能令人頭皮發麻。

  「不過這重甲騎兵還是太貴了,日後還是要組建一支輕騎來作為偵騎、遮蔽戰場之用。」

  劉昪點了點頭。

  按照劉昪的設想,如果他真的成為「包頭王」。

  在這地方獲取戰馬的難度不大。

  完全可以組建起一支以重甲衝擊騎兵、輕騎兵、一支騎馬機動,下馬身穿重甲持長矛、弓弩結陣而戰的重甲步兵三種兵種為核心的戰兵軍團。

  而軍屯的屯墾兵則作為守備兵和補充補兵作為戰兵兵團的補充。

  這個設想得到了朱儁的支持。

  在看到了鋼甲的防禦力和見識到了天策府生產鋼鐵的速度之後。

  朱儁就知道,若是劉昪組建以兩千重甲衝擊騎兵、四千輕騎兵、四千騎馬重甲步兵這樣的配置組成一個野戰軍團的設想成功的話。

  這樣一個萬人軍團的戰鬥力絕對不可估量,任何試圖與之正面作戰的敵手都會被碾碎。

  如果敵軍沒有克制鋼甲的武器出現。

  那這樣一個萬人軍團放到任何正面戰場都是無敵的。

  「另外軍制上,也要進行一些變化,周禮雲,二千有五百人為師,師帥皆中大夫;五百人為旅,旅帥皆下大夫;百人為卒,卒長皆上士;二十有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伍人為伍,伍皆有長。」

  「我軍可取周禮之名建軍,以軍、師、旅、營、伍編制行伍,每個編制多少人,朱公可與諸將商議,除此之外,任何戰兵都需授田,暫時以一個戰兵授田三百畝為標準...」

  劉昪說的這一套其實就是秦漢的軍功爵制,朱儁對此十分的熟悉。

  按照劉昪的設想。

  他這個包頭王日後所擁有的武裝力量分為戰兵和軍屯兵兩個部分。

  軍屯兵類似於後世的軍戶兵,忙時耕種,閒時訓練。

  而戰兵則是常備軍,是隨時可以拉出來作戰的野戰兵團。

  戰兵從軍屯兵之中選拔。

  立下功勞後賜予官職、爵位、田地,以此激勵作戰。

  軍功爵制這一套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在漢朝最虛弱的時候,也是民聞戰而喜,吊打周圍蠻族。

  在漢朝,非士族出身的上升渠道幾乎被堵死了,只剩下軍功一條路而已,而漢承秦制,首重軍功,實行軍功爵制,妥妥的大漢軍國主義...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