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考卷
第66章 考卷
「日升!恭喜恭喜啊!」
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啊,同喜同喜。」
「日升,你這次可算是大出風頭了,昨晚有沒有富貴人家夜敲房門求親啊?」
「沒有沒有.」
「日升,你手裡還有沒有多的文房四寶?也分我們幾件,回去沾一沾文氣。」
「啊這.」
清晨懷德坊中,李昂苦笑著應付同鄉同窗們。
學宮初試放榜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全長安,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幽州女學子,和一個洢州小醫師,力壓十三科甲等的宰相之子,奪得初試的第一第二。
這樣的消息未免太過離奇,以至於大早上懷德坊旅舍門外,就聚集了一幫看熱鬧來的閒散市民。
沒人懷疑學宮公布的成績是否真實,只是好奇李昂這個人。
李昂應付走了同鄉同窗,看著他們又去平康坊宴飲的背影,苦笑著搖了搖頭。
所謂幾家歡樂幾家愁,學宮初試只過五千人,總有被淘汰的。
但學宮考試環節合理,判卷公平公正,沒上榜只能說是棋差一著、時運不濟。
洢州學子當中,翟逸明位列一千一百一十七,宋紹元位列九百零九,紀玲琅位列三百三十一,另有五人淘汰——由於他們明年還有再來一次的機會,因此也沒那麼傷心難過。
「想不到這次能考個榜眼回來,」
李昂關上房門,嘀咕道,「還以為前一百就不錯了.」
柴翠翹好奇問道:「少爺,榜眼是什麼?」
「就是考試的第二名。」
李昂想起來虞國還沒有榜眼的說法,只有狀元,或者說狀頭、榜首。
至於探花,也不是第三名,而是新晉進士按規矩去杏園遊玩時,對騎馬巡遊、在園中摘來名花的年輕英俊進士的稱呼——探花郎嘛。
「不過還蠻奇怪的,」
李昂嘀咕道:「我經卷、策問都只是甲等下和甲等,詩賦乙等,騎射甲等上。按道理不應該排在十三科全部甲等的裴靜之上,難道是我算科、草藥、丹青的得分太高了?」
————
「好!好啊!」
崇業坊酒樓廂房中,名為朝文遠的身材矮胖學宮算學博士,喜形於色地反覆欣賞著一張試卷。忍不住撫掌輕笑。
一旁的幾名弟子好奇詢問道:「老師,這卷子,真有這麼好麼?」
「豈止是好。」
朝文遠搖了搖頭,將寫滿了密密麻麻文字的考卷在桌上攤開,「你們看,每一道題目,這個考生都近乎於炫技一般,用了不止一種方法解題。
既有《緝古算經》中的以圖形推導之法,
也有《隋書·經籍志》中《婆羅門算法》的天竺數字算法,
還有這個」
他用指尖點了點試卷角落裡,一些畫在不同方格內的橫線豎線,笑著問學生們道:「你們看這是什麼?」
弟子們湊上前去,一眼就認出了試卷上畫著的橫線豎線是算籌——春秋時期就普遍使用的記數法。
而這些算籌所代表的.
「天元術?!」
弟子們錯愕驚訝地驚叫出來。「沒錯,」
朝文遠長嘆一聲道:「隋末虞初那位做過太史丞的王孝通,深刻鑽研《九章算術》與《綴術》,寫出了《緝古算經》,以語言文字、勾股圖案和推導,來計算複雜問題。
學宮在其基礎上繼續發展,將需求的未知數視為天元數,即『立天元一』,
列兩個相等天元式,將天元式相減,得到一個天元式後,再用增乘開方法求得正根,解出天元未知數。
條理明晰,步驟井然,快於勾股圖形推導法。」
「學宮以前刊印過天元術的論文,那個考生能自己學會確實很厲害,」
一名學子皺眉道:「但增乘開方法,只是在論文裡稍有提及,沒有展開詳談——老師您打算將增乘開方法和四元術放在一起,等準備好了再刊印成冊。
他又是怎麼學會的?」
「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如果沒有好用的算學工具、計算方法,那就自己創造一個。」
朝文遠沉聲道:「這才是天才!
整張算學試卷,全考場只有何繁霜和李昂兩名考生全部解答出來,
何繁霜能考滿分,是因為她有能力考滿分。
而李昂考滿分,是因為只有滿分。
若非如此,我也不會在山長面前據理力爭,強烈要求將他的名次放在前面。」
聽到老師對那位名為李昂的學子如此盛讚,在場弟子們臉上多多少少有些不服氣。
朝文遠見狀,長嘆一聲道:「算學的發展歷史,是時斷時續的歷史。
古時算學的延續和發展,主要靠幾家幾戶內部的私授家傳,不斷有算學知識遺落、失傳,
又在幾十上百年後,被後人重新發明。
算學整體水平,幾度起起伏伏,跌跌漲漲。
直到學宮重視算學,將算學視為經世致用的重要工具,民間風氣才逐漸扭轉。
正是因為有了算學,我們可以預測日月星辰的運行軌跡,估量搭建橋樑樓閣所需的木石土方,算出遠方山脈的高度、河流的流速,甚至輔助修行,
而不再是用個人經驗去『感覺』。
就算這個叫李昂的學子最後沒能考進學宮,我也會向山長請示,收他做弟子.」
說著說著,朝文遠突然一頓,眯著眼睛喃喃自語道:「不過學宮裡教草藥的孫溥,和教丹青的杜琴音,也都給了他甲等上的成績,
雖然大家同僚一場,但如果想和我搶弟子的話,
那就別怪我翻臉不認人了」
廂房內的弟子們面面相覷,
學宮的博士們除了教授規定的課程之外,還會挑選一些看得順眼的弟子,一同研究某些課題。
導師選擇學子,學子選擇導師。
不過
朝文遠的修為,貌似才巡雲中境,
和他曾是學宮同齡同窗的女修士杜琴音,早幾年就已經突破至巡雲境高階,
真打起來,朝文遠恐怕會被對方吊起來錘吧就像二人年輕時那樣。
在場弟子們想像了一下那副畫面,果斷閉嘴不談,看著朝文遠坐在椅子上,樂滋滋地不斷翻看李昂的考卷,「只不過,為什麼第一道題下面,會有一個被抹去的『解』字?」
古代算學中的「開方術」也就是近代數學的「解方程」。
南北朝和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流傳,印度的一些天文學和數學著作也傳入中國,
例如《隋書·經籍志》中的《婆羅門算法》、《婆羅門陰陽算曆》、《婆羅門算曆》。
同時唐代還有一些來自印度的、有數學修養的天文學家在司天監擔任官職,比如瞿曇悉達——他編纂有《開元占經》,該書中介紹了印度數學界會用數碼來代表數字。
本書以此史料為基礎,稍作修改,設定虞國已經有了印度——阿拉伯數字。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