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文豪1983> 第246章 又一次預測

第246章 又一次預測

  第246章 又一次預測

  歷一寧是燕大出來的知名學者,今年起會接過胡岱光的接力棒,成為新的經濟系主任。

  胡岱光則徹底成為經濟系的院長,在這個位置上發光發熱,混幾年等待退休。歷一寧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提出了「非均衡理論」,是針對這幾年通脹的一種解釋理論,大概意思就是「供不應求有道理,物價低不現實,想改沒辦法」。

  和他唱學術擂台的是滬市震旦那邊叫吳景連的一個學者,想法是「能有作為還是應該有作為。」

  兩個都算是有影響力的學者之一。

  儘管大眾更加願意相信吳景連的理論,政府也願意,但實際是按照歷一寧的路子走下去的。什麼法子都用了,最後抑制住了物價上漲是通過生產的發展,而不是任何經濟措施。

  餘切去年因為雙軌制和胡岱光有過一次對話,當時隱隱站在歷一寧這邊,「兄弟們聽我的,擺就得了」。胡岱光回去和歷一寧提了,所以歷一寧記得餘切這號人。

  他看完餘切這一篇論文之後也不矯情,直接來鼓樓大街,餘切家裡面找他。

  「我家裡是不是還行?」餘切謙虛道。

  豈止是還行!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歷教授來之後驚呆了。「我看美國人也沒你住得好。你這裡有各種日本電器,還住的寬敞,一套四合院竟然讓你改造成了豪華別墅。」

  「哪裡哪裡,歷老師,你太客氣了。」

  歷一寧和他寒暄一會兒呢,就嚴肅的提了個免責聲明:「餘切,你在文學上是數一數二,我全家都看你的小說,我們社科院的副院長錢老也是你的忘年好友,但我們現在進行的是科研討論,有啥不中聽的,你一定要理解一下……」

  「我當然理解了。」

  餘切印象中,老歷不是挺霸道嗎?怎麼現在還客氣得很。

  歷一寧就開始提意見了:「我聽說你在燕大打橋牌越打越好,開始僅次於數學系、物理系的幾個人了,說明你本來很有數學天賦,怎麼這論文沒顯現出來?做的還是很粗糙的。」

  餘切老實道:「我好多年沒怎麼學,學了的也忘了。」

  「不應該這樣!」歷一寧搖頭,「還記得胡岱光院長怎麼和你說的嗎?不要浪費了你的天賦,你還是應該把這些東西撿起來。哪怕一年,兩年才寫一個論文,也要自己搞數學才能得心應手。」

  隨後,歷一寧就是誇讚了:「但你這論文卻很有價值。我們現在不缺少研究大事情的,缺少研究實際問題的。《落葉歸根》我也看過,世紀大壩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修好……但眼下全國其他水利修建是迫在眉睫的,這些資金的籌措,相當部分用了日本的貸款,我們對此在金融方面的研究是一片空白。你開了一個好頭!」


  歷一寧希望餘切把論文寫的再通俗一點。

  這篇論文的學術部分已經基本滿足,但眼下《經濟研究》的一些文章會被選上來給高級幹部培訓學習。這些幹部大多不是學術型的幹部,文化水平較低,讓他們理解純粹的科研文章很有些難處。

  歷一寧道:「你是寫小說的,你來給稿子再潤色一遍,深入淺出的講道理,肯定比任何人寫出來的都要有效果。」

  哦,讓我再洗一遍稿子,增加點噱頭嘛!這事兒哥們可太擅長了。

  原來歷一寧主動來就是為了這事兒。

  歷一寧這輩子都吃虧在寫小說不行上。他原本很有些經濟貢獻,但是他的對頭吳景連在搞金融科普上比他強太多,每次這兩個之間一發生爭論,吳景連就回去寫科普小說,一會兒是《中國改革三部曲》,一會兒是《基金黑幕》、《十年紛紜話股市》……

  最後,論戰上雖然有來有回,大眾印象上歷一寧卻是輸麻了。要是看看他們的著作之後再復盤,那情況更是不利。

  餘切給歷一寧露了一手,他把《日元升值對基建的影響》一文中,日元升值後產生的差價,轉換成實際的物資。日本有個對華援助的ODA計劃,預計未來總共援助近四萬億日元,以美元作為錨定幣約為三百億美金出頭,雙方一個升值一個貶值,一去一來之下,實際還款會達到原先的兩倍還多。

  這聽起來好像不誇張?畢竟還款期以數十年為期限,任何一點數字的變動,都會在未來引發巨大波動。

  那麼,因為這個失誤造成的損失,用脊髓灰質炎的疫苗價格計算,相當於該疫苗上萬年的支出呢?

  春雨行動至今籌款堪堪過千萬,還有國家隊出手的因素,而協議上失誤導致的損失,等於每年組織兩場春雨行動,然後從新時期時代,人類還在鑿木取火的時候,籌款到現在。

  這還不夠具體。

  餘切想來想去,在論文的後面,寫了一篇報告文。文中虛構了一個中國小孩的一生,他這一輩子少打了一種疫苗,因此有萬分之四的機率全身癱瘓,他的生長期每個月少吃了一頓肉,有四分之三的機率造成身高矮於潛在值的五到十公分,每一年少買五本書,於是減少全國高考錄取機率的百分之十四。

  如果是女性,那麼懷孕時還會因身材瘦小,造成胎兒發育不良機率上升五個點……這都是因為多還了一倍的貸款,使得在其他地方上投入不足。

  哪裡來的數據?

  按照欠款直接暴力推算的。

  這裡面是不是存在一些數據上的誇張呢?

  當然有的,但是管那麼多幹什麼,這又不是論文的正文部分。


  新版本的論文稿就出爐了,歷一寧一看,大吃一驚。

  他沒見過這種寫法,餘切的報告文夾在論文正文之後,成了科普說明性質的文章。這算是餘切第一次涉及到報告文這個題材,報告文的悚然聽聞,極具渲染力的要素餘切算是抓到了。

  歷一寧說:「餘切!你這文章雖然很有感染力,但是我們活在一個動態的世界中,如果真發生了這種情況,兩國之間一定會進行修正的。」

  「我們不可能真的還幾倍的貸款。其實日本的貸款還是有一些援助性質的,並不是完全的為了放高利貸……」

  餘切道:「我算出來就是這麼個情況,而且,就算可以挽救,我們又為什麼一開始就把自己陷入到這種不利的境地中?」

  餘切說急了後,也有了些脾氣:

  「報告文就是這麼寫的,不求嚴謹,但一定得說明問題!我前幾年看到美國那邊的報告文說,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會在半個世紀後消失不見,地球會出現一個等同於南極洲面積的大洞……雖然我知道不可能,但是按照它當年的數據去計算,就是這麼一回事。」

  歷一寧還是覺得這麼寫太誇張了:「你這個文章發出去,恐怕在經濟學界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最後萬一預估錯了,可能會連累到你。」

  餘切還是說:「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而避之。」

  都扯到這種話了,歷一寧只能半信半疑的採納了這篇文章。

  《日元升值對基建的影響》稍作修改後,發在了《經濟研究》上,內部審核後得以通過。該文七月份上旬出刊,剩下的時間,餘切全用在了寫軍事小說《血戰老山》上。

  再特麼的不寫完,老山輪戰都要徹底結束了。

  拍攝《末代皇后》的姜紋有時候會來找餘切串門,蹭吃蹭喝。這個人的臉皮奇厚無比,為了在餘切面前刷臉,恨不得把腿折斷了躺在餘切家。他聽說餘切寫了個經濟學的論文,給他嚇了一跳!

  姜紋道:「餘切,你不是寫小說的嗎?我一直以為你是文學系的。」

  餘切回他:「這世界太複雜了,人遇上啥事情最好還是給自己留一手,有時候留一手還不夠,得留幾手。」

  姜紋被餘切逗樂了:「我也想跨行。我是學表演的,但是做演員忒沒勁兒,讓你上你就上,讓你滾蛋就滾蛋。我長得不好看,好多角色都不要我,其實我想做個導演……

  「干吧。」餘切鼓勵他,「說不定以後我小說拿給你拍。」

  「真的假的?」

  姜紋一瞬間當褲子籌錢的心思都有了。餘切的小說,連他恩師謝晉都眼紅得緊。只要掛上餘切的名頭,攢出來的局就散不了。


  「假的!」

  餘切扔下筷子,「姜紋,去洗碗。」

  「好嘞!」

  姜紋麻利抬屁股去了。

  七月初,《小鞋子》劇組從疆省回來首都。劇組需要拍攝的戲份已經基本結束,一幫人全回了首都。這部電影本身是宣傳慈善捐款的電影,所以電影結束後的字幕階段,會用視頻資料介紹一下「春雨行動」。

  謝晉突發奇想,讓餘切去客串一把「春雨行動」的工作人員。

  他說:「這個捐款活動是因為你到處奔走才出來的,你外形條件很好,留下來的資料卻並不多,我希望今後的讀者知道這一段歷史的時候,可以從《小鞋子》一片中看到你的年輕時候的樣子。」

  不是,哥們,我才22,就開始「年輕時候的樣子」了?

  姜紋看起來比我大了特麼的一圈都不止,笑起來跟個不好看的傻猴子一樣,你怎麼不說他「年輕時候的樣子」。

  謝晉說干就干,拉了攝影師,還勸說宮雪也來做演員。

  於是在建國門的兒基會門口,《小鞋子》劇組租了一塊兒場地,攝像頭對準餘切和宮雪,他倆咧開嘴,朝鏡頭微笑。

  餘切先說話:

  「春雨行動是全國第一個為了專項病症進行籌款的民間捐款活動……小兒麻痹症的高發時段出現在兒童十個月到兩歲,但成年之後同樣不能掉以輕心……聯合國正在為了消滅小兒麻痹症而行動,這將會成為繼『天花』後第二個被消滅的傳染病。」

  宮雪道:「如果您有能力,請到最近的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獻出您的愛心……」

  餘切又起頭:「同志們,祝您的生活愉快,再見!」

  宮雪忽然自由發揮起來了:「也祝餘切的生活愉快,您現在看到的就是他本人。」她又轉過來腦袋,面對著鏡頭道,「觀眾朋友們,再見。」

  餘切發愣的看著宮雪,不知道她為什麼這麼亂來?

  宮雪也望著餘切,然後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咔!」謝晉很滿意這一段,覺得很有童趣,保留下來了。

  餘切扭著宮雪問:「你為什麼忽然要望著我笑?」

  宮雪道:「你不會真以為謝導沒事兒做,才給你拍的這一段?我們在疆省遇到了一個很有趣的事情……」

  「什麼事兒?」

  「當地的小朋友看過你的小說,許多人卻不知道你的長相。他們說,你有個山羊鬍子和鷹鉤鼻,眉毛細長且彎彎的,穿著一身白色長袍,帶有棕色條紋……你身邊還有個小毛驢。」


  「那不是阿凡達,不是,阿凡提嗎?」

  宮雪頓時哈哈大笑:「對,你就是阿凡提。但是我們這電影要走向亞洲,至少得走向內地的鄉村,得讓大家知道是你長什麼樣,不然以後都不知道誰幫了他們。」

  片子隨即送到製片廠審閱,之後則送檢京城某委、文化部門下面的電影局等機構進行審查。80年代,中國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在文學興盛到「純文學」都能大賣特賣的時候,電影市場這一高級替代品卻走向萎縮,80年全國電影觀看人次達到290億次,而85年卻下降了40億人次,並且平均每個月下降至少兩億。

  情況比後來好萊塢入侵嚴峻得多,電影行業看起來要直接掛了。為了保住這一行業,多位從業人員大喊「我們需要娛樂片」,誕生出一大批八十年代特色cult片子。

  同時,電影市場逐漸走向市場化,導致演員、編劇等直接影響票房的職業薪酬開始暴漲。

  餘切這部片子的劇本收費高達六千元。雖然是市面上價格最高的薪酬,但只要稍微再過兩三年,這六千塊錢又不夠看了。

  他現在也不差這六千塊錢了,餘切又把錢都捐給了春雨行動。

  劇組換了個館子,草草舉辦了告別儀式。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