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內關外
關西,海關之西。
大明自從拿下印度之後,這個海洋帝國除了擁有了一顆明珠,也擁有了聯通東西方世界重要關口。
照著以前某某關口內外的稱呼,大明海上跑船的也將這海關東面西面各稱作關東關西,或是關內關外。
而今日來拜訪鄭與朱,其實也能算作一家。
只是究其根源,一邊是鄭芝龍所代表的海盜海商團體,一邊是鄭成功代表的國姓一脈。
至於兩家為何發展成現在這樣,還是得從世祖皇帝說起,世祖皇帝他爹隆武帝也脫不了干係。
在明世祖生下來之前,鄭成功已經受賜國姓,而隆武帝則是鄭芝龍擁立起來的。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可以說如今的大明帝國有鄭氏的一份。
大明帝國與清國對抗,在海上稱雄,縱橫四海之時,也少不了鄭氏的力量。
畢竟大明當時最強的海上力量就是鄭芝龍這個海賊王麾下的海盜團與商團。
但這一切在明世祖成長並做大,大明國力在海外蒸蒸日上,皇家海軍建立之後就徹底改變了。
總之,經過一些崎嶇坎坷過後,大明向著西方世界進軍,首要目標就是征服印度。
官方史書說明世祖命令鄭氏舉族遷至海關以西,鄭氏至此世居於蘇門答臘,斯里蘭卡,印度各地。
而國姓一脈改姓成朱並受封王爵,並與大明宗室不斷聯姻傳承下來,還入了宗室冊子,說起來雖不算是異姓王爵,但起點終究與老朱家不一樣。
只是鄭氏是被命令遷徙過去的,國姓一脈是主動請求過去的,或許是為了更好更大的封地,或許是為同宗的鄭氏鳴不平。
但也因為是跟著去的而且與老朱家主脈終究有別,所以即便西邊還有別的藩王,唯獨這一脈被稱作關西朱氏。
距今為止這其中糾葛依舊是大明小說故事與戲台上的常客。
什麼明世祖揮玉斧命鄭氏一族不得過海關,什麼鄭氏被朝廷卸磨殺驢之類。
而如今這些人找上門來。
朱康燮想的都不用想就知道是關於馬六甲的事兒。
「卑職拜見王爺。」才進客房,裡頭兩人已經跪好了,邊上桌子還放著兩人帶來的禮品。
「快起來吧,本王近來有些忙,兩位登門肯定也不是專門來拜的,直接說正事吧。」朱康燮自顧自坐下了,然後看著這兩人一番打量。
登門來訪都有拜帖,兩人名字身份官職都在上面了,都有官身,要說的也是官面上的事兒。
一位衛指揮僉事,一位知府同知,兩人乃是關西軍,政主官的副手,如今一見正主態度後面面相覷,也不多客套了。
「卑職前來是為關西軍採購掣電槍,此外,英人正在關外虎視眈眈,如今關西軍正全面備戰,還請王爺能讓東府廠向關西輸送更多商品。」
指揮僉事說完,輪到同知:「額,下官這裡有一封南安公的信件,王爺,您?」
朱康燮一招手,信件被送到面前來。
南安侯,鄭芝龍的爵位。
雖然大明給鄭氏弄到關西去了,但並未削了鄭芝龍的爵位,傳承下來世襲直到現在,公爵封頂了。
對於現任南安公,朱康燮並不了解,所以他先處理軍事問題:「你來晚了,京營已經訂購了一批,若真想要只能預訂,至於廠子裡的事,本王一般不管,你自去尋東府的經理人商議。」
再朝著同知晃一晃手中信件:「南安公的信本王收下了,你們,沒別的事兒了吧,本王府里不留客啊。」
兩人識趣,沒有多留。
「這兩人送的什麼禮?拆開看看。」朱康燮說著,打開了手頭信件。
南安公鄭安國這封信除過客套之外,其目的也就只有一個。
想讓魯王爺勸勸皇帝,讓鄭氏可以前往關內京師避難,至少可以將族內老幼遷進關內。
在信中,鄭安國很是心酸的將鄭氏在關西的百年血淚史洋洋灑灑寫了出來,文采相當不錯,寫的很感人,朱康燮看了還真有些感動。
還是祖制鬧的。
世祖皇帝不讓鄭氏過馬六甲,後面的大明皇帝也不讓。
鄭氏曾經作為大明徵服印度的先遣軍,頂在最前頭出生入死肯定是吃了些苦頭蒙受不少損失的。
但他們能第一批在印度落地,能在馬六甲一帶定居,大明給他們帶來的紅利肯定是吃的飽飽兒的。
如今賣慘,不過是被英國人騎到臉上,慫了而已。
不過南安公這算盤還是打錯了。
「還功臣好說話呢。」
朱康燮想著不由嗤笑。
咱根本見不到皇帝,上奏疏只為了求情?先過了內閣再說。
「大爺,禮品都查驗過了,除了珠寶金器,竟還有一打報紙。」
「哦?拿來看看」朱康燮放下信件後本想著結束辦公了,但聽到報紙,頓時來了興趣。
對於一個曾經捧著手機猛刷的人來說這個時代的信息流通速度還的太慢了,想要彌補信息攝入量,就只能多看報紙。
尋常人最多訂個一兩家的報紙,魯王爺一口氣訂了幾十家。
不限於京師,大明諸省的報紙都訂了,只是大海阻隔,很多的報紙送來時都失去了時效性,只能用來消遣打發時間。
「看來他們花了些心思啊。」報紙入手,竟是印度當地的報紙。
這讓朱康燮相當滿意。
之前就想弄幾張來看看,奈何大明與印度之間的航線斷了,後面開了幾個月,朱康燮當時卻得去戰場打仗。
印度商船帶來的書籍讀物倒是有,可報紙嘛,就算捎帶了幾張報紙,也不會想到將這玩意兒好好保存起來,送到大明京師竟會有一位王爺來收購。
「說起來本王之前有委託商船多帶些書,如今也沒了信兒。」
說著朱康燮打開報紙。
入眼第一張,最大的標題赫然映入眼帘『海航暢通!各州兵將入關從征!』
竟是當初大明攻下福州,在各殖民地徵召僕從軍時的新聞。
印度當地也在徵召行列,看這報紙上說的,印度『百姓』歡欣雀躍,為大明取得的偉大勝利慶賀,紛紛響應號召,各省各州,甚至有英占區的人趕來,要為大明的北伐戰爭出力。
可惜,朱康燮知道這支軍隊沒能過來。
而看這些報紙上的各類文章,似乎在印度的大明官紳在之前數月的英國與大明合作期間,著實放鬆了警惕。
想來在之後英國在海關之內背刺大明時,海關之外的印度地區也不會閒著。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