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突如其來
大明帝國的醫療技術還不錯。
至少比朱康燮記憶中這十九世紀中期要好上不少。
一身白大褂的醫護人員接生的時候很專業,如今善後工作也很專業。
本章節來源於s🎇to9.com
等他們將產婦整頓妥當,再將屋中血腥氣儘量去一去後,一家子這才湧進來。
慧玉正在留下的幾名醫護人員照料下進食,見到家裡人抱著孩子進來,頓時激動的朝朱康燮攤開手。
知道這是要好好看看孩子,朱康燮趕緊給送過去。
這一日可沒工夫去關心別的了,整個王府的人一門心思都在這新生的孩童上。
之前朱康燮還擔心大明的醫療條件,眼下也乖乖聽著醫生不斷囑咐各種關於產物還孩子後續護理與諸多注意事項。
親娘則是不樂意聽這個。
早二十年前聽過了,且在孩子降生之前,府里早就準備好了各種小冊子小規矩,上到幾個主人,下到幹活兒的僕役,一個個不說倒背如流,也得時刻把冊子放在懷裡。
與其聽這些,不如先想想給孩子取什麼名兒。
別的事兒王府內都有預案,嫡長子一出世就向宗人府,向王妃的娘家人報信,並即刻開始準備魯王府迎接嫡長子的接子宴之類的。
唯獨取名字需要好好斟酌一番。
朱康燮早就想好了:「就取一個幸字吧,怎麼樣?。」
「幸?」
慧玉稍微琢磨一番後,點頭朝著懷裡正酣眠的孩子笑著呢喃道:「朱莊幸。」
幸,確實是個好字。
在這對大明來說並不幸運的時期出生,讓魯王府內盈滿了喜氣。
隨著魯藩嫡長子降世的消息在京師與大明朝堂傳開,英國人背刺大明的消息也得稍微放一放,畢竟後續消息沒來,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趕緊來魯王府先送上拜帖道喜才是正禮。
遵循古禮,嫡長子降世要以大禮迎接,權貴之家或小門小戶若是有心,都會舉行接子禮。
皇室,王室的接子禮更是莊重,大擺宴席不說,還得準備三牲,孩子父親得向抱著孩子的母親行拜禮,往後命名,抓周,童蒙諸多禮儀,一個接著一個。
朱康燮也沒想到,剛從做父親的喜悅中稍稍緩過來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學規矩。
「那我要怎麼射箭?」
「天地四方,到時會在院裡掛紅綢,大爺您就朝著紅綢射箭就行,射四方,寓意世子爺今後上事天地,下御四方,射完之後就要念贊禮,贊禮文您不用操心,命名佩璋在宗人府登記入冊後,宗人府會送過來......」
「哦。」
他手裡提著一把弓,老福在邊上指揮,提前排演練習。
簡單拉弓試試手感後,朱康燮看向老福確定一下:「現在得把這弓掛到王府門口左邊去?」
「對,大爺可要親自掛上去?」
孩子降生,若生男,則在大門左邊掛上一張弓,生女,則在門右懸掛佩巾,向過路的宣告府中喜事。
朱康燮自然得親自掛上去。
不然這王府里所有人都在奔走為自己孩子準備什麼,讓他插不了手,妻兒正在休息不好打擾,但情緒到位了不做點什麼,他心裡不得勁。
正在僕人包圍下掛長弓時,董飛與一行錦衣衛火急火燎的趕來了。
「這麼快?」
宗人府和皇帝這麼有效率嗎?
等人來了一卷手諭遞來,朱康燮才知自己想岔了。
不是為自家孩子來了,雖然王室嫡長子降世,皇帝朝廷與宗人府都得關注,也要參與一下各類儀式,但還不至於剛生出來就來摻和。
董飛送了手諭,留下一句:「殿下近日來還是少離開王府為好。」
說罷就火急火燎的離開了。
手諭打開一看,朱康燮面色不由一變。
英國背刺大明,進駐香港,進犯馬六甲的意圖不難看出來,他在等孩子降生的時候就看出來了。
就是馬六甲。
英國不滿足於在印度與大明進行的利益交換,不滿足於大明放開的海域,不滿足於兩國一起侵吞清國占據其市場與土地。
或者說英國想要主動權。
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關口不能被拿在大明手裡。
可朱康燮本以為這些事兒離自己挺遙遠,畢竟這是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比起英國,他此前更擔心清國那邊的皇帝也有什麼貓膩進而察覺到他的存在......
「本王可沒殺錯人。」
把手諭捲起來,朱康燮面上略顯陰沉。
英國的的背刺已成事實且早有預謀,背刺之後,海上就有英船趕來京師與大明朝廷交涉,先上車後補票,為英國背刺大明的行為找理由來了。
此前大明魯王帶來汶萊守備軍與當地暴民在汶萊城與英國軍隊發生衝突,時候迫使英軍投降,並擅自殺俘,擊殺英國將領的事兒,成了如今英國的翻臉主要理由之一。
如今朱康燮不由又想起了那一天,在街市上與英軍爆發衝突或被打死打傷的百姓。
就算其中大多是幫派份子,那也是英軍在大明的國土上襲擊平民。
事件的本質改不了。
「老福,這些天派些府里護衛在王府之外巡邏,發現可疑人員直接驅離。」
老福自是不能偷看皇帝手諭,但眼見自家主子看過手諭後陰鬱的臉色,再一聽這話,就知道不是什麼好消息,趕緊點頭應是。
而朱康燮喜得貴子的好心情也被澆滅了不少。
英國使者不止發出了宣言,也提出了條件,要求大明朝廷懲治魯王,就這一個條件。
讓大明皇帝送來手諭的原因,就是這個條件的問題就是太過簡單了。
懲治?
罰俸,幽禁?殺頭?
太過簡單的條件,意味著英國人可能根本就不想談。
這就是來走個過場的。
魯王爺沒受到懲戒,英國就打,懲戒太小了,英國也打,懲戒太大了把魯王爺砍頭了?那根本不可能。
亦或者魯王爺出了什麼意外,那麼就不止是英國想要打了,大明國內的民情輿論就得跟炸開鍋似的。
可現在大明並不想,不能打,
大明的主要兵力都送到大清境內和沿海去了,整個大明帝國此前都在為北伐做準備,將大量的資源人力都送往福州,奔著那個缺口去了。
就算能及時抽身,大明朝廷內部調整大戰略都得吵鬧好一陣子。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