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暮漢昭唐> 第三百零五章 傾州之兵,矛盾重重

第三百零五章 傾州之兵,矛盾重重

  第366章 傾州之兵,矛盾重重

  信都,州牧府。

  「明公,袁術以奉天子詔為由,以荊州七郡並豫州四郡合為楚國,於宛城外築台進楚王。並拜孫堅為前將軍,紀靈、張勳、橋蕤三將為四方將軍,黃忠、劉勛、萇奴等將為爪牙。」

  逢紀神情諂媚,勸道:「明公今為魏公,何不順勢進王爵,與袁術並尊哉!」

  袁紹本無稱公進王之念,然卻架不住袁術的刺激。今下得知袁術進王,袁紹心有所動,為了了解眾人反應,捋須暗觀堂內眾人反應。

  「逢元圖欲陷明公於不義否?」

  沮授沉聲呵斥,說道:「明公受封魏公,便已惹河北士民非議。若非天子三次下詔冊封,為明公搪塞流言,今明公恐已如坐針氈。當下張虞、劉和虎視眈眈,明公再進位魏王,豈不與袁術同流,授把柄於張虞。」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袁紹雖心有不喜,但具有政治素養的他,卻也知沮授所言實為他而考慮。

  許攸考慮良久,說道:「昔高祖破項羽,受眾諸侯推舉而為帝;世祖定河北立業,受文武擁護而登基。明公如能大敗張虞,降服山西之地,明公莫說為王,更能效高祖、世祖之業。」

  袁紹不禁點頭,對許攸所諫之語甚是滿意。

  「子遠莫要胡言!」

  袁紹象徵性呵斥了下許攸,正色說道:「我能受封魏公,便是承蒙天子恩德,今怎敢奢求王位,更莫說效袁術行僭號之事。」

  眾人默契對視,對袁紹的虛偽言語多有無語。相比袁術明目張胆暴露自己野心,袁紹則是半遮半掩,而張虞則是舉漢旗如一。

  「咳~」

  田豐清了下嗓子,向袁紹拱手,說道:「明公,今張虞厲兵秣馬,不日將伐河北。以豐之見,明公宜當早作安排!」

  「元皓先前勸孤守趙魏堅城,消磨張虞兵馬銳氣,而今再諫方略,莫非是有新見?」袁紹問道。

  田丰神情微正,說道:「據上黨細作回稟,張虞於臘月巡視邸閣兵糧。依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語,並軍必出上黨,直指趙、魏。」

  「今張虞與劉和、張燕聯合,二者必會起兵呼應,幽州人心不一,不足為明公憂慮。而張燕所領黑山之眾,與明公有大仇,張虞遣四將出山抄掠,張燕出力不少,甘心受驅使襲擾燕、趙之界,抄掠河北糧草,是為我軍往後之大患。」

  「故以豐之見,明公或能遣大將先討張燕,先剪除張虞羽翼,破黑山,避免並、幽合流。而明公則能率大軍於後,觀張虞用兵動向。」

  袁紹點了點頭,說道:「元皓所言甚是,張燕雖為皮膚之疾,然帳下黑山軍悍勇,盤踞於緣山城鄉,欲清平張虞,不可不除張燕。今先除張燕,張虞出兵支援,我軍則能趁勢擊之。」


  「明公不應僅出兵張燕,更應令公孫與蹋頓出兵幽州,令幽州諸郡動盪。」審配說道。

  「不可出兵幽州!」

  田豐眉頭豎起,強調說道:「劉和雖名為幽州之主,然需仰仗諸豪。而幽州諸郡守閉門自保,無意為張虞效死力。若令公孫與蹋頓出兵幽州,諸豪為守家鄉,必紛紛出兵,受劉和差遣,將與明公為敵。」

  「並、幽二州若是同進退,則冀州危矣!」

  田豐一直不贊同袁紹出兵幽州,而不贊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幽州力量分散,在無外力的作用下,幽州諸將很難協力用兵,為張虞的天下出生入死。而一旦有人想打破幽州局勢,將會牽一髮而動全身,將力量分散的幽州諸軍整合起來。

  「不然!」

  逢紀大喝一聲,說道:「田君所言欠妥。幽州之所以能存,非劉和勇武,能御明公。實因有張虞為援,明公忌憚張虞襲鄴城。今烏桓為姻親之交,蹋頓允諾出兵,此時不取幽州,剪除張虞羽翼,豈不錯失良機。」

  見眾人繼續為攻伐幽州而爭執,袁紹無奈而嘆,說道:「諸公所言,各有道理,實難相駁。今卻令人難以決斷!」

  繼而,袁紹從榻上起身,揮手止住眾人議論,站至輿圖跟前,擰眉愁思,舉棋不定。

  瞧了半天輿圖,袁紹不得兵略關鍵,問道:「友若、子遠二位多有見識,今可有主張?」

  坐於席上的許攸沉吟了下,觀察了下審配、田豐、逢紀等人神情,說道:「張虞聯絡呂布、張燕、劉和為援,明公為何不能聯絡蹋頓、公孫二人為援?」

  「田君憂幽州諸豪因鄉土受襲而為張虞驅使,然若幽州諸郡岌岌可危,張虞為保全劉和,豈不需出兵支援,時幽州勝敗關乎兩軍戰事。如張虞畏懼而撤,明公則能揮兵去幽州。」

  「而明公之前所言,先擊張燕之語可行之!」

  許攸自恃與袁紹關係親密,坐而論兵事,說道:「張燕雖為跳樑小丑,但若不除之,將會影響戰事。明公遣大將擊之,而自率大軍應對張虞。幽州動盪,黑山兵敗,則張虞羽翼斷絕,而明公將大有可為也!」

  見許攸建議二者都要,讓他避免了選擇困難,袁紹頓時來了精神,說道:「子遠有謀略,而不知友若有何見解?」

  許攸向荀諶以眼色示意,而荀諶收到信號,考慮一番,說道:「許君所言恰當,明公伐劉和、張燕二人,而張虞為安人心,必會分兵救援,將能弱並軍兵馬。時明公將能以眾而凌寡,並趁勢擊破張虞,席捲並、幽二州。」

  袁紹大喜不已,謂眾人說道:「諸君所見皆有道理,我今兵將雖不及並軍精銳,但卻比並軍眾多。故多出兵馬則能弱張虞之力,有利我軍擊破張虞。」


  「明公~」

  見袁紹二者並用,田豐剛想著急說話,便被袁紹所打斷。

  「今計策已定,諸卿不必多言。」

  袁紹神情嚴肅,說道:「友若為我出使公孫,令他與蹋頓起兵,南北共取幽州。」

  「遵命!」

  「顏良、張郃何在?」

  「末將在!」

  二將從席上起身,向袁紹拱手。

  袁紹吩咐說道:「今以顏良為主將,張郃為副將,辛評為軍師,率兵先征張燕。」

  「明公!」

  沮授勸道:「恐張虞會遣援兵,而顏將軍雖說驍勇,但恐敵眾於我軍,顏將軍不敵並軍,故明公需三思人選!」

  最⊥新⊥小⊥說⊥在⊥⊥⊥首⊥發!

  袁紹蹙眉而思,說道:「儁乂尚機變,今可由公選伐張燕,而由儁乂領兵阻援。而若張虞兵眾,我當另遣兵馬為援。」

  相比降將張郃,袁紹更偏愛一開始便追隨他的顏良,即便顏良性情急躁,好勇而寡謀,今袁紹亦願以顏良為帥。然袁紹考慮沮授的建議,及張虞治下驍勇的並軍,還是讓張郃出任副將,輔佐顏良。

  「遵命!」

  顏良不滿看了眼沮授,便與張郃、辛評二人拱手領命。

  「傳令於淳于瓊,鄴城為並軍出冀州之門戶,務必固守鄴城。」袁紹傳令道。

  「諾!」

  「稟明公,義請戰!」

  麴義趨步而出列,沉聲說道:「仆久居涼州,深曉胡羌之斗,今帳下兵馬驍勇,更精車陣之妙,願獨領一軍,或為大軍先鋒,為明公破敵。」

  麴義雖依舊自恃功績,但今無獨破公孫瓚功績,倒是不敢囂張跋扈。而袁紹為了對付張虞,便一直容忍麴義,希望能像擊敗公孫瓚般,用麴義擊敗張虞。

  見麴義求戰心切,袁紹不惱反喜,說道:「昔界橋搴旗拔壘,先登制破公孫,故公節所率兵馬為我之依仗。而今將與張虞交手,而我有大用公節之時。」

  說著,袁紹環顧眾人,沉聲說道:「令青州刺史袁譚率兵前來,與我大軍匯合。而我軍以沮授為督軍,逢紀為護軍,許攸、田豐、審配為謀士,麴義、文丑、韓猛、高覽為大將,騎卒一萬五千人,步卒八萬五千人,共起甲士十萬。」

  「責令各部兵馬集結,隨時等候出征軍令!」

  堂內眾文武或有不同之見,但今見袁紹點兵出征,皆肅然齊聲而應。

  見袁紹令袁譚隨行出征,逢紀不動聲色,說道:「明公以三子各事一州,欲觀三子才能。而今公子尚才幹不弱諸君,且常年服侍明公,故不如令公子尚隨軍,與觀其才幹兵略。」


  公子尚即袁紹少子袁尚,因袁尚貌美出眾,年少聰慧,便深得袁紹喜愛,並有意立為世子,僅是袁紹少有向外表露。逢紀、審配二人因與袁譚不和,故暗中投靠袁尚。

  而今袁紹出征張虞,關乎袁紹一統天下之關鍵,如袁譚在其中如能立功建業,眾人必以袁譚為世子。二人不願見袁譚得意,故今自然要讓袁尚隨軍,以便力推袁尚為上位。

  袁紹有所意動,笑道:「尚兒多聰慧,多有類我。今可隨軍參議,以觀顯甫才略!」

  「諾!」

  許攸作揖說道:「今時出兵為據大義,明公需作檄文,盡數張虞惡行,發至天下州郡,如此則能名正而言順!」

  「好!」

  袁紹看向陳琳,說道:「孔璋,勞君為我冀州撰寫檄文,盡數張虞惡行,發往天下州郡。」

  「遵命!」

  陳琳領命。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