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群賢來朝
第41章 群賢來朝
袁紹遠沒有何進的自信,但他見何進樂在其中的樣子,心知現在不是勸說的時候,只好聽從何進的話去安撫鄭泰了。
之後袁紹聯絡士人自是不提。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盧植回到家中,卻見楊彪、馬日磾正在等他。
當初他們在東觀修漢記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包括如今不在雒陽的蔡邕、韓說等人。
盧植很清楚他們的來意,就坐後不久便直言道:「史侯有主見,今日在朝堂所言,雖然與我政見相合,但卻並非是我指使的。」
楊彪嘆息說:「我並非懷疑子乾的操守,只是烈士武臣,多出涼州,西北豪勇,實過諸州。若一直以涼州人治理涼州,一旦其心懷不軌,恐成禍患。一旦有此日,為禍必將遠甚於羌亂,涼州毗鄰三輔,唯恐威脅陵寢社稷。」
盧植自然明白楊彪話中的道理,他解釋起了自己的想法:「過去朝中日夜防範,防出了百年羌亂,如今安撫涼州勢在必行,若再拖延下去,都不用朝中再再討論要不要放棄涼州,而是涼州要脫離漢家了!在現在這種緊要關頭,不可為未發生之事而疑心重臣。」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馬日磾問盧植道:「我與文先商議,以我二人之一請調去涼州,推行皇甫威明之策,整頓吏治,何如?」
盧植搖頭:「傅南容本為涼州人,又對羌人施了一年恩義,方才得了些威望。我等雖有薄名,然涼州不知我等之名者多矣。今以關東人代傅南容,徒增騷亂。且若要達到傅南容的聲望,又不知要多花費多少錢糧。」
聽到此處,馬日磾倒像是早有預料,笑著對楊彪說道:「文先,如何,子干可是同我所言一般堅持,豈會被你三言兩語勸服?」
閒聊之後,二人又同盧植打聽史侯的現狀,滿意而歸。
事急從權,涉及到涼州,需要儘快將皇帝的決議詔書送到主官手中。
不過雒陽至冀縣有一千七百多里,驛站的快馬最快也要五天才能抵達。
當傅燮接到詔書之後,不禁感慨涼州復興有望。
孫堅接任漢陽太守,一躍成為二千石,自是春風得意之時。而且,對軍功的封賞還沒下來,孫堅是很有機會被封個列侯的,哪怕是亭侯也比不能傳家的關內侯強。
他對傅燮說:「我無治民之文德,只懂得帶兵征伐。使君選拔良吏、善待百姓,對付叛軍之事就交給我好了!」
接下來皇甫嵩等人整頓大軍,又從中挑選五千步騎跟隨孫堅留守漢陽,之後便要回朝等待封賞了。
在這個過程中,張溫的信件也傳了過來,信中提到了他為駐軍爭取到的每年七、八千萬錢的軍資。
其實七千萬錢養這五千人就已經足足夠用了,張溫囑託孫堅可以將軍資提到八千萬錢,反正多出的錢也是出自西園,可以交給傅燮用來招攬羌兵。
畢竟嚴格來說五千兵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果還要遙控隴右,就必須好好利用羌兵,錢糧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皇甫嵩等人也通過信件了解到了朝堂之中發生的事情。
傅燮十分感激:「如此看來,有史侯在,國家未來可期。只可惜昔日我在雒陽時,未曾有機會見一見史侯。」
劉備與站在他身後的關羽和張飛則在心中暗爽,他們可是史侯主動藉助車騎將軍徵辟的,史侯老早就聽說過他們的名聲。
皇甫嵩與朱儁雖然在雒陽時就已經對劉辯另眼相看了,但現在對於劉辯的表現仍覺得驚喜。
尤其是皇甫嵩,他出身涼州,感受更深。
他的叔父皇甫規一輩子勞苦功高,死後卻只獲贈大司農;同為涼州三明的張奐甚至要以戰功移籍弘農郡。
……八月底,今年興起的三大叛亂已平其一,目前皇甫嵩等人尚未歸朝,但雒陽城的輿論氛圍已經隨著鄭玄、蔡邕等人的陸續入京而變得火熱起來。
其中以鄭玄的應徵最值得稱道。
數年前,何進徵辟鄭玄入朝為官。州郡官吏脅迫起行,鄭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見何進。見過何進後僅隔了一夜,鄭玄未等授予官職就跑了。
這兩年三公府數次徵辟都被鄭玄推辭。
這次鄭玄之所以答應,除了詔書來自於皇帝之外,最關鍵原因在於皇帝邀請他在雒陽講學。
鄭玄是真心不想做官,只想研究學問,連太學負責授課的博士都不想當。
他來到雒陽之後,依舊深居簡出,不接受身著官服者的拜訪,只與人探討學術。
鄭玄的作風顯然是很符合人們對名士的想像,於是越發期待下一位名士的到來。
蔡邕就是在這樣的萬眾期待中抵達了雒陽。
蔡邕早年間陸續得罪了好幾位中常侍,被誣陷入罪。被靈帝赦免後不得不遠遁託庇於泰山羊氏,一十二年。
期間,他將女兒貞姬嫁給了好友羊續的兒子羊衜(dào)。
羊續是黨人,黨錮因黃巾之亂解除後,羊續陸續擔任廬江、南陽太守,蔡邕也一直陪同。
此番朝廷徵召,蔡邕從使者口中聽說,朝廷有詔羊續入朝為九卿的風聲。
他只稍作猶豫,便準備出發。
蔡邕與鄭玄不同,他有政治上的追求。
不過在他心中也有比政治追求更高的目標——漢史。
在蔡邕過往的人生中,他最引以自豪的經歷就是他曾在東觀參與漢記的編修。
「阿父,這裡就是雒陽嗎?」
蔡琰的話讓蔡邕回過神來,他望向輕輕挑開車簾的女兒,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是啊,這裡是外城郭,稍後到了內城,還要更繁華呢!」
蔡琰十四、五歲的年紀,懷中抱著一把焦尾琴。
因擔心路上顛簸損壞,故而一直抱在懷中。
「昭姬可是累了?我已去信給雒陽好友,他們回信說已替我安置好了住處,就在我以前在雒陽的舊宅,為父要去拜訪好友,昭姬可先去安頓。」
蔡琰微微頷首,又關心道:「阿父,若有飲宴,還需適量。」
蔡邕忙忙答應了。又捋著鬍子思索著,這次入雒陽,還得多看看好友家的後輩,有沒有適齡的賢才。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