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未來可期
第20章 未來可期
四月三日,第一遍雞鳴響起,劉辯就被郭直叫醒,稍加收拾,用過朝食,來到了玉堂殿。
這個時候,盧植已經到了。
靈帝則不見蹤影,他提前給了盧植每五日的東宮行走權。
劉辯上前拱手作揖,說道:「盧師,辯初知國家大事,經驗不足,若處事有偏頗者,還望盧師不必因我而諱言,直言即可。」
盧植同樣還以揖禮:「臣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說起來,在東漢前期,侍中和尚書是可以在東宮隨意行走的。
但在漢和帝時期,出現了一個非著名狠人,侍中郭舉在禁中與後宮私通,被和帝發現後還對和帝拔刀相向……
之後漸漸地發展成了外臣非皇帝相召不能進。
東漢中後期太后垂簾期間,外戚權力大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外戚能夠自由進出太后所在的同樣離內朝只有一牆之隔的西宮(也被稱為永樂宮或長樂宮),而外臣卻無法隨時見到皇帝,只能通過小黃門聯繫。
這一流程給出了充足的人為操作空間。
張讓也已經到了,正在指揮小黃門們,看到劉辯到了,忙忙上前拜見:「昨夜陛下特意囑咐老臣,今日一定要為殿下做好安排,殿下但凡有什麼要求,只管同老臣說。」
劉辯問:「盧師、張公,皆用過朝食了?」
盧植稍稍皺了皺眉頭,雖然對於劉辯稱張讓為公有些不滿,最終還是沒說什麼,同張讓先後表示用過了。
「那就開始吧!」劉辯滿懷期待。
目前,朝廷之中最重要的事還是征涼州事,可其他州郡的事不會因此而減少。
許多奏書公文顯得雷同和乏味,但劉辯依然興致勃勃,只在中間休息了幾次,活動了一下身體,轉眼之間,一上午就過去了。
這個時候,靈帝總算出現在了玉堂殿。
見禮之後,靈帝指著劉辯案牘一側的兩摞文書,問道:「這些該是處理好的奏書公文,為何分開來放?」
劉辯回答說:「左邊少一些的奏書公文是優先級較高的軍政大事,右邊多一些的則優先級偏低一些。」
靈帝很容易理解了優先級的意思,他讓張讓把左邊的奏書公文搬到他的桌案上,翻閱起來。
有盧植裨補闕漏,劉辯的對於奏書公文的處置基本沒啥問題。
靈帝匆匆將這一摞文書看完,告訴他們之後事有急者可不必等他查閱,直接施行。
對於另外一摞劉辯口中的小事,看都不看一眼,直接讓張讓將所有處理過的文書送回尚書台主者施行,當即就準備離開。
走之前,還誇獎了一下劉辯做的不錯,又囑託劉辯戒驕戒躁。
出了玉堂殿後,靈帝馬上讓隨侍在旁的趙忠去準備車駕,好不容易白天不用處理政務,他當然要去西園快樂了。
只可惜天氣乍暖還寒,裸泳館還不宜使用。
靈帝走後,盧植望著聚精會神觀看公文的劉辯,心中感嘆——國家未來可期!
盧植在此前陪同劉辯批閱朝中小事時就發現了,如今更確認了這一點。在他看來,史侯在處理政務上出乎意料的穩重,不會寫出一些跳脫不切實際之言,即便偶有偏頗,也大都是對地方風俗缺乏了解和對一些朝中慣例和默契不清楚罷了。
其實盧植也有些不解,皇帝都允許史侯參政到如此程度了,為何還是不肯正式立下太子呢!
只是以他的修身為人,還干不出催促皇帝立太子的舉動,最關鍵的是,現在唯一能和劉辯競爭太子之位的劉協實在是過於缺乏競爭力。
此前大將軍何進再次計劃搞一次百官上書請立太子,正是被他勸住的。
史侯劉辯身為嫡長,同時又具備好學、勤奮、尊師、公正等高尚的品德……皇帝雖然沒有明言,但實際上正在把史侯當成太子去培養。
以盧植觀之,與其強行為之,不如順其自然。
……
就在劉辯於玉堂殿中專心批閱文書時,屯兵於右扶風槐里的董卓府上來了一位客人。
董卓在邊塞長大,與很多羌人豪帥交好。後來,董卓家境敗落,以耕田為生。
當初一些與他交好的羌人豪帥來看望他,董卓將他們帶回家,殺掉耕牛用以款待宴客。耕牛的價值不必多說,豪帥們被他的慷慨所感動,回去後贈送給董卓千餘頭雜畜。
今日來拜訪董卓的,就是昔日的一位羌人豪帥,名曰號昌,為隴西羌。
面對豪帥,董卓自有他豪放的一面,絲毫沒有擺二千石和鄉侯的架子,當即命人殺羊宰牛為宴,親切如舊。
宴樂間,又有董卓召到的牛輔等軍將相陪,提及往事,雙方笑聲不斷。
董卓又提及仕途不順,心中頗有憤懣之情。
號昌見狀心中竊喜,他原本是帶著為涼州叛軍探聽情報的任務來的。
隴西太守李參告訴他,若是董卓有對雒陽朝廷不滿之意,便可嘗試策反,成了便是大功一件!
宴後,待董卓屏蔽左右,號昌道明來意。
「中常侍張讓等竊幸乘寵,濁亂海內。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今我隴西羌尊王國為首,以隴西太守李相如為副,舉義兵十萬,號召天下有識之士群起,誅殺宦官以正朝綱!君侯本涼州人士,乃故人也。不若共起義兵,憑軍勢而下三輔,鳴鐘鼓而入雒陽,既清君側,匡扶漢室,王侯亦可得也!」
號昌好不容易說完這段背了好久的措辭,小心謹慎地觀察董卓的反應。
卻見董卓哈哈大笑起來。
號昌試探著問道:「君侯這是答應了?」
董卓笑道:「你既然親自前來相邀,我豈有不應之理?」
號昌大笑起來,稱讚道:「君侯一如昔日豪爽,既如此,我這便回去告知首領,到時候義軍抵達右扶風,有君侯裡應外合,三輔之地便任由我等馳騁了!那時再與君侯一同宴樂,當真是人生樂事!」
「且慢。」董卓叫住了將要告辭的號昌,說,「只是我此刻兵少,恐怕不足以為助力,需要借君一物,方能聚攏兵馬相助。」
號昌疑惑不解:「君侯所求,我自無不借之理,只是我又如何能幫上君侯呢?君侯所借何物?」
董卓猛地抽出腰間佩劍,沉聲道:「借汝人頭一用!」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