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相見
接下來的兩天,元穆都在府中練習槊法,提升自己的武藝。
長槊被元穆舞動如風,帶起的勁勢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將整個後園都攪得有些風雲大作。
帶起的勁風,順著冠世的槊鋒,將周圍的殘枝敗葉帶動起來,在天空之中飛舞。
凌空的花葉,雖然凌亂,但其中,隱隱有一股天然的武道真意,亂中有道。
不遠處,裴元慶坐在石凳上,看著正在練武的元穆,心中也是有些疑惑。
這太守大人修煉的到底是何種功法,竟然有種在看師傅練武時候的感覺,而且,這一招一式之間,竟然隱有武道真意顯現,連自己的武道境界都有些許被牽動。
元穆功法《天子煉神術》本就是超越此界之物,而手中冠世所練的槊法,更是出自一位「天下第一」的武道聖尊之手,兩者相加,就算如今元穆境界低微,但卻是走著一條康莊大道。
一個武者,武力提升的黃金時期,其實便是在15歲~25歲這十年時間,元穆雖然基礎不行,但經過易筋伐髓後,自身底蘊深厚,加上逆天的功法,自然很快便彌補了前期的短板。
加上這些天的勤加苦練,元穆的武力提升十分顯著。
「叮,元穆,武力79,統帥53,智力80,政治74,魅力90。」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𝐜𝐨𝐦
感受著腦海中系統的提示音,元穆更加起勁,這種能看到自身進步成果的過程,才是最能讓人砥礪奮進的。
就在元穆練的起勁之時,白休急匆匆地從院子外跑了進來,氣喘吁吁地對著元穆喊道:「大人,門外…門外有一位公子要求見大人,他說他叫諸葛亮。」
「什麼?快請,快…算了,我自己去請!」元穆一聽自己的臥龍先生來了,趕緊停下了手中的動作,把冠世擱到一旁,然後,拿上旁邊的外衣就披在了身上朝著府衙大門跑了過去。
元穆之所以如此激動,不單單是因為諸葛亮是他此時能夠倚仗之人,更是因為,諸葛孔明,確實是華夏萬千少年心中的偶像,如光輝一般耀眼。
元穆一路跑到了太守府衙門外,老遠便看見一個身著文士袍,劍眉星目,容貌甚偉的青年,帶著一位同樣身著儒袍的老者牽著馬站在那裡。
元穆揮手對著他大喊道:「來者可是諸葛孔明先生?」
諸葛亮看著從太守府衙里跑出來的這道身影,心中一陣疑惑,但也是拱手道:「正是。」
元穆一直跑到諸葛亮身前,看著諸葛亮,口中喘著粗氣,心中滿是激動,臉色喜悅之色溢於言表,而後,元穆退後一步,對著諸葛亮行了一個十分端正的儒家禮節,「久聞先生大名,今日有幸相會,穆方才於府中練武,聞得先生前來,情難自禁,衣衫未整便來拜見先生,失禮之處,望先生見諒。」
諸葛亮看著面前這位外面披著長袍,內里穿著勁裝的太守大人,跑得滿頭是汗,衣衫都未穿戴齊整,禮數恭敬,言辭懇切,話里話外皆是誠懇之語,諸葛亮只感覺到,元穆對自己竟然如此地禮敬、看重。
諸葛亮雖然才智近妖,但說到底,如今也在十九歲,何曾見過這等陣仗,尤其,對方是三州太守,還是儒家聖人的嫡傳一脈,無論哪個身份,都不是自己可比,卻對自己如此恭敬。
諸葛亮心中感動,於是也趕緊恭恭敬敬還了一禮說道:「太守言重了,亮乃一白身庸人,何敢當大人如此厚愛,實在慚愧。」
元穆走上前去,一把抓住諸葛亮的手,說道:「先生不必過謙,以先生之大才,當得如此。」
一番話語,諸葛亮又是感動異常,而後,元穆看向了旁邊的司馬徽。
司馬徽原本對元穆的的印象不好不壞,甚至還有些輕視,認為他不配做孟遵的弟子,但經過元穆剛才的一番操作後,也對元穆的印象大大改觀,於是,對著元穆微微低身道:「老朽司馬徽,拜見大人。」
諸葛亮還想給元穆介紹,但但未等他開口,元穆就趕忙走到司馬徽面前,又是恭敬地行了一個晚輩的禮節:「晚輩見過水鏡先生,大人之稱實不敢當,先生可呼我表字,子軒。昔年在儒聖學宮之時,便常聽老師提起先生,老師多次讚嘆先生離開書院,只身前往荊北只為弘揚我儒家學說的大義。」
司馬徽活了這麼多年,江湖和儒家地位都不低,要說他最尊敬的人里,孟遵絕對算一個。從元穆這裡聽到孟遵對自己的誇獎,自然也是十分欣喜。
於是感慨道:「孟師謬讚了,我不過略盡綿薄之力而已,若說弘揚我儒家學說,孟師教化天下,才是真正大義。」
「好,兩位,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請隨我到堂內一敘,請!」元穆說完後,將兩人請進了刺史府。
元穆一路引著兩人前往太守府後院的正廳,期間,元穆也讓系統檢測了兩人都屬性。
「叮,諸葛亮,武力53(63),統帥90(98),智力98(101),政治96(101),魅力92(99)。」
「叮,司馬徽,武力大宗師巔峰,統帥89,智力97,政治93,魅力89。」
諸葛亮的屬性,還未到巔峰,不過也實屬正常,如今的諸葛亮,也才十九歲,而且,還沒有經歷過朝堂,未曾治理過政事,更別說是參與戰爭了。
而司馬徽確實給了元穆一個大大的驚喜,原本以為司馬徽還是像演義里一樣只是個高人,沒想到在這異世里,出身儒家的司馬徽,有著大宗師巔峰的內力,還有著天級的智力。
不多時,元穆便帶著兩人來到了正廳,而後便是命白休看座奉茶。
三人先是淺聊了一會兒,諸葛亮問道:「方才於門前,大人一口便能道出我的表字,亮與大人素未謀面,卻不知大人如何識我?」
元穆於是說道:「你我都是儒門弟子,孔明也可像水鏡先生一樣,呼我表字便好。之所以識得先生,是因為昔日還在書院之時,便聽許多先生提起過,禮聖經堂有一位諸葛亮,年紀輕輕,就精通理政之道,乃是我儒家英傑,故而識得。」
「都是師長謬讚罷了。」諸葛亮擺手笑道。
「哎,孔明何必自謙,往日只是聞孔明之才名,今日相見,方知聞名不如見面,以穆觀之,若非孔明當時年淺,儒家八駿之中,未必便沒有兄。」元穆說道。
儒家八駿,乃是儒家這一代四大聖地弟子之中,最為出色的八位傑出弟子,被冠以「八俊」之名。
原史中,這八個人在天下大亂之時紛紛下山尋主,都各自在他們的所屬勢力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甚至到了亂世的最後,這天下,都變成了,儒家八俊之中的兩位對壘。
最終,其中的一位,助天命帝星建立新朝,一統中原,被其列為開國第一功臣,也是儒家唯一一個,沒有任何修為,卻被尊為「至聖」的人。
雖然儒家這一代的代表性人物是「儒家八俊」,但儒家卻也不是只有這八俊,也有很多不輸八俊的弟子,未有八俊之名,如諸葛亮,年紀尚淺,且長時間外出遊歷,不常於人前露面,自然相熟之人少,還有的,則是身負通天之才,卻性格低調,不想招搖,也就沒有入八俊之中。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