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9章
第3609章
進入1658年秋天,隨著西班牙在東南亞地區的戰敗,由呂宋大區主導的這一輪戰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不過呂宋大區在這一次的交手中贏得著實不算輕鬆,如果從五月呂宋艦隊抵達新大陸開始算起,與西班牙人的交鋒差不多持續了四個月左右,遠遠超出了馬尼拉當局在戰爭開始前制定的六十天作戰計劃。
交戰期間如果不是及時從外地搬來了援兵,有閩台兩支生力軍投入戰場,那這場戰事或許還將持續更長的時間。
呂宋大區在戰事中的直接損失不算太大,被擊毀的船隻大多是以擔任運輸任務的貨船為主,人員的傷亡數字也控制在了三位數。整個交戰過程幾乎都是在西班牙控制的地區進行,呂宋大區自身的地盤基本沒有受到戰火波及。
但這場戰爭的巨大開支消耗,卻是差點掏空了呂宋大區的金庫。
面積廣袤的交戰區,航程超長的補給線,讓呂宋大區不得不為此調動了轄區內超過三分之二的軍事力量,以及近半的遠洋貨船。請求閩台兩地出兵助戰的時候,呂宋大區甚至不得不抵押了巴拉望島的鉻鐵礦,從海漢銀行借貸出一筆資金來支付相關費用。
而戰爭結束後,呂宋大區接下來還需投入大量資源,才能完成對新大陸殖民地的前期建設。
馬尼拉當局對新大陸的礦產開發寄予了厚望,但前期如此之大的投入,已經遠超出了競爭對手星島大區,建設進度卻受戰爭影響而落後了太多。
單就開發新大陸這一項目而言,星島與呂宋兩個大區之間的競爭其實已經分出了勝負。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
當然了,呂宋並不會因此而放棄這個項目,長遠來看新大陸的礦產開採所帶來的利潤收益必定會覆蓋前期投入,獲得盈利也只是時間問題。
由蕭正陽指揮的班吉營在戰爭結束後並未立刻返回原住地,而是被作戰司令部安排暫時駐紮到北門港。
作出這種安排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與其從呂宋另調一支部隊前往北門港駐紮,倒不如就近讓班吉營領下這個任務,讓部隊得到休整的同時,也順便維持地方治安,既省時又省事。
再度回到北門港,鄭阿貴對這裡的環境已經算得上是很熟悉了。不過讓他注意到最為顯著的變化是,北門港戰俘營收容的俘虜人數又多了一大批,看樣子是近期拉了不少人過來。
問過民政官之後才知道,馬尼拉是把此次戰事中俘虜的平民都送到北門港來了,目的當然是為了讓這些俘虜彌補本地勞動力的不足。
不過這樣一來,也讓北門港本地的人口結構進入到很奇怪的狀態,即收押的戰俘數量已經超過了本地的正常移民人口,這也就難怪作戰司令部會調班吉營到北門港駐紮了。
鄭阿貴並不清楚高層的打算,但以他的眼光來看,這北門港的確也是個流放犯人的好場所,周圍除了大海就是荒野,就算逃離戰俘營也難以生存,唯一的生路就只有接受海漢的管理。
不過目前礦業部門還沒有對周邊地區的礦藏完成前期勘探,所以這些俘虜暫時還不會得到礦工身份。而班吉營的日常任務之一,便是每天帶他們到荒野中開墾農田,或是砍伐附近的森林以獲取木材。
九月中旬,來自國防部的嘉獎令送達了馬尼拉。鄭阿貴憑藉在松巴島取得的戰績榮立二等功,並且如願獲得提升,從連長變成了班吉營的副營長。等之後完成了進修培訓,軍銜也會跟著升級,從目前的上尉提升到少校。
這對於鄭阿貴來說其實算不上什麼驚喜,本就是水到渠成之事。不過升到營級之後,再想往上走,那可就不是只靠積累軍功就能達成的目標了。
鄭阿貴平民出身,也沒什麼家世背景,軍中的人脈也比較有限。不過蕭正陽一向對他頗為賞識,這也是他在軍中唯一的高層人脈了。如無意外,再過個十年八年,這呂宋大區的軍事指揮權多半是會由蕭良交到他手上。
但此時蕭正陽已經返回馬尼拉述職,鄭阿貴就算想套近乎也沒機會,只能先安下心來,把北門港這邊的任務處理妥當,比如監督戰俘墾荒。
北門港附近的地勢雖然還算平坦,但土質和氣候並不算適宜農業耕作,加之本地的勞動力是以西班牙俘虜為主,也不太可能指望這些人能在短時間內就學會中式的農業耕作方法。
像水稻這種需要精心培育的糧食作物,肯定是沒法交給戰俘來耕種了,只能由遷入的漢人移民來操作。目前交給戰俘營種植的,暫時只安排了土豆、玉米這類種植簡單易存活的農作物。
土豆一年可以收穫三季,玉米可以收穫兩季,且不需精細打理。最重要的是,西班牙人對於這兩種原產於美洲的農作物毫不陌生,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經開始規模化種植了,可謂是熟門熟路。
當然他們在這裡種下的土豆和玉米,都是經過海漢培育改良的特殊品種,產量和品質可要比西班牙人在美洲得到的那些原始種苗強多了。
只要種植面積達到一定規模,期間不遇上什麼自然災害,那麼頂多一年後就可以解決本地最基本的糧食供應需求。
至於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目前優先級都要排在糧食作物後邊,只有吃飯問題得到解決之後,才有餘力去考慮農業創收的可能。
而班吉營所負責的監督任務,其實跟休假也沒有太大區別了。
每天早上將整隊完畢的俘虜們帶到指定的田地,發放農具和種苗,然後監督他們勞作。期間只要耕種作業在正常進行,就不需要做任何干涉。
等到日暮時分,再集合隊伍,清繳農具,清點人數,帶隊回營。
按照馬尼拉制定的標準,這些俘虜在本地勞作滿五年之後,可視勞動表現獲釋。這個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對於絕大多數俘虜來說,都有機會等到獲釋那一天到來,所以也沒有必要掙扎了。
有些人甚至認為,在這裡的生活不用擔心口糧供應和安全問題,比起以前在殖民定居點的日子還要更好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