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秦王(一)
第379章 秦王(一)
一場在許多人預料之中的變亂,如約而起,又迅速而終。
這一次不知有多少朝臣連同禁軍大將參與了進來,致使洛陽城破,皇城應天門被焚,朱家兩代皇帝都被逼迫到宮城中受到圍攻,禁軍犯上之勢,幾無人可制。
幸得宋王主持平亂,不知調來了多少東都強軍,一舉蕩平了這場亂事,一切鼓譟生亂的將領全部被殺,好些朝臣大員據說也被收押,洛陽城中、城外,只一夜,宋王就砍了幾千顆犯上禁軍的腦袋。
洛陽被殺的人頭滾滾還沒完,洛河前腳才被染成血紅,宋王后腳又去掃蕩不奉詔書而擅自進軍洛陽的長安楊師厚所部了。
據說楊師厚此次反逆,不但勾連了同州匡國、華州感化二軍,甚而還有確切證據表明其還暗自勾結偽蜀大將王宗侃、唐道襲等人,不但陷宋王親軍定霸都於險境,更使關西門戶大開,賣長安於蜀軍兵鋒之下。
其罪昭昭,實已難赦,但對於楊師厚的具體處置,是夷三族還是誅九族,都沒有具體的詔令,朝中更無人敢去私自打探,所謂朝廷,當下已在宋王的腳下瑟瑟發抖,惶惶不可終日。
至於宋王蕭硯本人,在帶了兩個皇帝向西去盪滅楊師厚後,也再沒有何時班師的風聲泄露回洛陽,回來的也只有一紙詔令,是要同知樞密院事敬翔領侍衛親軍動身長安,一直在朝中不聲不響的李珽則遷樞密副使,充為敬翔的副手。
除侍衛親軍即刻調往長安外,並有讓河南府尹魏王張全義主持安撫城中秩序,重建被毀民居,收治傷員諸事。
朝中再一次大洗牌不提也罷,對於洛陽百姓而言,這些距離太遠,他們只關心眼前事。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洛陽城一夜之中,幾百間房屋被焚,牽連到亂事中的死傷百姓更有四五百人。本來這場亂事後來已然不止波及皇城左近,死傷應該更多,特別是牛存節等人其後為了燒斷後路阻攔追兵,四處縱火,致使洛陽到處都是煙燻火燎,又有潰散禁軍亂竄,想著最後抄掠一把外逃,可謂個個都殺紅了眼。
幸得宋王及時調得親軍歸德軍入城定亂,上萬騎軍紀律森嚴,四處擒斬城中正作亂的禁軍,並迅速參與救火,這場差點波及全城的亂事才由此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破壞。
洛陽城中百姓可不知道這場亂事背後的道道,他們雖然知道宋王在其中未必就是什麼清白無辜的,但禁軍入城發作圍攻皇城欲扳倒宋王,卻也是事實,所以自不會把這場兵亂歸結到蕭硯的頭上。
對於百姓而言,他們只需知道最後救火定亂,安置傷民的,都是蕭硯麾下的兵馬,這就足夠了。
所以對於蕭硯盪滅那個據說還要領兵馬來洛陽大戰一場的楊師厚一事,洛陽百姓無不在鬆一口氣的同時,又拍手稱快。
時值當下的世道,天下哪裡都沒有太平日子,百姓除非真的活不下去,不然是不願化作流民背井離鄉,去其他愈加不知情況的地方求活的,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生在洛陽,死在洛陽。
故在這個時候,不止是洛陽,連同遠在汴京的百姓在內,大多數人竟然都在期盼,看這宋王主事還算是有點節操,麾下又坐擁強軍,不如就這般安穩當政就罷了,千萬別再有不開眼的人跳出來想著蚍蜉撼樹,又引動一場亂事了……
——————
而在蕭硯兩面轉戰,在關中接連摘下無數人腦袋的同時,遠在關西之外的鳳翔,卻是終於不再安靜下去。
從多日之前,蜀國北面行營西路軍招討使唐道襲,領著西路軍東去圍困大梁武功縣後,鳳翔城下的岐蜀雙方,便就此平靜了起來。
蜀軍主帥王宗侃在等待武功一線的消息,且他深知岐營存糧定不能再支撐多久,所以才沒有妄動,他要的就是在確認梁軍不會幹涉鳳翔戰場後,才能放手殲滅由岐王親領的岐國鳳翔、天雄、彰義三軍。
但岐營居然在這接連數日都安分守己,又讓王宗侃難免心生古怪。
直到這日,岐營突然大動,數路兵馬竟然全出,直直向著圍困鳳翔城東的蜀營逼壓而來。
「稀奇、稀奇,我們未去誘他,岐軍反而敢主動出營野戰,那岐王李茂貞莫不是腦子糊塗了不成?」
漢中招討使王宗賀在營中撐著輿圖,神色頗顯錯愕,進而又看向竟然十分平靜的王宗侃,嘶了一聲:「侃帥,岐軍這是要作甚?他們可用人馬不過堪堪六七千人不到,怎敢直攖我軍兵鋒?就算是東營王宗佑那裡,也有二十幾個指揮可用……」
王宗侃左右踱步,捻須看向正連連打探消息的斥候主將:「岐軍真是全營而出?李茂貞留在手中的那部騎軍在哪裡?」
「李茂貞分遣其部騎軍為兩翼,正威脅東營兩面營門,其部已然全出,確鑿無誤。」斥候主將道。
「真是好膽。」王宗賀冷笑:「不過一千來號騎兵,就敢在我們幾萬人面前耀武揚威……侃帥,准末將領中路軍出戰。」
「不對。」王宗侃搖了搖頭,冷靜道:「那岐王雖說兩月前有過與晉國交惡自斷其臂的昏招,但這一月交戰,其人領兵分明老成,此番既然敢主動出擊,絕不是破釜沉舟那麼簡單。」
王宗賀皺起眉:「按照預測,岐營存糧已然不多,李茂貞如果不想棄鳳翔城而走,只有主動野戰尋找我軍破綻這一條路可選。岐軍幾日來都太過安靜,未嘗不是在做破釜沉舟的準備。說不得他們已經把存糧吃完了……」
王宗侃十分鎮定,仍只是兀自在那裡思索,就算是外間斥候不斷回報,說岐軍已經逼近東營也絲毫不為所動。
王宗賀有些著急,在他看來,岐軍自尋死路,當下就是殲滅他們最好的時機,更別說還省去了拔寨攻營的難度。
「侃帥,就算是要讓東營閉寨自守,我們也不能如此干看著岐軍在外面耀武揚威吧?」
王宗賀突然心中一動,繼而建議道:「我們幾萬人馬在這鳳翔城下,還能讓幾千岐軍欺負到臉上不成?侃帥准末將千餘騎兵,末將繞道去占了岐軍的大營,李茂貞不是全軍出戰嗎,我看他還要不要那座王八殼!」
這條建議確實不錯,此番蜀軍幾萬人齊聚在鳳翔城下,之所以打起來還略顯畏手畏腳,就是因為岐軍在鳳翔北面的城外還立了一座大營,若是蜀軍攻城,彼處就可出營策應。
故兩月來,那座岐營一直都逼迫著蜀軍,讓他們一直都要分出心神防備著岐營中的岐軍會不會在他們攻城時突然殺出營來。而由於岐營中亦有規模不算小的兵馬,蜀軍幾次攻營不下,反而挫了士氣,才一直僵持到現在。
如果能一舉搗毀鳳翔城北的那座大營,不說能不能把那岐王親領的幾部兵馬都全殲在鳳翔城下,只要岐軍沒了大營,他們就只有棄鳳翔而北走了。
一時之間,王宗侃有些意動。
但對於王宗賀索要千餘騎兵繞道去斷絕岐軍後路這一請求,他又難免躊躇起來。
蜀國雖說設有「馬軍」編制,但由於蜀地缺乏優良戰馬,規模一向較小,騎軍多數時間都只是用於偵察、傳令和遮護精銳主力側翼所用,幾乎從未用於主力野戰。
連中原霸主大梁在沒有得到河北之前都極為缺乏騎兵,何論蜀國,所以就算是在這戰兵高達五六萬的北面行營中,馬軍也不過只有兩千來號,向來都是王宗侃的心頭肉,隨便折損一員都心疼的不得了。
蜀國不但缺馬,亦缺乏精銳騎兵,對比北地動輒就是幾千上萬的輕騎突進,蜀國可謂嚴重缺乏運用騎軍的經驗和主動性,真正稱得上精銳的,可能還是追隨皇帝王建入蜀的少量騎兵元從,但就算是後者,當下都已老了,不堪得用。
此戰蜀軍幾萬人打岐軍萬人還受到掣肘,有一個原因正是基於蜀軍沒有和岐軍馬軍正面相抗的同等實力。
若是劃千餘騎給王宗賀,主營這邊更失去主動性是小,如果王宗賀出了意外,那才是難辭其咎,恐怕皇帝那裡都要親自過問。
見王宗侃難得的遲疑起來,王宗賀卻也知曉輕重,並無急躁,只是攤出五根手指:「五百騎,侃帥准末將五百騎,定為侃帥拿下岐營!」
「罷了。」王宗侃不禁嘆氣:「若能拿下岐營,便斷了李茂貞的退路,事關重大,保險為上,去領一千騎吧……攻下鳳翔,岐國的幾個馬場就都能歸屬我軍了,是本將差點因小失大了。」
主意已定,王宗侃反而不再猶豫,知曉戰機轉瞬即逝,當即便遣王宗賀領騎軍出營。
王宗賀旋即而去,便有軍機秘書詢問:「侃帥,東營那邊……」
「武功縣那邊,可有使相的消息傳回來?」王宗侃不急於眼前,東營有東路軍招討使王宗佑親自坐鎮,營中還有二十來個指揮共計萬餘兵馬留守,岐軍除非能飛天,不然對東營造不成什麼威脅。
至於使相,便是西路軍招討使唐道襲,其應楊師厚的邀請,正領西路軍去圍堵據說就駐紮在武功縣的大梁宋王親軍定霸都。
那軍機秘書搖了搖頭,王宗侃便沉聲一擺手:「鳳翔已是囊中之物,不可多於岐軍糾纏,以免正中李茂貞之詭計。而梁人如芒在背,當下需保留實力,謹防梁人坐收漁利。」
帳中幾個參議和將領便紛紛拍馬屁道:「侃帥用兵持穩,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真乃名帥風範。」
王宗侃無意糾正他們這些斷章取義的諂媚之輩,只是皺眉看著地圖,暗自思忖岐軍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岐軍莫不是想尋機會入鳳翔……」角落裡突有人默默出聲。
旁邊便有人譏諷道:「入鳳翔何為?那岐王若真入了鳳翔才是天大好事,若沒他在城外與鳳翔呼應,這仗豈能打到今日?進了鳳翔,這岐軍,可就成了瓮中之鱉了,張子美,你腦袋蠢了不成?」
王宗侃皺眉,抬眼望過去,便正見大帳角落有一著緋袍的五旬瘦弱老叟這會聞及那人譏諷的話,嘴唇嚅囁了下,卻最終只是看著那人沒出聲,復又低頭去整理著手中的案牘。
那老叟名作張道古,字子美,還是唐昭宗景福年間的進士,不過在乾寧四年因直諫昭宗,言國家有五危、二難,被謫成了施州司戶,當下入仕大蜀,拜為武司郎中,就這個官職差遣,還是因其詩才不錯,得到深受皇帝禮遇的高僧禪月大師欣賞,才被召入朝廷。
放在以往,這就是個透明人物,王宗侃這會卻是聞言耳尖一動,走過去對那張道古道:「張郎中,何言岐軍會入鳳翔?」
張道古愣了一下,隨後卻亦沒有起身,只是坐在案後用手指捻著幾張黏在一起的文書道:「岐軍軍糧皆已用盡,不論要不要對我軍展開攻勢,早晚也只有退兵一條路可選。可若那岐王不肯棄鳳翔而去,便還有擇機突入城中一選,鳳翔深受岐王經營多年,儲備起碼足夠萬人及百姓所用月余,如此一來,便可靜待岐國他鎮馳援……」
「胡說八道。」之前反駁張道古的那人冷笑一聲:「岐軍入城,便真的陷入了死地。當下岐晉已然交惡,岐國北面的保大、保塞、義勝三軍要防備晉軍入岐,輕易不敢動用,此三軍若動,則岐國渭北必失!一座鳳翔和整個渭北,難道那岐王拎不清嗎?」
張道古不說話了。
王宗侃則皺眉下去,亦沒喝斥那人,因為二人顯然都說的有理。
怎麼來看,那岐王都不該選擇最不該選的一條路才對,岐軍縱使入城,可也徹底失去了主動權,蜀軍就算是硬啃,也能在舉全國之力伐岐的情況下把鳳翔啃下來,要知道,連皇帝王建,這會都已離開成都到了漢中親自督軍。
有古怪……
但經此一提醒,王宗侃卻意識到也不能讓岐軍入城,因為不管怎麼來看,不說能夠殲滅岐軍,逼走他們也才是上選!
王宗侃越想越覺得不對,總感覺有哪裡被他遺漏了,當即就要大聲喚人進來給東營傳令,是要防備岐軍擇機入城,而如若岐軍要入城,則當趁著鳳翔城門大開之際,引兵殺入其中。
「讓人準備一下,取本將的甲來。」王宗侃對左右親將道。
正這麼鎮定自若的說著,外頭馬蹄聲急響,有人不管不顧的闖了進來。
怎麼回事?難道岐軍真要入城了?
王宗侃吃了一驚,面上卻無動色,只是臉色平靜的看去。
便見一斥候全身汗水,連滾帶爬的撲入帳中:「東面使相急信!朱梁武功一線,盡為空城,並無那蕭硯親軍定霸都之影子!」
帳中其餘人尚還茫然,王宗侃卻在突然之間,瞬間瞪大了眼睛,進而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只是一個勁的對帳外靜候的斥候主將下令。
「速、速去!馬上讓王宗賀退回來!!」
一個讓人恐怖的念頭,已轟然在王宗侃腦中升起。
那位莫名突然交惡晉國,看似昏招頻出的岐王背後……莫不就站著那個古怪的蕭硯!?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