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嫡宋> 第六十九章 貼臉

第六十九章 貼臉

  也就是中路節節勝利的一支軍隊,一旦遇上兩翼夾擊,便很容易迅速崩潰。

  而如今趙光義將要面臨的情況便也似鄢之戰中的楚國和垓下之戰中的項羽,但此時趙光義眼見耶律沙已敗退,心下還是一松。

  但下首諸將及左右兩翼宋軍卻是緊張萬分,在他們的視野中卻見耶律斜珍與耶律休哥在宋軍視野範圍內已是列陣完畢。

  中軍處有一將翻身下面跪倒在地,然後就在地上拱手相對:「官家,事到如今,臣請率御龍直臨陣相對,請官家立於龍纛之下,在中軍安坐。」

  隨著其人動作不停,趙德昭便將視線移至此處,定睛一看去,卻是御龍直指揮使高瓊。

  而此時強自鎮定下來的趙光義聞言,隨即頷首應許,之後便按照高瓊所諫端坐於馬上,而高瓊毫不猶豫,直接轉身便率領御龍直向左翼耶律斜珍處去了。

  沒辦法,誰叫此時耶律休哥還是個無名之輩。

  其人在高粱河之前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彩的戰績,他上一次作戰經歷,是在遼穆宗應歷年間征討草原上反叛的室韋部落,在此之前完全沒有和中原軍隊進行大兵團對抗的經驗。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也就是說在宋人眼中,高粱河之前的耶律休哥根本稱不上名將。他僅有的軍事履歷,是在草原上虐菜毆打一些遊牧小部落。

  但是此時被忽略掉的耶律休哥,抬頭望了望天,又再度看了看追隨他而來的五千餘遼國五院軍精銳,隨後也不再看左翼那激烈的廝殺,只是瞥了一眼那面晚風下飄蕩的龍纛,便在兩軍廝殺下的震天呼喊聲中隨意抬手起來,再重重擺下。

  這五千餘遼國中也算是相當強大的騎兵,在養精蓄銳了好幾日後,終於啟動了。

  而此時,太陽雖時西斜,但距離天黑還有很久,也沒有要下雨的徵兆,也就是說老天爺最終還是處於中立狀態,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隨著耶律休哥發起了衝鋒,其人當面的宋軍便即刻遭遇了最巔峰狀態下的遼國精銳騎兵的碾壓。由於耶律休哥所部人馬俱甲,硬生生的將當面宋軍直接衝散開來。

  而宋軍除了極少數長斧大槍之外,根本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武器可以對這支部隊造成絲毫傷害。

  這樣的衝擊在以往的歷史中幾乎沒有的,畢竟遼國算是自春秋以來,充分利用了中原漢家的科技樹,將甲冑弓箭等利用到了極致。

  就在此時,遼軍便以耶律休哥的大旗為核心,對宗軍發動了一場教科書式的騎兵突襲。

  先是環射,密集的環射,五千餘遼軍圍繞著耶律休哥進行了旋轉式的推進,密集的箭矢直接便對宋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其人當面宋軍所部便有崩潰之態勢。


  耶律休哥所催動的這一波攻擊極為的迅速和猛烈,要是讓耶律敵烈及耶律奚底看到耶律休哥對騎兵的利用方式,怕是要當場羞愧而死,他們要是有這樣的用兵之術,也不會在石嶺關或沙河大敗於宋軍。

  在說道耶律休哥本人和他的大旗根本就是推進如風,連帶著以他為軸心的遼國騎兵很快便直接甩到了宋軍陣中,而這些遼國騎兵也是絲毫不慌張,又以刮魚鱗的方式一層層分隊從宋軍中掃過,每一次都捲起無數血肉。

  這個戰術,類似於車輪子滾進一般,若是在此戰中傳揚出去,說不得也能混到一個「旋風騎兵陣」之類的江湖諢號。

  但就當下來說,這個戰術在耶律休哥的施展下,所造成的損傷豈是一般,尤其配合他的更是這個時間段下最強悍的騎兵部隊之一。

  而處於這場騎兵衝鋒之下的當面宋軍更是直接七零八落,其部主將桑贊便成了這「旋風騎兵陣」之下的第一個犧牲品,隨著主將當場戰死,其部宋軍更是四散而逃。

  而耶律休哥衝鋒路上的宋軍更是一時大駭起來,便是在中軍大營處端坐的趙光義和趙德昭也是相顧駭然起來。

  尤其是趙光義其人,根本就未想到遼軍居然會有著如此的戰術,又在這樣的戰術下發揮這樣的戰力!

  只有在耶律休哥出現在這戰場上給宋軍帶來了如此大規模的傷亡後,方才醒悟過來。

  但是即便反應過來亦是無法,宋軍根本就不能對其形成大規模的有效的反擊,雖說遼軍也不是沒有傷亡,在宋軍的局部反擊之下,遼軍也有著肉眼可見的傷亡。

  在中軍處的趙德昭看的清楚,很多遼軍也往往被宋軍的弓弩射中,便是一個趔趄就落下馬來,然後悄無聲息的成為了戰爭必然的消耗品,便是遼軍主將耶律休哥身上也有一支箭頭。

  但是這種事傷亡並不足以對遼軍造成大規模的殺傷,僅僅只是一瞬間的遲滯,便又再度沖將上來,這讓在場宋軍產生了一種由衷的惶恐之心。

  而惶恐之後便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讚嘆……就是讚嘆!

  讚嘆原來騎兵還可以這麼用?!

  讚嘆原來重甲騎兵居然這麼強?!

  不過,這種讚嘆也很快就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人心深處和淺處的種種抉擇。

  最先做出反應的當然是宋軍右翼,他們在距離這場戰鬥最近的距離、最佳的視角全程目睹了一切,並最直觀的感受到了這場衝鋒的威力。

  而在中軍處目睹了一切的趙光義隨後便就此陷入了慌張,因為他已經清楚的意識到,按照剛剛耶律休哥所帶領下的遼國騎兵展現出來的強大能力,自己的右翼,幾乎是相當於不設防一般。

  也不知道此時的趙光義有沒有後悔將自己設置的預備部隊投入攻城之中,又或者後悔不聽從曹彬的勸諫,倉促帶兵前來高粱河阻擊。

  只是,此時已經沒有給他可以補救的機會了,趙廣義望著撲面而來的煙塵,與煙塵中那難以遮掩的騎兵雄壯身姿,幾乎是瞬間就口乾舌燥起來,再難言語。

  區區二三里的距離,對於騎兵來說簡直就是須臾之間便可到達。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