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嫡宋> 第四十九章 野望

第四十九章 野望

  君不見,繫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

  至此,始於魯定公十三年趙簡子初建的千年古城晉陽,也終於太平興國四年的趙光義,歷史果真有著輪迴吧!

  

  隨著墮城事件之後一月有餘,至太平興國四年六月初七,在行營大帳中,在北漢宮禁中,趙光義暇時瀏覽天下形勢圖時,眼光已經瞄向了這一片綿亘數百里的「漢唐舊疆」,內心的雀躍卻是怎麼也抑制不住了。

  這是一個持續遞進的過程,平定了中原的割據政權後,趙光義自然而然的便要轉而經營邊疆,試圖達到唐後期疆域的水準。

  其中最重要的地區是被遼國占領的幽雲地區,此外還有西北的定難軍(党項)、南方的靜海軍(交趾)等割據勢力。

  如今剛剛平定漢國幾十萬大軍屯住於此,正是兵鋒正銳之時,而手握如此力量的趙光義本人又如何能忍得住呢?

  正所謂:身懷利劍,殺心自起。

  此時正是挾戰勝之威,直搗幽州,一舉奪取燕雲地區的大好時機啊。

  至於這燕雲之地的紛爭,成因卻是相當之複雜。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地區、山西北部地區。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共十六州。

  此區域對於中原政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之於南方猶如嶺北行省之於北方,所處的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地緣戰略價值巨大——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後晉之時,石敬瑭為了一姓之榮辱,一人之私慾,割讓了對中原漢民族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要地,使得中原的屏障盡失,北方鐵騎可以毫無阻礙的往南奔馳,對後世影響極大。

  趙光義靜靜的站站在輿圖之前,內心卻是波濤洶湧:如今漢國已亡,而國家的戰略也應該有所調整了。

  自太祖建宋開始,直至自己登基這四年的時間裡,宋遼雙方雖然衝突但是卻是沒有發展到全面戰爭的地步,反而出現了持續近二十年持續對立的局面。

  先是遼國對中原野心的衰退,以及兩國之間小心營家的規範有效的制約了全面戰爭的爆發。再者是本朝執行「先南後北」的策略,專注消滅其他割據政權的軍事行動,也使得宋遼衝突得以延緩。

  靠著開寶七年雄州和議所達成的虛假和平卻是終究會被打破的,它與大宋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最終戰略目標存在著相當的差距,這種不存在於紙面上的東西在外圍因素轉化之後就變得那麼不容易保持了。

  如今,本朝既掩有河東,必然能夠對遼國形成一種高姿態的威懾,而如今遼國的動作來看,顯然是要無視朕的威懾,那麼收回燕雲的方式便只有戰爭了!


  既如此,便令人擂鼓聚將前來軍議。

  少頃,眾臣聚齊殿內,看著正中掛著的燕雲輿圖,眾臣心中便有所疑惑。

  只見宰相薛居正先是恍然,隨即便反應了過來,為何要派遣太子中允張洎出使高麗了,其意便是牽制遼國,不僅是為了攻取劉漢,更是為攻取燕雲十六州做準備啊!

  果然,薛居正才思及此處,耳旁便傳來上首趙光義的聲音:「諸卿,如今我朝已取河東,便直接與遼國對峙。

  敵我雙方接觸線已是東起泥姑口(今天津大沽口),西沿巨馬河流域的信安軍(今河北霸縣東)、霸州、容城(今河北定興東南),然後折向西北至飛狐(今河北淶源北)及靈丘(今山西靈丘)以南,直達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北)。

  而燕雲之地自古為中國所有,如今卻為蠻夷所據,如今我大宋兵鋒正盛,當此之時,我意趁勝攜兵威一舉奪取幽雲十六州,恢復我漢家故土。」

  這......

  語畢,下首群臣神色震驚,紛紛左右環顧,心中俱皆疑惑皇帝陛下為何心有此念,初進來時,見牆上所掛輿圖,還只以為皇帝陛下已焚毀太原城後,如今此行功德圓滿,要準備班師回朝了,而此時召集眾將乃是要分配邊境守臣呢。

  卻是不想此時驚聞如此變化,一時之間竊竊私語起來,而反觀上首的趙光義本人對此卻是並不見怪。

  少頃之後,趙光義再行此問,而眾臣臉上還是遲疑之色,而此行伐漢主帥宣徽南院使潘美面上遲疑之色更重,作為此戰主帥,內心是清楚的:自太平興國四年正月起至如今六月初,軍隊鏖戰半年,已是饋餉且盡,士卒疲乏了,亟需休整,如何還能再戰,尤其還是遼國這等強敵。

  況且在太原之戰前,為激勵將士用命,諸將俱是許下封賞諾言,如今太原既平,人人有希賞意,此刻也亟需要對攻克太原進行論功行賞以利再戰。

  潘美心中似有千言萬語,想要進呈趙光義,但是環顧現場後,趙光義面上冷峻,眼神中神色堅定,加之如今趙光義攻取太原,身上威勢確實對比往昔更勝一籌。

  而現場諸臣面上雖有遲疑之色,但都心有顧忌,此時盡皆不敢明言。見此,潘美便默默收回了那即將踏出的腳步,再度沉默下來。

  殿內氣氛一時僵住,忍耐不住的趙光義再度三問眾臣,身上威勢直逼殿內眾人,眾臣一時受其氣勢所迫,似乎連呼吸都要艱難起來,畢竟親臨戰場,帶來大勝的君主威勢與尋常守成之君是盡然不同的。

  而趙光義此時便是達到他此生以來的氣勢巔峰。

  而殿內眾人居然有人出列拱手回稟道:「官家此言甚是,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當此破竹之勢,取之甚易,時不可失也,臣意恰主張北伐,不難取勝。」

  眾臣聞言紛紛將目光向聲音處掃去,見正是端州團練使、殿前司都虞候崔翰進言,公開贊成北伐。

  殿內一時側目,紛紛張口欲言,但終究未有反對聲發出,只能在內心大急,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一個念頭:這廝難不成是被官家一根舊了的金腰帶賄賂了不成,竟敢在此時慫恿官家北伐!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