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嫡宋> 第四十章 李漢瓊

第四十章 李漢瓊

  待得郭萬超正式出城投降,宋軍大營上下聲勢復振。

  趙光義擂鼓聚將,再次召集軍議,齊王趙廷美、武功郡王趙德昭以下,北路都招討制置使潘美、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德節度使李漢瓊等赫然在列。

  趙光義見到趙德昭反而略顯詫異,倒也沒有開口詢問,見人到齊之後,便正式開始了軍議。

  只見趙光義簡明扼要的開口道:「如今太原城人心不穩,朕意再度大舉攻城,必在端午之前攻下太原,了卻國朝心事,眾卿可有異議?」

  見趙光義語氣之堅決,而且目前形勢也確實有利於宋軍,帳內眾人便齊聲回道「臣等並無異議。」

  隨後北路都招討制置使潘美出列建議道:「官家,在大舉攻城之前,可再行招降之舉,此時必是立竿見影。」

  

  趙光義聞言,大喜道:「甚善,那便廣制降書,以箭矢射入城內。」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三日,宋軍大營上下沸騰,像是活過來的巨獸,全營提早做飯,炊煙之盛,幾里之內俱能望見,太原城上下更是清晰,眼見此舉,便是明白宋軍欲要大舉攻城,更是驚惶。

  待中軍披甲列陣完畢,趙光義便帶著齊王趙廷美、武功郡王趙德昭等人再次親巡南城,再次以天子之尊再度親自督士卒攻城,此時太原城雖是搖搖欲墜,卻還是在做困獸之鬥。

  雖是趙光義親督,但城上箭矢、滾木、擂石、灰土等俱下,第一波攻城還是被打退,而此時南城攻城都部署為彰德節度使李漢瓊,其人見此目眥欲裂,待安排好城下掩護部隊後,本人親自率領將士,開始登城。

  準備死戰!

  而趙德昭見狀亦是主動請纓上去接替李漢瓊原本位置,指揮士卒攻城。

  而李漢瓊以節度使之尊,親自帶頭攻城,太原城南諸部見此更是羞愧擔當,旋即爭相效命。

  紛紛跟在李漢瓊身後,冒矢而上。

  只見李漢瓊身披甲冑,藉助機器傳送的移動雲梯率先登上了城垛,但被城頭漢國守軍箭矢射中,身上插滿箭矢,猶如刺蝟一般,其中更是有箭矢射中頭部,一根手指也被城頭守軍大刀砍斷。

  鮮血染紅了他的全身。

  趙德昭在城下看到,急忙命其餘人等死力營救。而城下掩護部隊「控弦之士」的箭雨更密集地向城上射出。

  李漢瓊的親衛也是奮起拼殺,千難萬難才救出了主帥,將其從雲梯放下。

  趙德昭原本便在傷員收容營中對包紮頗有了解,因此親自上前檢查了他的傷勢,並為他敷藥。

  李漢瓊因此深受感動,眼眶微紅,恍惚之間,感覺眼前趙德昭與太祖身影漸漸重合。


  見李漢瓊負傷,趙德昭然後表示,要到前線去,離將士們更近一些。甚至,他還要到「洞屋」去,親自參與指揮攻城。

  而李漢瓊此人與解暉類似,亦是一個木石一般剛強鷙猛的驍將。此人雖是好「使酒」,也即借酒勁耍性子,但對大宋的統一戰爭確是戰功赫赫的人物,而且忠誠。

  其人身材魁梧高大,力氣過人。

  國朝建立以來,太祖趙趙匡胤愛其才,便將其升至鐵騎第二軍都校、兼任饒州刺史。

  開寶七年(974年),宋軍征伐唐國時,太祖趙匡胤任命他統率行營騎軍兼戰棹左廂都指揮使,從蘄春進攻峽口砦,此戰斬殺唐軍數千人,俘獲樓船數百艘,沿江攻取池州、銅陵、當塗。

  開寶八年(975年),宋軍包圍唐國都城金陵(今江蘇南京),李漢瓊親率本部渡過秦淮河,調來巨艦在裡面填滿蘆葦,放火焚燒唐軍水寨,攻克金陵,唐國此戰被大宋滅亡。

  戰後,太祖趙匡胤敘其功,授李漢瓊兼任振武軍節度使。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趙光義為拉攏朝中大將,廣收封賞,李漢瓊因此出任彰德軍節度使。

  當李漢瓊聽說武功郡王趙德昭要到那麼兇險的前線去督戰時,不禁心下一驚,馬上對趙德昭說:「守軍在洞屋那裡,矢石如雨!大王奈何以尊貴之身要到那麼險惡的地方去啊!還請大王不要去!如果您不聽臣下勸諫,是臣子失職,臣請先死!」

  趙德昭想想,接受了李漢瓊的勸諫。

  這一日,宋軍四面輪流攻城,直到傍晚,夕陽倒映在太原城上下,染紅了滿地,讓人不知此情此景之下,到底是夕陽染紅了這片大地,還是攻城太過慘烈,鮮血橫流,染紅了天空。

  宋軍四面在主將督促之下,人皆奮力相搏,誓死登城,幾乎無法控制、遏阻。

  但是趙光義看到將士如此奮勇,反而生出恐懼之心。

  他知道剛剛處理的北漢宣徽使范超,就是一個戰例。這位漢國朝廷重臣,已經在戰士的捆綁中不斷告知是來「歸附」大宋的,但卻是不被理會,還是將他殺了。

  這樣憤懣的情緒帶到破城之際,一旦失去約束,豈不就要屠城?

  大宋自太祖以來,最動人的責任倫理開始發揮作用。

  太祖趙匡胤當初征服南唐時,要統帥曹彬不得枉殺一人,甚至在將帥們表示不殺人無法攻城略地時,太祖趙匡胤斬釘截鐵地回應道:「朕寧不得江南,不可輒殺人也!」

  而趙光義也是標榜自己深受聖賢書教誨,即使在政治條件最為險惡的時刻,也不忘記聖賢教誨,或者說,往日的聖賢教誨,如「殺一不辜而得天下,不為也」,從人設上來說,這已經成為他的政治性格和道德自律。

  作為處處要跟太祖比肩,標榜自己是太祖當之無愧的繼承者的趙光義如今面臨了同樣的局面,又怎能做出其他選擇呢?

  最終趙光義還是在太原城將要被攻下的關鍵時刻,叫停了圍攻,下令給幾乎就要站在太原城頭上的宋軍將士稍稍退卻。

  他要將士們冷靜下來,聽從朝廷節制。

  隨著鳴金退兵的聲音響起,宋軍將士不甘心的看了看太原城頭,從四面退了回來。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