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嫡宋> 第三十章 舊習

第三十章 舊習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

  想獲取本書最新更新,請訪問sto9.c🍀om

  就是這樣一路收穫著好消息,太原周邊,漢國所有的軍事要塞都被拔拔出了。

  太平興國四年四月二十二日,趙光義終於來到太原城下。

  望著後周世宗、本朝太祖兩代人沒有攻克的大城,趙光義這一瞬間恍惚了起來,隨即又有著隱隱的期待。他開始暗暗地謀劃攻滅漢國之後的地緣戰略。

  期待著自己應該有遠邁前人的武功。並且認為自己能做得到。

  恢復漢唐舊疆,可能不是夢。

  太原城下,北路都招討制置使潘美等圍城完成得很出色,隨著趙光義來到城下,全軍士氣大增。

  趙光義御駕駐蹕在汾水之東,而汾水在太原之西,趙光義就在汾水與太原城之間。一牆之隔,就是漢國宮城,漢國守軍在此部署了大量的軍力防守。

  四月二十三日,趙光義便是巡城撫慰諸將,細細詢問了大營中的攻城器具是否打造充足了。

  然後,這廝居然一時興起,親自在行營中寫了一份勸降詔書,派人送達城下,要守衛太原城的漢軍將勸降詔書給漢主劉繼元送去。

  卻是不想太原南面守將根本不敢接受,又將這份勸降詔書送回來了,見王霸之氣沒有發揮出效果,這廝隨即悻悻然的回中軍大營去了。

  四月二十四日,趙光義算是從頭一日的失落中緩過來了,再度召開軍議。

  趙光義率先開口道:「太原,城廣高大,易守難攻,需四面戰取。」

  「太原城西面,是漢主的宮苑,按常例,這是最難攻取的地方,漢主必定在此地布設大量軍力,誰肯為朕攻取此處?」

  說完見眾人無人應答,一是無奈。隨即目光環視四周,堂下諸將自趙廷美,趙德昭以下分別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潘美、彰信軍節度使劉遇、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德節度使李漢瓊、桂州觀察使曹翰、行營馬步軍指揮使米信、行營指揮使田重進等。

  趙光義目光越過北路都招討制置使潘美,看向彰信軍節度使劉遇,這廝本就是節度使,按照職官輕重排列,劉遇應攻取太原城西,趙光義就要點名這廝。

  哪知這廝知道城西兇險,不易立功,又看出皇帝有意點他,立馬出口截住皇帝話頭,急匆匆的道:「此地艱險,臣才幹有限,如臣攻此處,恐貽誤大事。曹觀察使才幹出眾,又勇猛絕倫,臣舉薦曹觀察使。」

  曹翰亦是看出,更看出劉遇這廝舉薦他乃是不懷好意,隨即姿態放得極低,謙虛的說道:「您是節度使,我是觀察使,班次在您之下,應當在東北。」


  「曹觀察使不必如此謙虛,我們早就聽說曹觀察使練兵有方,才幹非常,如此眾人非你莫屬!」劉遇這廝信口胡說著,堅決要與曹翰調換,倆人爭執小半響,也沒有決定下來。

  上首端坐的趙光義見此亦是無法,為避免將帥不和,只得對曹翰說道:「卿智勇無雙,城西面非卿不能當也。」

  人都喜歡戴高帽子,何況是皇帝的高帽子。曹翰聞言臉色漲紅,當場咬牙答應下來。

  見曹翰終於答應下來,趙光義也不由鬆了口氣。

  隨即又斂容嚴肅道:「曹翰領解暉、石彥贇、袁繼忠等攻太原城西,李漢瓊領田欽祚等攻城南,崔彥進領呼延贊等攻城東、劉遇領傅潛等攻城北。盡起行營大軍十餘萬,四面進圍太原,朕欲與諸卿於太原城內共慶端午!」

  隨即又道:「諸卿可還有疑議,如無,便各自整軍進圍太原吧!」

  旋即諸將轟然應諾,轉身出帳,只是有一人又再度返回了中軍大帳請見,趙光義正神情疑惑,定睛一看那請見之人乃御龍直指揮使高瓊。

  見是自己任京兆尹時,便召來的藩邸舊臣,趙光義神色好了很多,語氣溫和的道:「卿前來請見是有何事?」

  只見高瓊慨然說道:「官家,臣是前來請纓的,臣願提三尺劍,為官家先登太原。」

  已經被剛才中軍大帳的軍議搞得正糟心的趙光義聞言卻是神情恍惚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失聲大笑道:「卿真乃忠臣也,如這軍中人人似卿這般,這天下何處朕不可去呢?」

  頓了頓又不由心生感慨:「芝蘭在側,朕無憂矣!」

  隨即轉身道語氣鏗鏘道:「卿既有此心,朕又怎麼能阻攔呢?卿便自御龍直中挑選兩班弓手,隨軍合圍攻城吧!」

  高瓊聞言慨然應諾,轉身大踏步而去。

  迴轉自家帳篷的趙德昭自是不知這一幕,他正在思索剛剛軍議的那一幕,屬實讓他目瞪口呆,算是狠狠領教了什麼叫五代丘八?什麼叫藩鎮舊習?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藩鎮舊習不僅僅是避戰,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說支郡,賦稅,兵馬等等。

  怕吃苦、怕流血,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戰爭向來以「士氣」為重,丟了「士氣」,軍人質量是有問題的。尤其是對一個紅旗下長大的青年來說,甫一親眼見證這種場面,與自己的認知是完全相反的。

  如此種種,足見漢唐「尚武」精神,經由唐末五代亂世以來,斫喪之深。這是後來的大宋君臣,除了少數例外,一直未能有效解決的內部問題。

  尤其是軍令之嚴,唐末五代五代以來,僅見於後周世宗柴榮一人而已。史上「弱宋」之論,主要是指軍人之「弱」,而軍人之「弱」,又往往與皇帝對將帥的這類優容有關。

  經一遭也讓趙德昭深刻是理解了,唐末五代以來亂世雖被太祖終結,統一天下也已經十九年了,整個天下看似作出很多改變,從外面看起來幾乎讓人以為這又是一個漢唐般的盛世了,但是內里卻是喪失了很多東西,比如說「文道」?「武道」?或者「天道」?

  這就需要出現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等等之類的人物,再度帶領這個民族作出改變,為其重塑精神,奏出華章。

  趙德昭想到此處又不由心生豪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