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章 番外故事(九) 沉睡技術 以及沉睡的寧青筠
第1040章 番外故事(九) 沉睡技術 以及沉睡的寧青筠
「是啊。可惜了,估計要最終測試完成、定型可以投入使用時,才輪到我和你使用了。」
🌶️sto9.com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秦克有些羨慕地感嘆。他對搞科研是發自內心感興趣,更別說身為男生誰沒有一個「造機器人」或者「造機甲」的夢想?
這個「白銀機甲」,就是秦克根據SS級黑科技知識《一種適用於海陸空及防撞擊的人形生命維持護甲設計圖全系列》研究出來的,能在飛機航班、海洋輪船等出現意外時迅速穿戴,飛離事故地點。
可惜因為現實材料技術、精密製造技術的條件限制,當前的第一代只能算是比較「落後原始」的版本,想達到電影裡《鋼鐵俠》鋼鐵戰衣的技術水平,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
不過在某些方面,秦克認為第一代的「白銀機甲」已超越了《鋼鐵俠》電影裡第五代的鋼鐵戰衣,那就是——採用了專門訂製的微型量子晶片、以及小型輕量化核聚變反應堆——起碼在AI運算及能源供應上,絕對稱得上說是劃時代的。
以能源供應為例,裝載了最新的「微型-氘核III」動力源,這個體積壓縮到只有煙盒大小的核聚變反應堆,大概可以持續第一代「白銀機甲」全功率運作15天,實在是重要人物遇險時用來脫困、保障生存率的超級發明。
當然,如果稍作改造、用於戰爭里,也是一等一的大殺器。最終秦克決定還是以Q先生的身份、遠程指導國內的研究機構進行「白銀機甲」的研發,也是想著這項研究成果最終要為國家服務的,而且在技術上比較敏感,一旦被人知道是他指導開發的,也會帶來不少的麻煩。
現在他和寧青筠對外的形象已是專心走學術研究與教書育人路線,很少再親自進行科研技術攻關,唯一較高精尖、被外人所知曉的就是以「清木大學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研究實驗室主任」的身份,兼任「航空航天發動機技術總顧問」。
航空航天雖然敏感,但世界哪個有些實力的國家不往這個方向發力?這個總顧問的身份反倒成了很好的掩護,畢竟像他們小倆口這樣在流體力學方面的頂尖科學家,完全不參與國家的重點科研項目是不可能的。
閒話不提,秦克收起心思,認真地觀察著大屏幕上「白銀機甲」在空中飛行及進入水池裡的數據變化。
整個測試實驗進行了差不多一個半小時,這次測試還是比較成功的,大概90%的數值與兩人建立的大模型預測出來的數值極為接近,但也有10%左右的數值超過了「警界線」,意味著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
秦克估計,第一代「白銀機甲」想真正投入到使用中,起碼還需要半年時間。
……
Q先生:「可以了,這次的測試到此結束,整體效果不錯,具體的改進意見我會在明天反饋,大家辛苦了,先好好休息。」
Q先生的肯定與認可,讓在場所有人都鬆了口氣,尤其是周工,一直緊繃著臉都放鬆下來,他有些激動道:「Q先生,您也辛苦了!」
「您也辛苦了!」一眾工作人員、研究人員同樣齊聲尊敬道。
這個Q先生雖然神秘莫測,但水平實在沒得說,工作效率更是高得嚇人,在這兩年多的研發指導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技術力量,已完全震住了在場所有的科研人員。
負責實機測試的陳澤剛等三人也鬆了口氣,以語音控制著「白銀機甲」自動解除狀態,但見全身的銀甲一片片地自動折迭,最終變回原本的手提行李箱模樣。
哪怕剛剛曾穿著這套機甲翱翔在半空中,還曾進入十米深的海水裡潛行,可看著這一幕,陳澤剛仍難免有種身於科幻世界的不真實感。
這就是我們夏國科學家的水平?
什麼時候我們夏國的科研水平,已超越了米國,成為世界各國里事實上的「NO.1」?
陳澤剛不知道,但他知道,一旦這款「白銀機甲」正式投產,肯定會震撼整個世界,成為撬動世界力量平衡的重要支點!
……
秦克和寧青筠掛名的研究項目很多,但大多數都不用兩人親自動手,只是指導別人去進行研究、去進行實驗攻關。
但在純理論這邊就只能他們親自出馬了,比如數學大一統、比如物理大一統。
雖然秦克現在手裡已有了系統的任務獎勵S級知識《數學理論大一統的全新綱領》,裡面有數學大一統綱領的主要思路和理論依據,但秦克還是更喜歡憑藉著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將這數學界真正的聖杯摘下。
到時他再與系統獎勵的S級知識進行對比,看自己帶隊研究出來的數學大一統理論能否超越《數學理論大一統的全新綱領》。
對於生命變得極為漫長的他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非常有趣、也很能消磨時間的純理論研究。
物理大一統也差不多。
數學大一統與物理大一統,主要的研究參與者除了寧青筠外,還有陶折軒、埃隆·林登施特勞斯、田劍蘭院士、陳立成教授、湯姆森教授等老朋友,至於安德魯·懷爾斯、法爾廷斯、愛德華·威滕和邱老先生等年過八旬的老前輩,年紀實在太大了,不能再消耗太多的精力在研究上,便沒參與進來。
這些理論方向的他投入的時間精力相對較多,每年都會有取得重大突破的新論文發表,這也是為何各國都認為秦克與寧青筠的精力都在純理論方面的主要原因。
其實秦克還有兩個方向的純理論也投入了很多時間精力,只是不對外公布進展、不發表論文罷了。第一個方向自然是「人類衰老基因研究」的生物理論研究,為的是儘快吃透S級知識《破解人類衰老的密碼》里的奧秘,並儘可能地利用當今的科技研製出一些實用的養生延壽功法或者是藥物、疫苗之類。
第二個方向則是研究SS級黑科技知識《一種適用於進行大規模移民的超高速宇宙飛船設計圖全系列》並將主要的理論框架完善出來。
這份SS級黑科技知識里提供了設計圖和一些必要的說明,但理論方面的內容很少,現在秦克想將之真正建造出來,哪怕只是建成一艘低配版的高速宇宙飛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將缺失或者簡略的理論重新研究透徹、完善為一個符合這個時代科技水平的理論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人類遨遊太空、實現星際移民的偉大夢想。
這工作量可就大了,重力控制和適應、推進系統、飛船的材料、飛行星體規避、輻射防禦、太空種植(養殖)等生物都要涉及。幸而岳父寧宗訓和岳母紀秀玉這些年來的研究給予了極多的可借鑑經驗,秦克又有SS級黑科技知識指引著正確的方向,這些年來每天只抽出兩三個小時來研究,卻也取得了不少的進展。
尤其是「沉睡技術」。
人在漫長的星際航行中,最難解決的問題不是吃穿用,而是孤獨與恐懼,哪怕有大量的同類在,但脫離地心引力進入失重狀態後的興奮感消退,面對無邊無際的漆黑宇宙,就會產生難以掩飾的恐懼,這種恐怖會在隨著時間的增長而變得愈發嚴重,甚至會讓人精神錯亂。
而在星際航行的初期,尤其是相對論的「翹曲空間」未能得到有效解決與應用之前,光是從藍星到火星就需要七個月,哪怕秦克改進了推進系統,將行程壓縮到兩個月,也依然難以讓人滿意——想像一下坐兩個月的火車會是怎樣難受的感覺,還要在不習慣的失重環境下,外面則是無法預知的黑暗深淵……
在這時,「沉睡技術」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讓人可以陷入沉睡,到了目的地再喚醒,對於他們來說,只是睡了一覺罷了。
這是涉及到生物、物理、基因、腦信號等多學科的複雜技術,但秦克早就在半年前就取得了突破。
這種「沉睡技術」與「冰凍技術」是兩回事,「沉睡技術」讓人在「睡眠倉」中進入睡眠狀態,減少身體的能量消耗(通過定期的高能量食物的進食和飲水保持人體所需的能量),而人的意識則進入「量子虛擬空間」,讓身體以為意識還在清醒,保持著健康低限的血液活動。
意識進入「量子虛擬空間」後,就像進入了傳聞中的虛擬遊戲世界,人可以在裡面消磨時間,也可以進行學習娛樂生活,不會再感到孤獨與無聊。
這項「沉睡技術」最長可以讓一個正常人「沉睡」15天,喚醒後進行一天左右的正常活動與進食洗漱,便可以再次進入「睡眠倉」,而健康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因為技術比較成熟安全,秦克都親自試驗過幾次,不過最長的「沉睡」時間只有五天左右,沒法子,他身上的擔子太重要,能被允許進行這樣的親身試驗,已是他極力爭取的結果了。
用秦克的話來說,不親自體驗一下,怎麼知道技術的實際效果是怎樣的?
他說得言之鑿鑿,不過當寧青筠提出想體驗「一天」時,秦克就跳了起來,搖頭不肯答應。
開玩笑,再安全的技術也有億分之一的危險概率,秦克才不想讓自己心愛的老婆冒這個險。
但寧青筠最終還是說服了他,條件是「沉睡」時間改為「兩個小時」,區區兩個小時的「沉睡」,秦克便不再反對了。
這麼短的沉睡時間,出現問題的概率比走在大街上被從天而降的殞石砸中還要低,而且哪怕出了問題,也可以強制喚醒,頂多只是產生噁心想吐之類的不適感,並不會真的危及健康。
秦克對自己的研究成果有著這樣的信心。
所以在進行「白銀機甲」測試後的第三天,正好是周末,寧青筠便好奇地躺進了「睡眠倉」,而秦克則親自在旁邊保駕護航,準備但凡有任何不對勁都會強制喚醒她。
「睡眠倉」有些像從中間剖開的蛋殼,寧青筠進入其中躺好,懷著對科研實驗的好奇與驗證的激動心態,啟動了系統。
很快,她便陷入到了「沉睡」狀態。
……
「咦,這裡是……」寧青筠重新睜開眼睛時,意外發現自己不是出現在早就定義好的「虛擬城市空間」中,而是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辦公室,而對面站著的,赫然是三十歲不到的高中班主任魏文萍!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