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言情小說> 華娛青蔥歲月> 第379章 你們配嗎?

第379章 你們配嗎?

  第379章 你們配嗎?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好萊塢那邊的人把電影介紹完,便輪到國內院線這邊的人上台發言。

  然而,當知道上台之人竟是華逸塵時,院線同行們面面相,眼神中滿是驚與不解。

  按照既定流程,會有一人代表國內電影行業上台講話,並接受好萊塢那邊的問詢,從台上的人身上了解國內行業與市場。

  可誰都未曾料到,這個人會是華逸塵。

  在院線同行眼中,儘管華逸塵足夠優秀,在創新方面表現卓越,也為行業做出了不少貢獻,但他年紀尚輕,與在場的各位相比,既無輩分,也缺資歷。

  好萊塢那邊上台的可全都是在全球業內資歷深厚、輩分極高的大佬,而國內這邊卻派出華逸塵,官方到底是出於何種考量?

  李洪昌和方紅目光交匯,彼此眼中都流露出難以理解的神情。

  李洪昌身為行業龍頭,方紅則是國營第一院線的掌舵者,在他們看來,即便要派代表上台,也理應從他們兩人之中挑選。

  況且,上台發言這麼重要的事,肯定會提前通知,他們兩人都沒收到任何消息,私下裡還都以為對方會是那個代表。

  哪曾想,兩人都猜錯了。

  華逸塵?

  憑什麼是他?

  院線同行們滿心疑惑,百思不得其解。

  而坐在前面第一排的韓三坪等領導們,卻面帶微笑,紛紛抬手鼓掌。

  若這是一場國家性質的文化交流,自然輪不上華逸塵來作為代表。

  但此次交流會只是行業性質的文化交流,華逸塵作為代表上台,本身是具備這個資格的。

  之所以選擇華逸塵在如此重要場合作為行業代表,那是因為新行業、新領域、年輕人,結合起來就代表著蓬勃的朝氣與活力。

  而且,西方的人本就顯老,好萊塢那邊的來人大多數看起來都是半老頭、半老太的形象。

  看這華逸塵一上去,年輕、陽光又自信,前後環節的畫面就有了鮮明的對比,仿佛是生機勃勃VS日暮西山。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國內中老一輩的部分人深受西方電影影響,在面對好萊塢這群人時,若表現出「卑躬屈膝」的姿態,那場面對國內而言就會顯得十分難看。

  即便有一些不受西方文化影響的行業資本或藝術家,其輩分和資歷足以擔當此代表之位,但他們都是上了年紀的人,讓他們來代表國家正大力推動且充滿年輕活力的新興行業,並不適宜。


  經過反覆篩選,唯有華逸塵最為契合這個行業代表的形象。

  他足夠年輕,又極為優秀,能力出眾,還為行業做出過突出貢獻,在業內更是聲名遠揚。

  通過媒體傳播出去,是能夠讓人從華逸塵這個代表身上,真切感受到這個行業「不排資論輩」的年輕特質,以及「給年輕人機會展示才華」的蓬勃活力的。

  「各位領導,各位影視行業的朋友們,以及海外的影視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華逸塵水華逸塵微微鞠躬,現場頓時響起一片掌聲。

  旁邊的翻譯人員迅速用英語複述,海外的與會者們也禮貌性地配合著鼓起了掌。

  「有點帥呀。」范桃桃眼晴一下子亮了起來,撲閃撲閃的。

  「年少多金又在行業內擁有話語權,以前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人物。」張子怡輕聲回應道,話語中也透著幾分讚賞。

  「噴噴。」范桃桃不住感嘆,笑著搖頭說道,「簡直是理想型男人的最優選。」

  張子怡嘴角上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沒有再多說什麼。

  後頭的鄒迅和徐靜蕾不禁對視一眼,隨後兩人既覺得好笑,又感到十分無語,不約而同地看了眼范桃桃的後腦勺。

  「今天站在這裡,我既代表安華院線,也代表華國新一代電影人。

  既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也是數字電影時代的探索者。

  在此,感謝主辦方的邀請,也感謝國際同行對華國電影市場的關注。」

  好萊塢的資本們大多眉頭微皺,或是面色平淡地看向台上的華逸塵。

  方才他們那邊一個個上台做講述的,可都是西方影視界的大資本。

  反觀華國這邊,卻派了這麼一個年輕人來應對他們。

  僅僅是年輕這一點,就讓他們覺得華國官方對他們缺乏尊重。

  張藝謀呢?

  一場奧運會讓張藝謀聞名全球,若是讓他上台,那也是夠資格的。

  再不濟,也該派個協會主席乃至官方領導上台吧?

  從提前獲取的資料中,他們知道華逸塵是華國一家院線的掌控者。

  但也就僅了解這點信息,再多的就沒人去深入探究了。

  出於傲慢,他們覺得沒必要去了解華國市場的詳細情況。

  在他們看來,好萊塢電影來到這片土地,那是這片土地莫大的福氣。

  「從《紅高梁》到《集結號》,很多作品都證明了優秀的華國故事能跨越語言與文化壁壘,贏得世界的共鳴,引發海外人士的共情。


  華國電影市場近年來得到了高速發展,這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技術的革新,更離不開觀眾對本土故事的熱愛,也離不開拍出這些優秀作品的文化工作者的辛勤耕耘。」

  張藝謀微微挑眉,相較於自己的《紅高粱》,《英雄》在海外市場的知名度顯然更高可華逸塵偏偏提及《紅高粱》,卻不提拍攝年代更近、更為知名的《英雄》。

  《英雄》從故事內容來看,無疑是一部華國電影。

  但從投資成分來講,也可算得上是一部好萊塢電影,不然也沒資格在北美上映。

  難道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華逸塵才只提前者而不提後者?

  難道在華逸塵心中,《英雄》不能代表華國電影?

  張藝謀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但他的臉色明顯有些不好看,隱隱覺得自己對華逸塵內心想法的揣測或許是正確的。

  陳凱歌依舊保持著一如既往的謙謙君子模樣,但他的心裡卻有些不痛快,

  在如此重要的場合,國內外媒體齊聚,華逸塵卻只提及張藝謀和馮小剛的作品,這讓他心中頗感不平衡。

  馮小剛則滿心歡喜,聽到華逸塵提到《集結號》,不禁咧嘴一笑,露出兩排大黃牙。

  這華逸塵還真不錯,能欣賞到自己的大作,必須得給他點個讚。

  一行導演都已是四十五歲左右的人了,卻因為一個二十多歲年輕人的一兩句發言,而各自心思各異,這倒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這也說明,經過這一年由院線帶來的行業發展環境的巨大變化,所產生的行業濾鏡,

  讓華逸塵在行業內的地位在潛移默化中愈發堅實、穩固。

  無論是大導演,還是資本大佬,都不再單純以年齡大小來衡量華逸塵,而是從行業結構上下層的關係來重新審視與定義他。

  如今華逸塵又作為行業代表發言,那他的一言一行自然極易牽動在場眾多人的情緒和心理。

  「時代在進步,行業也需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進步。

  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在相關部門的積極引導下,在數字行業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形成的行業發展浪潮已然勢不可擋。

  但技術僅僅是載體,核心永遠是『人」,是創作者的滿腔熱忱、觀眾的殷切期待以及行業的堅守。

  華國電影人正在藉助新技術講好老故事,以全新的視野開創新的可能。

  我相信,在未來的全球電影版圖中,華國將不僅是一個龐大的市場,更是內容創作與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好萊塢是全球電影工業的標杆,我們尊重並期待與這一全球標杆展開友好且深入的合作。


  但我認為,合作絕非單向的『引進」,而是雙向平等的『對話」。

  我們願意通過技術共享、人才交流、文化溝通等多種方式,讓世界看到華國電影工業的巨大潛力,領略華國電影故事的獨特魅力。

  與此同時,也讓華國觀眾在銀幕上欣賞到好萊塢的精彩電影,看到海外影視的優秀之處,感受更多元的文化表達。

  這才是合作的意義所在。」

  話音剛落,台下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那些年輕的明星們只覺得台上站著的華逸塵宛如一位耀眼的榜樣,而女明星們的目光中更是閃煉看仰慕的光芒。

  華逸塵的這套說辭十分「官方新聞」,若是換做一位上了年紀的人來講,或許並無特別之處。

  可從華逸塵口中說出,卻是讓人產生一種別樣的感覺一一年輕有為的行業大佬。

  然則,聽完翻譯之後的好萊塢資本們,心裡卻是不怎麼高興。

  平等對話?

  技術共享?

  人才交流?

  文化溝通?

  聽到這些翻譯過來的詞彙,他們心底下意識便浮現出一句話:「你們配嗎?」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