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仙俠版水滸> 第476章 霸道

第476章 霸道

  第476章 霸道

  

  …

  一場幾乎將上京城除皇宮外每一寸土地都吞噬於血海之中的浩劫之後,金上京這座昔日璀璨奪目的國際都市,如今只餘下一片荒涼與破敗。

  街道兩旁,殘垣斷壁間,尚未完全熄滅的火焰與灰燼交織成一幅令人心悸的畫面。

  燒焦的樑柱矗立,仿佛是無聲的控訴,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焦味與深沉的哀傷。

  女真婦女與孩童的哭泣聲,如同寒夜中的寒風,穿透人心,讓人無法逃避這殘酷的現實。

  在這片死寂之中,曾經熙熙攘攘的街道變得空曠而冷清,唯有已經投降大元帝國的金軍的巡邏隊穿梭其間,他們的身影在殘破的建築間快速移動,執行著維護秩序與救援的任務。

  沙河,這條曾經滋養著城市的生命之源,此刻卻流淌著鮮紅的血液,河畔的樹木也未能倖免,只剩下焦黑的軀幹和枯枝在風中搖曳,訴說著過往的劫難。

  立於城門之上的宇文虛中,目睹了這一切,心中不禁湧起無盡的感慨:

  「亂世之中,人命輕如鴻毛,古人之言,誠不我欺。」

  隋末唐初,全國人口驟減近六成,從六千萬銳減至兩千五百萬。

  五代時期,人口亦大減五成。

  而歷史上蒙古帝國崛起,更是空前浩劫,人口僅存兩成,八成人命喪亂世。

  王朝的更替,每一次都是伴隨著戰爭的洗禮,都伴隨著人口的銳減與文明的倒退。

  宇文虛中深知,若不是江鴻飛在這場紛爭中力挽狂瀾,不僅上京城將永無寧日,更多的生命也將被捲入這場無休止的殺戮之中。

  正當宇文虛中沉思之際,探馬來報,金兀朮的游騎已至城下,大軍不日即將兵臨城下。

  宇文虛中急令全城軍民,迅速構築防線,靜待援軍。

  金兀朮大軍歸途的消息,如同野火燎原,瞬間席捲上京城,城中人心浮動,恐慌蔓延。

  然而,無需宇文虛中多言,全城軍民已自發行動起來,在文武百官、僧侶道士及德高望重的前輩引領下,投入到緊張的防禦準備中。

  他們修築壁壘,懸掛氈帳,安置火炮,布置弩機,搬運磚石,點燃烽火,懸掛滾木礌石,儲備火油,每一環節都精心布置,力求萬無一失。

  此番團結一心,源自一個共同的目標——生存。

  這就是宇文虛中他們殺光女真人最大的收穫,那就是,他們在無形中將所有上京居民推向了同一戰線。

  所有人都深知,若城池失守,金兀朮歸來,必將以血還血,他們與家人的命運將懸於一線。

  因此,這已不僅僅是為他人而戰,更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園,為了延續家族的血脈。

  此刻,上京城的每一個角落都瀰漫著不屈的意志,這是一場關乎生存的較量,每一個人都在為了活下去而奮力拼搏。

  在極短的時間內,宇文虛中以其卓越的領導力和戰略眼光,迅速動員了上京城內數十萬的軍民,構建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他深知此役的重要性,絲毫不敢懈怠,精心布局,力求萬無一失。

  宇文虛中採取了創新的「百步分兵法」,將上京城牆劃分為東、西、南、北四大防區,每區配置精銳部隊一萬兩千餘人作為主力,輔以訓練有素的民兵隊伍,形成多層次防禦體系。

  為確保指揮無虞,宇文虛中特命一文一武雙將共掌防區,並派遣親信監軍,確保軍令暢通無阻。

  城門作為防禦的關鍵節點,更是派遣了穩重可靠的將領鎮守,確保每一寸土地都有人守護。

  與此同時,宇文虛中迅速整合了城內的馬軍與步軍,共計四萬餘人,編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精兵,建立了從統制到將領、隊將的嚴密指揮系統。

  宇文虛中又深謀遠慮,將前軍駐紮於通津門外,嚴密守護城內糧倉——那四十餘萬石的豆粟,是金軍覬覦的重要目標,也是支撐守城之戰的基石。

  左、右、中三軍則作為戰略預備隊,駐守城中,隨時準備應對突發狀況。

  上京城,這座遼金兩朝的都城,不僅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軍事重鎮。

  其城防工事本就堅固異常,宇文虛中更是將其發揮到了極致。


  城牆之上,每隔六七十步便設有一座馬面,這些突出於城牆之外的建築,如同守衛的利劍,能夠交叉射擊,有效抵禦敵軍的攻擊。

  而每隔二百米設置的庫房,則儲存著各類武器和軍需物資,為守城之戰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更為巧妙的是,宇文虛中還利用護城河這一天然屏障,加強了城防。

  ——護城河兩岸遍植榆樹、柳樹,不僅美化了環境,更為攻城敵軍設下了重重障礙。

  宇文虛中還命人在河中設置木柵欄,布置滾木雷石等障礙物,讓敵軍難以靠近城牆。

  夜幕降臨,金兀朮率領金軍騎兵浩浩蕩蕩地來到了上京城外。

  他們擊鼓壯行,氣勢洶洶,似乎要將這座古城一舉拿下。

  然而,宇文虛中早已料到金軍的行動,他親自巡視各防區,鼓舞士氣,嚴陣以待。

  金軍果然選擇了夜襲,他們的目標直指宣澤門。

  只見數十隻大船滿載著金兵,沿著護城河向城門逼近。

  然而,宇文虛中早已布下天羅地網。他親自指揮兩千敢死之士埋伏在拐子城下,待敵船靠近時,便用長鉤將船勾住,拉至岸邊。早已準備好的軍民隨即投擲大石塊,將敵船一一擊沉。同時,河中的木柵欄和滾木雷石也發揮了巨大作用,讓金軍的攻勢受阻。

  經過一番激烈的較量,金兀朮終於意識到上京城的防守之嚴密遠超他的想像。他不得不放棄強行攻城的念頭,仰天長嘆之後,鳴金收兵。

  此戰,守軍大獲全勝,從水中船上斬獲金軍一百餘人,極大地提振了士氣。

  而就在此時,地平線上出現了一隊黑壓壓的騎兵,他們扛著迎風飄展的戰旗,正是大元帝國的援軍。

  上京城中的軍民見狀歡呼雀躍激動萬分,他們知道自己終於得救了。

  大元軍迅速集結兵力,與金軍形成對峙之勢,並在上京城的東北方向安營紮寨。

  宇文虛中見狀,立即派人出城向大元軍的統兵大將張俊匯報城內情況。

  張俊其實早已得知上京城的變故,並對局勢了如指掌。他當即向城中軍民保證,明日必將出兵擊潰金軍解放上京城。

  為了安撫民心,張俊還透露了大軍,即將到來的消息,還稱身後有上百萬大軍在岳飛等人的率領下正向此趕來,金兀朮已陷入絕境。

  得到這些消息,上京城中的軍心大定。

  次日清晨,金兀朮心中不甘,他趁張俊部初來乍到,根基未穩,且重型裝備尚未抵達之際,悍然發動突襲,意圖速戰速決,擊垮張俊部,震懾上京城內的軍民,進而向金國皇室及貴族索要贖金與家屬。

  然而,張俊早已洞悉金兀朮的詭計,當金軍如潮水般湧來時,他迅速部署,命令部隊列陣迎敵。

  楊沂中、趙密、張子蓋等將領各率精銳,與金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金軍為了解救被俘的親人,個個奮勇當先,攻勢凌厲,一度將大元軍逼至孤山之下,局勢岌岌可危。

  猛將張子蓋更是在激戰中身負重傷,險些落馬。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張俊親自率領增援部隊及時趕到,才扭轉了戰局。

  雙方從夜幕降臨一直激戰至晨光熹微,仍難分高下。

  正當雙方膠著之際,宇文虛中派遣高海龍與韓常,率領精銳的渤海軍與遼東漢兒軍,悄然出城,從側翼突襲金軍,給予其致命一擊。

  金軍頓時陣腳大亂,潰不成軍。

  金兀朮眼見大勢已去,救援無望,只得忍痛下令全軍向西撤退。

  張俊並未乘勝追擊,在他看來,這些失去鬥志的殘兵敗將已不足為慮,當務之急是穩定上京城的局勢,鞏固勝利果實。

  隨後,宇文虛中等人大開城門,迎接張俊部大元軍入駐上京城。

  張俊展現出了非凡的膽識與智慧,他僅率三千親衛入城,其餘大軍則駐紮城外,以避免引起城中軍民的恐慌。

  此舉果然奏效,上京城內的軍民見狀,心中大石落地,紛紛向大元軍表示歡迎與感激。

  在宇文虛中的斡旋下,城內的金軍主動撤出,將上京城的防務交給了張俊的親衛軍,並接受了張俊的整編。

  雙方以一種相對平和的方式完成了上京城的交接,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衝突。


  交接儀式結束後,張俊與宇文虛中、韓企先等人商討後續事宜。

  他們一致認為,應將金國皇室及貴族成員盡數押送至曷懶路,再經海路送往元大都,交由江鴻飛處置。

  此舉不僅是大功一件,更是解除了一個潛在的威脅——只要這些人在大元帝國手中,金兀朮便不敢輕易來犯。

  此議迅速得到了岳飛等後方將領的支持。

  於是,在張俊的精心安排下,田師中率領三萬精兵,押送著完顏宗干、完顏亶父子及金國皇室、貴族成員,踏上了前往曷懶路的征途。

  同時,隨第二批大元軍抵達的戶部官員們也在緊鑼密鼓地統計著金國的金銀財寶,準備一併運往元大都。

  半月之後,完顏亶等一萬五千餘名金國皇室及貴族成員被順利押送至燕京城。

  回望歷史,金國在滅亡北宋時,曾對趙宋皇室及宗室成員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羞辱與迫害。

  那些無辜的女子,無論是皇妃還是公主,都未能逃脫金兵的凌辱與殘殺。

  而耶律延禧作為遼朝末代皇帝,其遭遇更是令人髮指——他不僅被金兵追得如喪家之犬般逃入沙漠,最終還慘遭殺害,屍骨無存。

  遼國的皇室之女與宗室之女同樣未能倖免於難,她們中的大多數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知道這一切的江鴻飛,對於金國亡國時的慘劇,心中並無絲毫愧疚與不安。

  在江鴻飛看來,這是女真人應得的報應。

  關鍵,作為一位明智的統治者,江鴻飛不僅要考慮眼前的復仇與勝利,更要為國家的未來與穩定著想。

  因此,江鴻飛並未像金人對待趙宋皇室那樣羞辱金國的皇室與貴族成員。

  相反地,他下令將包括完顏宗干、完顏亶父子外的所有金國皇室與貴族男性成員終身監禁於萬國城中;而女性成員則被他納入了自己的後宮之中。

  至此,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金國——一個歷經二十二年、三代皇帝的龐大帝國,終於走向了它的終點。

  江鴻飛隨即下令對上京城的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將原金國上京城路更名為北寧路;將上京城改名為北寧城並設為北寧路的首府;同時任命宇文虛中為北寧知府、韓企先為北寧通判、高慶裔為北寧同知;並嚴令三人儘快恢復北寧路的穩定與秩序;同時配合鐵道部、交通部、戶部等部門建立與大元帝國全面連接的鐵路網;並聯合農業部與戶部在黑土地上開展大規模的農耕開墾活動……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暫時的布局。

  江鴻飛深知北寧路的廣袤與重要戰略地位——它覆蓋了後世的黑龍江大部及部分吉林地區乃至整個遠東地區;其面積之廣闊、資源之豐富令人咋舌。

  因此江鴻飛早已在心中暗自籌劃著名如何進一步分割與治理這片土地以確保大元帝國的長期利益與穩定。

  與此同時,江鴻飛還派遣了趙立前往東北地區負責整編與教導所有投降的軍隊——無論是先前歸順的契丹軍隊還是後來投降的金軍都被他納入了整編的範疇之中。

  趙立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與豐富的作戰經驗成功地將這些降軍分散編入大元帝國的各個軍區之中;既削弱了他們的力量又增強了帝國的整體實力與防禦能力……

  李彥仙受封為北寧軍區都統,姚友仲則為都監,兩人攜另一將領,肩負使命,誓要迅速蕩平北寧路的叛亂,終結東北烽火連天的局面。

  江鴻飛對岳飛、李彥仙、趙立發出嚴厲指令,務必追捕金兀朮、完顏昌等金國餘孽,力求根除後患。

  與此同時,大元帝國派遣了馬植、馬擴等一群經驗豐富的使節,跨越千山萬水,出使西夏、吐蕃、蒙兀、庫莫奚及眾多部落,包括鐵驪、兀惹、烏古等五十餘部,還有從阻卜分出去的斡郞改部、轄戛斯部、萌古部、梅里急、粘八葛等六部,以及烏孤山東的素昆那部等諸國,告訴他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無疑,即將統一東北的江鴻飛,開始展示自己霸道的一面……

  ……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