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三年!
第421章 三年!
…
江鴻飛一行凱旋還京的速度很快。
因為江鴻飛想在十月一日,也就是大元帝國的國慶日之前趕回元大都舉行大一統的大典。
九月十七,江鴻飛的行宮就走到了東京汴梁城。
東京留守唐恪親自出城到郊外迎接江鴻飛,江鴻飛乘坐著色彩斑斕的七寶輦車,從興宋門入城。
汴梁城的百姓皆夾道觀看,無不欣喜雀躍。
自從五年前,被江鴻飛任命為東京留守了之後,唐恪兢兢業業,用心治理中原地區,用心治理黃河,將他當初在趙宋王朝當宰相時沒能使上的本事全都用上了。
唐恪向世人證明了,他並不是無能,只是之前他沒有遇到好的君主,他這匹千里馬才無法發揮他的本事。
如今,經過唐恪的治理,中原地區已經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昌盛,黃河也已經不再發作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唐恪報了江鴻飛的知遇之恩。
江鴻飛立於七寶輦車之上,金冠玉帶,威儀赫赫,目光掃過這歷經滄桑又重煥生機的汴梁城,心中涌動著難以言喻的豪情與感慨。他輕輕抬手,向兩旁歡呼的百姓致意,那舉手投足間,既有帝王的尊貴,又不失對子民的溫厚。
隨行的隊伍緩緩穿過汴梁城的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商品琳琅滿目,商販的叫賣聲、孩童的歡笑聲交織成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
江鴻飛心中暗自欣慰,他知道,這一切的繁榮與和諧,是他與唐恪等一眾忠臣良將共同努力的結果,更是大元帝國強大國力的體現。
江鴻飛用上傳音秘法朗聲道:「朕今日在此,昭告天下,大元帝國一統四海,萬民歸心。願我大元子民,攜手共進,共創盛世,讓這片土地永遠繁榮昌盛,讓大元之名,響徹寰宇!」
江鴻飛的聲音,清晰地迴蕩在街道上空,溫暖了每一個聽者的心房。
百姓們聞言,更是激動不已,紛紛跪拜,高呼萬歲,聲浪如潮,響徹雲霄。
行至皇城腳下,唐恪躬身請江鴻飛下輦,然後唐恪落後半步跟在江鴻飛的身邊步入宮門。
殿內早已布置妥當,為迎接江鴻飛的到來,唐恪特意準備了三百個美人。
這不是唐恪強迫來的,而是那些達官貴胄、豪門大戶、士紳望族在聽說江鴻飛要路過汴梁城後,主動將他們各家的女兒送來,供禮部挑選的。
唐恪等通過層層篩選,為江鴻飛選出來了這些相貌端莊、品行一流的女子。
曾經的趙宋王朝的皇宮,也被唐恪等人重新粉飾、布置過了。
甚至就連趙佶的艮岳萬歲山,都被唐恪等人重新裝飾過了。
這麼說吧,江鴻飛就算是留在東京汴梁城不走了,這裡都夠江鴻飛用了。
浪費?
不。
這不是浪費。
而是態度。
而且,唐恪已經想好了,等江鴻飛走後,他就按照江鴻飛原來交代的,將趙宋王朝的皇宮和艮岳萬歲山對外開放,收取觀賞費用,用以賺取維護這些地方的費用,也為朝廷搞一些創收。
江鴻飛站在宮中的高台上眺望汴梁城。
雕樑畫棟間,燭光搖曳,映照出一幅幅國泰民安的美好圖景。
江鴻飛對唐恪說:「愛卿幹得不錯。你治理有方,實乃我大元之幸,百姓之福。中原的復興,黃河的安瀾,皆是愛卿的功勞。你在趙宋時,不能一展所長,非你無能,實宋主無能也。」
唐恪聞言,眼眶微濕,連忙躬身行禮,心中既有激動也有惶恐。
唐恪說:「陛下謬讚,臣不過盡忠職守,以報陛下知遇之恩。中原之興,實乃陛下英明領導,萬民歸心之果。」
唐恪又說:「陛下隆恩,臣萬死難報。臣之所為,皆是分內之事,只願陛下聖體康健,大元帝國萬世昌隆。」
唐恪的言辭懇切,眼中閃爍著對江鴻飛的忠誠與敬仰。
江鴻飛深知,他所取得的一切的成就,離不開每一位臣民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像唐恪這樣忠誠能幹的大臣的輔佐。
江鴻飛心想:「我雖然完成了大一統,但還任重而道遠。」
江鴻飛讓唐恪免禮平身,讓唐恪等一眾臣子輪番上前陳獻……
雖然唐恪等人準備得很充分,期待江鴻飛能在汴梁城多住幾日,但江鴻飛還是只在汴梁城住了兩日,便繼續北上了。
讓唐恪等人以及東京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士紳望族欣慰的是,江鴻飛將他們獻的三百個美人帶走了。
十月二十四。
江鴻飛一行改走水路返回了元大都。
監國的江修、宰相王倫、樞密使陳遘、同樞密院使朱武、尚書左丞李綱、尚書右丞柴進等,全都出城百里相迎。
一見到江鴻飛,王倫就率百官朝賀,他在賀表中極盡吹捧之語:「陛峻明堂,既揭平朔之號;軒藏石鼓,仍題復古之名。鍾虞銘金,則應牧野誓師之時;印章篆玉,則示大元大興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陰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臨之方……」
江鴻飛一看就知道,這肯定不是王倫寫的,他哪有這種水平?
歡迎儀式場面搞得很宏大,鳴鼓吹笙,元大都的人,差不多全都出來,迎接江鴻飛凱旋還京。
江鴻飛回到皇宮後,下達御筆,要求朝廷給所有有功人士加官封爵,御筆原文是這樣寫的:
「朕上承天命,下寄萬民之願,幸不辱命,得安華夏之生靈。所賴廟堂之策,集此不世之勛。當有酬庸,以昭異數,可依下項:王倫除太傅、進封楚國公;陳遘除太保,仍與一子推恩;朱武、李綱、柴進、石寶、魯智深、韓世忠、孫靜、吳用、公孫勝、喬道清等各進官二等以上,並依恩例加勛封。令鑄天罡地煞功臣榜,以示大元臣子,在大元統一之時,所立功勳……」
第二天,根據江鴻飛的意思,朝廷正式下達詔書。
值得一提的是,江鴻飛還解下一條玉帶賞賜給王倫。
對於王倫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榮譽。
這表明,王倫作為宰相,在為大元帝國開疆拓土方面取得的功績。
有人憤憤不平,覺得王倫也沒幹什麼,為什麼會得首功?
錯了。
王倫最大的功勞就是,他在江鴻飛御駕親征後,幫江鴻飛穩住了大元帝國的一切。
無過,就是有大功。
試想一下。
假如江鴻飛在外爭戰時,後院著火,江鴻飛這仗還能打下去嗎?
實際上,論能力,王倫已經不太適合管理偌大的大元帝國了,許慣忠、蕭嘉穗、李綱、陳遘、趙鼎等不少人,其實都比王倫更適合當這個宰相。
可江鴻飛卻始終讓王倫當這個宰相。
究其原因就是,王倫夠忠誠,對江鴻飛一點威脅都沒有。
還有就是,江鴻飛也得向自己的那些老兄弟、老部下展示,自己不是卸磨殺驢的人,不會殺功臣的。
而且,王倫經過江鴻飛的點撥,以及對江鴻飛越來越有信心,而招攬了大量的謀士。
比如,這次被江鴻飛帶回來的陳箍桶,就被王倫攬入麾下。
事實證明,江鴻飛用對了人。
王倫、朱武、柴進、蔣敬、蕭讓、裴宣、李應等,雖然大多都稱不上是大才,但他們貴在忠心耿耿。
而且,這些人能力雖然不夠,但他們可以招攬能力夠的人給他們當幕僚嘛。
所以,江鴻飛舉賢不避親,將這些人全都放在了重要的崗位上。
事實證明,江鴻飛的這一決策是對的,這既安撫了人心,又巧妙地平衡了權力結構。
關鍵,大元帝國的人,皆言江鴻飛聖明,既賞罰分明,又不失仁厚之道。
當然,朝堂之上,也難免暗流涌動,各方勢力皆在暗中窺視,企圖在權力洗牌中分得一杯羹。
對此,江鴻飛直截了當地敲打這些野心勃勃之人。
次日,江鴻飛頒布了一系列新政,旨在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鼓勵農耕、鼓勵工業革命,發展商業,提升國力。
江鴻飛又特設「諫議大夫」一職,廣開言路,鼓勵百官直言進諫,以集思廣益,共謀國事。
此舉一出,朝野震動,皆贊陛下英明,國家有望。
與此同時,江鴻飛也未曾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他親自前往太廟,為陣亡將士祈福,並下令修建「忠烈祠」,以表彰那些在戰場上英勇犧牲的將士,讓他們的英名永垂青史。
在江鴻飛的勵精圖治下,大元帝國繼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繁榮昌盛,文化百花齊放,邊疆也趨於穩定。
這一切,都離不開江鴻飛的深謀遠慮與群臣的鼎力支持。
然而,江鴻飛的心中卻始終保持著一份清醒與警惕。他深知,權力的遊戲從未停止,唯有不斷前行,方能守住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榮。
於是,江鴻飛更加勤勉地治理國家,同時也在暗中培養著新一代的人才,以期在自己等人老去之後,大元帝國依舊能夠繁榮昌盛,屹立不倒。
大元帝國洪武十二年十月一日。
江鴻飛率領大元帝國的文武百官前往天壇昭告天地,大元帝國完成了大一統,乞求國泰民安、國家強盛、百姓安居樂業。
晨曦初破,天光漸染,紫禁城上空祥雲繚繞,似是天意昭昭,預示著盛世之始。
江鴻飛身著十二章紋的龍袍,步履穩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歷史的脈絡上,引領著身後浩浩蕩蕩的隊伍,向天壇進發。
百官緊隨其後,袍袖飄飄,玉帶生輝,他們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堅定信念。
天壇之內,古木參天,石階錯落有致,直通那莊嚴神聖的祈年殿。
江鴻飛立於殿前,面向蒼穹,雙手高舉,聲音洪亮而莊重:「朕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今日,大元帝國一統四海,萬民歸心,此非朕一人之功,實乃天地庇佑,祖宗積德,群臣戮力,百姓勤勞之果也。朕心甚慰,特率百官至此,昭告天地,祈願我大元帝國國泰民安,五穀豐登,百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之福祉。」
言畢,鼓樂齊鳴,響徹雲霄,仿佛連天地都為之動容。
百官紛紛跪拜,叩首三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聲浪滾滾,如同潮水般湧向天際,與風共舞,與雲同歌。
隨後,祭天大典正式開始,江鴻飛親手點燃香火,裊裊青煙升騰而起,帶著他的祈願與希望,飄向那遙遠而神秘的蒼穹。他閉目凝神,心中默念:「願上天垂憐,佑我大元風調雨順,災害不生;願百姓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願將士英勇善戰,守護疆土;願帝國繁榮昌盛,綿延萬世。」
大典結束後,江鴻飛站在天壇之巔,俯瞰著腳下這片遼闊的土地,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豪情壯志。他知道,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但他有信心,也有決心,帶領大元帝國走向更加輝煌的明天。
江鴻飛轉身對身旁的百官說道:「今日之盛景,乃我輩共同努力之果。然,國家之強盛,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朕望諸卿,能繼續秉持忠誠之心,勤勉治政,為百姓謀福祉,為帝國開太平。如此,則我大元帝國必將如日中天,照耀四方!」
百官聞言,無不激動萬分,紛紛表示願誓死效忠,共築大元輝煌。
祭拜過天地了之後,江鴻飛在萬眾期待之下,分別召見了金使和夏使。
在召見金使時,江鴻飛讓人歷數了完顏宗望、完顏闍母等人所犯罪惡。
這非常好找,江鴻飛讓耶律大石等人隨便找了一下,完顏宗望、完顏闍母等人對遼人犯下的罪惡就罄竹難書。
江鴻飛將這些證據丟在金使面前,直截了當地說:「斡魯補、闍母等,罪惡滔天,萬死難辭其咎,你朝若因他等執意與我大元為敵,朕奉陪到底;至於歲幣,你朝便不用想了,朕有錢,也只會花在朕的子民身上,不會花在強盜身上。」
江鴻飛此言一出,金使的臉色立馬就變得很不好看。
但金使卻敢怒不敢言。
江鴻飛又說:「宋遼簽署《澶淵之盟》,雖能解決一時紛爭,卻為兩國決裂埋下隱患,遼之所以覆滅,亦因此,朕希望你朝,不要圖小利,而為自己帶來滅國之禍。」
江鴻飛的警告,讓金使汗流浹背,諾諾不敢言。
見此,江鴻飛又把話收回來了一些:「當然,若你朝想與我大元和平共處,只需互不侵犯,未必不能長久和平。」
在見夏使時,江鴻飛直接乾脆的拒絕李乾順的求親,他道:「嫁公主和親非我漢族之道,你朝若真想和親,便嫁公主過來罷……」
接著,江鴻飛宣布,休養生息三年,恢復國力、民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