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調查

  第741章 調查

  孫權聽後,更是怒不可遏,一腳踢翻了旁邊的桌子,罵道:「廢物!兩萬精兵都拿不下一個金恆城!還增派援兵,哪來的援兵?」

  陸遜站出來,冷靜地說道:「主公請息怒。金恆城剛被趙雲拿下,必然加強了防禦。呂將軍未能迅速攻克,也在情理之中。此時增派援兵,雖能增強攻城力量,但後方防禦可能會更加薄弱。不如我們用計破敵。」

  孫權看著陸遜,急切地問道:「什麼計?快說!」

  陸遜說道:「我們可佯裝從其他地方調兵增援呂蒙將軍,製造出要全力攻打金恆城的假象。趙雲得知後,必定會加強戒備,將注意力都集中在金恆城方向。而此時,我們暗中派一支精銳部隊,趁夜突襲安寧城。士燮以為我們無暇顧及安寧城,防備必然鬆懈,我們或許能一舉奪回。」

  孫權聽後,覺得此計甚妙,說道:「好,就依你之計。陸遜,你去挑選一支精銳部隊,務必行動隱秘,不可讓敵軍察覺。同時,要與呂蒙將軍配合好,讓他那邊的佯攻做得逼真些。」

  陸遜領命道:「主公放心,遜定不辱使命。只是此計關鍵在於保密和配合,還需主公讓其他將領密切協作。」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孫權看向其他大臣,說道:「聽到了嗎?此次行動,關乎東吳存亡,你們都要全力配合陸遜,若有差池,軍法處置!」

  眾大臣齊聲應道:「謹遵主公之令!」

  孫權又說道:「另外,加強國內防禦,安撫百姓。絕不能讓賈長生和士燮的聯盟影響到國內穩定。一旦國內生亂,我們就真的完了。」

  於是,在孫權的安排下,一場針對奪回安寧城的計劃悄然展開。而此時的孫權,心中滿是憤怒與不甘,他發誓定要讓賈長生和士燮為他們的所作所為付出慘痛的代價。整個東吳都被一種緊張的氣氛所籠罩,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這場危機的轉機。

  曹操在北方聽聞南方賈長生與孫權激戰正酣,士燮也參與其中,局勢錯綜複雜。他心中好奇,立刻招來親信謀士郭嘉,說道:「奉孝,近日南方戰事頻傳,賈長生與孫權打得不可開交,士燮也攪了進去。你速派人去詳細打探,看看這其中到底是何情況。」

  郭嘉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將南方戰事的詳細情報呈到曹操面前。曹操展開情報,仔細閱讀,時而皺眉,時而搖頭,看完後不禁感慨道:「這賈長生倒是有些手段,竟能與孫權斗得如此激烈,還拉上了士燮。孫權也是,一時疏忽,竟讓局勢變得如此被動。」

  郭嘉在一旁說道:「主公,南方局勢如今確實混亂。賈長生與士燮結盟,對孫權形成夾擊之勢,孫權腹背受敵,忙於應對。但這對我們而言,卻是個機會。」


  曹操抬起頭,看著郭嘉,問道:「奉孝,你所言機會是指?」

  郭嘉微微一笑,說道:「主公,如今他們三方爭鬥,無論誰勝誰負,實力都會受損。我們若此時插手,幫助其中一方擊敗另外兩方,看似能擴大勢力範圍,但實則隱患重重。若我們幫助賈長生和士燮擊敗孫權,他們二人勢力必然大增,日後恐成我們北方的心腹大患;若我們助孫權擊敗賈長生和士燮,孫權也會藉此機會鞏固南方,同樣對我們不利。」

  曹操點頭,沉思片刻後說道:「奉孝所言有理。只是如此大好機會,若不趁機有所行動,實在可惜。」

  這時,另一位謀士程昱站出來說道:「主公,嘉所言極是。但我們也不能完全置身事外。可先按兵不動,坐山觀虎鬥,待他們三方斗得兩敗俱傷之時,我們再出兵南下,一舉平定南方,如此可收漁翁之利。」

  曹操摸著鬍鬚,思索著程昱的話。這時,夏侯惇忍不住說道:「主公,末將以為,我們應立刻出兵。我軍兵強馬壯,此時南下,定能輕鬆擊敗他們,何必等到他們兩敗俱傷。」

  曹操看了夏侯惇一眼,說道:「元讓,你雖勇猛,但此事並非如此簡單。南方地形複雜,他們三方相互牽制,我們貿然出兵,很可能陷入他們的包圍之中。而且,長途跋涉,糧草供應也是個大問題。」

  荀彧也站出來說道:「主公,彧也贊同坐山觀虎鬥。我們可在北方繼續擴充實力,訓練士兵,儲備糧草。同時,密切關注南方局勢,一旦有可乘之機,再果斷出手。如此,既能避免過早陷入戰爭泥潭,又能在合適的時候獲取最大利益。」

  曹操環顧眾人,說道:「諸公所言,各有道理。但此事關乎重大,我們需謹慎決策。」

  於是,曹操再次仔細分析南方局勢,思考各方勢力的優劣勢以及可能的發展方向。他深知,此時的一個決策失誤,可能會給北方帶來巨大的危機。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曹操終於下定決心,說道:「諸公,我意已決。我們暫且坐山觀虎鬥,不出兵插手南方戰事。但要加強情報收集,密切關注賈長生、孫權和士燮三方的一舉一動。同時,在北方厲兵秣馬,擴充實力。待他們三方元氣大傷之時,便是我們南下之日。」

  眾人齊聲應道:「謹遵主公之令!」

  曹操看著南方的方向,心中暗暗期待著那個最佳時機的到來。他相信,只要耐心等待,北方的鐵騎終有一天能踏平南方,實現他一統天下的大業。而此時,南方的戰火仍在熊熊燃燒,賈長生、孫權和士燮都在為了自己的霸業拼盡全力,他們並不知道,曹操正如同一隻隱藏在暗處的猛虎,靜靜地觀察著他們,等待著合適的時機,給予致命一擊。

  在曹操決定坐山觀虎鬥之時,天下其他勢力也紛紛對南方賈長生、孫權與士燮之間的混戰議論紛紛,各自懷揣著不同的心思,密切關注著局勢的發展。


  袁紹得知南方戰況後,立刻召集麾下謀士田豐、許攸等人商議。袁紹坐在主位,神色凝重地說道:「如今南方賈長生與孫權打得不可開交,還拉上了士燮。這局勢變化莫測,不知對我們是福是禍,諸公可有看法?」

  田豐率先站出來,拱手說道:「主公,南方之亂,看似與我們相距甚遠,實則關係重大。若賈長生勝出,其勢力必將大增,日後恐怕會成為我們北方的勁敵;若孫權擊敗賈長生和士燮,也會鞏固其在南方的地位,對我們同樣不利。」

  袁紹皺著眉頭問道:「那依元皓之見,我們該如何應對?」

  田豐沉思片刻,說道:「主公,我們可按兵不動,密切關注局勢。此時出兵南下,路途遙遠,且我軍與曹操接壤,後方不穩。不如先鞏固自身勢力,發展經濟,訓練士兵。待南方局勢明朗,兩敗俱傷之時,我們再趁機南下,擴充地盤。」

  許攸卻不以為然,冷笑道:「田元皓此言雖有道理,但過於保守。如今南方大亂,正是我們擴張勢力的好機會。我們可聯合曹操,一同出兵南下,瓜分南方土地。如此,既能削弱南方勢力,又能增強我們自己。」

  袁紹有些猶豫,說道:「與曹操聯合?曹操此人奸詐多疑,我與他素有嫌隙,怎能輕易合作?萬一他在途中算計我們,該如何是好?」

  田豐說道:「主公,許攸之計雖有冒險之處,但也並非不可行。只是與曹操聯合,需小心謹慎。我們可提前與他約定好雙方的利益分配,並且在行軍過程中加強戒備。但無論如何,此時出兵,風險極大,還望主公三思。」

  袁紹思索良久,最終說道:「此事容我再考慮考慮。先密切關注南方局勢,同時加強與曹操的邊界防禦,以防他有不軌之心。」

  益州劉璋聽聞南方戰事,與麾下眾臣在府中商議。劉璋憂心忡忡地說道:「南方賈長生與孫權打得火熱,士燮也參與其中,這戰火不會燒到我們益州來吧?」

  張松站出來說道:「主公勿憂。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方各方勢力如今自顧不暇,短期內不會對我們構成威脅。只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需加強邊境防禦。」

  法正也說道:「主公,南方之亂,對我們而言,或許是個機會。我們可與其中一方暗中聯繫,示好結盟。若他們得勝,我們也能從中獲利;若他們失敗,我們也可藉此表明立場,避免被牽連。」

  劉璋有些膽怯地說:「結盟之事,還是算了吧。萬一選錯了對象,豈不是引火燒身?我們還是加強防禦,保住益州這片土地就好。」

  眾人見劉璋如此,也不好再勸。於是,劉璋下令加強益州邊境的防禦,緊閉城門,不參與南方的紛爭,只求偏安一隅,保住自己的基業。

  在西涼,馬騰與兒子馬超以及部將韓遂等人談論著南方戰事。馬騰捋著鬍鬚,說道:「南方打得熱鬧,這天下局勢愈發混亂了。我們西涼雖地處偏遠,但也不能置身事外。」


  馬超年輕氣盛,立刻說道:「父親,我們西涼鐵騎勇猛無比,此時何不出兵南下,趁亂奪取地盤,擴充勢力?」

  韓遂卻說道:「主公,超將軍雖勇,但南方局勢複雜。賈長生、孫權和士燮三方勢力都不容小覷。我們貿然出兵,恐怕會陷入困境。不如先觀望一陣,等他們分出勝負,我們再做打算。」

  馬騰點頭道:「文約所言有理。但我們也不能閒著,這段時間,加緊訓練士兵,儲備糧草,厲兵秣馬。一旦南方出現可乘之機,我們便立刻出兵,逐鹿中原。」

  馬超雖有些不甘心,但也只能聽從父親的安排。於是,馬騰在西涼積極準備,等待著合適的時機,踏入這亂世的紛爭之中。

  公孫瓚在幽州得知南方戰況後,與眾將在寨中議論。公孫瓚說道:「南方打得昏天黑地,我們在幽州,該如何應對?」

  一位將領說道:「主公,我們幽州地處北方,與南方相距甚遠。他們的爭鬥暫時不會影響到我們。我們可隔岸觀火,等他們打得兩敗俱傷,我們再趁機南下,撈些好處。」

  公孫瓚笑道:「此計甚妙。我們在幽州,繼續鞏固防禦,發展勢力。同時,密切關注南方局勢。一旦有機會,我們就南下,擴充地盤,在這亂世中占據一席之地。」

  於是,公孫瓚一邊加強幽州的防禦,一邊派人收集南方的情報,如同一隻潛伏的獵豹,等待著最佳的出擊時機。

  天下各方勢力,面對南方的混戰,都有著自己的考量。他們或是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或是積極準備,圖謀進取。而南方的這場混戰,也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影響著整個天下的局勢,各方勢力都在這風暴的邊緣徘徊,等待著那個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時刻到來。

  賈長生正在營帳中與謀士們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這時,暗探匆匆來報。暗探單膝跪地,拱手說道:「主公,據我們多方打探得知,天下各方勢力對您與孫權、士燮之間的戰事議論紛紛,各懷心思。袁紹正在權衡是否聯合曹操出兵南下;劉璋打算偏安自保,加強益州防禦;馬騰在西涼厲兵秣馬,準備伺機而動;公孫瓚則隔岸觀火,等待時機。」

  賈長生聽完,神色平靜,輕輕擺了擺手,說道:「知道了,起來吧。這些勢力的反應,都在情理之中。袁紹生性多疑,雖有擴張之心,但與曹操聯合一事,他必定會再三斟酌;劉璋懦弱無能,只求保住益州,不足為懼;馬騰遠在西涼,短時間內難以對我們構成威脅;公孫瓚隔岸觀火,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一旁的謀士徐庶說道:「主公所言極是。只是這些勢力雖暫時未直接參與我們這邊的戰事,但他們的動向仍需密切關注。萬一他們趁我們與孫權激戰正酣之時,突然出手,我們恐怕會腹背受敵。」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