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1979開始的文藝時代> 第454章 魯迅文學院

第454章 魯迅文學院

  等文藝界對娛樂片的紛爭開始降溫,在人文社附近徘徊的記者逐漸減少。

  方言藉機,回到了自己忠誠的《人民文學》編輯部,把稿子分發給眾人。

  朱偉大喜若望道:「方老師,你果然是勘探油田的高手!」

  「什麼意思?」方言詫異不已。

  陳曉曼解釋說,如今出版社內部親切地管高產的作家叫『油田』,因為一個優秀作家的靈感「井噴」,就像一塊儲量豐富的油氣田,而發現、挖掘和栽培作家的編輯,自然就是勘探油田的工作者。

  此時此刻,包括朱偉在內的編輯部眾人,眼裡無不透著敬佩之色。

  年前方言開發出的這塊「尋根文學」的油田,已經給《人民文學》輸送了大量的尋根派作家。

  而年後,又借著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挖出了「青春文學」這塊長期被人忽視的大油田,《人民文學》越來越受到青年作家的青睞,投來的稿子也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春文學。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𝖘𝖙𝖔9.𝖈𝖔𝖒

  偏偏巧合的是,方言這次帶來的既有青春傷痛文學,又有尋根文學。

  正當朱偉翻閱《無變奏主題》的時候,陳曉曼驚異地盯著這篇《樹王》:

  「阿城又寫了一個『王』?」

  「對,這是他寫的第二個『王』,他準備至少寫出8個『王』。」

  方言笑著說,這篇《樹王》其實寫得比《棋王》還要早,只是被鍾阿城一直藏了起來。

  「為什麼要藏起來呢?」

  陳曉曼、王扶等人面面相覷,很是不解。

  「他嫌棄這稿子裡的『文藝腔』,滿嘴的宇宙、世界、天地,過於浮誇,過於虛偽。」

  方言道:「我幫他改了改,把小說里立足於生命、自然、毀滅這些宏大的命題融入到人物中。」

  「這倒的確像阿城的風格,他這人不像王碩那樣動嘴皮子,喜歡侃大山,吹牛皮。」

  朱偉嘿然一笑,「就倆個字,『實在』,越活越樸實真誠。」

  陳曉曼不禁感嘆了一句:「要是那些先鋒文學的作家能有阿城這種品質就好嘍。」

  「先鋒文學又怎麼了?」方言詢問起先鋒文學的最新動向。

  陳曉曼一臉無奈地說,在他的《霸王別姬》橫空出世之際,馬元的《岡底斯的誘惑》也幾乎是同時發表,雖然對華夏當代文學的影響上,不及《霸王別姬》,但他的「敘事圈套」,也成功地吸引了一批現代派、先鋒派的作家,文壇里出現一股以探索小說的敘事形式的創作思潮和新興勢力。


  這一批作家仿效馬元的路子,對敘事方法、語言、結構等大加改革,寫得越來越晦澀難懂。

  特別是在《LS河女神》出版以後,這股先鋒文學的浪潮蠢蠢欲動,在文壇還在流行「尋根文學」、「現代派」小說的時候,以一種激進的敘事實踐,劍走偏鋒,標新立異,相當招人非議。

  「雖然我對先鋒文學有不小的意見,但從大局上講,也不失為是一件好事。」

  方言聳了聳肩。

  「是啊,王主編在年初的時候不提了嘛,《人民文學》的辦刊宗旨是要鼓勵和支持青年作家對文學的多元化進行探索,不管是對馬元這些先鋒派,還是對劉索拉這樣的現代派,都儘量一視同仁。」

  陳曉曼搖頭失笑道。

  方言附和說:「我們不能澆滅他們的熱情,只要在原則允許的範圍內,就隨他們折騰吧。」「我就怕他們折騰著折騰著,容易走火入魔,把一些天分不錯的作家們帶進溝里去。」

  陳曉曼不無擔憂:「最後把文學界的思想和風氣都給搞壞掉。」

  「嫂子你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岩子,你有沒有想過寫一篇先鋒文學或者現代派的小說?」

  「暫時沒有。」

  方言不免好奇,為什麼陳曉曼突然會這麼問?

  陳曉曼解釋說,文學作品有示範作用,如果方言能寫本先鋒小說,以身作則,至少能限制住,甚至控制住這股先鋒文學的力量,免得橫衝直撞,撞進了死胡同。

  「我會考慮的,不過我現在手頭上的事太多了……」

  方言攤了攤手。

  「確實!」

  陳曉曼提醒道:「那麼魯迅文學院呢?再過幾天就要開學了,這個你可一定要到場。」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證,畢竟自己可是文學講習所更名為「魯迅文學院」以後的第一屆文學編輯培訓班的學員,只要修滿四個學期,就可以得到一張本科文憑。

  除了自己以外,石鐵生、王碩、余樺、鍾阿城等人都是同屆創作班的學員。

  眾人結伴而來,魯迅文學院的地址已不再是文學講習所所在的八里莊,而是搬到了芍藥居,建成了固定的校舍,徹底地結束了寄人籬下的流浪局面,正式成為「華夏當代文學的搖籃和抗大」。

  魯迅文學院的院門並不大,上方橫向書寫著「魯迅文學院」五個金光閃閃的銅字。

  大門右外側牆壁上,雕刻著非常熟悉的魯迅先生的浮雕頭像,進門左內側是兩間內外分的門衛值班室,裡面坐著一位嚴肅有餘、笑容不足的保安。


  距離開學典禮還有十幾分鐘,方言等人便走進校園,四處散步,熟悉環境。

  道路兩旁是小小的草坪和雜樹並存的兩個園子,園中有亭有廊,精緻有品位,玲瓏見精神。

  東有月門,上書「文園」,站在長廊里或坐在長椅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牆壁上鑲嵌著二十世紀華夏最著名的幾位文學大師們的浮雕頭像,左邊一副依次是郭沫若、巴金、曹禺、丁鈴。

  中間一副依次是茅盾、老舍、艾青、趙樹理,右邊一副則是魯迅先生的浮雕頭像。

  西有「聚雅亭」,草圃中突兀一石,上鐫「風雅頌」,許多知名的、不知名的樹木點綴其間,其布置素淡雅致,別有情趣。

  忽然,從亭子裡傳來一陣爽朗而熟悉的聲音:「小方!」

  「馮老?」

  方言先是一驚,隨後幫石鐵生推著輪椅,來到聚雅亭里。

  就見馮木的旁邊,不僅站著丁鈴、李清泉等前文學講習所的所長和幹部,還站著魯迅文學院的新任領導,比如院長唐因、副院長徐鋼、教務長周艾若,一雙雙眼睛此時正意味深長地盯著他看。(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