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名動燕園
第68章 名動燕園
燕京大學,美術社。
陳駿(西川)站在桌前,面對著一張白紙,正在構思如何完成指導老師交代的作業。
一點兒也不敢馬虎,畢竟老師是吳冠鍾。
「陳駿!陳駿!」
就在此時,同是西語系的王鏹和于敏洪冒冒失失地闖了進來,手上拿著一本小冊子。
「你快看看這首詩!」
王鏹展開手抄本,字跡略顯潦草。
「又是朦朧詩嗎?我看不懂,不想看。」
陳駿毫無興趣地擺擺手。
「不是朦朧詩!」
于敏洪扶了扶眼鏡。
「不是朦朧詩?那就是那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詩對不對?」
陳駿不感興趣,「這些詩還不如朦朧詩,整天誇大自己的絕望,明明是大家都碰到的難事,非要說成只有自己遇上的大事。」
「也不是這些喪氣的詩,是一種新詩。」
王鏹激動道:「一種全新的詩歌風格!」
「全新的風格,真的假的?」
陳駿半信半疑地接過手抄本:「誰寫的?」
于敏洪興奮道:「一個叫『岩子』的詩人。」
「我看看。」
陳駿覺得稀奇,看向手抄本。
「你好好看看,看完我們討論一下,這首詩現在在學校里都傳瘋了,每天都有人在朗誦,在抄送,在研究,都把朦朧詩撂一邊了。」
王鏹道:「岩子給我們這些寫詩的新人找到了一條新路子,怎麼形容這首詩呢……」
「他已經不是好不好的問題,他真的是非常少見的那種!」于敏洪笑著看向陳駿。
就見他兩眼圓瞪,失神似的重複著一句: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選擇了詩與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查海升(海子)拿著剛剛刊印出來的《未名湖》,久久沉浸在詩歌當中,難以自拔。
雖然《熱愛生命》這首詩,這些天他已經聽了無數遍,圖書館、操場、教室、宿舍、食堂,甚至在廁所里,也都能聽到有人哼個一句半句的,但就是怎麼聽,也聽不厭。
「你比我們懂詩,伱覺得怎麼樣?」
法律系的同學們齊刷刷地看向他。
查海升道:「好啊!每次讀這首詩,我都感覺心頭暖洋洋,有一股火一樣的力量。」
「可這也能叫詩嗎?」
「沒錯,班裡討論了好幾次,很多人覺得這根本不是詩,是一首像詩但不是詩的假詩!」
「………」
看著他們嗤之以鼻,查海升疑惑道:「你們為什麼要說這首《熱愛生命》是假詩?」
「因為太口語化,沒有深度和厚度。」
「沒有技巧的詩歌,怎麼能稱為藝術?」
「根本沒有朦朧詩那樣的複雜、高深。」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可是,有一點是朦朧詩給不了我,但是這首詩能給我的,那就是清晰的方向。」
查海升露出燦爛的笑容,「看朦朧詩,我們總要自己破開迷霧,尋找方向,有時候,看不清,摸不著,就很迷茫,但《熱愛生命》不一樣,在理想、事業、愛情、人生上,直接給了我們看得見的方向,還給了前進的力量。」
「聽你這麼一說,還真是!」
「你知道我現在讀這首詩,會想到什麼嗎?詩的遠方是片大海,暴風雨一停,一輪太陽升了起來,生命啊,它就是璀璨如詩歌。」
查海升雙手舉高,咧嘴發笑。
既然他叫「岩子」,要不我乾脆叫「海子」?
…………
這年頭,整個社會的詩歌熱潮高漲,也傳染到燕大的校園裡,湧現出許多的學生刊物。
比如,中文系的《啟明星》、西語系的《繆斯》、法律系的《晨鐘》,就連計算機科學技術系,也辦了本《西風·沉誦·太陽節》。
然而,這些平日看似沒有交集的刊物,全都不約而同地刊登了「岩子」的《熱愛生命》。
整個燕大校園裡,也不再是朦朧詩一家獨大,也有一批人,張口「詩與遠方」,閉口「熱愛生命」,還有的模仿著寫出一堆詩。
漸漸地,演變出了口語化跟朦朧化兩種詩歌的方向,不少朦朧詩陣營的紛紛轉投敵營。
對《熱愛生命》這種口語化的新詩風格,有喜歡的就有討厭的,有支持的就有反對的。
兩極分化,相當嚴重。
「最不是詩歌的東西,而『岩子』這種不懂的門外漢在寫,這完全是對詩歌的一種毒害。」
「這是對整個詩歌智識層面的一種羞辱。」
面對種種質疑和批評,蘇雅拉上駱一鶴等《未名湖》的成員,火力全開,予以回擊。
爭執不下,於是兩邊派人到當代文學研究所,同樣也是《詩探索》的編輯部,來找謝緬評理。
「你們怎麼看?」
謝緬掃了一圈編輯部的人,基本上都是燕大的老師和學生,「若雪,你說說看。」
「那我就先發表自己的意見,來個拋磚引玉。」
白若雪站了起來,「其實那天,我也在未名湖,而且跟方言有過接觸交流,我覺得《熱愛生命》這種口語性極強的詩體風格,可以稱之為『口語化』。」
「口語化!」
頃刻間,一片譁然,眾人議論紛紛。
「說說看你跟方言具體交流了些什麼?」
謝緬說出了大家都想說的問題。
白若雪簡單地說了來龍去脈,「他覺得詩歌的發展應該是多元化的,就像唐詩一樣,李白是豪邁奔放,杜甫是淳樸厚重,杜牧是婉約清麗,李賀的是辭采瑰麗,但也有白居易這種通俗易懂的詩,能夠讓一個字都不認識的老婆婆都能聽懂,而且能聽出裡面的好。」
「這個理念非常對!」
謝緬點頭,「只有舊體詩、近體詩,或者只有朦朧詩,又怎麼稱得上百花齊放呢?」
「『口語化』這個名稱,就像這種詩體風格一樣,讓人易懂。」
「我支持這個『口語化』!口語化又不是現在才有,難道《詠鵝》不是口語?可沒有人不喜歡,難道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是口語?」
「將華夏傳統詩歌的節律美和現代新詩的口語化統一起來,這或許會是華夏新詩的一種方向。」
「沒錯,既然我們能支持爭議不斷的朦朧詩,為什麼要反對口語化呢?」
在支持口語詩的聲浪里,也有不贊成的聲音,意見出奇的一致。
這種口語化的詩真的也能叫詩嗎?
「口語化的詩其實沒有錯,重點不在『口語』,而是『詩』。」
謝緬沉吟半晌:「詩歌首先是表達情感,不是複雜的技巧,適當的口語化恰恰去繁從簡,丟掉技巧,飽含感情,這很適合熱愛詩歌而想入門的新人,能大大地推動詩歌在全國的普及和傳播。」
白若雪語氣堅定道:「我完全同意謝老師的看法,我不覺得文學、詩歌就像一個聖殿一樣遙不可及,也不希望一個人只有獲得了進入文學史的資格、成為文學的聖人,才能去寫詩。」
「看來方言的這首《熱愛生命》,寫到若雪的心坎里了。」
包括謝緬在內的老師,開起了玩笑。
「老師,我認同的是方言對詩歌的理念!」
白若雪笑道:「之前我提到的『朦朧詩選』專題,其實也是他在路上跟我說的。」
「是嘛!」
編輯部的人面面相覷,當他們聽到白若雪出的這個建議,不知道有多麼的興奮。
萬萬沒想到,竟然是方言出的主意!
這個年輕人,簡直了!
「這個方言,既懂小說,又懂詩歌,《燕京文學》這是招了個奇才啊。」
謝緬不禁感慨了一句,其他人深以為然。
「怪不得在《牧馬人》,能寫得這麼積極向上,能把艾老的詩用的這麼恰當。」
「而且詩歌的風格跟艾老很像。」
「沒錯,艾老也支持詩歌口語化。」
「說到艾老,我記起來了,當時我參加桂西討論會的時候,就經常聽到艾老提起這個『方言』,想不到自己30年代寫的一首詩,能在現在重新迸發出生命力,有《牧馬人》的一份功勞。」
「對對,我也聽到過,而且還有一個說法,當時文學講習所給方言找老師,如果找的方向不是小說,而是詩歌的話,估計艾老就要收他為學生了。」
「………」
聽著老師們的小道消息,白若雪瞪大了眼睛,好你個方言,說好的坦誠呢!
「好了,閒話就先聊到這裡,我們要趕緊制定編輯計劃。」
謝緬拍了下桌,「等『朦朧詩選專題』這一期出版之後,下一期的主題,我們要解剖方言這隻麻雀,以及探索口語化這種新詩風格。」
然後看向白若雪,「你跟方言見過面,有機會再撞見他,跟他好好聊聊這個口語化。」
「您放心,我覺得我有把握能再見到他。」
白若雪語氣里透著一股自信。
畢竟,五四文學社的蘇雅跟方言是髮小。
幾天之後,伴隨著《熱愛生命》在燕大的風靡,以及《未名湖》、《啟明星》等詩刊的傳播,方言的這首詩,終於從燕大內部,傳到了外界,在水木、人大等高校里砸出了大水花。
積極奮進的的力量激起了學生的共鳴,朗朗上口的可讀性也得到了大眾的追捧。
以燕京大學和水木大學為中心,《熱愛生命》從各大高校噴湧向了社會,火勢逐漸蔓延開來,漸漸地地形成了一股新的詩歌潮流。
80年代初的詩歌界,也許不再是朦朧詩一枝獨秀。
口語詩的第一次爆發和流行,是從1982年持續到了1985年,另外,汪國鎮的詩只能算口語化,不能算口語詩。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