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明爭暗鬥

  扭壁堅黯然離職的消息,如疾風驟雨般迅速席捲了整個香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無人預料,這位昔日與匯灃銀行沈弼大班並駕齊驅的怡和大班,竟會如此倉促且低調地結束了其輝煌的職業生涯。

  蘇城方面對此保持緘默,未將背後的緣由公之於眾,而扭壁堅本人也在媒體的追問下,三緘其口,未透露絲毫內情。

  因此,扭壁堅離職的真正原因,如同被重重迷霧籠罩,成為了香江上空的一大懸案。

  然而,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頂層圈子裡,一些手握重權、洞悉世事的大佬們,心中卻各自揣度,或多或少有著自己的猜想與解讀,使得這一事件更添了幾分神秘與複雜。

  被剝奪職務後,扭壁堅並未選擇黯然返回英國,而是選擇留在了香江,等候時機。

  他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那些英資股東身上,堅信自己此番遭遇與他們息息相關。

  本章節來源於𝖘𝖙𝖔9.𝖈𝖔𝖒

  在事件的最終結論塵埃落定之前,他誓不罷休,決心在香江繼續尋求轉機。

  每一絲能讓他重返怡和的可能,對他而言都是寶貴的。

  多年的領袖生涯,讓他在怡和洋行及香江商界中樹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習慣了站在權力與榮耀的巔峰。

  因此,他絕不可能輕易放棄,而是會緊抓每一個機會,力圖東山再起。

  與此同時,蘇城則果斷地抓住了時機,推動馬世明迅速接掌怡和集團的舵手之位。

  馬世明,這位年逾四十、經驗豐富的企業領袖,在港燈集團多年的深耕細作中,早已積累了深厚的管理智慧和實戰經驗。

  因此,當他正式成為怡和洋行的執行董事後,能夠迅速融入並掌控全局,對怡和洋行的日常運營與管理駕輕就熟,展現出非凡的領導力和決策力。

  位於香江種植道的一幢豪華別墅內,自被罷免以來,扭壁堅鮮少踏出府邸半步。

  他閉門不出,卻並非消極避世,而是積極扮演起中間人的角色,頻繁聯絡各方股東,企圖扭轉局勢。

  多年在怡和洋行的輝煌生涯,讓扭壁堅不僅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更在財務上收穫頗豐。

  儘管身為職業經理人,但他憑藉對怡和、置地等企業的深遠影響,早已躋身億萬富翁之列。

  然而,世事無常,扭壁堅未曾料到,自己提前下台的那一刻起,在凱瑟克家族乃至英國股東心中的地位便已悄然滑落。

  即便英國勢力再度掌控怡和洋行,他也再難重拾昔日一把手的風光。

  對於英國股東而言,一個仍掌舵怡和洋行的扭壁堅,與如今已失勢的他,其價值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因此,扭壁堅當前的種種努力,似乎都只是在做無謂的掙扎,難以改寫既定的命運。

  儘管遭遇了職業生涯的重大挫折,但在凱瑟克家族與扭壁堅的默契合作下,他們奇蹟般地成功團結了所有英國股東,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怡和洋行長期以來,華資股東的身影較為稀缺,除了蘇城這位舉足輕重的華人大股東外,其餘具備影響力的股東幾乎清一色為英國籍。

  經過一番精心統計,他們驚喜地發現,集合眾人之力,他們所持有的股份總額竟高達30.2%。

  這一數字不僅令人矚目,更意味著他們聯合起來的股份力量,已經超越了蘇城個人所持有的股份比例。

  這一發現無疑為他們重振旗鼓、爭取更多話語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對於置地集團所掌控的股份,他們雖感無奈,卻也深知香江證監處的立場傾向於英國利益。

  因此,他們寄望於通過證監處的支持,尋求機會禁止置地進一步增持怡和集團的股票。

  在完成與怡和所有英國股東的聯絡後,他們並未急於採取行動,而是採取了更為周密的策略。

  他們轉而聯繫置地集團的英國股東們,意圖通過這一步驟,進一步鞏固自身在怡和集團的影響力,並為未來的反擊行動鋪設更堅實的基石。

  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長期以來實為一體,兩者間的聯繫緊密而自然,這為他們的協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兩個月的精心籌劃與不懈努力,凱瑟克家族憑藉一系列誘人的承諾與利益分享,成功說服了置地集團的英國股東們,逐一達成了共識。

  如今,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的英國股東們已緊密團結,共同構築起一道尖銳的進攻線。

  他們並肩而立,形成了一條堅不可摧的戰線,目標直指蘇城。

  轉眼間,時間流轉至1982年的3月。

  正當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的眾多股東攜手,聯合向香江證監處提起申訴之際,蘇城也悄然布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

  他直接促使置地集團出售一部分股份,而這位神秘的買家,正是蘇城本人。

  這一舉動看似平常,實則暗藏深意。

  隨著交易的順利完成,蘇城手中的置地集團股份悄然攀升至49.99%,精準地停在了50%的門檻之前,從而避免了觸發對怡和集團進行私有化收購的強制規定。

  這一策略不僅展現了蘇城深邃的商業洞察力與精準的操作手法,更為後續的布局與博弈埋下了伏筆。

  儘管蘇城擁有輕鬆收購怡和洋行的實力,但他對於這家歷史悠久的企業,並未抱有私有化的意圖,因為在他看來,這並非必要之舉。


  同樣地,對於置地集團,他也沒有制定私有化的計劃。

  蘇城深知,過度私有化企業可能會成為沉重的負擔,即使目前他資金充裕,無需為經濟壓力擔憂。

  然而,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幾十年的時光里,世事難料。

  因此,他更傾向於保持企業的現有架構,靈活應對未來的變化與挑戰。

  因此,保留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的上市企業身份,實為蘇家降低未來風險的一項明智決策。

  在此基礎上,蘇城又精心策劃了一輪股權調整。

  蘇城繼續將怡和集團所持有的部分置地集團股份,轉讓給他自己,使得蘇城在置地集團的持股比例也精確達到了49.99%。

  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蘇城對兩家集團的控制力,更使他在兩家集團中的股權結構達到了微妙的平衡——均保持在49.99%的持股水平。

  這樣的布局,既避免了觸發任何可能的強制收購或私有化條款,又為蘇家在未來保留了更多的戰略靈活性和操作空間。

  在完成這一系列股權調整之後,蘇城並未急於讓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對外公布這一重大變動。

  他明白,公告的發布時機需恰到好處,此刻的沉默,正是為了後續更有力的反擊做準備。

  通過詳盡的情報收集與分析,蘇城已明白英國股東們的動向。

  他自然非常清楚,這些英國股東絕不會輕易放棄對怡和集團的控制權,畢竟,為了奪回怡和,他們已暗中籌備了將近半年之久。

  這份堅持與決心,讓蘇城對即將到來的較量充滿了期待。

  當然了,其實他也不是很在意,對他而言,這些英國人別想在他手上占到什麼便宜。

  他靜觀其變,耐心等待著英國股東們的下一步行動。

  他想知道,這些昔日的對手,究竟會採取何種策略來試圖重掌怡和集團;

  他更想親眼見證,在這場商業博弈中,他們如何施展渾身解數,試圖扭轉乾坤。

  而蘇城自己,則已做好萬全準備,靜候時機,給予對手致命一擊。

  3月15日,香江證監處舉行了一場新聞發布會,會上,主席麥思莊重宣讀了一項重要聲明。

  該聲明指出,蘇城先生在進行對怡和集團及置地集團的收購行動時,未事先諮詢證監處意見,此舉被認為違反了收購合併守則中「確保對所有股東公平」的基本原則。

  因此,證監處正式要求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相互持有的股份需被出售,並回歸至公開市場,以維護市場公正與透明。


  若雙方未能積極響應,證監處將不得不介入,直接處理兩者之間的內部紛爭。

  這份意見函很快也送到了蘇城的手中。

  他輕輕翻閱著,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自思量:「就這?」

  這些英國股東或許天真地以為,僅憑他們手中股份的總和超過蘇城先前的持股比例,便能輕易重掌怡和集團的舵手之位。

  又或許,他們幻想著置地集團所持怡和股份回歸二級市場後,能趁機大肆收購,從而實現對蘇城的全面超越。

  然而,他們卻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蘇城早已布局在先。

  早在二月份,他便已悄然掌握了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各49.99%的股份,這一布局,這些英國人根本就不知道。

  在蘇城近乎絕對控股的現狀下,他的意見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分量。

  任何重大決策,幾乎都可以在他的主導下得以實現,無需過多依賴其他股東的點頭。

  因此,對於英國股東們的如意算盤,蘇城只是淡然一笑,心中已有了應對之策。

  不久後,蘇城親自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以正面回應香江證監處的決定。

  在會上,他表現出極高的尊重與配合態度,宣布將置地集團持有的怡和集團股份,以及怡和集團持有的置地集團股份,全部按照市場規則面向二級市場進行出售。

  緊接著,蘇城還意外地公布了兩份重要交易合同:一份是怡和集團將部分置地集團股份轉讓給他的正式協議,另一份則是置地集團將部分怡和集團股份同樣轉讓給他的協議。

  這些交易不僅彰顯了蘇城對兩大集團深入骨髓的控制力,也預示著其戰略布局的又一重要落子。

  隨著兩家集團董事局的全面重組,原有的英資董事局成員已悉數退出歷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由蘇城信任並親自挑選的新任董事。

  因此,這兩份交易合同的通過,自然也是得到了新董事局的一致認可,確保了交易的合法合規性。

  至於為何尚未對外公開,蘇城笑言,這只是為了保持市場的穩定與預期管理的需要,時機成熟時,自然就會公布。

  蘇城公布這一消息後,香江到處一片譁然,無論是扭壁堅還是其他英國股東,都陷入了深深的震驚與困惑之中。

  他們未曾料到,蘇城個人竟已悄然掌握了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各49.99%的股份,這一驚人事實徹底打破了他們原有的布局與幻想。

  面對如此局面,他們不禁感到束手無策。

  即便怡和集團與置地集團相互持有的股份全部回歸二級市場,也不過是為這兩家本就資金雄厚的集團增添了更多的流動性,而對他們奪回控制權的目標而言,幾乎毫無幫助,對手掌握49.99%的股份了,他們還怎麼爭?


  除非他們把另外50.01%的股份都收購了,不過這根本不可能。

  更何況,當前兩家集團的股票價格正處於高位,想要通過公開市場大量收購股份,無疑需要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

  這一刻,英國股東們深刻體會到了蘇城那深不可測的商業智慧與布局能力,他們意識到,在這場商業較量中,自己或許從一開始就處於了下風。

  企圖奪回怡和洋行的控制權,現在看來,不過是一場不切實際的天真幻想。

  蘇城憑藉其卓越的商業眼光和運營能力,早已將旗下企業打造成了資本市場的明星,其股票價格自然也被市場熱情推高至令人矚目的水平。

  原因在於,蘇城所掌控的企業無一不是業界的佼佼者,它們不僅業績斐然,利潤豐厚,更以慷慨的分紅政策贏得了廣大股民的青睞。

  以港燈集團為例,儘管過去幾年分紅次數不多,但去年那次史無前例的分紅盛宴,讓眾多股東驚喜地發現,他們所獲得的分紅金額竟然遠遠超出了最初的持股成本。

  這一消息如同強心劑,瞬間點燃了市場的熱情,港燈集團的股價隨之飆升,市值一舉突破三百億港元大關,成為了香江股市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上市企業中的巨無霸存在。

  正因為有了港燈集團的前例,所以怡和集團和置地集團的股票大漲,也就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