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商議
第2章 商議
李大兄剛將露珠兒抱到床前坐好,趕到門口的李大嫂就剛好扶住挺著肚子的李二嫂。
話說李二嫂是長安城外十里坡村吳里正的大孫女,因為李二兄常年去長安城外的村子裡收購草藥,一來二去的與她有了接觸,到了歲數,就央求了李母請了官媒提親,結了秦晉之好。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李二兄已育有兩子,李二嫂肚子裡這個是兩人的的第三胎了。
李三娘幫露珠兒正了正頭頂的虎頭帽子,笑著對李二嫂說:「麻煩二嫂了,都這麼大月份了還得幫忙看著露珠兒,前前後後的很是不便利。等二嫂生產了,小妹定給小侄子包個大紅包的。」
李大嫂扶著李二嫂坐到進門的椅子上,李二嫂輕撫自己的肚子,也笑著對李三娘說:「那可真是好了,我可就等著小妹的大紅包了。」
說完,兩人對視笑了起來。
就連大嫂都笑說,也要給包個大紅包的。
幾人就在一起閒話最近西市新來了什麼西域商人,帶來了什麼樣的稀奇玩意兒。
誰都不敢再提王子恆,提他說的要搶走露珠兒的話了,就怕勾起李三娘的心緒,再一激動之下出個什麼事兒。
李三娘不知是喝了藥的緣故還是系統加身自帶buff,感覺身體好很多了,頭也不痛了,身上也有了力氣,就拒絕了李母的攙扶,自己起身下了床,牽著露珠兒走到李二嫂身旁,蹲下身,對露珠兒叮囑道:「露珠兒乖乖地跟著二舅母,阿娘和你阿婆、大舅母去做飯,一會兒就吃晚飯了。」
小小露珠兒望著李三娘點點頭,乖巧的靠著李二嫂。
隨後,李大兄去了前面醫堂尋李父、李二兄說話,李母三人去廚房準備晚飯。
晚飯還沒做好,在四季胡同里的青蓮書院讀書的孩子們卻已經回家來了。
隨著日落,天光漸暗,李家的醫堂也開始關門上板了。
李家人口眾多,吃飯時也就分了兩桌,小露珠兒年歲還小,跟著母親李三娘在一邊吃飯,家裡的孩子們是單獨自己一桌的。
李大兄李大嫂育有兩子,加上李二兄李二嫂的兩子,四個人正好湊一桌。
自從武帝登位以來,除卻重視農桑,對於天下百姓的教化也相當用心。
長安城內尤其看重識字知禮,送家中子弟前去書院讀書認字的尤有不少。
李家送了四位小郎都去書院讀書,一因家中開著醫堂,每人身上都有活兒,小郎君們無人看管終究是個事兒;二為現下普通百姓家的子弟雖不能定品出仕,但武帝表現的十分重視寒門子弟,不親世家子,說不得以後小郎們有機會能有更好的出路,那讀書認字就十分重要了;三是李家暫不用小郎們出去掙口糧,李父始終覺得多學點兒沒有錯,且讀書識字也為小郎們後續或是學醫或是學武打下基礎。
正因如此,才使得家中無一僕從,畢竟供養著四個不事生產的最是能吃時候的讀書郎們,哪裡還有那閒錢。
這才致使李二嫂大腹便便臨近生產,還要幫著照管小露珠兒了。
飯畢,桌上的殘羹冷炙正要下撤時,李三娘站起來看著李父說:「阿耶,兒想跟大家一起商量下兒帶著露珠兒和離歸家的事兒。」
李父坐在首位,捋著鬍子點頭說好。
小孩子們的桌子上的碗盤在四個孩子的快手下一步步撤向廚房,大人桌的也由大嫂、李三娘快速整理好。
大家都移步正堂,李三娘拿出去歲李二嫂娘家送的曬乾的野菊花,泡了一壺茶端去正堂,給幾個大人一人倒了一盞。
在泡茶的時候,李三娘恍惚了一下,歷史就是從這兒轉彎的。
按理來說,這時的大唐不該有清泡茶,該是加鹽、姜、薄荷等來煮的。
本該李旦即位,為唐睿宗,武后掌權的。
可歷史在這兒拐了彎兒。
李三娘的記憶里,七歲後就是武帝登位了,根本沒有李旦的事兒,國號仍為大唐,只是改了年號為天授元年。
並從這位武帝的各種施政手段來看,是穿越人士的可能性極大。
因為她帶頭喝起了清茶,還用起了床、椅凳,大幅度減少了跪坐,且她還是位武力值極高的掌權者,長安城內的流言說是宮內宮外幾次刺殺都沒有得逞。
她也沒有繼續殺子,李旦活的好好的,現在還在朝堂上活躍著。
不過,李三娘兒時的記憶里,長安城內有一段時間家家戶戶都戰戰兢兢閉門鎖戶,李父那段時間不怎麼著家,李大兄也甚少回來。
記憶深刻是因為李二兄的次子是那時出生的,她幫阿娘燒水煮剪子,家裡只有李二兄在。
歷史拐了彎,卻對現在的李三娘來說是件好事。
武帝登位以來,實施的各項詔令都是利於百姓、利於女子的。
就好比長壽元年的詔曰:因感情生變,男女皆可提出和離,女子和離歸家只要男方允許,可攜帶女娘歸家撫養,女娘之父可隨時探視,並付於和離女子一定數目的撫養女娘的辛苦費。
為什麼李三娘明確知道這一條詔令?
因為那年成安公主進宮哭訴自己因駙馬寵幸妾侍而心傷,悲不能行。
成安公主想與駙馬和離,回公主府自過,同時也想帶回自己唯一的女兒華明郡主。
但駙馬及其宗族不允,言華明郡主雖是女娘,但也是其家族之血脈,不可帶離。
武帝聽完,大筆一揮,下了此詔令,華明郡主得以隨其母成安公主和離一起回公主府。
當時這事兒鬧的挺大,紛紛揚揚一個多月長安城大街小巷,東西市的胡人都在拐著彎的暢聊此事。
所以,這條詔令人人得知。
坐在首位的李父一邊撥動著茶盞一邊對李三娘說道:「三娘,你怎麼想的,你跟大家說說,別怕,你大兄是金吾衛,你二兄和阿耶也不是那易碎的琉璃瓶兒,咱們李家人也不是那隨意好性兒任人欺負的人家,你怎麼想的,便都說說。」
李三娘端起還有些熱的茶盞抿了一口,放下茶盞,抱起露珠兒坐在自己懷裡,看著坐在上首的李父和李母,下首坐著的李大兄他們,以及背後站著的孩子們,收了收內心的想法,斬釘截鐵的說:「兒定是要和離的,兒撞破了王子恆和他那表妹的醜事,就再也無法忍受他們那一家子了。和離倒是簡單,兒記得少時阿耶教我識字時,講過《唐律》里《戶婚律》,只要王子恆同意,兒就能和離。兒的嫁妝也都能拿回來。」
說到這裡,李三娘抱了抱露珠兒。
「可麻煩的不是兒與王子恆和離的事兒,是兒想帶露珠兒歸家撫養的事兒。王子恆再不在意露珠兒這個小娘子,露珠兒也總歸是王家血脈,今兒王家大兄和王子恆的態度,兒想帶露珠兒歸家的事兒怕是難上加難。」
「小妹的顧慮很是有道理,我這個金吾衛可能還有些分量,要是趁機壓一下王家也不是不可以的。」
「大兄說的有理,王家幹得主要是藥鋪的買賣,王家大郎在西市新開的鋪子,咱們可以拿來做些文章。」
聽了兩位兄長的話,李三娘心裡很是感慨,這古代封建社會裡,能有這麼疼愛出嫁妹妹的兄長,也是那李三娘的幸事。
可事情可以這麼想,但不能這麼做。
「大兄和二兄說的是個法子,但小妹覺得這事不能這麼做。露珠兒終究是王家血脈,咱們要是真威脅王家,可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了。
小妹想著,往日王家婆母就對我成婚三年只得露珠兒一個小娘子不甚滿意,王家婆母該是巴不得我和王子恆和離的。
前有成安公主和離帶走華明郡主的事兒,小妹想著,若是咱家強硬些,請坊正從中說和,我想帶露珠兒一起歸家應是可行的。
最重要的是,若能讓王子恆簽下不可隨意婚配露珠兒的契書來,小妹願意多舍些嫁妝於戶部作那保證金,只求能帶露珠兒回家來。」
站在大人身後的孩子們聽著他們姑姑的話,頓覺那王家不是什麼好東西,竟這麼欺負他們的小姑姑。
小露珠兒窩在李三娘懷裡,更是不知道大家在商量她的大事兒。
「若是能成的話,兒自去官府立女戶,兒願付官府定下的保證金!」抱著露珠兒看她玩兒自己襦裙上的飄帶的李三娘淡淡的說。
聽了李三娘說的話,在場的其他三位女性都睜著驚訝的大眼睛看向她,現下雖是女帝當政,但立女戶可不簡單,單那保證金就不是一般女娘能支付的起。
「三娘這話說的還是過早了,阿耶明兒就去坊正家問問這些事兒,你和離的事兒也得知會嫡支,李氏雖只剩了兩支,你大伯父那兒在這長安還是有些臉面的。」說完這些,再次拿起菊花茶喝了一口的李父安撫道。
李父這麼說著,心裡卻想著,日後若三娘不想再嫁,在家我也養得起,加上露珠兒也是可以的,大不了我死之前,給她多留些錢財就是了。
想到這兒,捋了捋鬍子,對著李母搖搖頭,意為別著急,我心裡有數。
「小妹放心,大兄明兒和你二兄都去王家探探口風,你和露珠兒好好在家,什麼事兒也沒你的身子骨要緊。」大兄說著,就看向李父,李父就招呼大家散了,歇息了,明日的事兒明兒再說。
李三娘帶著露珠兒回到出嫁前的屋子,給露珠兒用青鹽刷了牙齒,擦了臉,洗了腳送到床上,抱著這小小人兒合眼躺在這床榻上,腦子裡卻在復盤今兒發生的事兒。
李三娘的記憶里,長安城一直都是熱熱鬧鬧的,尤其是東西市,更是熱鬧非凡。
但真的可以再次確定,這長安不是歷史中那個長安,這大唐是不是歷史當中的那個大唐,應該是穿越到了歷史中的大唐長安,可以說是被穿越者前輩改變過得平行世界吧。
想到這兒,李三娘睜開眼睛,望著床帳的系帶,想著自己那金手指系統,意識沉浸下去,看著虛擬屏,所有能點的都點了一遍,又用意識呼喊幾遍「系統」,還是沒什麼異常出現,才安下心確定這系統不像小說里寫的是有人性的人工智慧那種。
重新沉浸到李三娘的記憶里,十分驚喜的發現,這李三娘原身竟是會診脈開藥的!
李家這兩子一女,包括李母的啟蒙讀書習字都是李父帶著的,更因著李三娘是老來女,從小跟著李父在前堂問診看病,背著藥材藥性長大的,自身還算有些天賦,算是得了李父六七分真傳,要不是聖人訓,女十五上必須出嫁,李父還真捨不得把這寶貝兒嫁出門去。
李三娘想了想這診脈開藥的事,簡直不要太高興!
原身會中醫,與她自身有的西醫的知識和經驗,豈不是中西醫雙劍合璧,厲害大發了!
以後的路,在大唐,養崽崽,繼續行醫,發光發熱啊!
李家,有兩子一女。
李母與前夫孫大頭,生有李大兄。
李母后二嫁李父,生有一子一女,一子為李二兄,一女為李三娘。
——
李大兄娶妻蔣梅花,生有兩子,李大郎,李二郎。
李二兄娶妻吳蘭,生有三子,李三郎,李四郎,小五郎(第9章出生)
李三娘嫁予王家二郎王子恆,生有一女,小名露珠兒,大名王婉露。
李三娘後與王子恆和離(第3章),帶女歸家。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