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9章

  第1719章

  從八里河風景區出來後,三人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起來。他們來到了當地一家有名的餐館,準備品嘗阜陽的特色美食。一走進餐館,濃郁的香味便撲鼻而來,讓他們的食慾大增。

  「哇,這裡的菜聞起來好香啊,不知道味道怎麼樣。」李瀟說道。

  張悅東笑著說:「肯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阜陽的美食可是很有名的。」

  林一飛則迫不及待地翻開菜單,說:「我看看有什麼好吃的,我要大吃一頓。」

  經過一番討論,他們點了格拉條、太和板面、阜陽粉雞、插花牛肉湯等幾道阜陽的特色美食。不一會兒,菜就陸續上桌了。首先端上來的是格拉條,只見碗裡的麵條粗細均勻,筋道爽滑,上面澆著一層特製的香辣醬料,還點綴著一些豆芽、黃瓜絲等配菜,看起來十分誘人。

  「這就是格拉條啊,看起來就很有食慾。」李瀟說著,便拿起筷子嘗了一口,「嗯,這麵條好勁道,醬料也很香,味道真不錯。」

  🍭sto9.com提醒你可以閱讀最新章節啦

  張悅東也嘗了一口,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格拉條吃起來既有義大利面的嚼勁,又帶有獨特的麥香味,果然名不虛傳。」

  林一飛則一邊吃一邊說:「太好吃了,我還要再來一碗。」

  接著,太和板面也端上來了。板面的麵條潤滑清白,搭配上嫩綠的菜葉、鮮紅的臊子和各種調料,讓人看了就垂涎欲滴。三人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只見他們大口大口地吸著麵條,嘴裡還不時發出讚嘆聲。

  「這太和板面的味道真是太正宗了,麵條筋道有嚼勁,臊子香辣可口,吃起來太過癮了。」李瀟讚不絕口。

  張悅東也說:「是啊,這太和板面不愧是阜陽的特色美食,和我以前吃過的麵條都不一樣。」

  林一飛則一邊吃一邊說:「我覺得這太和板面和格拉條各有各的特色,都非常好吃。」

  除了格拉條和太和板面,阜陽粉雞和插花牛肉湯也讓三人讚不絕口。阜陽粉雞外觀軟綿,內里紅嫩,搭配上特製的微辣略麻的醬料,讓人一吃難忘。插花牛肉湯則以其純正的口感和悠長的回味而著稱,牛肉的鮮香和牛骨的醇厚完美融合,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一碗。

  在品嘗美食的過程中,三人還向老闆了解了這些美食的製作工藝和歷史文化。他們對阜陽的飲食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阜陽美食的魅力。這一頓豐盛的美食,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味蕾,也讓他們對阜陽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喜愛之情。

  吃飽喝足後,三人來到了當地的一個廣場,準備觀看潁上花鼓燈表演。潁上花鼓燈是安徽花鼓燈三大流派之一,是一種集舞蹈、燈歌和鑼鼓音樂、情節性的雙人舞和集體舞完美結合於一體的民間舞種,被譽為「東方芭蕾」。


  廣場上早已聚集了許多觀眾,大家都滿懷期待地等待著表演的開始。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找了個位置坐下,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一切。舞台上,布置得簡潔而富有特色,背景是一幅展現淮河風光的畫卷,兩側懸掛著紅色的燈籠,充滿了濃郁的地方氣息。

  不一會兒,表演開始了。隨著一陣清脆的鼓聲響起,身著鮮艷服裝的花鼓燈演員們踩著鼓點,成對扭晃著出場。他們的舞蹈動感十足,節奏緊促有力,動作韻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銳,架勢變換頻繁,表演場面熾熱歡騰。演員們的情緒歡快激昂,唱腔粗獷高亢,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這潁上花鼓燈真的太精彩了,演員們的表演太到位了。」李瀟興奮地說道。

  張悅東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以前只是在電視上看過,沒想到現場觀看這麼震撼。這舞蹈、唱腔和鑼鼓聲完美結合,讓人看得熱血沸騰。」

  林一飛則一邊看一邊說:「我覺得這潁上花鼓燈的服裝也很有特色,色彩鮮艷,款式獨特,和舞蹈動作相得益彰。」

  在觀看表演的過程中,三人還了解到潁上花鼓燈的歷史淵源和發展現狀。潁上花鼓燈源於宋代,經過歷代發展,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陽等為中心,輻射河南、安徽、山東、江蘇四省 20多個縣、市的分布區。近年來,潁上花鼓燈不斷推陳出新,多次受邀參加國際藝術交流活動,將淮河流域的民間文化呈現在世界舞台上。

  「沒想到潁上花鼓燈還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真是讓人大開眼界。」李瀟感慨地說。

  張悅東也說:「是啊,這非物質文化遺產果然名不虛傳。我們應該多關注和保護這些傳統文化,讓它們能夠傳承下去。」

  林一飛則調皮地說:「說不定以後我也能學會跳潁上花鼓燈,回去給大家露一手。」

  表演結束後,三人久久不願離去,他們還沉浸在潁上花鼓燈的精彩表演中。潁上花鼓燈的獨特魅力,讓他們對阜陽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的熱愛和敬意,也為他們的安徽之旅增添了一份獨特的色彩。

  在阜陽的最後一天,三人決定去購買一些當地的特產,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他們來到了當地的一個特產市場,裡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阜陽特產,讓人眼花繚亂。

  「這裡的特產好多啊,我們該買些什麼呢?」李瀟看著琳琅滿目的特產,有些不知所措。

  張悅東想了想,說:「我覺得阜陽枕頭饃和臨泉芥菜不錯,這兩種特產都很有特色,而且便於保存和攜帶。」

  林一飛也點頭表示贊同:「對,我也聽說過這兩種特產,買一些回去給家人嘗嘗。」

  於是,他們來到了賣阜陽枕頭饃的攤位前。只見一個個枕頭饃形狀像枕頭,每個長約 30厘米、寬約 15厘米,重 1 - 1.5千克,堪稱「饃中之王」。饃焦金黃,厚約 1.5厘米,香酥爽口;饃瓣潔白,層層相包,濕潤柔筋,干而不燥,耐嚼而又鬆軟,存數日之久不霉不硬。李瀟拿起一個枕頭饃,仔細地看了看,說:「這枕頭饃看起來真不錯,聞起來也很香,買幾個回去吧。」


  張悅東也說:「好啊,這枕頭饃歷史悠久,還有個傳說呢,據說和南宋時期的順昌之戰有關。」

  林一飛則好奇地問:「什麼傳說啊?快給我們講講。」

  張悅東便給他們講起了枕頭饃的傳說:「相傳南宋初年,順昌之戰時,宋軍在阜陽抗擊金軍。當時正值夏季,城內存糧雖多,但石磨加工能力有限,麵粉供應不及,有些部隊只得烀麥粒子吃,以致疾病流行。一天晚上,宋軍將領劉錡與陳規巡察時,發現一位士兵在啃枕頭,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大饃。士兵說這是他爹給他帶來的,既能枕著睡,又能啃著吃。劉錡嘗了嘗,覺得味道不錯,便派人到城外各村通知,每戶都連夜蒸製枕頭饃,送進城內勞軍。從此,宋軍士氣大振,最終取得了順昌之戰的勝利。從那以後,做枕頭饃便成了阜陽人一門獨特的手藝,一直流傳至今。」

  林一飛聽了,不禁感嘆道:「沒想到這小小的枕頭饃還有這麼傳奇的歷史,真是長見識了。」

  接著,他們又來到了賣臨泉芥菜的攤位前。臨泉芥菜是FY市臨泉縣遠近聞名的特色小吃,芥菜形似蘿蔔,葉子可做乾菜吃,根部可以用來醃製,爽口香脆,辛辣芳香,有很好的潤肺清肺降火功效。李瀟拿起一包臨泉芥菜,聞了聞,說:「這芥菜的味道好特別啊,聞起來就很開胃。」

  張悅東也說:「是啊,這臨泉芥菜醃製得恰到好處,口感爽脆,非常下飯。」

  林一飛則說:「買幾包回去,平時吃飯的時候吃,肯定很不錯。」

  除了阜陽枕頭饃和臨泉芥菜,他們還購買了方集饊子、太和貢椿等特產。方集饊子條細含芝麻,口感脆而酥,香滿齒頰;太和貢椿肥嫩香味濃、油汁厚、葉柄無木質,清脆可口,營養極為豐富。

  三人提著大包小包的特產,滿載而歸。這些特產不僅是他們對阜陽之旅的美好回憶,也是他們對親朋好友的一份心意。

  在阜陽的日子裡,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三人領略了八里河風景區的湖光山色,品嘗了阜陽的特色美食,感受了潁上花鼓燈的民俗活力,購買了阜陽的特產。

  李瀟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每一個鏡頭都需要反覆拍攝,演員們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呈現出這麼精彩的畫面。」

  林一飛則笑著說:「要是能親自體驗一下拍戲的感覺就好了,說不定我也有當演員的潛質呢。」

  離開秦王宮,三人來到了明清宮苑景區。這裡是按照北京故宮 1:1比例修建的,建築風格莊嚴肅穆,紅牆黃瓦,氣勢恢宏。進入景區,仿佛置身於明清時期的紫禁城,感受著皇家的威嚴與奢華。他們沿著中軸線前行,依次參觀了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等主要建築,每一座宮殿都保存完好,內飾精美,讓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在遊覽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群穿著古裝的遊客,正在拍攝古裝寫真。這些遊客身著華麗的古裝,妝容精緻,仿佛從古代穿越而來。看到這一幕,林一飛心動了:「咱們也租套古裝拍拍照吧,留個紀念。」

  李瀟和張悅東也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三人來到了古裝租賃店,挑選了自己喜歡的古裝。李瀟選了一套書生裝,手持摺扇,風度翩翩;張悅東則穿上了一身官服,威風凜凜;林一飛則挑了一件俠客裝,腰佩寶劍,英姿颯爽。換上古裝後,三人仿佛變了一個人,走在明清宮苑的石板路上,引得周圍遊客紛紛側目。

  他們在各個宮殿前拍照留念,擺出各種有趣的姿勢,仿佛真的成了古代的人物。一會兒是書生吟詩作畫,一會兒是官員上朝議事,一會兒是俠客仗劍天涯,玩得不亦樂乎。

  「哈哈,感覺自己就像穿越了一樣,這古裝拍照可真有意思。」林一飛開心地說道。

  張悅東也笑著說:「是啊,這照片拍出來肯定很有感覺,回去可以好好炫耀一下。」

  李瀟則打趣道:「說不定咱們的照片還能火一把,成為網紅呢。」

  接著,三人來到了清明上河圖景區。

  只見螃蟹個個肥碩,殼硬肉鮮;蝦兒鮮嫩可口,彈牙十足;魚的肉質細膩,味道鮮美;貝類則鮮香味美,讓人回味無窮。

  「這海鮮真是太好吃了,新鮮又美味,果然還是海邊的海鮮最正宗。」張悅東一邊吃,一邊讚不絕口。

  林一飛也吃得津津有味:「是啊,這一趟普陀山之行,不僅領略了美景,感受了佛教文化,還品嘗到了這麼美味的海鮮,真是太值了。」

  李瀟笑著說:「大家多吃點,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遊玩。」

  吃完飯後,他們在海邊散步,欣賞著海邊的風景。夕陽西下,天邊被染成了一片橙紅色,海水也被映照得通紅,波光粼粼,美不勝收。遠處的山巒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更加朦朧而神秘。

  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一家法物流通處。這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佛教紀念品,有佛像、佛珠、香爐、經書等,每一件都製作精美,充滿了佛教文化的韻味。他們走進店裡,挑選了一些自己喜歡的紀念品,準備帶回去送給家人和朋友。李瀟選了一串佛珠,希望能給家人帶來好運和平安;張悅東買了一個佛像擺件,擺放在家裡,時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林一飛則挑了一本經書,打算回去後好好學習佛教知識。

  「這些紀念品都很有意義,帶回去送給家人和朋友,他們一定會很喜歡的。」李瀟拿著佛珠,滿意地說道。

  張悅東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不僅是一份禮物,更是一種祝福和寄託。」

  林一飛則笑著說:「我要把這本經書好好研讀,說不定能從中領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諦呢。」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他們帶著滿滿的收穫,離開了普陀山。在回去的船上,三人都沉默不語,各自沉浸在這一天的美好回憶中。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