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案兵束甲,冷戰暗戰!
鄴城,相傳為黃帝後裔顓頊帝孫女女修的兒子大鄴的封地。
公元前658年,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首築鄴城,並作為他稱霸中原的戰略之地營建,鄴城逐漸興起。
戰國時期,魏文侯定為陪都,一代廉吏西門豹、史起先後為鄴令,革除陋習,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產,使鄴城很快成為繁榮富庶、易守難攻、交通便利的戰略要地。
東漢末年,曹操居鄴,興霸業、築銅雀三台,為曹魏建立奠定基業。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封魏王后營建的國都建鄴北城,曹丕代漢移都洛陽後,以此為北都。
魏國在鄴城建置了大型官營手工業作坊,開設了專門用於商貿流通的商業市場,鄴城迅速成為全國文化、經濟中心之一。
此刻。
鄴城城外,大雪紛飛,天地間一片銀裝素裹,仿佛整個世界都被冬日的寂靜所吞噬。
雪花如同漫天飛舞的羽毛,紛紛揚揚地落下,將大地裝扮成一片潔白無瑕的畫卷。
風雪中,除了呼呼的風聲和偶爾傳來的馬蹄聲外,似乎便沒有其他的聲音了。
在這寒冷的冬日裡,連鳥兒也尋覓到了避風的港灣,不再出來覓食。
大將軍司馬懿在五百衛士的護送下,緩緩行進在通往鄴城的官道上。
衛士們身披厚重的鎧甲,手持長矛,警惕地注視著四周,儘管天氣惡劣,但他們依舊保持著高度的戒備。
司馬懿騎在一匹高大的戰馬上,他的身形挺拔,但連日的趕路讓他的臉上寫滿了疲憊。
寒風吹過,他花白的鬍鬚和髮絲隨風飄動,臉頰被凍得通紅,有一種刺痛之感。
他的目光深邃,透露出一種歷經滄桑的沉穩與智慧。
隨著隊伍的不斷前行,鄴城的輪廓逐漸在風雪中顯現出來。
作為魏國的北都,鄴城不僅地理位置重要,更是政治、軍事的重心。
此刻,城外的官道上,魏國的官員們早已列隊等候,準備迎接這位權傾一時的大將軍。
為首的是都督冀州軍事、鄴城鎮守吳質,他身穿官服,臉上沒有了往日的倨傲之色,反而顯得有些凝重。
他的頭髮已經斑白,眼角的皺紋也訴說著歲月的痕跡。
見到司馬懿的隊伍,吳質立刻迎了上去。
儘管自己與司馬懿在先帝曹丕時代曾有過激烈的爭鬥,但如今時過境遷,他們已是同舟共濟的老臣。
他對著司馬懿拱手行禮,語氣中帶著幾分感慨:「仲達,許久不見了。」
司馬懿勒住馬韁,目光落在吳質身上,心中也是五味雜陳。
他記得,當年他們為了爭寵,曾有過無數次的明爭暗鬥,但如今,先帝已逝,新天子對這些老臣多有猜忌,他們不得不放下恩怨,共同面對這動盪的時局。
「季重,別來無恙。」
司馬懿的聲音有些沙啞,但語氣中透露出一種堅定。
吳質嘆了口氣,目光中流露出無盡的憂慮:「國事傾頹,為之奈何啊!」
他深知,如今魏國內憂外患,局勢動盪不安,作為臣子,他們肩負著沉重的責任。
司馬懿看著吳質頭上漸生的白髮,心中也是感慨萬分。
他想起了先帝曹丕在世時的種種往事,那時他們年輕氣盛,為了各自的利益而爭鬥不休,但現在,他們都已步入暮年,不得不為國家的未來而攜手合作。
「是啊,世事無常,變幻莫測。」司馬懿感嘆道。
儘管他們曾有過節,但在國家大義面前,個人的恩怨都顯得微不足道。
他看著吳質,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信任與期待:「季重,如今我們惟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度難關。」
吳質點了點頭,深感司馬懿言之有理。
他指著前方說道:「外面風雪大,仲達公進城再商議大事罷。」
說完,他轉身吩咐手下的官員們準備迎接司馬懿一行進城。
司馬懿點了點頭,示意隊伍繼續前進。
在衛士們的護送下,他們緩緩進入鄴城。
隨著馬車的行進,司馬懿的目光掠過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不禁對這座城市的繁榮感到一絲欣慰。
街道兩旁,商鋪林立,各種商品琳琅滿目,從精美的瓷器到華麗的絲綢,從新鮮的果蔬到稀有的香料,應有盡有,滿足著不同階層人們的需求。商人們熱情地吆喝著,與顧客討價還價,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
酒肆中,酒香四溢,人們或三五成群地圍坐一起,品嘗著美酒佳肴,談笑風生;或獨自小酌,沉浸在個人的思緒中。
這些酒肆不僅是人們放鬆娛樂的場所,也是信息交流的中心,各種小道消息、商業動態乃至政治風向在這裡交匯流通。
街道上,手藝人們展示著各自的絕技,有的雕刻著細膩的木雕,有的編織著精美的籃子,還有的表演著驚心動魄的雜技,引得圍觀人群陣陣喝彩。
這些表演不僅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體現了民間藝術的繁榮與多樣性。
賣藝人的表演同樣精彩紛呈,他們或唱著悠揚的歌曲,或跳著歡快的舞蹈,用藝術的形式傳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
孩子們在人群中穿梭嬉戲,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為這座城市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儘管外界戰亂頻仍,但鄴城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依舊保持著它的繁華與安寧。
只不過不知道,這繁華與寧靜能夠保持多久呢?
入了冀州都督府,府邸的巍峨與莊重映襯著司馬懿沉穩的步伐。
宴席之上,佳肴珍饈,美酒如玉,卻難掩他眉宇間長途奔波的疲憊。
一番宴飲之後,賓客逐漸散去,司馬懿也是掃去了長途奔襲的風塵,身體雖然疲倦,但那顆心卻如磐石般堅定。
此刻的寧靜只是暫時的,真正的風暴還在前方等待著他。
他揮退了左右,只留下吳質一人,在內室之中相對而坐。
內室布置簡樸而不失雅致,燭光搖曳,將兩人的身影拉得長長的。
司馬懿輕聲問道:「冀州情況如何?」
吳質聞言,神色微變,他苦笑一聲,說道:「並不太安穩,冀州豪強之中,不乏有想乘亂生事,心慕皇漢之人。漢國間軍司細作從中挑撥,今歲,小規模的叛亂,便有三次了。」
司馬懿聞言,眉頭緊皺,形成了一道深深的「川」字。
他的眼神變得銳利。
冀州,作為魏國的腹地,竟然也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前線豈不是問題更加嚴重?
他心中暗自思量,卻不動聲色地問道:「便沒有解決之法?」
吳質搖了搖頭,神色更加凝重:「人心難以捉摸,便是冀州士族,都有搖擺不定的。難啊!」
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嘆息。
這些年的戰亂與敗仗,已經嚴重動搖了這些人的信心。
冀州的問題,歸根結底,便出在此處。
司馬懿聞言,陷入了沉思。
他明白,要想穩定冀州,首先要穩定人心。
然而,這談何容易?
他思索片刻,目光突然變得堅定起來:「興許明年,興許後年,冀州必會與漢國一戰。屆時可有糧草供給?」
吳質聞言,更是苦笑不已。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說道:「幾次徵兵徵用民夫徵調糧草,冀州百姓逃散情況嚴重,許多土地都荒蕪了。要想供應一場大戰,恐怕難了。」
以冀州目前的狀況,要想支撐一場大戰,無疑是天方夜譚。
司馬懿聞言,心中一沉。
看來,與漢國的這一戰,將會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艱難之戰。
打仗,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前線廝殺,而是後方與前線的共同較量,是國力的比拼,是資源的爭奪。
若後方的糧草後勤供應不足,前線戰士縱有通天徹地之能,又如何能持久作戰,更遑論打勝仗?
司馬懿深諳此道,他目光如炬,心中早已有了計較。
「中山、渤海、博陵、河間四郡,地理位置靠近幽州,一旦大戰爆發,這四個地方很可能會首當其衝,受到波及。」
司馬懿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因此,屯田之事,絕不可在這四郡進行。我們應該將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趙、魏、安平、巨鹿、平原、清河這六郡,才是理想的選擇。」
吳質聞言,面色微變,顯然對司馬懿的提議有所顧慮。
「只是這六郡之中,熟地大多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且百姓數量有限,難以大規模用於屯田。」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顯然對世家大族的勢力心知肚明。
司馬懿輕輕一笑,那笑容中卻藏著不容置疑的堅決。
「國難當頭,誰敢為了一家之利,而置國家於不顧?我司馬懿,必除之而後快!」他的聲音突然提高,語氣中透露出一股不容抗拒的威嚴。
「暫先徵用世家土地、佃戶一年,所得糧草,待戰勝漢軍之後,雙倍奉還。你去將各家士族代表召見過來,我親自與他們談。」
吳質看著司馬懿那堅定的眼神,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
敢和世家叫板,這確實是需要勇氣。
他點了點頭,轉身離去,心中卻暗自思量:這一次,恐怕那些世家大族要面臨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了。
不多時,各家士族代表紛紛來到都督府。
他們或神色凝重,或面帶不屑,顯然對司馬懿的提議並不買帳。
然而,當他們看到司馬懿那冷峻的面容和堅定的眼神時,心中不禁一凜,原本的傲氣也收斂了不少。
司馬懿環視眾人,緩緩開口:「諸位都是魏國的棟樑之材,理應為國分憂。如今漢軍壓境,我魏國正值危難之際,若不能團結一心,共渡難關,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他的聲音平靜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敲擊在眾人的心頭。
「我意在趙、魏、安平、巨鹿、平原、清河六郡屯田,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這六郡之中,熟地多為世家所有,百姓數量也有限。因此,我決定暫先徵用世家的土地和佃戶一年,所得糧草,待戰勝漢軍之後,雙倍奉還。」
司馬懿的目光銳利如刀,一一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我希望諸位能夠深明大義,以國家利益為重。」
在場眾人面面相覷,顯然對司馬懿的提議感到震驚。
他們之中,有人面露難色,有人則低頭不語。
然而,在這股強大的壓力之下,卻沒有人敢於公然反對。
司馬懿見狀,心中暗自冷笑。
他知道,這些人雖然表面上臣服於魏國,但心中卻各有各的小算盤。
但,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他必須將這些力量凝聚起來,共同對抗外敵。
「我司馬懿並非不通情理之人。諸位若有疑慮或困難,盡可提出。但我要強調的是,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若有人敢為了一己之私而損害國家利益,我必嚴懲不貸!」
司馬懿的聲音突然變得嚴厲起來,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決。
在場眾人聞言,心中不禁一顫。
他們知道,司馬懿說到做到,絕不會手軟。
於是,紛紛表態支持司馬懿的提議,並承諾將全力配合屯田之事。
當然
司馬懿並沒有完全信了這些人說的話。
在很多時候,不要看他們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們做了什麼。
只怕要想真正的在這六郡屯田成功,免不了有一場廝殺!
。。。
十日之後。
具體的政令下達。
冀州各地風起雲湧。
在鄴城北面一處幽靜的莊園之中,漢國間軍司的密探如幽靈般潛伏著,他們的耳目遍布各地,對魏國的動向了如指掌。
當得知司馬懿要屯田的消息時,這些密探的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
這不僅是一個破壞魏國戰爭潛力的絕佳機會,更是一個在後方擾亂敵國、立下赫赫戰功的千載難逢之機。
「時機已到,我們必須行動。」密探的頭目低語道,他的聲音雖然低沉,卻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
要想擾亂魏國的屯田大計,絕非易事,需要周密的計劃和精妙的布局。
「那些世家大族,絕對不會輕易任人宰割。」
另一個密探補充道,他的臉上帶著一抹冷笑。
「他們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土地和財富,是魏國統治的根基。只要我們能夠煽動他們起來反抗,魏國的屯田計劃就會陷入困境。」
「但是,如何煽動他們呢?」一個年輕的密探提出了疑問。
「這就需要我們精心策劃了。」頭目沉吟片刻,緩緩說道:「我們要利用世家大族對權力和財富的渴望,以及他們對司馬懿屯田計劃的恐懼,來煽動他們的情緒。同時,我們還要在民間散布謠言,製造恐慌和混亂,讓百姓對屯田計劃產生牴觸情緒。」
「具體該怎麼做呢?」年輕的密探追問道。
「首先,我們要暗中聯絡那些對司馬懿不滿的世家大族,給他們提供支持和幫助,讓他們成為我們擾亂屯田計劃的先鋒。」
頭目解釋道:「然後,我們要在民間散布謠言,說司馬懿的屯田計劃是為了掠奪百姓的土地和財產,讓百姓對屯田計劃產生誤解和恐懼。」
「這樣一來,世家大族和百姓就會聯合起來反對屯田計劃了。」
另一個密探補充道:「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了。」
「但是,這樣做會不會太冒險了?」
年輕的密探有些擔憂地說道:「畢竟,司馬懿是一個極其精明和強大的人,他不可能對我們的行動毫無察覺。」
「的確有風險,但只要我們計劃周密、行動迅速,就一定能夠成功。」
頭目堅定地說道:「而且,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只要我們能夠擾亂魏國的屯田計劃,就等於在戰場上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於是,這些密探開始緊鑼密鼓地策划起來。
他們暗中聯絡那些對司馬懿不滿的世家大族,煽動他們的情緒。
同時,在民間散布謠言和恐慌,製造混亂和不安。
他們的行動迅速而隱秘,如同一場無形的風暴,在冀州的大地上悄然醞釀著。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司馬懿早已對他們的行動有所察覺。
他深知,漢國間軍司的密探絕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想辦法擾亂他的屯田計劃。
因此,他早已暗中布下了天羅地網,等待著這些密探自投羅網。
一場暗戰即將在冀州的大地上展開,而這場暗戰的勝負,將直接關係到魏漢兩國未來的命運和走向。
在這場暗戰中,誰將成為最終的勝者?
是精明強幹的司馬懿?
還是狡猾詭譎的漢國密探?
一切都還是未知數……(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