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三省
第565章 三省
唐王受禪於大明宮,又出長安城設五色社稷壇,元詡登壇向元氏列祖列宗告罪,最後宣讀禪讓詔書,將皇位禪讓給蘇澤。
蘇澤在五色社稷壇登基,理所當然的改國號為唐。
其實他的臣子也不理解,為何蘇澤要選用唐作為國號。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𝐬𝐭𝐨𝟗.𝐜𝐨𝐦
只有蘇澤知道,漢唐這兩個朝代,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表,在他心中有著異乎尋常的地位,以此為國號,自然是希望新朝也能和自己穿越前的那個唐朝一樣,成為中古最強大的王朝,展露漢唐之氣象。
接下來就是稱帝之後的事情了。
立祖宗廟,這些蘇通早已經在蘇澤就任郡公的時候就編好了,只不過天子七廟,諸侯五廟,蘇澤又向上編了兩代祖宗,算是將七廟湊齊了。
然後是後宮的冊立。
陳留公主是正妻,自然加封皇后。
安娘子、呂秀寧也是蘇澤的側室,也都有子嗣,冊封為妃。
至於後宮中其他位置,蘇澤暫時也沒有填充的想法。
子嗣方面,安娘子和呂秀寧各有一女,陳留公主誕下的嫡長子自然被冊立為太子。
太子是國本,在大部分朝代建立初期,都是要力圖穩定的,早定國本能夠讓百官安心,也減少新朝的內部政治鬥爭。
不過陳留公主如今又懷孕了,呂秀寧也有了身孕,如果蘇澤的子嗣再多一些,儲君的位置也不好說。
目前這些還不是問題,破家為國之後,蘇澤又拿出了對朝堂機構的改革方案。
首先是宰相。
政務堂的設置,已經體現了蘇澤對相權的態度。
自漢代以來,基本上就是設立群相,這自然是為了削弱相權。
將原本歸屬於丞相府的權力分拆給幾名宰相,皇帝只要稍微玩一些制衡手段,就能避免一家獨大。
自漢武帝往後,就很少再從制度上出現一個能夠完全壓過皇帝的權相了。
這當然是指的制度上,權臣自然可以通過各種非常規途徑獲得完整的相權,但還是那句話,能在制度上約束相權獨大,已經是制度能夠做到的極限了。
想要通過一種萬世不易的制度,來解決所有問題,古今中外都沒有這樣的制度。
蘇澤對北魏繁冗的官員制度進行了改革。
改革的方向自然還是唐制。
三省制度,幾乎唐以後的朝代都是在這個框架上修修補補的,蘇澤直接拿來就可以了。
而且三省也不是什麼新創製度,門下省、中書省與尚書省。
中書省負責起草詔書、門下省負責審核詔書,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
中書省長官為中書令,為宰相之首,稱右相。
不出意外,中書令自然是留給蘇綽的。
在之前的敘功中,蘇綽作為文官第一,也是原本政務堂事實上的長官,就任這個職位是理所應當的。
唯一讓蘇澤有些猶豫的,是蘇綽這些年來過於勞累,已經累壞了身體,明明是自己的同門師弟,看起來卻要比自己蒼老不少。
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詔令,擁有封駁權,最高長官為侍中,這個位置倒是沒有給蘇亮。
畢竟兄弟二人,一個負責起草詔書,一個負責封駁詔書,實在是太過於哈人,蘇綽也不敢就任侍中。
這個職位蘇澤給了于謹。
作為功臣中的武將之首,于謹也是做過郡守,算是熟悉政務的。
實際上雖然門下省有封駁之權,但是在國朝定鼎時期,這項權利基本上就是個擺設。
誰敢封駁開國君主的詔令啊?
不過門下省不是沒有權力。
蘇澤將御史台交給了門下省。
原本作為臨時御史職位的檢校郎,直接轉為了御史。
王思政兜兜轉轉,又坐回了御史中丞,成為御史之首,歸門下省管理。
此外又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都是負責諷諫的官員,另外史官也設在門下省內,負責掌管起居注。
尚書省則成為最大的行政機構。
尚書省因為諸事繁雜,掌管為左右僕射,分別掌尚書省的一部分事務。
蘇澤對北魏尚書省下的機構進行了簡併,從十三曹變成了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又在六部設尚書,負責六部的局勢事務。
蘇亮就任尚書右僕射,出人意料的,蘇澤將尚書左僕射的職位給了侯景。
只不過如今南征在即,蘇澤讓侯景留在江陵。
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三省長官都可以稱為宰相。
蘇澤又在內廷和外廷之間設政務堂,由宰相們合署辦公。
其他部門的改革就是在這個框架上進行的調整,自然不必贅述。
此外蘇澤最大刀闊斧的地方改革,就是撤併了郡這個行政級別,改為州、縣兩級,此舉自然是減少了地方上的大量冗員,但是蘇澤也不是一味「裁員」,他也將州縣的一部分吏員,也都納入到吏部的管理之中,簡單說是就是增加了這些衙門中「吃皇糧」的吏員數量。
這樣做自然是為了加強官府對地方的管理,而規範吏員的人數,反而是避免官員上任攜帶幫閒,或者用本地鄉紳來管理地方,對百姓造成更大的負擔。
這一套改革方案,在這兩年前其實已經施行過了,推行起來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兩年間,蘇澤為了籌劃天下一統,不知道在唐王府開了多少次會,如今也不過是將這些會議都搬到皇宮中去開,大家從唐王的大臣,變成了朝廷的大臣罷了。
甚至事情還是那些事情,除了少數人事上的調整之外,基本上也還是同樣的人在做同樣的事情。
這些改革都沒有引起太多的波折,接下來新朝成立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是南征了。
之所以兩年前沒有南征,就是蘇澤為了更有把握的拿下南朝,也是為了飽受戰亂的北方百姓能夠休養生息。
兩年之期已經到了,這兩年也是風調雨順,府庫中已經堆滿了糧食,折衝府的士兵也訓練了兩年,工部打造的甲冑武器也已經塞不下了。
蘇澤宣布在這個時候南征,幾乎沒有遭到任何反對。
乾元元年,四月十日,蘇澤親自領兵前往江陵。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