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單機南北朝> 第476章 宿敵

第476章 宿敵

  第476章 宿敵

  獨孤信看著蘇澤說道:

  「晉陽。」

  𝖘𝖙𝖔9.𝖈𝖔𝖒提供最快更新

  「為什麼是晉陽?」

  獨孤信說道:「其實說來說去,郡公能選的,也就是這麼幾個進攻方向。」

  「出河東郡攻打洛陽河南河內之地,這等於是和剛剛擊敗陳慶之的爾朱榮精銳硬碰硬,而且并州可以通過通過軹關陘和太行陘來支援洛陽。」

  「冀州、相州也是同樣的道理,并州也可以通過滏口陘輕鬆的支援冀州地區,甚至定州也不安全,并州的軍隊隨時可以出井陘滋擾定州。」

  蘇澤微微點頭,其實從沙盤上就明白了,山西這塊地實在是太重要了。

  太行八陘的存在,讓山西成為了一座天然的巨大要塞。

  想要從太行八陘反過來攻打山西,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且不提巨大的運輸成本,并州肆州是爾朱家傳統經營的地盤,在這裡打仗劣勢太大了。

  但是并州也不是全沒有破綻。

  最大的破綻,就是并州北方,也就是雁門關這個方向。

  從并州北方的恆州南下,自雁門關往後一直到晉陽,這一路上都是非常好打的。

  後世宋遼雁門關之戰,就是遼為了爭奪山西而發動的戰役,但是北宋守住了太原,建立起防線對抗北方,還能夠維持汴京的安全。

  等到金取代遼,並且將山西收入囊中後,宋代就徹底失去了北方邊防的主動權,最後以靖康之恥收場。

  獨孤信繼續說道:

  「并州不可,就算是占領了河洛、冀州、定州,我軍反而要多處駐守,防備爾朱榮出擊,這樣反而陷入到被動中。」

  由此可見,如果不能控制山西,那整個河南、河北地區都是水中花鏡中月,反而會因為需要防守的地方太多,陷入到分兵防守,處處防不住的尷尬境地。

  實際上,北宋在失去太原府後,面對金朝的進攻的時候,就是這樣被活活耗死的。

  蘇澤明白這個道理,在他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北周對北齊的進攻也一直都是兩條路線。

  一條是從河東郡進攻洛陽地區,一條就是繞道草原進攻雁門關,直接攻打晉陽地區。

  而歷史上北周滅北齊的滅國之戰,也是以攻破晉陽為結局的,晉陽,就是爾朱榮集團的根基和死穴。

  但是要攻打晉陽談何容易,光是一座雁門關,就連武備孱弱的大宋,都能依靠險關守上三年。

  爾朱榮也明白雁門關的重要性,所以派遣爾朱家最成器的子弟,自己的堂侄爾朱兆守衛雁門關。


  蘇澤不斷派遣人手滲透雁門關,但是都沒有取得任何成果,此時的爾朱兆確實謹守爾朱榮的命令,將雁門關經營得和鐵桶一樣。

  蘇澤看向獨孤信,其實他案頭上還有一份于謹的上書。

  這同樣是于謹對於戰略方向的思考。

  于謹認為還是應該先攻打洛陽,這個更具有政治意義的國都。

  于謹在上書中言,爾朱榮窮兵黷武,河北山東地方其實對他並不服氣。

  但是因為洛陽地區控制在爾朱榮手裡,可以通過洛陽天下中心的優勢,爾朱榮可以迅速鎮壓這些地區的叛亂,以至於這些地區雖然都不滿爾朱榮,卻不敢投靠關中。

  拿下洛陽,控制河洛地區,從而就能控制黃河中下游流域的諸州,此消彼長下,爾朱榮再能打,也是要被時局活活困死。

  于謹甚至連洛陽防線的問題都考慮好了,他提議攻打下洛陽之後,在北中城附近再建造兩座城,利用黃河來保護洛陽的安全。

  于謹的上書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洛陽是北魏政治中心,也是舊都。爾朱榮控制的元子攸,之所以天下還認同他,有一半是因為爾朱榮控制洛陽的緣故。

  蘇澤暗暗感慨,這世上的事情,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獨孤信和于謹的說法都沒錯,但是他們也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

  獨孤信是五原郡守,一旦恆州成為主攻的方向,那麼熟悉北方事務,又是六鎮出身的獨孤信,自然會被蘇澤重用。

  而于謹是鎮守河東的方面官員,一旦確定了攻取河洛的目標,那河東郡就會成為關中重點投入的前線地區,獲得更多的資源,而于謹也能得到更多的戰功。

  甚至蘇澤也無法確定,于謹和獨孤信到底是出於自己戰略的考慮,還是出於私心,甚至都不是兩人的私心,而是他們身後一批文武官員,也都在影響他們的建議。

  不過這件事還沒到需要立刻爭論結果的時候。

  按照懸鏡司的情報,爾朱榮這一次在虎牢關之戰中,同樣也傷了元氣。

  陳慶之的白袍軍也不是吃素的,此戰中爾朱榮的七千精銳騎兵損失不小,但是最大的損失是爾朱榮戰馬的損失。

  能夠馱著重甲騎兵作戰的戰馬是很寶貴的。

  一匹好的戰馬,在戰場上就算是不受傷,最多也只能用五年。

  受傷的戰馬更是很容易就報廢,有的傷勢雖然不致死,但是也無法再參加高強度的戰爭了。

  爾朱榮這支騎兵部隊,靠的就是爾朱家幾代人積累下來的牧場,從中優中選優的好馬。

  這些戰馬,在攻打葛榮的時候消耗了一些,在攻打齊魯的時候消耗了一些,和陳慶之兩次交戰也消耗了一些。


  而如今整個北方都被蘇澤控制了,能夠獲取優等戰馬的草原和西域都被隔開,爾朱榮光是要補充這些戰馬,就夠讓他頭疼一段時間了。

  而且在確定戰略方向前,蘇澤還要解決契丹問題。

  從情報上說,高歡已經成功渡海,從營州登陸,和契丹人匯合。

  這一次爾朱榮為了拉攏契丹人,倒是也下了不小的代價。

  首先是承認了契丹八部中,如今勢力最大的大賀氏的領導地位。

  爾朱榮以元子攸的名義,冊封了大賀君長——大賀不丹為營州刺史,遼東大行台都督,爾朱榮甚至還「大方」的給大賀氏賜姓為「元」。

  大賀不丹,如今叫做元不丹了,很高興的接受了高歡帶來的冊封詔書,並且迅速以遼東道大行台的名義,元不丹拜高歡為行台掌書記,行軍總管,統領高歡自己帶來的一千本部兵馬,以及兩千契丹騎兵。

  從這裡看,契丹人其實已經接受了很大程度漢化了,至少他們已經非常了解北魏的官制,已經能夠利用北魏的政令來統合自己的部族了。

  蘇澤也只能感慨,爾朱榮也是不擇手段了,這種冊封不亞於和親,是幫著契丹整合自己的勢力,提高軍事和政治水平。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上,契丹在唐宋崛起的根源,就是唐代在遼東設置了松漠都督府,冊封契丹君長為松漠都督,賜姓李氏,讓契丹首領有了統合契丹的能力,最後在唐末大亂中崛起。

  所以其實遼朝,從建立之初就是漢化很深的政權。

  但是也不能因此苛責時代,無論是和親還是冊封,這都是面對邊疆問題沒有辦法的辦法。

  對於帝國來說,周圍的野蠻部落如果衝突不斷,就會極大的消耗國力,唐初一直到玄宗時期對外戰爭不斷,其實也為安史之亂埋下了伏筆。

  等到了宋代,更是處理不好邊疆的問題,整個國家用大量的財富供養禁軍,卻又無法保證戰鬥力。

  在蘇澤看來,處理邊疆問題最成熟的,還是明清的藩屬朝貢體系。

  確立壓倒性的文化優勢,形成文化上的向心力,讓這些藩屬國甘心當狗。

  再通過朝貢貿易來滿足這些異族小國對中原商品的需求,以朝貢貿易的形式來完成對這些小國經濟上的控制。

  最後通過確認藩屬國繼承人的權力,扶植這些藩屬國內親近中原的派系,至少保持這些國家內部制衡。

  這樣才能用最小的代價,實現邊疆的穩定。

  獨孤信看到蘇澤在失神,還以為自己的回答不小心觸怒了蘇澤,只能低著頭站在下面。

  蘇澤抬起頭,看向自己的妹婿,聞言說道:

  「這件事等解決了遼東問題再議,對於遼東問題,你怎麼看?」

  獨孤信謹慎的說道:

  「這點我也認同宇文泰的說法,遼東應該先守後攻,但是攻的時候就要畢其功於一役,以一戰定乾坤。」

  蘇澤很滿意獨孤信的回答,經過這三個月的施工,在宇文泰的主持下,山海關的關城主體已經完工了。

  果然在山海建立以後,北方防線立刻安靜了下來。

  曾經肆意南下的契丹人不見了,也已經有些契丹外圍部族開始攻打山海關,但是都被宇文泰輕易的擊敗了。

  此外宇文泰還上書蘇澤,以天可汗的名義,號召草原上的部族打壓契丹人,斷絕契丹人繞道草原的進攻路線,將契丹人堵死在遼東。

  這也是為什麼高歡一抵達營州,契丹人就迅速和爾朱榮媾和,只能說山海關確實讓契丹人感受到了威脅,希望能讓高歡領兵奪下這座關城。

  蘇澤不由的露出微笑,高歡和宇文泰這對命中注定的對手,竟然不在玉璧城鏖戰,改成在山海關鏖戰了。

  蘇澤對獨孤信說道:

  「你將政務交給韋孝寬,且留在我身邊,整頓幽定二州兵馬。」

  獨孤信不由大喜,叉手道:

  「唯!」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