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天網」行動

  第517章 「天網」行動

  「就拿咱們之前研發的那款閃電發生器來說,其核心部件高能電池,再加上轉換器、激發裝置,一台造價最低也得三十多萬。

  如今要一千台,這資金數額,都足夠裝備一支蘇30中隊了。」

  「晨光」計劃的會議室里,林雲的這番話瞬間讓整個房間陷入了死寂。

  一台三十萬,一千台,那可是整整三億啊。

  在九十年代,對於他們這個小小的項目組而言,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簡直如同橫亘在面前的巍峨大山,讓人望而生畏,根本看不到一絲撼動它的可能。

  sto9.𝘤𝘰𝘮最新最快的章節更新

  「可一旦成功,一支蘇30中隊與之相比,又算得了什麼?這將是全新的物理學重大發現,甚至極有可能開拓出一片嶄新的微觀物理領域!」

  丁儀的情緒激動,雙頰泛紅,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試圖勸說林雲,讓她也有些為難。

  好在陳昂適時地插話,幫她分擔壓力。

  「項目肯定是要繼續推進的,咱們耗費了這麼多心血,投入了如此巨大的精力,如今好不容易取得階段性成果,怎能輕言放棄?但眼下關鍵的癥結還是資金問題,這點我們也無法解決,還是只能相信林長官。」

  林雲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丁儀、陳昂,還有其他項目組成員,他們眼中都閃爍著對項目的期待與執著。

  「這個資金數額已經遠超我的職權範圍,當然我也會將這一成果向上級領導匯報,但領導是否會批准如此巨額的資金,我實在無法保證。」

  她微微頓了頓,內心掙扎了一下,還是決定給同伴們打一劑「預防針」。

  「或許咱們這個項目能夠得以延續,不會被撤裁,但資金方面的支持,恐怕很難達到 3億之多。」

  丁儀聽聞,臉上閃過一絲氣惱,忍不住低聲抱怨道:「這不等於沒說嘛,沒錢,這項目還怎麼開展?」

  「主要是目前咱們還僅僅停留在猜測階段,既沒有更詳實、具體的理論支撐,也缺乏對理論的有效驗證,就這麼空口無憑地去找領導,他們又怎會輕易認可?」

  林雲耐心地解釋著,試圖安撫丁儀的情緒,她比任何人都渴望項目能夠成功,正因如此,作為項目的掌舵者,她才不得不更加小心謹慎。

  畢竟拿巨額資金打水漂已經夠嚴重了,若是因此導致項目被叫停、裁撤,那才是真正的滅頂之災。

  就在這時,團隊中一個年輕的研究員卻是突然舉起手,「林姐,咱們當初的雷電武器樣品不是還在嗎?那些能不能當作實驗設備用啊?」


  「那個確實還在,」林雲微微點頭,卻也有些無奈,「可也僅有兩台,根本不足以建立大面積的閃電陣列。」

  「為什麼非得建立大面積的閃電陣列呢?」另一名研究員也積極發言,給出自己的建議:「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不就好了嗎?」

  林雲一時有些反應不過來,陳昂卻猛地一拍手,臉上綻放出驚喜的笑容:

  「我懂你的意思了!」他幫那研究員向林雲解釋,「咱們從島上回來的時候,看到漁民捕魚了吧?人家捕魚可沒在海里每一處都布上網。」

  林雲也是很聰明的一個人,反應極快,眼中立刻閃過一絲恍然大悟。

  「你是說……讓閃電移動起來?有道理,可具體該怎麼操作呢?」

  她緊接著又拋出新的疑問,丁儀這時推了推鼻樑上的眼鏡,不緊不慢地說道:

  「可以把雷電武器放電打擊的目標,從地面轉移到另一架直升機上,如此就能形成一條橫在空中的放電電弧。

  要是兩架直升機以相同速度勻速飛行,便能帶著這條電弧掃描大面積空間,其效果與閃電陣列應該是一樣的。」

  「就好比拖在天空中的一張大網。」陳昂補充道。

  林雲頓時激動起來,聲音都不自覺提高了幾分:「那這樣一來,只需要一台閃電激發裝置就夠了!」

  「不過,想要實現這個計劃,還有不少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丁儀適時地提醒道,臉上的表情依舊嚴肅。

  林雲深以為然地點點頭,在場眾人中,她對作為武器的閃電激發裝置最為熟悉。

  「雷電對於飛機來說確實是很危險,但不管怎樣,『晨光』計劃總歸是看到了一絲希望,不是嗎?」陳昂目光堅定,給大家打氣。

  伴隨著基礎方案的確定,接下來他們馬不停蹄地展開了數次嘗試。

  起初,他們把閃電發生器安裝到汽車上,滿心期待著汽車能拉著電弧在平原地帶行駛,這樣電弧便能掃描大面積空間,然而現實給了他們沉重一擊,大地是導體,產生的感應效應使得電弧根本拉不了太長,計劃宣告失敗。

  緊接著,他們又把目光投向固定翼飛機,畢竟固定翼飛機在失事後的跳傘相對直升機而言無疑要容易一些,更具安全性。

  但經過一番嘗試,還是不行,因為固定翼飛機速度太快,強大的氣流會瞬間把電弧吹滅。

  兜兜轉轉,最終他們無奈還是採用了直升機拉「電網」的方案。

  為了確保飛行員的生命安全,他們又想盡辦法,儘可能地採取一系列防範措施,比如研究一套設備的緊急斷電裝置,又或是在正式試驗前,安排飛行員反覆練習在直升機異常飛行狀態下的跳傘操作。


  終於,一切準備就緒,主角團隊轉場至戈壁荒漠之中,準備在那裡開展捕捉球狀閃電的「天網」行動。

  負責配合他們的,是軍方一名姓許的大校。

  當聽聞眾人的計劃後,他不禁感慨道:「你們這簡直就是在進行一場真刀真槍的戰鬥啊。」

  林雲神色莊重地點頭應和,身旁那些經過嚴格培訓的直升機駕駛員以及設備操作者,個個臉上都寫滿了堅毅。

  「沒錯,只是從當前形勢來看,全軍已處於二級戰備狀態,咱們這種小型局部『戰爭』,與之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許大校默認了林雲的說法。

  身處部隊,許大校自然比普通老百姓更清楚局勢的嚴峻性,在這危急關頭,也正是軍人挺身而出、勇於冒險的時候。

  也正因如此,「晨光」項目的「天網」計劃,多多少少還是獲得了上級的一些支持,兩架國產武直-9直升機就這樣被安裝上閃電激發和接收裝置,穩穩地停在他們面前。

  首次試驗這天,天氣格外晴朗,地面幾乎一絲風都沒有,整個世界仿佛都在為這場試驗營造一個完美的環境。

  項目組的所有人員,包括林雲、陳昂和丁儀,都齊聚現場,浩浩蕩蕩有二十多人。

  在離直升機起飛點不遠處,一輛救護車靜靜停著,時刻待命,為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準備。

  負責駕駛直升機的兩名飛行員戰士,身著供電局用來帶電作業的黃色連體屏蔽服,這種特殊的服裝,或許能為他們增添一份安全保障。

  林雲走上前去,神色嚴肅地向他們交代試驗步驟,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

  很快,一切準備妥當,隨著一聲令下,直升機的螺旋槳飛速旋轉起來,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強烈的狂風撲面而來,吹得陳昂等人幾乎站立不穩,他們不得不抬手遮住臉,過了好一會兒,風力稍減,他們才緩緩拿開手,目光緊緊盯著直升機。

  只見直升機筆直上升,很快便到達 5000米的預定高度,隨後開始小心翼翼地調整兩機距離,慢慢拉近,啟動閃電發生器。

  剎那間,一道明亮的電弧在兩架直升機之間驟然出現,伴隨著清脆的劈啪聲,那聲音仿佛一道利箭,穿透空氣,隱隱傳至地面。

  緊接著兩架直升機又開始慢慢拉開距離,電弧也隨之被拉長,逐漸變成一條細細的藍色直線,隨著距離不斷增大,電弧的波動越來越明顯,仿佛一條靈動卻又危險的藍色絲帶,在天空中搖曳。

  陳昂等人在地面上,高舉著望遠鏡,仰頭全神貫注地看著天上兩架直升機的一舉一動,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尤其是在直升機拉大距離的過程中,每個人都不禁為飛行員捏了一把汗。

  他們深知這個過程的危險性,必須時刻密切觀察電弧的穩定狀態,隨時準備根據情況決定是否讓直升機懸停。

  特別要注意的是,如果電弧中途熄滅,兩架直升機必須以最快速度相互脫離,同時迅速關閉閃電發生器,切不可抱有僥倖心理,試圖重新點燃電弧。

  因為在長距離上啟動機器,閃電極有可能擊中機身,後果將會不堪設想。

  所幸一切進展得十分順利,通過望遠鏡,陳昂他們清晰地看到,兩架直升機已經達到了極限放電距離,開始帶著那條近百米長、不斷躍動的電弧緩緩向前順風飛行。

  它們飛行的速度並不快,以防電弧被高空中的風吹熄滅,那他們只能重新再來一次。

  正午的時分,戈壁灘上烈日高懸,直升機的機體在高空中只有兩個黑點,而電弧的光度明顯不如陽光,即便是用望遠鏡死死盯著,也宛如一條若隱若現的藍色絲線。

  直升機就這樣一次次點燃電弧,順風飛行一段距離,然後熄滅電弧,再折返回來,重複著上述過程。

  接下來的幾天,陳昂他們的實驗進程出乎意料地順利。

  由於《球閃》劇組是在敦煌取景,電影院中的觀眾有幸透過大銀幕,看到兩架軍綠色直升機在夕陽餘暉的映照下,悠然飛過祖國西北那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壯美大地。

  碧綠如翡翠般的察爾汗鹽湖,湖面波光粼粼,倒映著天空與周邊連綿的山脈,宛如夢幻仙境;黑獨山仿若來自外星球的神秘領地,其獨特的地貌最像月球表面,冷峻而孤寂,散發著一種荒蕪原始的氣息;鮮艷多彩的七彩丹霞,仿佛是大自然用最濃烈的色彩肆意揮灑而成的巨型畫卷,每一道紋理都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神奇……

  祖國西北的絕美風景,就這樣毫無保留地展現在眾人眼前。

  這美景與電影中陳昂他們肩負的使命感相互交融,讓人們深深領悟到,這片厚重而略顯貧瘠的西北土地,以及那些默默奉獻的華夏軍人,或許才是華夏大地最為重要、最為堅實的根基。

  然而,儘管執行任務的日子一天天過去,陳昂他們卻始終一無所獲,連球狀閃電的一絲蹤跡都未曾覓得。

  甚至於在這個過程中,還出現了一次意外。

  那是一個看似平常的試驗時段,拉長的藍色電弧卻突然像是頑皮的孩子,伸手摸了一下細長的機尾。

  這不過是很平常且短暫的一件小事,可危險往往就潛藏在看似平靜的表象之下。

  就在電弧熄滅的瞬間,直升機機尾的小螺旋槳處猛然迸發出一團耀眼的火光,緊接著縷縷白煙升騰而起。


  隨後直升機的機體開始不受控制地瘋狂旋轉,轉速越來越快,機身如同風中殘燭,漸漸失去升力,開始劇烈搖晃著向地面墜落。

  所幸直升機的大部分機體功能並未完全喪失,墜落的速度相對不算太快。

  地面上的眾人,包括陳昂、林雲以及項目組的其他成員,當時都緊張地屏住了呼吸,眼睛死死地盯著那架搖搖欲墜的直升機,許大校也迅速下達了跳傘指令,可讓人意外的是,飛行員並未立刻執行。

  事後,心有餘悸的陳昂忍不住問林云:「當時明明已經那麼危險了,許大校也下達了跳傘指令,飛行員為什麼不跳呢?」

  林雲的聲音依舊平靜,卻透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飛行員有很大可能救下那架直升機。」

  「即便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陳昂滿臉驚訝,追問道。

  「即便是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林雲斬釘截鐵地重複道。

  或許是察覺到自己的回答有些過於冷酷,她又耐心解釋了幾句:「軍隊有自己獨特的行為準則,與老百姓的思維方式可能有所不同。而且這就是華夏軍人,我們固然害怕犧牲,但更懼怕犧牲得毫無價值。」

  此時的陳昂,還不能深刻明白對方這句話份量究竟是有多重,但實驗既然沒成功,那肯定要繼續。

  不過安全終究是個大問題,這次的意外也給他們提了個醒。

  好在陳昂很快就想起他的碩士導師張彬曾研發過一種用在高壓線上的防雷塗料。

  他趕忙聯繫導師,在電話中詳細說明了他們所面臨的困境,而電話那頭身患癌症的張教授竟然毫不猶豫地將塗料的詳細數據告知了陳昂,並表示願意前來支援他們。

  有了這些塗料,有了華夏軍人的捨生忘死,有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之後的日子裡「天網」試驗再也沒發生意外。

  而他們的項目,也終於是如同其名字一樣,迎來了第一縷曙光。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