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抵達

  第499章 抵達

  等一行四輛車開到柔懷縣局大門口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下午兩點多鐘,不到六十公里的路程,跑了足足兩個小時還多一點。

  接到柔懷縣局通知後,縣府一位負責聯繫縣公安局的副領導,一點鐘就過來等在了這裡。

  縣裡發生了大案,領導們肯定都要過問一下,現在人家市局分管副局長親自蒞臨現場指導破案,縣裡肯定要有人過來,更何況來的還是一位正局級的副局長,比柔懷縣的領導足足高了一個大級。

  如果不是大會剛結束,縣主任和縣領導要組織學習會議精神,他們倆人都會親自到場,就這,他們也委託過來的這位副領導給李言誠帶了話。

  「李局,我給您介紹一下,這位是柔懷縣負責聯繫我們局的曹領導。」

  「曹領導,這位就是我們市局的李局長。」

  李言誠的車開進柔懷縣局大院後還未停穩,先一步進來的林文濤已經從他坐的車上下來,跟那位縣府曹領導打過招呼後就跑過來幫著拉開了車門。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看到李言誠竟然連司機都沒帶是自己開車過來的,而且還那麼年輕,曹副領導頗感詫異的挑了下眉頭,不過也就這樣了,再並沒有表現出更多的驚詫。

  聽完林文濤的介紹,曹副領導笑呵呵的向前走了一小步,等李言誠伸出右手,他這才雙手握了上去。

  「李局長,歡迎來我們柔懷縣檢查指導工作。」

  「曹領導客氣了,什麼指導不指導的,來這裡,我就是偵查員,就只是為了案子過來。」

  這位曹副領導那樣說,既是客氣,也有尊敬。

  眼前這個年輕人,可不是單純的市公安局副局長那麼簡單,如果只是這樣,他也用不著把姿態放的這麼低。

  雖然級別低的多,但他們是地方政府,這邊相當於是省里職能部門的副職,關鍵是公安局在職能部門中也屬於專業性非常強的那種,和地方上的人員交流並不多。

  裡邊的人想出去不容易,在地方政府任職的幹部想進來也很難,除非到了一定的級別。

  所以李言誠即便是正局級幹部,縣裡的分管領導出面接待一下就可以,最多縣主任和縣領導其中一人或者二人關係好一起請他吃頓飯就可以。

  瞧,這不是來了麼!

  曹副領導根本沒在意李言誠說的客氣話,雙手握著他的手上下輕搖兩下。

  「李局長,我們張主任和馮領導托我給您道個歉,他們正在分別主持組織那邊和縣府這邊的相關幹部學習會議精神,實在是無暇分身,沒能親自來迎接您,真是萬分抱歉。


  二位領導說,今天下午在我們縣招待所,他們請您吃頓便飯,您放心,就是工作餐,肯定不會超標。」

  鬆開握著的手後,李言誠猶豫了一下,但想想還是點了下頭。

  「行,那我就不客氣了,謝謝張主任和馮領導。」

  他現在不是在社會局了,而是在公安局工作,不可避免的要經常和地方政府打交道,一次兩次還可以,總不能一直都拒絕人家的示好,這樣做並不會顯得他清高,只會讓別人覺得他看不起人,不好打交道。

  有時候,良好、健康的人際關係也是組織在考察一個幹部時關注的點。

  但這裡也需要注意,是健康的人際關係,而不是那種亂七八糟的關係。

  畢竟,走上領導崗位後,組織上考察你的工作成績和日常表現時,不只是看你專業能力到底強不強,還要看你是否能協調好團隊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如果你自己都沒辦法跟別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又怎麼可能指望團隊裡其他人不會有樣學樣,一個團隊裡假如都是這種不近人情的人,那這個團隊遲早都要散夥。

  所以組織上在考察這個人當領導是否合格時,被考察者能否跟同僚以及下屬搞好關係也很重要。

  同事之間在工作上有分歧很正常,所以才要求存同異,要把朋友變得多多的,把敵人變得少少的。

  這就很講究人際關係了。

  「您還說不客氣呢,您到了柔懷,那就是到了我們的地頭,您是客,我們是主,作為主家請客人吃頓飯那不是應該的嘛。」

  「哈哈,好,那就不說了,再說下去就卻之不恭啦。」

  「李局長,您這樣說就對了。好啦,不打擾您工作,您先忙正事兒,閒話咱們等閒下來了再敘。」

  案件重要,曹副領導知道,這位李局長過來是為了案子過來的,可不是為了那頓飯,更不是為了大老遠的跑來跟他聊閒篇,所以馬上就把話題轉回到了正題上。

  李言誠笑著點點頭,將目光落在了林文濤身上。

  「李局,曹領導,您二位這邊請,咱們到會議室,先聽一下簡單的匯報。」

  「會議室就不去了。」李言誠擺擺手說道。

  他過來是想看現場的,不是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

  這是他一貫的作風,看現場,很多東西只聽匯報根本就不直觀。

  在社會局的時候他就這樣,哪怕只是讓他幫著審訊一下,他也要親自去現場走一遭,感受一下。

  「林局長,誰對現場的情況了解的多些,就在這兒說吧,聽完我打算去現場看看。」


  「李局……」

  朱東君對李言誠的了解還是比較多的,剛才下車後,他馬上就找當前在場對案情最了解的那個柔懷的值班副局長詢問了起來,現在聽到領導說就要在這裡聽匯報,連忙示意那位值班副局長跟他一起過來。

  「這位是柔懷縣局今天的值班副局長唐永良,目前在場的應該就他對案情了解的最多。

  唐局,你把你知道的情況跟李局匯報一下。」

  唐永良瞄了眼林文濤,見局長點頭了,他這才對李言誠敬了個禮。

  「李局您好!」

  「嗯」李言誠回了個禮:「唐局長,說一下你掌握的情況。」

  「是,李局,大概情況是這樣的……」

  通過唐永良的講述,李言誠終於搞明白了基本的案情。

  案件的第一個發現人是受害的那家楊家的鄰居趙大爺。

  正常情況下,楊家夫婦二人早上都起來的比較早,農村沒人睡懶覺,現在也進入了秋收季,生產隊的大喇叭早早的就會響起來,催促隊員們集合上工。

  包產到戶目前還是在部分地區試驗階段,雖然從前年,也就是七八年就已經有地方率先開展了包幹到戶,包產到戶,但其實這個舉動一直都沒有得到政策的支持。

  要一直等到再過幾天,才會有正式文件出台,肯定了在生產隊領導下實行的包產到戶。

  而真正等到在全國範圍內實施,實際上已經都到了八二年。

  所以,發生兇殺案的這個村子,目前依然還是村民在生產隊統一上工賺取工分。

  鄰居趙大爺發現鄰居楊家似乎有些不對,不單單是他沒見到楊家夫婦,還因為他也沒見到楊家那雙兒女。

  平時一大早在村口溜達的他,都會遇到楊家那雙兒女出來玩,可今天距離正常時間都過去半個小時了還沒見到這兩個孩子,趙大爺的心頭忽然湧現出一股不詳的預感。

  在村口又轉了一圈,眼見大夥都開始上工了,該上學的娃娃們也都結伴去學校,卻還是沒見到楊家四口的任何一個人,問了幾個人也沒人看到,便抬腳向自己家方向走去。

  趙大爺是個孤寡老人,今年都七十多了,一輩子沒孩子,老伴去世的早,現在家裡就他一個人,和楊家都住在村子的另一頭,兩家說是鄰居,其實中間還隔了一個院子。

  那個院子之前住的是下鄉的知青,現在知青都返城了,院子也空了下來,一條村裡的小路將他家和楊家跟村里這邊給隔開了,因為相當於是在村子最裡邊,平時也沒人去那邊,倒是顯得他們住的那裡清靜了不少。

  平日裡鄰居楊大光兩口子對他頗為照顧,楊家的兩個孩子跟他也很親,所以今早發現沒看到楊家的動靜,他才會覺得這麼奇怪。


  路過自己家,再走過已經空下來的知青點,趙大爺站在了楊家的大門口,看著楊家那半掩著的木門,趙大爺心中那股異樣感更加重了。

  楊家比趙家更靠裡邊,並不是他去村口的必經之路,所以他也不知道楊家的大門是什麼時候開的。

  「大光……大光……」

  趙大爺沒有推門,而是站在門外大聲叫著。

  院子裡沒有絲毫動靜,安靜的讓老趙大皺眉頭。

  「大光,你在家嗎?我進來了。」

  趙大爺又喊了兩嗓子,院子裡邊還是沒有任何回應。

  不會真出什麼事兒了吧?

  想到經常會過來鬧事兒的大光媳婦兒的前夫,老趙不由得就有些擔心。

  楊大光和現在這個媳婦兒倆人都是二婚。

  大光的第一任妻子在生下兒子不久就因病去世,他一個人是既當爹又當媽的帶著孩子生活了兩年,後經人介紹認識了現在這個妻子。

  第二任妻子叫郭梅花,娘家在另一個公社,嫁到了楊大光所在的這個村子隔壁的村子,兩個村子屬於一個公社。

  郭梅花嫁過來後,兩年了一直都沒懷上孩子,婆家一天到晚說她是不下蛋的母雞。

  如果只是這樣還罷了,關鍵是她嫁的那個男人也不是個好東西,整天不好好幹活掙工分不說,就愛喝酒、耍錢,對她也是非打即罵。

  郭梅花被打的實在受不了,說啥都不跟那傢伙過了,拿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才硬是把婚給離了。

  這年頭對離婚的女人實在是不友好,娘家嫌丟人,不讓她回去,離了婚的女人沒家了。

  楊大光的有個表姑家就在郭梅花嫁的那個村子。

  表姑了解郭梅花的情況,知道她因為一直沒生孩子,又被打的實在受不了了才強硬的選擇離婚,本質上是一個踏踏實實能好好過日子的女人。

  自己的表侄子剛好死了老婆,一個人帶了個不到三歲的孩子,踏實肯干,但就是家裡沒個女人,父子二人的日子過得可憐兮兮的。

  表姑一合計,就將無家可歸的郭梅花介紹給了自己的表侄子。

  楊大光高興壞了,他根本就不在意郭梅花到底能不能生,只要能跟他好好過日子就成。

  郭梅花也知道自己的情況,根本就沒得挑,更何況楊家的條件也還不錯,雖然男方有個兒子,可這個孩子才不到三歲,只要她好好待孩子,養大了跟她親生的沒什麼兩樣。

  她也覺得是自己不能生。

  於是,郎有情,妾有意,楊大光和郭梅花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萬萬沒想到,二人結婚還不到半年,郭梅花竟然懷孕了,這下,她和她前夫到底是誰的身體有問題一目了然。

  當初她前婆婆可沒少因為她一直不懷孕這事兒陰陽怪氣她,她前夫動手也是用的這個藉口。

  這次懷孕,可算是為她正名了。

  身體有問題的是她前夫,跟她沒關係。

  她這一懷孕,她前夫那一家沒少被人笑話,剛說的一門親事也黃了。

  從那之後,郭梅花的前夫就隔三差五的跑來鬧事兒,楊大光跟他都幹過好幾架。

  那個前夫也沒少放話要讓楊大光好看。

  正是因為有了前車之鑑,老趙才會感到有些擔心。

  一邊想著,趙大爺抬手將門推開走了進去。

  「大光,大光媳婦兒,大怪,二丫……」

  向進走的同時,老趙又扯著喉嚨喊了幾聲,還是沒人搭話,院子裡安靜的讓人有些害怕。

  走進院子後,老趙徑直走到了房屋門口,這個門依然是半掩著。

  剛走到門口還沒等他再度開口呢,他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血腥味。

  老趙年輕的時候是村里宰豬的,每年到年底殺年豬時附近幾個村子都會請他過去幫忙殺豬,幹了幾十年的屠夫,他對血腥味特別敏感。

  這股濃濃的血腥味告訴他,楊家出事兒了,出大事兒了。

  他沒敢推門,而是轉身就往出跑。

  保護現場他不懂,他只知道,如果真的死人了,必須跟村長說,還要跟公社的公安打招呼。

  現在他在楊家的房門口聞到了濃濃的血腥味,雖然還不能百分百確定就是楊家四口出事兒了,但老趙清楚他不能一個人進去看,必須要找到村長一起,否則,別人說楊家人是他殺的,那他才真是有口難辨。

  畢竟,就他家和楊家住的最近,又是他先發現的楊家出事兒。

  一路急匆匆的跑到位於村頭的生產大隊辦公室,生產隊的隊長,村長,還有隊裡的會計等等村幹部都在這裡辦公。

  村這個稱呼其實是遺留下來的,剛解放的時候一直到建國八年,國內的農村基層組織叫做行政村,村長、副村長等等這些村幹部都是鄉里指定的,村子屬於鄉里領導下的行政性組織,主要管理村裡的行政事務和上級政府交辦的各種事項。

  從建國九年起,行政村這個組織就被生產大隊給取代了,有的村規模比較大,一個村被分成了兩個甚至好幾個生產隊,而有的村又比較小,人口少,就和其他村合併成了一個生產隊。

  就在今年二月,遠在南方的桂省某市下轄的一個村,誕生了全國第一個村民自治的村子。


  其實這也是發展的必然。

  在全國範圍內開始逐步分田到戶後,生產隊的權利相當於已經被架空了。

  生產隊被架空,隊裡領導的話,村民們就不聽了,這造成了一個直接後果,治安開始變亂,問題開始變多,一天兩天還無所謂,時間長了誰都受不了。

  於是,生產隊的領導召集了村裡的組織成員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協商此事,不能任由村里就這樣亂下去。

  最終商量出來的辦法就是,要建立起新的管理組織和村領導,公社和生產隊時期,大家叫社員,叫隊員,現在生產隊已經名存實亡,乾脆再恢復到原來的村子,大家繼續叫村民,而新的管理組織就叫村民委員會。

  至於村領導該怎麼選,由本村每一戶派出一個代表,大家一起投票選出新的村領導來管理村子的正常運轉。

  村民代表在一起商量出一套現行法律框架內的村規民約,大家都必須嚴格遵守。

  桂省的這個村子揭開了「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規辦理自己的事情,創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歷史序幕。

  一種適應家庭經營生產形式的新組織,就這樣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誕生了。

  當上級知道後,層層向上匯報,最終,代表會和民政部門紛紛派遣工作組前來實地考察,充分肯定了當地農民們的此次壯舉。

  到了八二年,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被寫進了基本法,正式確認了村民委員會合法地位。

  當然,柔懷這裡目前還沒有實行包產到戶,權力依然集中在生產隊。

  老趙著急忙慌的跑到村頭的生產隊領導所在的院子門口,稍稍順了兩口氣,就走了進去。

  「隊長,隊長……」

  「誰啊!哦,是趙大爺啊,您這麼著急是幹嘛?怎麼還跑的滿頭汗?」

  「隊長,快,出事兒了。」

  「出事兒了?哪兒出事兒了?」

  (還有更新耶)


  • 小提示:按【空格鍵】返回目錄,按(鍵盤左鍵←)返回上一章 按(鍵盤右鍵→)進入下一章

  •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 錯誤
    • 手機
    關閉
    Cookies Policy|DM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