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懦夫的春天
第8章 懦夫的春天
「公子莫要說笑,公子要是懦夫的話,天下就沒有了猛士。」
龐闕立刻開口反駁了,他面前的劉璋之前性子或許有些軟弱,但自從被推舉為益州牧後,整個人有了極大的轉變,無論是氣質還是行為舉止,都變的威嚴無比。
他問過他的父親龐靖,父親說這是居養體,移養氣的緣故,地位會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供養會改變一個人的體質,出任益州牧這件事,讓公子發生了改變。
sto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不過劉璋對他的態度沒什麼變化,還是和從前一樣像是看待弟弟一樣,親近他愛護他,這點讓他覺得很安心。
聽著龐闕維護他的話語,劉璋微微一笑,也不接過龐闕的話,而是招呼他:「子滿,你去把今天求見的人的名刺拿來,我看看有什麼人需要見下。」
「諾。」龐闕應了一聲,風風火火的去了。
看著龐闕離去,劉璋搖了搖頭,說真話咋就沒人信,他能當上這個益州牧,外加被朝廷認可,百分之一百全靠他在外傳播的名聲。
一個懦弱無能的名聲。
劉璋對朝廷同意他出任益州牧這件事,已經琢磨的八九不離十了。
當前的朝廷如果是大漢的朝廷,肯定是不會同意劉璋擔任益州牧,劉璋懦弱的性子鎮不住益州這個場子是其一,其二哪有父親死了,兒子繼位的道理,州牧這個位置又不是皇位,能父死子繼。
但現在的朝廷很不正常。
今年是興平元年,遠在長安的朝廷,目前把持朝政的是涼州人,準確點是李榷、郭汜兩個賊子,董卓已經在初平三年被王允點了天燈,董卓死了後,在毒士賈詡的毒計下,李榷和郭汜反攻長安城成功,擊敗了呂布,殺死了王允,涼州人重新拿到了朝廷的大權。
大漢的皇帝漢獻帝,不對,劉璋搖了搖頭,劉協的漢獻帝是死後追封的,現在他還沒死,自然稱不上漢獻帝。
劉協剛脫離董卓的虎口不到幾天,就又落入了涼州群狼的狼口。
劉協的話沒有分量,同意劉璋出任益州牧的事情,估計是把持朝廷的李榷、郭汜同意的。
至於李榷、郭汜為什麼會同意,就得感謝劉璋那個有野心的父親劉焉。
他的父親,前任益州牧劉焉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左中郎將劉范與次子、治書侍御史劉誕,再次就是劉瑁,最小的就是劉璋了。
劉瑁一直跟隨著劉焉,中平五年就到了益州,劉璋則是在初平二年到了益州。長子、左中郎將劉范與次子、治書侍御史劉誕則是留在了長安作為人質,以及探測朝廷的動向。
也是今年,興平元年三月發生的事,征西將軍馬騰策划進攻長安,和劉焉合謀,劉焉被當作人質留在長安的長子劉范與次子劉誕作為內應,只是馬騰不幸兵敗,逃回了槐里。
馬騰是跑了,做內應的劉范和劉誕可跑不了,被李榷和郭汜給做掉了。
劉焉也是因為長子和次子遇害,傷心死去的兩個兒子,生了背瘡,不久病死了。
然後就是劉璋被推舉為益州牧的事。
李榷和郭汜,這兩個賊子剛殺死劉璋的大哥劉范和二哥劉誕,估計正擔心劉焉的打擊報復,沒成想劉焉生病死了,高興之餘,又害怕新任的益州牧會伺機報復他們。
這時候益州群臣推舉劉璋擔任益州牧,李榷和郭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他們八成也聽到了劉焉的這個兒子生性懦弱,不能當大任的傳聞。
這樣的一個人出任益州牧,對李榷和郭汜來說是恰到好處,恰到好處,他們就不用擔心來自益州的威脅了。
或許這就是朝廷同意劉璋出任益州牧的緣故。
想到這一點,劉璋內心有些無語,這都是什麼事,放在尋常的時候,沒有人會喜歡一個懦弱無能的人,更何況是讓他當領導,但剛好這個時間點,作為部下的益州人擁護他做益州牧,作為敵人的李榷和郭汜也同意他做益州牧。
所有都喜歡他,所有人都愛戴他,所有人都擁護他。
當下的劉璋可謂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了,車子見了都得特麼的爆胎。
天下的好事都讓劉璋這個有著懦夫稱號的人趕上了。
「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劉璋覺得福禍真的很難料定,有時候好的會變成壞的,壞的會變成好的,道德經里老子說的很對。
一個人的命運,有時候不需要靠個人努力,只需要依靠歷史的進程,就可以走向人生巔峰。
就像現在,不是長子,也不是什麼賢人,劉璋卻坐上了益州牧的位置,真是懦夫的春天。
只是益州的大臣失算了,李榷和郭汜也失算了。他們心裡擁護的那位懦弱無能的劉璋已經走了,現在的劉璋,是來自兩千年後的一個現代靈魂。
不過他們也不用怕,畢竟劉璋作為一個現代人,是熱愛和平的。
益州有什麼事,或者天下有什麼事,大家坐下來多談談,不一定需要喊打喊殺。
劉璋的座右銘是:「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
——
等了沒有多久,迅捷的少年龐闕就帶著一堆竹製的名刺回來了,擺放到劉璋的面前,供他挑選。
名刺,就是東漢時的名片,上面一般寫上拜謁者的姓名,但是由於拜訪的對象是益州牧,來的人基本都是求官或是求富貴的,所以名刺上會補充拜謁者的籍貫和年齡,有官職的還會寫上官職。
劉璋的前身性子軟,在擔任益州牧後很少見人,而劉璋自身剛剛穿越過來沒幾天,沒有適應下來,也不方便見人,怕露出什麼破綻,所以這幾天他不敢過多的見客,每日不過揀選四五個來客見見。
看著眼前的名刺,劉璋大略在心中默算了一下,這裡估摸著有六十位求見者。
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他感慨了一句。平日很少有人拜訪的劉璋,在他出任益州牧後,每日都有許多人來拜見,哪怕是見不上面,也是日日都來。
他拿起這些竹木製成的名刺,一一翻閱,看看能不能撈到人才。
東漢末年什麼最珍貴,人才呀!劉璋想在東漢末年安安穩穩的生活下去,必須拉攏人心,收納人才。
翻了幾個,劉璋搖了搖頭,沒一個聽說過的,也沒有一個歷史上出過名的,這叫他怎麼見,一個個見,去海底撈針似的撈幾個人才出來,那太麻煩了,他也沒有那麼多時間。
耐心的翻閱著名刺,劉璋打算從中挑幾個有來頭的見見,突然他停了下來,現在他手中名刺上的這個姓名,他有些印象。
名刺上面寫著,籍貫南郡,姓董名和,字幼宰,估計是無官無職,所以上面只有籍貫和姓名,並沒有官職。
董和這個人或許很少有人聽過他的名字,但他的兒子,只要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前世的記憶在劉璋腦海里浮現。
董允。
董和的兒子叫董允,蜀人稱諸葛亮、蔣琬、費禕及董允為「四相」,董允位列四相之一,在出師表上出現的人物。
相對於兒子董允,董和或許不怎麼出名,但他的出身和才幹,劉璋是一清二楚的。
歷史上,因為天下大亂,董和率家族西遷到益州。他在劉璋手下相繼擔任牛鞞、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任內以身作則,改善了蜀地崇尚奢華的風氣。
後遷任益州太守,與少數民族相處融洽,深得他們的愛戴。建安十九年,劉備攻取益州,命董和為掌軍中郎將,與諸葛亮共同主持府內的事務。
諸葛亮對董和也是稱讚有加,說董和在朝中任職七年,遇上不順之事或不周之處,哪怕往返十次也來啟告,是個極為勤懇職事,忠於國家的良臣。
此人值得一見,劉璋將手中董和的名刺遞給龐闕,吩咐道:「子滿,你去把這個人請來,我在這裡見他。」
龐闕接過名刺,應了一聲:「諾。」然後他疾步的向州牧府的候客廳走去。
求推薦!求收藏!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