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戾太子只想被廢> 第497章 『摩訶衍那』了解一下

第497章 『摩訶衍那』了解一下

  第497章 『摩訶衍那』了解一下

  劉徹的「推恩令」得以順利實施。

  是因為景帝時便已經開始削藩,而且還因此引發了「七國之亂」,在平息叛亂的過程中,藩王的勢力還得到了進一步的削弱。

  因此劉徹推出「推恩令」的時候,那些諸侯王已經失去了與其抗爭的能力,不得不被迫接受。

  這個問題劉據自然想得很清楚。

  sto9.𝐜𝐨𝐦提供最快更新

  如果是迪麗拜爾自己強推「推恩令」,那麼五部翕侯必定立刻發生叛亂。

  因為大月氏王族已經沒有了對五部翕侯的絕對壓制力。

  不過劉據摻和進來,情況立刻就不一樣了。

  劉據的身後是大漢,是「西約」,匈奴人如今聽到他的名字幾乎都到了小兒止啼的地步,何況此前被匈奴人險些滅國的大月氏……確切的說,應該只是大月氏內部的五個大一些的部族?

  因此,在大月氏推行「推恩令」,條件也同樣無比成熟。

  同時因為是「推恩」,名義上自然是以賞賜的手段來分解五部翕侯,並且短期內獲利的人數要比受損的人數多得多,支持的聲音也一定會比反對的聲音更多。

  如此「仁政」。

  非但不會在大月氏國內引起內亂,還會給迪麗拜爾帶來仁慈的美名。

  這便是不動刀兵分解五部翕侯的至高陽謀。

  當年劉徹就如此輕而易舉的徹底消除了藩王的威脅,時至今日所有的藩王都得乖乖聽話,這才有了此前劉徹一句話便可「酎金奪爵」的局面。

  哦,感謝父皇和主父偃的智慧。

  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滿級人類,做起事來自然更加事半功倍。

  於是。

  過了這夜以後,五部翕侯便暫住在了王城之內,城外的五座侯府也進入了籌備選址的階段。

  而迪麗拜爾的使者和五部翕侯的親信,則一同帶著王命前往了五部翕侯的領地,在他們還活著的時候,便對他們的子嗣進行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分封,每個部族的領地和族人,少的被分成了十幾份,多的則被分成了幾十份。

  這樣的小部族,自是徹底失去了與大月氏王族對抗的資格。

  而受損的,則只有五部翕侯與他們各自的長子。

  並且劉據還順勢在劉徹的「推恩令」上進行了因地制宜的改進。

  劉徹的「推恩令」,是在藩王死後才由子嗣分割領地和食邑,這個過程自是需要數年或是數十年,甚至是幾代人才能達到目標。

  而劉據的「推恩令」,則是藩王有一個子嗣成年,就要分一份家。

  如此這個過程自然也會大大縮短,幾乎是這道法令推出的時候,便已經初步達成了政治目的,再過個數年或數十年,這些所謂的藩王真就只能以家庭為單位計算了。

  至於藩王的俸祿和供養問題則不需要擔心。

  至少在大月氏,藩王都是拿著領地和族人自負盈虧的,大月氏給他們提供的俸祿和供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藩王還要向大月氏王室納貢。

  因此根本不會出現明朝那樣幾代下來,藩王的俸祿和供養耗費比軍費都高出幾倍,生生拖垮朝廷的情況。

  「唉……」

  大月氏王城的一處別院內。

  五部翕侯或站著,或坐著,或來回踱步,每每有視線交匯,便只能換來一陣搖頭與一聲嘆息。

  他們自是不願接受這樣的結果。

  如果他們還在自己的領地上,哪怕只是聽聞到一絲有關「推恩令」的消息,為了自保也會立刻起兵。

  雖然有劉據的助力,他們起兵的勝算自是極小。

  但起兵又未必非要推翻王族,亦可自立為王,能抵抗就抵抗,抵抗不住的話,不管是北邊的大夏國,更北邊的花剌子模,還有西邊的匈奴和安息國,都可以成為他們自保的選擇,總好過這般任人宰割。

  而現在,他們卻不得不接受劉據和迪麗拜爾的恩惠。

  被迫留在王城,等待那五座侯府修建完成,然後住進去做一個吉祥物。

  他們並不懷疑如果不妥協的話,劉據會取走他們的性命。

  因為劉據只需要確保在「推恩令」推行之前將他們留在王城即可,死的也是可以的,封閉消息便是。

  一旦「推恩令」在他們的領地完成分封,他們是死是活就已經不重要了,甚至就連他們的子嗣都未必會在意他們的死活。

  而劉據之所以給他們自己選擇的機會。

  不過是顧及迪麗拜爾的名聲,又或是迪麗拜爾心中真的還記得他們的功勞罷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恩德」?

  總之,他們每個人都明白,如今大勢已去。

  或許在這五座即將開始建設的侯府中頤養天年,對於他們來說正是最好的選擇。

  怪只怪他們沒能提前覺察,阻止迪麗拜爾與劉據的婚事。

  迪麗拜爾與劉據成婚的那一刻,他們的結局便已經註定……而現在,大概就是眾多註定的結局中,最好的那一個了吧?

  看看匈奴。

  再看看忽然多了一個年輕國母的烏孫。

  與大月氏和親的,可是促成了這一切的大漢太子本尊,他們何德何能,可以與這位大漢太子抗衡?

  想到這裡的時候。

  貴霜候毗盧伽與其餘四部翕侯目光再次交匯,眼中忽然多了一絲釋然與慶幸:

  「諸位,或許這個結果也不賴?」

  「起碼我們活了下來,還繼續保有侯爵,這說明天漢太子終歸手下留了情,並未打算將我們趕盡殺絕?」

  肸頓侯長舒了一口氣,苦笑著接茬。

  「說的也是,就算我們起兵反抗,有天漢與西約在,連匈奴和安息都朝不保夕,我們又能去哪裡呢?」

  高附侯也是無奈的嘆道。

  雙靡侯沉吟著做了個總結:

  「我們距離天漢和西約太近,本來就沒有多少選擇的權力,如此或許也挺好……」

  「說起來,我最近見了幾個自身毒來的傳教法師,與我講解了一門名為『摩訶衍那(大乘佛法)』的教法,講究利己、利他、利益一切眾生,精進智慧與覺悟,最終解脫一切煩惱成為超然物外的佛陀,你們要不要了解一下?」

  「相信我,領悟了『摩訶衍那』的教義,你們的內心也會變的平和。」

  「再說,你們內心不平和,又能怎樣?」

  ……

  劉據踏上歸途的時候,除了漢軍的主要將領相送,各國國王也都派來了使者。

  這些使者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是來送別劉據,順便試探劉據的口風,試圖搞清楚他這是一去不回,還是參加完封禪大典還會回來的。

  與歷史上的班超一樣。

  大多數小國都不希望劉據回去,因為有了劉據和「西約」之後,他們才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做安全和平等,這些年再沒有周邊大國能夠對他們輕易用兵,就連匈奴也不行。

  正所謂由奢入儉難。

  體會過真正的安定生活,他們如今最擔心的便是劉據離開之後,其他的人無法再維繫「西約」,說不定匈奴都有可能捲土重來,令他們再次回到此前那種朝不保夕的狀態。

  因此這些小國的使者一見到劉據就飈起了演技,一個個痛哭不止,紛紛極力挽留。

  好在劉據答應他們,待封禪大典過後八成還會重新回來主持大局,方才讓他們勉強鬆開了劉據的褲管子。

  這是一個好現象。

  依賴是一種習慣,依賴的久了,自然而然就會產生歸屬感,歸屬感便是民族融合的開始,便是自古以來。

  而另外一部分使者,則帶著大量的禮物而來。

  他們的禮物也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獻給劉據的禮物,另外一部分則是獻給劉徹的賀禮……他們將會跟隨劉據一同前往大漢,參與封禪大典的觀禮。

  本來劉據這次回去,就只打算讓最開始帶來的那八百建章騎隨行。

  如今有了這部分使者同行,這前往長安的隊伍,瞬間就達到了三千餘人,而且其中運送禮物的車馬比例極高,生生組成了一支延綿近十里的大型車隊。

  這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如此陣仗的車隊到達長安,非但能夠彰顯劉據在西域的功績,亦能給劉徹好好的長一次臉,給世人瞧瞧什麼才叫萬國來朝!


  至於與劉據一同回京的人選嘛。

  桑弘羊、蘇武、司馬遷等人早已內定,他們要麼也是時候回去復命了,要麼便還有其他的使命。

  比如司馬遷,這個傢伙幾乎是跪下來哀求劉據帶他一起回去的。

  那可是封禪大典啊,他必須要親眼見證,否則便愧對他史官世家後人的身份。

  桑弘羊則是劉徹點名讓他回去的……

  劉徹心裡始終都有乘龍登仙的希冀,傳聞中黃帝乘龍登仙,便有一眾親信臣子相隨,而要讓劉徹選擇有資格與他一同乘龍登仙的臣子,桑弘羊肯定得算一個,這樣的能臣哪怕去了天界肯定也有大用。

  再至於劉據的表哥霍光,則不需要考慮這些。

  因為他自兩年前回去復命時,便已經留在了長安,一邊繼續給劉徹做奉車都尉,一邊給劉據通風報信。

  其實這些人都不必提及,如今西約已經穩定,劉據又制定了明確的「上帝之鞭」方略,只要留下部分稍有能力的將領與官員,維持現狀肯定不在話下。

  而劉據真正要帶在身邊的人。

  除了郭振與一眾近衛之外,便是韓凌和迪麗拜爾。

  韓凌的身孕如今已經有六個月了,將她留在西域劉據自然不放心。

  同時為了照顧韓凌,劉據還選擇了提前出發,如此便不必在途中走得太疾,再加上這一路上驛館也完備了許多,就連道路都得到了修整,出現意外的概率小了很多。

  而且劉據計算過時間,這一路趕回去,韓凌應該到了長安之後才會生產。

  如此義妁這個專業的女醫也能幫得上忙,絕對比將韓凌留在西域更令劉據安心。

  迪麗拜爾也不必多說,她自嫁給劉據之後,還未曾拜見過劉徹這位公公,還有衛子夫這位公婆,於情於理都該隨劉據一同回去補上禮儀。

  其實這麼做是有一定風險的。

  因為劉據將韓凌和迪麗拜爾一併帶回去,倘若劉徹真對他有什麼想法,那麼這次就等於是將雞蛋放在了同一個籃子裡,一不小心就要被一鍋端了。

  不過劉據既然敢這麼做,自然便是心中有底。

  無論劉徹究竟有什麼想法,又或是打算做什麼,劉據都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是心照不宣,父慈子孝?

  還是亮出底牌,被迫父慈子孝?

  亦或是以一種不為人知的方式真的在封禪大典上乘龍登仙……

  那就看劉徹如何抉擇了,劉據始終就在那裡,只想做一個安靜的大孝子。

  ……

  在劉據出發之前,使者趙謙早已提前出發,返回長安傳信去了。

  因此當劉據這支龐大的隊伍才到達玉門關的時候,劉徹便已經收到了趙謙的回稟:

  他這個多年未見的逆子終於要回來了!

  這次回來不僅是為參加他的封禪大典,還帶回了兩個尚未正式見面的兒媳,也算是一次跨越萬里的省親!

  「好!好!好!」

  劉徹激動連道了三聲好,緊接著卻又問了一個內心同樣關心的問題,

  「相關西域的事,他也已經全部交代完了吧?」

  「這……」

  正等著接受劉徹褒獎的趙謙不由愣了一下,一時竟沒聽明白劉徹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何況他也不確定什麼叫做「全部交代完了」,這次去西域傳詔又沒深入了解,自然不知該如何回答。

  蘇文眼見趙謙卡殼的同時,又向自己投來求助的目光,於是故意順著劉徹的意思提醒了一句:

  「陛下的意思是,太子殿下這回將妻子都帶了回來,應該就不打算再回去了吧?」

  「回、回稟陛下,微臣並未詢問殿下此事,實在不敢妄下結論。」

  趙謙總算明白過來,連忙躬身如實答道。

  然而劉徹聽了蘇文的話,卻是目光一亮,瞅了蘇文一眼點頭道:

  「你倒是提醒了朕,這個逆子既然將妻子都帶了回來,自是已經全部交代完了,自是決定回來盡他的孝道,朕又何須多此一問?」

  (本章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