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匈奴太子烏師廬
第463章 匈奴太子烏師廬
而劉據此前聯繫上龜茲。
將「天祿箱」賜予本就產鐵的龜茲,助其成為西域真正的鐵器之都,亦是在為達成這個目標所做的鋪墊,絕不只是收買龜茲那麼簡單。
這回漢軍所用的鐵馬鐙和馬蹄鐵,便已經有許多產自龜茲。
至於劉徹命人源源不斷送來的白銀,則被劉據源源不斷的鑄成了鑄有劉徹頭像的漢幣,在西域通過經商換取軍需糧草之用。
同時此舉也可以讓西域諸國真正看到這條商道的繁榮與利益,重新考慮究竟是否加入「西約」共同抵抗匈奴、共同維護這條商道的問題……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
商道就是要用錢來開路的。
這條商道越是繁榮,貿易往來越是頻繁,西域諸國就會產生越多的需求,越依賴這條商道,那麼只要滴入幾滴「獨裁」,加入「西約」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不加入的國家,將被排除在這條商道之外。
阻撓商道的國家,就是「西約」共同的敵人。
到了那時候,劉據就可以為他們量身定做更多的「規則」,在潛移默化之中徹底馴服他們,令他們成為天朝的自古以來。
說起來,劉據現在也有了自己的財政大臣
——韓凌。
這姑娘從來就不簡單,不知不覺中,她已經掌握了七種西域語言,包括但不限於最常用的吐火羅語和塞語。
搞的劉據夜裡都不知該學哪一種外語是好,只能讓她換著花樣來教,體會不一樣的風情,感覺比那什麼「一代一代亞麻帶」更有意境。
同時,自劉據在樓蘭融銀鑄幣以來,不用劉據提醒,她就自發立起了帳目。
還利用劉據祭出的算盤,招攏了幾十個樓蘭的窮苦孤兒,教他們讀書認字的同時,將他們培養成了熟練的會計。
有這樣一個專業的會計團隊在,每日鑄幣的明細和樓蘭大倉的收入支出都記得清清楚楚,筆筆沒有疏漏,所有數據可查。
劉據終於深刻體會到了什麼叫賢內助。
以前他就覺得韓凌是自己的福星,總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這次韓凌就是他的好運,不接受任何反駁!
而韓凌的二哥韓增,如今要負責統籌的事情也是不少。
劉據給了這位歷史上的麒麟閣功臣充分的自由,結果就是劉據雖然名義上入了衛青幕府,但韓增卻在樓蘭給劉據搞出一個小朝廷。
這個小朝廷雖小,卻也五臟俱全。
軍事、政事、外交、財政、內府……該有的全都有,如今這個小朝廷已經像一台機器一樣運轉了起來。
當然對外肯定是不能這麼說的,這些都只是為了「屯田駐軍」成立的必要部門。
……
漠北龍城。
「漢朝天子竟敢如此對待匈奴的使者!」
烏維單于氣的一腳踢翻好不容易從長安回來的那一個活口,充分演繹了什麼叫做惱羞成怒,
「衛律,這就是你給本天子出的好主意,如今和親之事不成,還讓本天子相繼受了漢朝皇子和天子的羞辱,你該當何罪?!」
「單于恕罪!」
衛律趕忙躬身賠罪,苦著臉道,
「小人也未想到漢朝竟如此不識抬舉,不過這也不能全怪小人,這和親之事本該配合軍事行動一同進行才是。」
「倘若匈奴軍隊能夠在戰事中取得一些優勢,哪怕是局部上的優勢,令漢朝明白我匈奴並非毫無還手之力,與匈奴為敵必定付出慘重代價,如此此事才有可能成功。」
「可是如今……」
話未說完。
「你說什麼?!」
一旁一名看起來比劉據還年輕了兩歲的匈奴青年便已怒目而視,大聲斥道:
「狗奴衛律,你是要將這件事的罪過全部推在我們身上不成?!」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匈奴當下的左賢王烏師廬。
匈奴的左賢王通常由單于的第一順位繼承權任職,說白了除了匈奴太子太過年幼無法統領左部,大多數時候都是由匈奴太子任職。
而烏師廬正是烏維單于的長子,名正言順的匈奴太子。
距今大約兩年後烏維單于就會去世,烏師廬也的確順利繼承了單于之位,只不過因為繼位的時候比較年輕,被大漢戲稱為「兒單于」。
其實烏師廬在匈奴的名聲其實也不太好,或者說比劉據在大漢還要惡劣。
關於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司馬遷在《史記中》只用了幾個字就概括了出來:
「好殺伐,國人多不安。」
因此匈奴的左大都尉還遣使秘密聯絡大漢,意圖陰謀將其殺死後投漢。
可惜計劃最終敗露,左大都尉被殺,奉命率兩萬騎兵前去策應的趙破奴,也陷入了重圍,就是在這一戰中被俘,不得不投降了匈奴。
不過同樣是投降匈奴,趙破奴和衛律有著本質不同。
被匈奴控制期間,他始終想著如何逃走,終於在十年後找到了機會,帶著兒子一同逃了回來。
可惜回來的早了一些。
若是他在昭帝時期再逃回來,雖然肯定不能像蘇武那樣位列麒麟閣之一功臣,博得身前身後名,但得個善終應該問題不大,說不定還能白領個關內侯。
而在劉徹這一朝逃回來,還是在巫蠱之禍之前逃回。
最終的結果就成了因是衛霍集團的老將,不明不白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舉族誅滅……
「左賢王恕罪,小人並非這個意思。」
衛律聞言嚇得打了個哆嗦,這位左賢王的名聲他自然已經有所耳聞,連忙苦笑著陪著不是解釋道,
「小人的意思是,有些外交事宜,是要先在戰場上可以拿到,才可以放在桌面上討價還價的,所以我國如今最需要的就是一場令漢朝忌憚的勝仗,只要有了這樣一場勝仗,一切就都可以談了。」
「這話倒的確有些道理。」
烏維單于終於收斂起了怒意,恢復了冷靜點著頭道,
「你在漢朝已有十餘年光景,如今趙信已經死了,你便是這裡最了解漢朝和漢軍的人,那麼依你所見,匈奴該如何針對漢軍的戰術,才能夠拿下這樣一場勝仗?」
不待衛律回答,烏師廬便已挺起胸膛大聲道:
「父親,聽說那漢朝皇子比兒臣大不了幾歲,不如讓兒臣去會一會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