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戾太子只想被廢> 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第393章 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樓蘭之戰開始的突然,結束的也順利,就像歷史上一樣。

  烏爾薩自然明白劉據是要他做傀儡,劉據也明白烏爾薩明白,韓增、趙破奴和王恢同樣明白劉據明白烏爾薩明白,所有人都明白互相之間的明白。

  這其實就是陽謀。

  而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謀略便是陽謀,一力降十會,萬中無一失。

  於是很快,烏爾薩就在韓增的「協助」下制定了一整套安撫民心的政策。

  

  天剛亮他就下了一道王令,將樓蘭國的臣民召集起來對昨夜發生的事情進行了說明,重點強調一件事:

  冤有頭債有主,此次大漢不針對其他人人,攻打樓蘭是為被奇布楚縱兵劫殺的漢使復仇。

  如今奇布楚已經身死,大漢大仇得報,危機已經解除,大漢皇子命軍隊撤至城外駐紮,承諾絕不輕易擾亂樓蘭臣民,不動百姓一針一線,並只與樓蘭國臣民約法三章:

  其一、殺人者死;

  其二、傷人及盜抵罪;

  其三、隸屬於原國王奇布楚的奴隸,願降漢者廢除奴籍,分配土地參與漢軍一同屯田。

  除此之外,國內的法令廢黜,其餘一切事務照舊,大夥不必心有恐慌。

  至於兩位王子,因尚且年幼無法理國,將暫時前往大漢進修,五年後返回繼位就國,在這期間兩位王子委託國相烏爾薩代理國事,並非奪權篡位。

  這道王令一出,樓蘭國內的恐慌情緒立刻得到了安撫。

  尤其是看到漢軍果真全部撤到了城外,所作所為也如承諾的一樣,並未派兵控制城門,亦未有任何戒嚴的跡象,除了昨夜戰亂中留下的焚燒痕跡和血跡之外,所有的屍首都已收拾的乾乾淨淨,就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似的。

  於是人們的心也愈加安定,很快就恢復了此前的正常生活。

  而在這個過程中,劉據也得到了千餘名前來投奔的奴隸。

  樓蘭國本來就只是一個萬餘人的小國,前國王奇布楚的奴隸就差不多占據了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不愧是樓蘭國內最大的奴隸主。

  而這千餘名奴隸中,還有一半是有過一些訓練、具備一些素養的壯年軍奴。

  這些人簡直就是開荒利器,只要用對了地方,無論是屯田築城,還是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都將為劉據提供不小的助力。

  畢竟,現在就連劉據麾下這八百建章騎,也都是劉徹的軍隊。

  剩下的軍隊他雖然也能夠在軍事行動中通過趙破奴等人調動,但一旦劉徹下令召回軍隊,無論是趙破奴等人,還是這八百建章騎都將陷入兩難境地,就算不會背刺自己,恐怕也很難再如臂指使。


  誰叫劉徹是可以給人封侯拜將的天子,而他現在則是一個連塊封地都沒有的皇子呢?

  ……

  兩日後。

  劉據已經在烏爾薩的配合下,清算了前樓蘭國王奇布楚的王土。

  奇布楚死了,兩個王子又要去大漢留學進修,那麼這些王土自然就成了學費,哪有留學不交學費的道理,難道他們去了大漢不吃不喝?

  這麼做自然有人利益受損。

  比如那些個等著吃絕戶的王室近親和外戚。

  不過劉據為了安定人心,沒有拿走屬於他們的封地就已經算手下留情了,他們自然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面子上還得舉雙手表示支持。

  而這些樓蘭國最靠近水源的優渥王土,自然就成了漢軍屯田駐軍的首選。

  在這個過程中。

  跟在後面的司馬遷和蘇武也終於攜一萬郡國兵和出使烏孫國的使團穿越白龍堆,趕到了樓蘭國。

  途中當探路的斥候回報說樓蘭國早已攻破,樓蘭國王已經被劉據當眾斬首時。

  這兩個傢伙還以為自己聽錯了,派斥候多次打探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然而隨著斥候帶回來的消息越多,這二人也是陷入了與韓增、趙破奴和王恢一樣的迷茫,完全看不懂劉據為何殺降,又為何當中妄言屠城?

  如果只是為了讓樓蘭國臣服,他明明只需接受奇布楚的獻城投降便是,完全沒有必要將其殺死,然後再公然以屠城相脅。

  這麼做怎麼想都弊大於利,無論是對劉據的名望,還是對大漢的大計都沒好處。

  於是兩人在路上就已私下商議,這回見了劉據,於公於私都一定要向他諫言,斷然不能讓他再做這樣的糊塗事。

  至於送回長安的捷報羽檄,也需要一起商議一下如何去寫。

  這羽檄劉據寫得,趙破奴寫得,司馬遷也寫得。

  三人一個是將軍,一個是護軍,一個是監軍,都有戰報奏疏直達未央宮的特權,算是互相監督、三權分立的狀態。

  如果三人能夠達成統一意見,只報喜不報憂的話,有些容易引起劉徹不滿的細節上的事就能隱瞞下來,甚至謊報冒功都可以辦到。

  當然,司馬遷並不想謊報冒功。

  他只是出於對劉據的欣賞和敬重,不希望劉據因為此事受到責罰。

  而且他覺得這件事必定會成為劉據的人生污點,如果只是這一回,並且沒有造成太大影響的話,他還可以在史書中「藝術性」記載。


  可如果劉據始終如此,那他就算想「藝術性」都不知道該如何「藝術性」了……

  於是當司馬遷和蘇武一同抵達樓蘭國,所有重要將領齊聚一堂開的第一場碰頭會中。

  司馬遷作為歷史上曾因頭鐵被劉徹除以腐刑的頭鐵王,並未與趙破奴等人私下商議,便主動提出了諫言:

  「殿下,下官私以為此戰中樓蘭王已出城投降,殿下仍下令殺他尤為不妥,還有殿下當眾以屠城脅迫樓蘭臣民,亦非大漢之王道,恐怕適得其反。」

  「末將附議。」

  「末將也附議。」

  趙破奴等人見有人頭鐵帶頭,當即一同表達出了憋在心中幾天的想法。

  然而劉據卻笑著擺了擺手:

  「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但我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若純任德教,豈不與此前相同,西域諸國可有因此臣服?」

  「所以,我是故意為之。」

  「經過此事之後,西域諸國必受震懾,接下來蘇武出使烏孫,應該會順暢許多。」

  「而我之後再派出使者與西域小國交涉時,人身安全亦有了一些保障。」

  「西域三十六國,各國相距遠近各有不同,道路環境亦多艱難,總不能一座城一座城去打吧?」

  「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攻,其下攻城。」

  「要實現大一統,使者外交亦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還是性價比最高的手段,而我既要用使者外交,便有義務保障他們的安全。」

  「諸位還有問題麼?」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