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蘇清(二十二)
一年後
神武七年
秋
上都
街道兩旁站滿百姓,他們無不歡迎著蘇清的凱旋。
不久前,蘇清帶著兵馬北伐高句驪,生擒了高句驪國王,俘虜了上萬的高句驪蠻族。
她將俘虜的高句驪男性貶為奴隸,在上都拍賣,許多上都富裕之家都買到了奴隸。
不僅如此,她還將俘虜的高句驪女子,全部賞賜給了士兵,所以,軍隊也擁戴她。
如今的大漢(遼漢),坐擁遼東、樂浪、玄莬、遼西、右北平五個郡,擁兵兩萬,雄霸一方。
皇宮之中,得知蘇清凱旋消息的皇帝劉萇,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我大漢的百姓,只知有大司馬(蘇清),而不知有陛下,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武妃在一旁煽風點火,希望皇帝劉萇能削弱蘇家的勢力。
武妃是武家家主武承的妹妹,嫁入宮廷為妃。
「此事,不可急切。」
皇帝劉萇也想削弱蘇家的勢力,但不能操之過急,如今正是群雄逐鹿的關鍵時刻,絕不能為了集中皇權而打內戰,以至錯失一統天下的機會。
與此同時
潘府
潘玉聽著家奴的稟報,閉眼沉思。
這些年,因為蘇清的勢頭越來越盛,三公之間的平衡也開始被打破。
原本,蘇武潘三公互相制衡,皇帝居中調和,這才有了遼漢的穩定與發展。
現在,蘇家的勢力太強了,光芒太耀眼了。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之際,潘玉也不想打內戰,還是那句話,只要統一天下,要什麼有什麼,現在還不是內鬥的時候。
面對家奴的稟報,他只是發了發繞騷:「蘇公又贏了,她又贏了,天上的太陽都不如她耀眼。」
發完繞騷,他便輕輕甩頭,不再去想蘇清的那些事,轉而關注起自己家的私事:「樂浪郡平壤令病逝,現在正缺一個縣令,我準備讓我那侄兒上任平壤令,你去將此事稟於大司徒。」
他話剛說完,旁邊的潘家家奴便回復道:「主人,平壤令已經有人選了,大司馬讓她的一個家奴上任了。」
啪!
此話一說,潘玉先是一愣,手中的木珠掉落在地,隨後雙手因憤怒而發抖。
「都是她的,功勞是她的,好處也是她的,她已經有了玄莬郡的官吏任免權,為什麼還要跟我搶樂浪郡的官吏任免權?」
他的語氣低沉,許久才平緩過來,強作鎮定:「既然大司馬那邊已經有人選了,那就算了,畢竟她是我大漢的第一功臣。」
雖然語氣很平靜,但是他的內心絲毫不平靜。
忍一忍越想越氣,退一步咬牙切齒。
他不甘心就這樣失去樂浪郡的利益,所以內心對於蘇清的不滿也越來越多。
「大漢是大家一起建立的,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當年,是我們五方首領共同舉事,絕不是某個人一個人的功勞,你說是嗎?」
潘玉雖然是在詢問旁邊的家奴,其實是在詢問自己的內心。
與此同時
武府
「看到了嗎,全城的百姓都在歡呼她的凱旋。」
武承的姐姐也在勸說武承加入反對蘇家的聯盟。
「大司馬剿滅了高句驪人,這樣的凱旋儀式,理所應當,她值得擁有。」武承從小就跟隨在蘇清身邊,對他而言,蘇清也是他的第二個姐姐。
「是嗎?」
「看到那些百姓了嗎?」
「她只是朝他們揮了揮手,他們就激動地熱淚盈眶,如果她要求他們衝進皇宮奪取帝位,你猜這些百姓會不會聽從呢?」
木秀於峰,風必摧之。
蘇清的光芒太耀眼了,哪怕她並不想得罪任何一個人,但她的光芒已經得罪了所有的野心家。
又一個月後
劉秀親自領兵,征討燕王彭寵和涿郡太守張豐,並且準備順勢攻滅遼國,平定幽州。
蘇清領兵前往援救燕王彭寵,在涿郡與劉秀大軍展開對峙。
此時此刻,劉秀已經消滅了梁漢皇帝劉永,並且消滅了割據徐州的董憲。
割據青州的張步也被劉秀擊敗,被迫向劉秀稱臣,被劉秀任命為青州牧、齊王。
隨著劉永董憲張步的鐵三角同盟被劉秀撕碎,南方的揚州和交趾傳檄而定。
涼州的竇融也向劉秀宣誓效忠。
現如今的劉秀,已經擁有冀州、司隸、兗州、豫州、徐州、揚州、涼州、并州、交趾、小半個幽州。
天下十三州,劉秀已經坐擁一大半,而且是最精華的一大半。
除去劉秀,目前最強的割據勢力是益州稱帝的公孫述,其次是遼東稱帝的劉萇,再然後是割據青州的張步,再然後是割據隴西的隈囂,再然後是割據漁陽的彭寵,再然後是割據朔方的盧芳,最後才是荊州一群零零散散的小軍閥和農民起義軍。
劉秀定下「先北後南,最後草原」的戰略。
先消滅北方的張豐、彭寵、劉萇,然後再消滅青州張步和荊州的一群小軍閥,再消滅隴西隈囂和益州公孫述,最後再消滅有匈奴人撐腰的盧芳,以及草原的匈奴和烏桓。
不過,一切也並非毫無希望。
當年項羽稱霸天下,劉邦只有漢中和蜀中,最後得天下的還是劉邦。
在對付劉秀手底下的那些雲台將領時,蘇清還能有來有往打個勢均力敵,如果是鄧隆朱浮這些平庸之人,她甚至還能創造出南桃鄉戰役這樣的大捷。
可是在面對劉秀本人之後,她才感覺自己這些年實戰鍛鍊出來的軍事才能,根本不值一提。
「天下竟有如此用兵如神之人,如果不是親身體會,僅憑後世史書的幾句話,確實很難感受得到。」
她原本以為,劉秀能統一天下,多半是靠運氣,自己未必不能一決雌雄。
但是在親自面對劉秀後,才感覺很是艱難,才明白劉秀能統一天下主要靠的是強大的個人能力。
前線戰事艱難,後方也不省心。
皇帝劉萇病逝駕崩的消息,讓蘇清感受到了危機。
只有六歲的小皇帝即位,張皇后稱制攝政,大司徒武承、大司空潘武、中常侍陳晨,三人被先帝劉萇任命為輔政大臣。
「同為三公,大司徒和大司空都被任命輔佐,甚至連陳常侍(中常侍陳晨)都是輔政,大司馬您卻不是。」
「這分明是朝中有奸臣,想要陷害您呀!」
蘇清手底下的一個將領在得知這些消息後,急忙向蘇清建議:
「為今之計,只有火速撤兵,趕回上都,清君側!」
「剷除奸佞,匡扶漢室!」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