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木字輩(十四)
一個月後
白露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sto9.com
孫權起兵三萬,對外號稱十萬大軍,攻打合肥。
合肥只有七千守軍。
然而,關鍵時刻,孫權飄了。
孫權帶著一百多個親兵脫離大部隊,跑到最前面耀武揚威,要求合肥守將投降。
張遼抓准機會,帶領八百騎兵突然殺出城去。
孫權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連忙跑路。
老大孫權被張遼整個江東兵團頓時亂作一團。
孫權被追至逍遙津,最後還是馬匹給力,從斷橋上一躍跳到河對面,這才躲過了追殺。
不過,負責斷後的凌統缺遭了殃,不僅身受重傷,他的三百親兵也全部陣亡。
江東是部曲制,軍隊都是將領私人的,親兵都是基層軍官,不是普通士兵,死了以後很難恢復。
新招募的士兵,不管是忠誠度還是戰鬥力都難以得到保證。
江東的這種軍隊制度,有一個典型特徵,那就是小規模戰鬥很強,大兵團作戰很拉胯,類似明末的武將家丁。
幾百人上千人的小規模作戰時,將領和士兵都是知根知底的一家人,忠誠度高,戰鬥力也強,執行力也高。
但是一旦大兵團作戰,大家都想保存自己的部曲(家丁),讓別人的部曲(家丁)去消耗敵人,所以反而戰鬥力拉胯,不敢死戰。
因此,一百個中原士兵打不過一百個江東士兵。
但是一萬個江東士兵打不過一萬個中原士兵。
曹操起家早期也是很江東一樣的部曲制,將領有很多親兵部曲。
後來才逐漸過渡成為世兵制。
其實,大多數軍閥勢力在創業早期,都是部曲制,畢竟天下大亂,很多人都是帶著自己的軍隊入伙成為你手下的,你總不能直接剝奪對方的軍隊,那樣會把對方逼反。
當年袁紹就是想要剝奪呂布的私人部曲,把呂布逼反了。
比如李典臧霸就屬於部曲兵,他們的軍隊只聽命於他們本人,並不聽命於曹操,但是後來,他們主動上交了部曲兵權。
這就是曹操把軍隊制度逐漸正規化了。
當年五義軍起義時,就屬於部曲制,軍隊都各自聽命於五個義軍首領的,並不聽命於皇帝劉萇。
創業早期大部分都這樣,沒什麼特別的。
孫策死得早,沒時間把軍隊制度正規化,孫權即位時威望不夠,沒辦法改變部曲制,現在威望雖然增加了,但是又有曹操這個大敵,不能隨便亂改變制度,免得引發內亂。
各種原因,導致這種創業早期的部曲制,在江東一直延續了下來。
張遼八百破十萬,威震江東!
雖然孫權的十萬大軍水分很大,實際兵力只有三萬,但八百騎兵當著三萬江東兵的面追殺孫權,還是很震撼的。
不過,孫權損失並不大,一共只損失了兩千多人。
「十萬大軍」在損失了兩千多人後,孫權退兵。
雖然損失的人不多,但是士氣已經沒了,強行打下去容易吃虧。
與此同時
曹操發兵攻打巴郡,但是失敗了,被張飛防住了。
前往進攻巴郡的張郃,因為孤軍深入被張飛擊敗。
在南下進攻失敗後,曹操索性有了放棄漢中的打算,他下令把漢中人口遷徙到關中。
又一個月後
寒露
劉備並沒有急著北伐漢中,而是在蜀中加強控制力,剷除明面上的投降派,拉攏一些益州本土勢力。
曹操攻占漢中後,蜀中許多豪強士族都想要歸順曹操。
因此,劉備必須安穩後方,才能北伐漢中。
想要歸順曹操並不是因為曹操對待士族更好,僅僅只是因為曹操實力最強大。
大家都想混個從龍功臣,在新王朝繼續家族顯赫,而不是給割據勢力陪葬。
更何況,曹操手裡有天子,本就代表中原正統,投降曹操就等于歸順朝廷,不算投降,在心理上也能過得去。
所以,如果把曹操換成劉備,蜀中豪強士族也會爭先恐後想要歸順劉備。
如果把曹操換成張角,蜀中豪強士族也會爭先恐後想要歸順張角。
能打才是獲得士族支持的首要因素,其他因素雖然也有影響,但只是次要因素。
只要你能打,大部分士族自然會歸順你,頭鐵找死的人畢竟是少數。
劉備想要得到士族支持,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說簡單是因為,只要劉備能一次性殲滅曹操幾十萬大軍,連著打一百次大勝仗,士族們肯定會支持劉備。
說難是因為,想要連續打勝仗太難了。
又一個月後
立冬
猶豫許久的張魯終於下定決心,拒絕了劉備的招攬,向曹操投降。
「寧為曹公奴,不為劉備客!」
張魯這麼選擇也是正常的。
劉備實力太弱了,不管怎麼看都是遲早要被中原統一的命。
與其投降劉備後,將來又向中原勢力投降,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向中原勢力投降。
馬超那是因為跟曹操有仇,沒得選,特殊情況。
與此同時
劉備也成功安穩了後方,開始大規模募兵,準備北伐漢中。
為了湊集錢糧募兵,劉備聽從名士劉巴的建議,發行直百錢。
其實就是用通貨膨脹來掠奪民間財富。
劉巴本來也想投奔曹操,但是被劉備看得太緊,沒機會離開成都,只能被迫留在成都。
又一個月後
大雪
漢中的百姓被移民得差不多了,整個漢中基本都空了。
曹操這才留下夏侯淵蘇林徐晃張郃四個將領在漢中,還留下兩萬大軍駐守漢中,抵禦劉備。
又給四個將領留下兩萬大軍。
夏侯淵為主將,蘇林徐晃張郃為副將。
同時,曹洪被任命為武都郡太守。
處理完漢中事務後,曹操便迫不及待回鄴城,因為銅雀台建好了。
又一個月後
小寒
曹操回到鄴城,在銅雀台舉辦大會,有文會武會,著名才女蔡琰也參加銅雀台大會。
又一個月後
建安二十一年
立春
曹操加封魏王,增加封地。
魏郡、河內郡、河東郡、趙國、巨鹿郡、甘陵郡、常山國、中山國、安平國、平原郡,全部劃入魏王國。
魏王國之臣民,對曹操稱大王。
許都朝廷大臣,依舊對曹操稱丞相。
其餘人,既可以稱丞相,也可以稱魏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