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千年家族:從農奴到帝國>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字輩(七)

第一百七十六章 文字輩(七)

  兩個月後

  光和三年

  春

  雨水

  遼東郡

  朝鮮縣(遼東郡治所)

  在洪興幫的護送下,荀緄荀彧父子安全上任。

  一路上,他們先是抵達東萊郡黃縣,然後在黃縣坐上商船,抵達遼東郡治所朝鮮縣。

  商船屬於蘇家,洪興幫只需要支付船費。

  在途徑濟南國時,遭遇一夥山賊,新成員張飛勇猛過人,接連斬殺八個山賊,所向披靡。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9.com

  張飛的勇猛表現,也讓劉備決定重用。

  如今天下動亂,到處都有農民叛軍,那些叛軍被鎮壓後,就跑進山里當山賊,比如泰山附近就有很多山賊。

  「多謝諸位壯士。」

  遼東太守荀緄對劉備等人答謝。

  這次遼東之行,荀緄支付了一百萬錢給劉備的洪興幫,全程的安全和衣食住行,都由洪興幫負責。

  「這些都是我們應盡之責。」

  劉備向荀緄回禮,他同樣很尊重這些名士。

  荀氏八龍的名聲,他也有所耳聞。

  向荀家父子告別後,劉備帶著洪興幫徒眾乘船回徐鄉貿易站,在那裡與蘇家貿易。

  之所以不去蘇家港貿易,是因為蘇家不讓。

  蘇家不想讓外人進入蘇家的核心區,這是為了家族的安全考慮。

  蘇家港都是蘇家的貨船商船來來往往,沒有其他商賈的船隻,蘇家港也是每天忙碌得很,各個貿易站和邑城的貨物,很多都要運到蘇家港進行加工。

  蘇家港已經被建設成為了貿易中心、商業中心、手工業中心,而蘇家莊園內的產業,也全部搬到了蘇家港。

  蘇家莊園只保留行政功能和軍事功能。

  原來的沓氏城,則是被改造成居民中心,成為遼東蘇家國人的居住地,同時也是蘇家莊園在陸地上的屏障,想要從陸地攻破蘇家莊園,那就得先攻破國人城(沓氏城)。

  劉備打算從蘇家購買鐵礦石,然後把耕牛賣給蘇家。

  等到洪興幫徒眾乘船離開後,荀緄也開始熟悉遼東郡的事務,並讓自己的兒子荀彧在一旁跟著學。

  光是遼東郡各個縣的帳簿,想要看完,那就得一個月的時間,如果想從這許多帳簿里尋找出蛛絲馬跡,那更是得心思縝密。

  光看帳簿還不夠,還得實地考察。

  遼東郡功曹是一個文字輩男性蘇家子弟蘇斏。

  朝鮮縣的縣令是孫堅,每天都在找機會主動進攻高句驪,想要用軍功來升遷。

  自從遼東郡和樂浪郡合併為遼東郡以後,朝鮮縣就是遼東郡的治所,每一任遼東太守,都得從徐鄉乘船去朝鮮縣上任。

  而船隻又都是蘇家提供的,所以,每一任太守都得看蘇家的臉色。

  荀緄雖是荀氏八龍,但並不是什麼清正廉潔之人,所以他上任之後,也打算跟蘇家合作,安安穩穩結束任期。

  遼東郡一共有十六個縣,總人口三十一萬。

  其中治所朝鮮縣有人口四萬一千,第二大縣安康縣有三萬一千人口,第三大縣帶方縣有兩萬七千人口,這三個縣加起來就有將近十萬人口,剩下的十三個縣一共二十一萬人口。

  除了這些縣城在冊人口,在蓋馬山脈的北面,還有十幾個臣服於遼東郡的沃沮人部落。

  他們加起來也有五六萬人口。

  他們原本是臣服於高句驪,後來在孫堅和陸康的打擊下,高句驪被迫放棄了最南端的十幾個沃沮人部落,放任他們臣服於漢廷。

  安康縣,在冊人口三萬一千,在冊戶籍一萬零五百戶。

  三萬多人口的縣,放在中原只能算中下水平,但是放在遼東這偏遠荒涼之地,還是算人口比較多的縣。

  最荒涼的地方當屬涼州,一個縣才幾千人,上萬人口的縣都比較少。

  只看帳簿,是看不出來問題的,畢竟三萬多人口,算是正常水平。

  但是,安康縣是十二個縣合併在一起的超級大縣,這是荀緄不知道的。

  哪怕朝廷也不知道,因為安康縣不是一次性合併了十二個縣,而是每隔幾十年就合併幾個縣,日積累月之下,成為了十二縣合體的巨無霸。

  朝廷自己都忘記安康縣合併過幾次了。

  前任遼東太守陸康卸任前,給蘇家做了一個人情,以遼東太守的名義向朝廷上書,請求把【安康縣】【增地縣】【貝水縣】【渾彌縣】【喃邯縣】【遂城縣】【占嬋縣】這七個縣合併為一個縣,新的縣名依舊叫「安康縣」。

  六個縣加起來的總人口將達到九萬,相當於中原一個大縣,以此縮減官員規模,節省朝廷財政開支。

  朝廷暫時還沒有回覆,估計是不同意。

  主簿是荀彧,功曹是蘇斏,其他掾吏全部都是各個縣的豪強子弟。

  「第一步,不能得罪蘇家,否則性命都有可能保不住,那就更別談其他的了。」


  「第二步,得征伐高句驪,有蘇家在,我們是很難在內政上有政績的,所以只能想辦法在開疆擴土上有政績。」

  經過一個月的調查,遼東太守荀緄得出這個結論。

  內政上的政績,無非是增加在冊的人口田畝,但是,有蘇家在,在冊田畝人口只會減少,不可能增加,所以是沒辦法在內政上獲得政績的,只能通過攻打高句驪來獲得開疆擴土的政績。

  前任遼東太守陸康也是這麼想的,同時也是這麼做的。

  因此

  一個月後

  同年(光和三年)

  春分

  遼東太守荀緄召集眾縣令長,給他們下達招募鄉勇的指標。

  同時又尋找懂高句驪地理的沃沮人土著充當嚮導。

  最後,把訓練鄉勇和作戰的事,都交給朝鮮令孫堅。

  他本人不會打仗,但他能發現會打仗的人才,經過他的調查,他發現孫堅是個軍事人才,把鄉勇交給他,讓他去攻打高句驪,最合適不過了。

  孫堅也很高興,他雖然會打仗,但是沒錢沒糧沒兵,如今太守下令招募鄉勇,又把招募來的鄉勇都交給他指揮。

  內地郡國必須先上報朝廷,經過朝廷同意後才能招募鄉勇,否則視為叛亂。

  而邊疆郡則可以先招募鄉勇,然後向朝廷請示同意。

  這是因為邊疆郡隨時要應對蠻夷的入侵,所以不得不給邊疆郡更大的軍事自主權,否則,等朝廷批准招募鄉勇,那邊疆郡縣早就被蠻夷占領了。

  這也是為什麼邊疆有農民叛亂時,很快就會鎮壓,而內地有農民叛亂時,卻總是很難鎮壓,很容易讓農民叛軍鬧得越來越大。

  因為內地郡國在發現農民叛軍以後,不能立馬招募鄉勇鎮壓,必須先請示朝廷,朝廷同意後才能招募鄉勇鎮壓叛軍。

  這是光武帝劉秀時期定下的規矩,本意是防止地方勢力利用兵權割據自立。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