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千年家族:從農奴到帝國> 第四十七章 蘇清(二十四)

第四十七章 蘇清(二十四)

  一年後

  建武七年

  春

  遼陽城破,遼漢徹底覆滅。

  遼漢張太后抱著小皇帝投井自盡,大司馬陳晨想要投降,但是被蘇清所殺。

  遼東第一豪強張家,也被夷滅三族,家產全部充公。

  這一年多來,劉秀徹底剿滅了青州牧張步,並且平定了荊州一眾大小軍閥,然後也沒空休息,馬不停蹄地率領大軍西征,準備徹底平定隈囂。

  如今之天下,只剩益州公孫述、隴西隈囂、朔方河套盧芳、南中地區的文齊,這些割據勢力尚未被消滅。

  其中南中文齊,早就派遣使者向劉秀稱臣,只等劉秀消滅公孫述,就能對南中傳檄而定。

  實時更新,請訪問st🎉o9.com

  盧芳依仗匈奴人的支持,常常南下侵擾并州。

  隈囂與公孫述結盟,常常侵擾關中。

  公孫述多出東出,攻打荊州南郡。

  匈奴人多次南下,侵擾涼州,但都被涼州牧竇融擊退。

  烏桓人也多次南下,侵擾幽州。

  在徹底覆滅遼漢後,劉秀給幽州各郡縣長官下達命令。

  「中原空虛,徙民入中原,徙蠻入邊郡。」

  劉秀讓幽州各郡太守把自己轄區內的漢人百姓遷徙到中原,以填補中原的人口損失,然後又讓他們把草原的蠻族遷徙到幽州境內,補充邊疆的人口。

  從前漢末年到現在,尤其是王莽末年時期,中原連著幾十年各種戰亂、各種天災人禍、各種屠城虐民,中原的人口銳減。

  當初王莽僅僅從關中地區就能徵召四十二萬大軍,雖然大部分是壯丁,可戰精銳只有兩萬,但也可以看得出來那時候人是很多的。

  而現在,劉秀傾全國之力也養不起二十萬大軍,實在是人口太少了。

  那些願意歸順大漢的蠻族,就讓他們內遷到長城以南,充實大漢邊疆的人口,幫助大漢去抵禦其他不願意歸順的蠻夷。

  邊疆的漢人則儘量遷徙到中原充實人口。

  現在中原有很多荒田無人耕種,這些田本來是中原百姓的,但中原百姓在戰亂里死了很多,所以這些田就成了無主荒田,就等著邊疆的漢民遷徙過來耕種。

  劉秀改變了前漢的兵制。

  前漢是徵兵制,邊疆各郡自行徵召士兵抵禦蠻族,所以朝廷經常把中原人口往邊疆遷徙,因為邊疆人口多了,邊疆才能徵召更多士兵,徵召了更多士兵,才能抵禦蠻族,這是前漢的兵制。


  而劉秀重建大漢後,天下的人口實在是太少了,連中原都有連綿不絕的荒田,連中原都缺人,自然是不可能再從中原往邊疆遷徙人口,還得反過來從邊疆往中原遷徙人口。

  邊疆沒了人口,徵兵制自然也就崩潰了,都沒人了,也就征不到兵。

  劉秀採取募兵制,也就是雒陽朝廷募兵養一支精銳的中央常備軍,以保衛雒陽及其周圍的安全,同時隨時可以用來鎮壓可能會反叛的邊疆州郡。

  而邊疆州郡,則每當到了有戰事需求時,就臨時僱傭遷徙到長城以南的內遷蠻族去當炮灰,讓長城以南的內遷蠻族去幫大漢抵禦長城以北的化外蠻族。

  用蠻族抵禦蠻族,以夷制夷,如此,就能解決人口不足帶來的兵源不足的問題。

  蘇清自然也接收到了同樣的命令。

  雒陽朝廷要求她,把樂浪郡已經漢化的百姓,通過海路遷徙到青州,再把三韓和沃沮的蠻族遷徙到樂浪郡。

  之所以說是漢化百姓,而不是漢人百姓,是因為樂浪郡原本就是蠻夷之地,被漢武帝征服後,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當地蠻夷土著逐漸漢化,風俗習慣也跟漢人差不多了。

  雖然劉秀重新統一了大漢,但是,漢人的生存空間已經在事實上減少了很多。

  當然,這不是劉秀的錯,他這是迫不得已,畢竟中原都沒人了。

  這是前漢末年幾個昏君以及王莽的錯,他們導致了天下大亂,以至於中原人口銳減,最終有了今天的惡果。

  「用了一百年時間才終於漢化的樂浪郡,又要重新蠻夷化了。」

  蘇清感慨一聲,老老實實按照朝廷的命令行事。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樂浪郡漢化百姓被遷徙到中原,蠻夷被遷徙進來,樂浪郡的風俗習慣也會跟著越來越蠻夷化。

  朝廷其實也考慮到了這個未來將存在的問題,於是命令邊疆各郡遷徙人口的同時,又告誡各郡太守,要求他們好好教化遷徙進來的蠻族,爭取把他們漢化,讓他們的後代變成漢人。

  不過,這種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樂浪郡都被征服一百年了,才勉強漢化。

  想要把一塊新征服的土地進行文化融合,變成自己文明的核心土地,起碼得一百年時間,這還是積極努力的結果。

  如果是單純當作吸血殖民地,可能三百年都難以文化融合。

  幾千年前,連青州幽州荊州揚州益州這些地方都算是蠻夷之地,在上千年的文化融合下,才變成華夏文明的核心區。

  占領一塊土地,只需要兵強馬壯用一年的時間就夠了。

  但是文化融合一塊地,卻需要上百年時間,甚至需要一個大一統王朝一輩子的時間。

  「既然不能一統天下,成為後世之人敬仰的帝王,那就做個文明功臣,把朝鮮半島徹底漢化,如此也能青史留名。」

  蘇清派人去中原招募落魄士人,甚至只要會讀書寫字的,哪怕沒什麼家世背景的,也通通招募,讓他們來樂浪郡教化蠻族百姓。

  強迫蠻族百姓用筷子吃飯,強迫蠻族百姓使用鋤頭耕田,強迫蠻族百姓說漢人的語言,強迫蠻族貴族寫漢人的文字,強迫他們像漢人一樣束髮戴冠。

  「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

  當地的三韓蠻族並不束髮戴冠,他們的文化風俗里,一般都是留辮子,也就是類似商朝的那種卷辮。

  (不是清朝那種金錢鼠尾辮,是商朝那種卷辮。)

  對於這些遷徙到樂浪郡的三韓蠻夷,蘇清不會像其他太守一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他太守一般都懶得管蠻夷們的風俗習慣,擔心如果不小心逼反了這些蠻夷,還得費時間費精力去鎮壓,萬一鎮壓不利,還得被朝廷下罪處罰。

  正所謂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只要不去故意引導蠻族漢化,蠻族就不會輕易反叛,自己的任期也就能安穩過去,以後也能安享晚年。

  蘇清積極引導這些內遷蠻族漢化,對於願意束髮戴冠的三韓移民,則分良田,對於不願意束髮戴冠的三韓移民,則分劣田。

  又故意當地僅剩的漢化百姓與三韓移民通婚。

  凡是漢化百姓與三韓移民通婚者,其所生育的所有後代,第一代減免一半的賦稅徭役。

  如果是三韓移民和三韓移民內部通婚,下一代加重賦稅徭役。

  如果是漢化百姓與漢化百姓通婚,下一代按照正常的賦稅徭役。

  儘可能地讓三韓人與當地漢人通婚,把這些蠻夷的下一代漢化。

  願意主動漢化的蠻夷,會得到各種賞賜優惠。

  抵制漢化的蠻夷,將會得到鐵拳的伺候。

  剛好蘇家農莊缺農奴,這些抵制漢化的蠻夷,直接送到農莊當農奴。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