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1014章 烏蒙行僧白族立,滇地故事贊陀出

第1014章 烏蒙行僧白族立,滇地故事贊陀出

  第1014章 烏蒙行僧白族立,滇地故事贊陀出

  大夏平寧元年二月六日

  大夏滇黔南路曲州烏蒙部。

  與大夏內地路州下為縣鄉不同,滇黔地區路州之下,多為部,烏蒙部就是曲州下轄的一個白族部落。

  獲取最新章節更新,請訪問sto🎶9.com

  這個白族部落佛教文化盛行,隨處可見的佛門用品。

  只見一位僧人來到部落,帶來了昆城大勝的消息,烏蒙部舉族歡騰。

  部落主甚是提出了不日要隨著僧人一同前往昆城,揭拜昆城之主、大黑法王、黔王冕下,重新歸於昆城。

  來自昆城的僧人聽罷,喜笑顏開,直言稱「善」,並開始為部落民眾開始講經。

  經過一場不大的部落法會後,僧人離開了這裡,並帶走了一名孩童,收為自己的僧童,帶往昆城學經,將來必定成為一名僧人。

  在場的部民並沒有感覺什麼不對,反而對被帶走孩子的那家人羨慕道:

  「被佛爺帶走學經,你家要發哩!」

  那家人高興得嘴角咧到了耳根處,直言「運氣」。

  就連烏蒙部的部主都和顏悅色的請那家人來官寨赴宴。

  在滇地,因為唐初白氏大開發,遷徙數萬白氏族人營造滇地,百餘年來,他們為了更好在當地生存,因地制宜,主動接納當地的一些習俗和觀念。

  在當地蠻部眼中,並沒有很強的氏族、家族觀念,他們理解不了一個遍及天下,族人百餘萬的大家族是什麼概念。

  於是生根滇地的白氏族人們,漸漸的對外以白族人自稱。

  上有中原王朝的支持,又有黔國公府的領頭,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白族人與當地各蠻族部落互相通婚,逐漸成為當地的第一大氏族。

  白族人以滇池、洱海為中心,逐漸向外發展。

  滇地也在黔國公府的謀劃下,由原本的六詔聯盟,變為南詔獨大,最終形成諸部共存,公府獨尊的格局。

  依靠大唐的權威,以黔國公為首的黔南軍不斷壓縮南邊驃國的地盤,占據了大半個滇緬地區。

  但好景不長,大唐轟然倒塌,黔國公府與中原的聯繫開始削弱,得到的資源也越來越少。

  公府愈來愈難以支撐,以至於原黔南軍下長和軍兵馬使鄭買嗣叛亂,占據原驃國北部,自立為皇,成立『大長和國』。

  隨著時間推移,黔南軍糧食開始告急,軍械無法新增。

  反觀鄭買嗣,憑藉與東南亞諸國以及天竺國的關係,得到了大量的支持,逐漸在與黔南軍的爭鬥中占據上風。


  時值朱溫篡唐,王建據巴蜀,徹底斷絕了黔南軍與中原的聯繫。

  鄭買嗣因此占據黔南軍要地永昌州,甚至跨過瀾滄江,攻破洱海糧倉-河東州。

  失去了河東州,黔南軍愈加難以獨持,以至於大量原屬黔國公府麾下的部落投奔大長和國,其中不乏昆州北部白族部落。

  好在昆州乃公府進行營造的堅城,大長和久攻不下,只能撤退河東州,並在此建立了羊苴咩城,作為自己的都城。

  大長和國隨即與黔南軍陷入對峙階段,雙方誰也奈何不了誰,不過公府的情況每況愈下。

  每年都有投奔大長和國的部落、將領出現。

  雪上加霜,老國公病逝,無子,黔南軍陷入群龍無首狀態,險些被大長和趁機攻破。

  好在白氏西南宗宗主、黔南軍政司白元文站了出來,力挽狂瀾,並提出從中原迎一位宗子前來滇地繼承國公之位。

  最終白奕之子白昱被選中,跋山涉水,終於來到昆州,臨危受命,繼任黔國公、黔南軍節度使的官爵。

  在白昱的掌控下,黔南軍終於穩定了戰線,並開始鞏固自身。

  恰逢東南亞佛教文化盛行,就連黔南軍治下不少軍民也都信奉了本土化的佛教阿吒力教。

  阿吒力教是吐蕃佛教與中原佛教、天竺佛教三家融合的產物,是由印度高僧贊陀崛多直接到雲南傳播的,屬於密宗,信奉大黑天神-摩訶迦羅。

  為了穩定地方,白昱邀請洱海附近崇聖寺高僧施童陀來昆城為自己講法。

  隨後在與施童陀的溝通下,白昱決定扶持阿吒力教,以穩定治下統治。

  隨即讓施童陀為自己『灌頂』,並在昆城布施一座寺院,賜名『天龍寺』。

  又尊施童陀為『贊陀』,結合吐蕃佛教,引入輪迴轉世概念。

  尊施童陀為『第二世贊陀』,並派自己的三個兒子白旺、白明、白時拜施童陀為本尊上師,受沙彌戒。

  施童陀為三位公子賜法號:白旺為阿旺陀、白明為烏明陀、白時為多時陀。

  雖然自己的三位兒子都受了戒,但依照阿吒力教的教法,僧人是可以有家室的,所以並不用擔心自己絕後。

  隨著白昱開始宣揚阿吒力教,整個黔國公府治下掀起一股崇佛風氣,原本搖搖欲墜的公府統治開始出現穩固。

  不斷有天龍寺僧人行走四方,傳教之餘,開始消弭部落的戾氣。

  不久後,見時機成熟,白昱親自下場,往天龍寺受戒,宣稱自己要皈依。

  最終施童陀代祖師贊陀崛多收徒,為白昱剃度,並賜法號施昱陀。


  接著,施童陀帶領天龍寺全體僧人往公府,尊白昱為阿吒力教的『護法王』。

  時間流逝,大長和國已經建國二十餘年,因為占據了洱海的富庶,國內開始出現了變動。

  大長和國權臣、天興軍節度使趙善政發動政變,誅殺鄭氏全族,自立為帝,立國「大天興國」。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趙善政的親信楊干貞又殺死自己的舊主,建立了「大義寧國」。

  天地好輪迴,楊干貞的皇帝也只幹了一年不到,便被自己的弟弟楊詔廢黜。

  而篡奪了哥哥楊干貞的帝位後,因忌憚通海節度使段思平的軍功和威望,遂派人追殺他。

  段思平被迫逃到了巴甸一帶,得到了同為白族人的黑爨部、董部、高部等三十七部的支持。

  次年,段思平打出減半糧稅、寬徭三年的旗號,召集數萬奴隸和農民發動起義討伐楊詔。

  經過數年的艱苦征戰,終于于後唐同光元年,也就是後梁滅亡,大夏建國的那一年,攻破大義寧國都城太和城。

  楊詔兵敗自殺,存在僅八年的大義寧國就此滅亡。

  段思平在部下和百姓的擁戴下建國稱帝、定國號為「大理」,定都原大長和國都羊苴咩城,並改名大理城。

  段思平稱帝建國勵精圖治,使大理國的生產和經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而且仿效白昱尊佛,將大理城外的崇聖寺定為國寺,又幾乎每一年內都要修建寺廟。

  被崇聖寺首座尊為『大明護法王』,與昆城天龍寺分庭抗禮。

  滇地由是出現了阿吒力教的兩大派別,即大黑派、大明派。

  就在段思平稱帝的同年,久不聞中原雅言的白昱,見到了前來冊封他為「黔王」的大夏國使者。

  白昱激動不已,連忙將黔國的情況詳盡的寫在信上,並派人與敕封使者一同歸國,請求得到哥哥白澗的幫助。

  第二年,大夏使者再至,並帶來了一名理學大儒與佛門高僧,又奉大夏皇帝之命,敕封白昱為『大黑法王』。

  承認施童陀的『贊陀活佛』身份,並賜予金冊金印。

  認定施童陀為高僧贊陀崛多的轉世,贊陀崛多為『贊陀一世』,施童陀為『贊陀二世』。

  有了中原王朝的背書,加之贊陀二世的出現,阿吒力教大黑派發展的更加迅速。

  以至於原屬於大明派的大理國南部,乃至東南亞諸國、天竺境內,也開始出現天龍寺的行腳僧。

  人們都知道,昆城出了個贊陀二世,是高僧贊陀崛多的轉世。

  越來越多的僧人來到天龍寺,揭拜施童陀。

  天龍寺香火愈加鼎盛,開始壓過崇聖寺,畢竟他們沒有在世活佛。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