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1002章 求援契丹各有思,各懷鬼胎下長安

第1002章 求援契丹各有思,各懷鬼胎下長安

  第1002章 求援契丹各有思,各懷鬼胎下長安

  「尊上,還請大發慈悲,出兵救救我主。」

  契丹國上京,不大的土城外馬蹄聲四起,不時有遠道而來的部落騎兵來到此處,僅由契丹官吏,引至營地,等待將來的開拔。

  且來到上京附近的騎兵,只要來了,便不准再走,如隨意離去,將被巡邏的契丹巡騎射殺。

  這是為了防止有探子將這裡的聚集騎兵的情報傳出去。

  土城中一座奢侈的草原大帳中,桑維翰哭得淚眼婆娑,不斷跪在地上磕頭,請求耶律德光提前出兵,營救被困太原的石敬瑭。

  耶律德光有些猶豫。

  因為在他的預想里,要等到大部分騎兵聚集完備,才會南下,這樣才能給予夏國致命一擊。

  而現在上京附近的騎兵也就聚集了十六萬多人。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若就這樣提親南下,說不得打草驚蛇,讓夏國有所防備,局勢絕對沒有完全召集完部眾來得對自己有利。

  並且石敬瑭兵力尚且充沛,自己這個時候南下,可得不到最高禮遇。

  畢竟錦上添花比不過雪中送炭。

  只有讓石敬瑭徹底堅持不住了,不得不依靠自己,自己才能得到最大利。

  就在耶律德光猶豫之際,桑維翰不得不發揮他的真才實學,不管怎麼說,他也是正規科舉出身的,是得過進士的人。

  只聽他陳明利害道:「尊上為什麼還要猶豫,難道是我主給予您的條件還不夠豐厚嗎?」

  「縱觀歷史,中原雄主還有一位有我主這樣與草原可汗推心置腹的大人嗎?」

  「若因為尊上的猶豫,導致我主兵敗太原,身死族滅,後唐重新奪回太原的控制權,您還能夠打破夏國的防禦嗎?」

  「等到我主敗亡,可以預料的是,接替我主的必定是張敬達,他是個什麼人,尊上不知道嗎?」

  「其人少年成名,很早就追隨莊宗存勖麾下,後受到明宗嗣源重用,常鎮河東,殺傷貴國族民甚重。」

  「難道讓他頂替我主,成為河東節度使,是符合尊上的利益的嗎?」

  「可以預料到,等到他上位,定會與夏國薊王修好,將這條燕雲防線營造得密不透風,尊上乃是明主,豈會看不到這裡面的壞處。」

  最終,耶律德光還是聽了進去,承諾儘快出兵解太原之圍。

  桑維翰大喜,不斷叩頭感激耶律德光的大恩,今後定然供奉殷勤。


  後唐清泰三年,夏承乾十四年

  九月二十三日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兵五萬,號稱三十萬,自雁門關入援,從陽武谷順利進至太原。

  耶律德光到達晉陽之後,把兵馬布列在汾北的虎北口。

  後唐騎將高行周、符彥卿隨即帶領後唐騎兵趕赴此處,與其對陣。

  得知耶律德光至,石敬瑭忙派劉知遠出兵幫助他們。

  九月二十五日

  張敬達、楊光遠、安審琦等唐將用步兵列陣在城西北山下,契丹派輕騎兵三千人,不披鎧甲硬沖。

  唐兵看到契丹兵單薄,爭相驅趕,直至將契丹人驅逐到汾水之曲。

  然而契丹兵輕便,涉水而去。

  這時候,契丹埋伏在此的伏兵盡起,自東北湧來,將唐軍軍陣沖成兩段。

  在北面的唐軍步兵大多被契丹所殺,在南面的唐軍騎兵則引退回到晉安營寨。

  眼見唐兵大範圍潰敗,契丹騎兵便放開手乘亂攻擊,唐軍大敗,死傷萬餘。

  不過唐軍雖然此戰戰敗,但騎兵還保存完整。

  隨即張敬達在騎兵的掩護下收攏殘兵,在晉安築構城柵。

  契丹人乘機南渡,包圍了晉安寨。

  此時,唐軍尚有兵力五萬人,馬萬匹,和契丹一決雌雄,也勝負未可知也。

  然而張敬達卻死守晉安寨,派人向李從珂報信去了,請求支援,因為石敬瑭還在太原城中虎視。

  十一月

  晉安寨中的糧食即將食盡,而援軍卻遲遲看不到身影。

  每遣人拼死衝出重圍,得到的回報便是還在路上。

  直至最近這些日子,契丹人防查甚嚴,晉安寨已經與外界完全隔絕消息。

  張敬達幾次指揮部將高行周、符彥卿率騎兵出戰,都因寡不敵眾,無法實現突圍。

  隨著被圍的時間越來越長,寨中將領開始出現動搖。

  其中副招討使楊光遠、次將安審琦等屢次勸說張敬達向契丹投降,都被他拒絕。

  眼見張敬達油鹽不侵,楊光遠頻繁向安審琦使眼色要他殺掉張敬達。

  但安審琦不忍下手,當做沒看見。

  高行周知道楊光遠要暗算張敬達,常常帶領精壯騎兵尾隨張敬達來護衛他。

  直至引起張敬達懷疑,被呵斥後,才作罷。

  這日,高行周、符彥卿再次奉張敬達之令出戰突圍。


  楊光遠乘著其沒有防備,斬了他的頭,率領營中諸將上表向契丹投降。

  十一月九日

  在各藩鎮止兵不前,坐視張敬達敗亡後,紛紛向石敬瑭投降。

  十一月二十六日

  石敬瑭在契丹騎兵的幫助下抵達京畿地區。

  李從珂見大勢已去,於是帶著傳國玉璽與曹太后、劉皇后以及兒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樓,自焚而死,後唐遂亡。

  十一月三十日

  在耶律德光的冊封下,石敬瑭即皇帝位,改元「天福」,國號「大晉」,定都長安。

  契丹國主自解衣冠授之。

  石敬瑭接受契丹衣冠,遂按照約定,將原唐國的雲州,夏國的燕州地區,以文字形勢,割讓給契丹國,並派出兵馬,協助契丹兵出夏國燕州。

  同時,石敬瑭言必稱小他十歲的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又承諾每年進奉帛三十萬匹。

  時間回溯。

  在契丹國主親赴太原解了太原之圍後,留下大將耶律安端繼續與石敬瑭合作,圍攻晉安。

  自己快馬返回已經被自己收入囊中的雲州地區,匯合早已等在此處的十萬契丹兵,快速東渡桑乾河,侵入蔚州。

  把守蔚州的橫野軍節度使趙延壽看到奔馳而過,連綿不絕的契丹騎兵,只覺得內心受到了震撼「大丈夫,當如是也。」

  「節帥,我們就這樣看著他們過去嗎?要不要給東邊的夏人提個醒。」

  趙延壽之弟,趙延昭有些不忍心問道。

  聞此言,趙延壽一個大耳刮扇上去,不爭氣道:「提什麼醒?嫌命長了?沒看到下面這些如狼似虎的騎兵嗎?」

  「可是,都是漢人,我。」

  「哼,我告訴你,時代已經變了,就連石帥都以父禮稱呼契丹主,我們這些小胳膊小腿的,斗得過誰?」

  「而且怎麼擋,你去擋,還是我去擋,還是我們麾下這一千人去擋,愚蠢。」

  趙延昭還是有些不服氣:「大不了死就是了,至少還能留個英雄之名。」

  趙延壽冷笑道:「英雄?你?還是我?這天下史官,九成出自白氏,石帥已經將蔚州分給了契丹國。」

  「之前我們身在唐國,今後子孫身在契丹,都是一貫與夏國為敵,他們能耗費筆墨讚頌你?省省吧。」

  趙延昭被說的低下了頭,雖然內心不服兄長的話語,但形勢比人強,自己只是庶子而已。

  正說著,趙延壽就看到遠處一桿高大的狼旗飛奔而來,他眼睛一亮,拉著趙延昭快步下城道:

  「快,隨我去面見契丹主,說不得我趙氏富貴,就在其中了。」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