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從牧野之戰開始的千年世家> 第993章 足疾致死請長安,江陵戰休增新員

第993章 足疾致死請長安,江陵戰休增新員

  第993章 足疾致死請長安,江陵戰休增新員

  

  夏承乾六年十二月

  高季興終於是沒有等到吳國的援兵,也沒有等到夏國自退,反而收到了閻王的請帖。

  十二月一日,高季興腳氣病發,腳上血流不止,暴死,終年七十一歲。

  好在其子高從誨在軍中素有威望,江陵城防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但是夏軍得知高季興死後,攻勢愈急,直至攻破外城,南平軍不得不退往中城固守。

  在此危急時刻,給父親治完喪後,高從誨聽從謀士蔡傳和的建議。

  通過給楚王馬殷、劍南東川節度使安元信二人寫信。

  請求他們幫助自己上奏給唐主李嗣源。

  表明自己對父親反叛後唐的歉意,並表示自己與父親不一樣,願意重新稱臣納貢。

  而為了爭取楚國的援兵,高從誨甚至不惜送給馬殷江南的灃、朗二州。

  夏承乾七年五月

  安元信把高從誨信的內容告訴李嗣源。

  李嗣源考慮到夏軍勢大,而自己確實需要南平國在夏國之南給對方找不痛快。

  於是同意了他的請求。

  六月二十三日

  得知唐主同意自己重新歸附,高從誨喜極而涕。

  天知道這些日子他怎麼過來的。

  要不是送出了灃、朗二州,得到了楚軍的支援,他早就淪為夏軍的階下囚了。

  於是他馬不停蹄,上表自稱前荊南行軍司馬、歸州刺史,派押牙劉知謙自江陵水寨上船。

  沿著長江溯源而上,經由成都、劍閣入關中,抵達長安。

  劉知謙代表其主高從誨進獻贖罪銀三千兩,並禮讚大唐皇帝陛下。

  李嗣源對高從誨的態度很是滿意,下詔任命高從誨為荊南節度使,兼任侍中,追封高季興為楚王,諡號武信。

  隨後,罷免為荊南招討使,命劍南東川節度使安元信罷兵,並出兵支援江陵城。

  又遣使往開封,面見大夏皇帝白澗,聲明南平已經是大唐的國土了,請夏主遵從盟約,退兵,勿要損害了兄弟情義。

  朝堂上,夏國群臣見唐使如此傲慢,皆憤怒不已,不再遵循朝廷禮儀,紛紛與其對罵。

  而這時候,管理朝堂紀律的御史仿佛於此視而不見。

  群臣見此,更興奮了,直至罵得使者面紅耳赤,吶吶不能言。


  而且這些大臣還都不是直罵,引經據典、拐彎抹角,也就使者有點文化,不然還聽不懂。

  半個時辰後,白澗見群臣口乾舌燥,說不動了,唐使也搖搖欲墜,仿佛下一刻就要倒下,知道差不多了,便出言道:

  「好了。」

  此言一出,群臣當即閉嘴,扭過頭去恭敬站立,仿佛剛才說話的不是他們,一切都沒有發生。

  「我大夏上下的心意,想必唐使也都深有體會,都感受到了。」

  「回去告訴李嗣源吧,江陵,我大夏兒郎在此流血犧牲,奮戰一年之久,眼看就要拿下來了,是必不可能相讓的。」

  「若他實在是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看不清局勢,那麼,他要戰,朕便戰。」

  「夏帝!」

  見唐使還欲說話,白澗直接拂袖而起,轉身離去。

  中常侍李達見此連忙高聲喊道:「退朝!」

  群臣見狀躬身行禮禮送。

  然後便有順序的退出朝堂,只留下唐使在風中凌亂,直至一名內侍帶著幾名御前侍衛,前來請他出宮。

  夏承乾七年,後唐天成四年

  七月三日

  唐軍自潼關而出,增兵陝州新安城、虢州松陽關。

  又有唐劍南東川節度使安元信,親自領兵進駐渠州,厲兵秣馬,劍指夏國的通州地區。

  再以李嗣源命令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增兵興州,意欲奪取夏國的梁州地區。

  唐軍三面異動,自然瞞不住被夏國滲成沙子的夏國繡衣衛。

  白澗根據唐國的調動,一方面下令洛陽都督原子昂加強戒備。

  另一方面,又令鎮軍大將軍朱令德領兵萬人,進駐洛陽,隨時防備唐軍攻打洛州。

  並又將情報傳給南鄭都督朱簡、通州都督康延孝加強戒備,又給坐鎮南鄭的梁王白潮增兵兩萬,以防不測。

  夏唐兩方不斷調兵遣將,仿佛大戰一觸即發,但最終雙方還是保持了克制,只有小規模的對戰。

  至於河北夏唐交界,卻完全沒有敵對氣氛。

  因為二者需要通力合作,對抗來自契丹國的威脅。

  所以無論是白澗,還是李嗣源,都給坐鎮河北的薊北都督白濤、太原留後魏王李從厚勿要受到中原影響,防備契丹才是重事。

  荊州江陵城

  雖說高從誨有著唐、楚兩國的幫助,但曠日持久的戰鬥,以及夏軍始終不放棄的攻打。


  最終江陵城還是沒有守下。

  看著源源不斷湧入江陵中城的夏軍將士,高從誨站在船上,一股悲憤之情油然而發。

  此一去,便徹底淪為唐國的臣子了,沒有絲毫自由可言。

  十月一十三日

  夏軍攻破江陵,南平主高從誨坐船逃走,敗走峽州夷陵。

  江陵戰役,夏軍共用時整整兩年,損失了數員五品以下的將領,死傷將士萬人之多,花費物資不計其數。

  奪得了這座江北重鎮,加上東面的復州,夏國便在長江有了一段屬於自己的江道,可以編練自己的長江水師。

  而江陵戰役結束了,唐主李嗣源也就沒有與夏國作戰的欲望,雙方罷兵,邊境重新恢復以往的狀況。

  十一月三日

  白澗留副都督童策為江陵都督,工部侍郎康昌明為荊州刺史,冊封今年及冠的五皇子白海為楚王,坐鎮江陵。

  其餘人等兵馬,由左都督白世進帶領,班師回朝。

  又以楚王白海兼任荊州水師提督,調登州海師指揮使金建勛為荊州水師副提督,協助楚王編練長江水師。

  為了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白澗準備仿照前唐後期,將海師水師合在一起。

  於是在大都督府下增編一名都督,改左右都督為步軍都督、馬軍都督、水軍都督。

  其中步軍都督領步軍司,馬軍都督領馬軍司,水軍都督領水師司。

  原左都督康延孝卸任左都督,轉任專職通州都督,擢檢校司空,晉爵永興郡公。

  新任步軍都督,以副都督白鳴擔任。

  原右都督白世進卸任原職,擢為大都督。原大都督白孝強,因為年事已高,致老退休。

  白澗任命白孝強為元帥府步軍元帥,加太師銜,晉爵邢國公,食邑萬戶,實封千戶。

  這已經到達了人臣頂峰。

  而新任馬軍都督由滄景都督、驃騎大將軍李存遷充任。

  水軍都督由魯王白浪擔任。

  在大都督府,副都督與地方實權都督是同一序列的,都是正三品。

  而都督則為從二品,大都督為正二品,與左右尚書僕射同品。

  樞密使、三司使則與六部尚書、地方都督、京都府尹同為正三品。

  不過依照官職的權重比例,同品不同權是普遍存在的。

  言歸正傳,為了增多戰船,奪得大夏在近海以及長江的制水權。


  白澗又在工部增設船舶司,專門負責船舶建造物資的調運。

  並在各地船廠之上,置督造使,監督戰船的建造。

  詔命,水軍都督、魯王白浪兼領督造使,巡視各地造船廠,督造大小戰船,並一切海師、水師事務。

  原海師副提督李冰,升任海師提督。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