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再次談判
第527章 再次談判
颱風帶來了大量的雨水形成了內澇,交戰雙方對此的態度並不一致。這個主要是由於戰場態勢造成的。
賈璉這邊等風小了,穿上蓑衣、斗笠、草鞋就出門了,李元沒有絲毫猶豫也弄一套跟上。
軍方除了留下一部分人保持包圍圈,其他力量全部動員起來,清理溝渠,加快排水速度。
賈璉與李元這一路上到處都能看到人在幹活,清理排水溝,清理倒伏的樹木,清理被風吹倒的房屋等等。事情很瑣碎,但要有人做。
兩人的出現讓所有人的感情都上了一個台階,可見一件事情,高層是否重視,對下面的影響。
軍方和被俘人員的糧食供應問題好解決,畢竟事先有準備,關鍵是土著聚集地的糧食問題。好在事先有安排,清理周邊莊園時繳獲的糧食很多,運回來後進行了妥善的保管,風雨停後,一部分給華僑,一部分讓華僑開糧店對外出售,價格方面也壓的很低。事關民生的物資,賈璉心裡很有數,絕對不能搞什麼隨行就市,必須壓低價格。吃飽是人最基礎的生存要求,一旦吃不飽,很多矛盾就會激化。
賈璉與李元還見了幾個土著的頭領,嚴令他們在颱風之後,抓緊組織恢復生產。華僑方面也一樣,再三強調,糧食必須就地解決。
當然了,國人種地的天賦點滿了,對華僑這邊,賈璉關注不多,反倒是要求華僑幫助土著抓緊種地。這邊的天氣熱,水稻一年三季輕輕鬆鬆。所以呢,現代社會還是這個地方,底層百姓要靠翻垃圾桶為生的魔幻現實,實在是過於魔幻了。
想看更多精彩章節,請訪問st🍒o9.com
賈璉也不是什麼大善人,只是從未來的發展考慮,這個城市和港口要作為基本盤來發展,華僑也好,第一批投靠的土著也罷,必須給與扶持。其他地方的土著,賈璉暫時也顧不上,短期內最多就是採取羈縻統治,今後只有加大移民的速度,改變人口結構,才敢說站穩腳跟了。西班牙人採取的統治方式,很大程度是因為小國寡民,沒得選罷了。
西班牙人的堡壘區內,面對糜爛的戰局,談判受挫後,高層集體擺爛了,颱風來臨時躲在屋子裡喝酒,三大高層都喝的爛醉。
等颱風來臨時,各種組織防風的行動沒人挑頭,自然是大家都擺爛咯。
狂風暴雨造成了諸多房屋受損,漏水進水,後續的內澇可謂雪上加霜,百姓只能自己顧自己。
風小之後,內澇的積水沒人管,只能慢慢的等待水退。
堡壘區內部的百姓,在災害留下的一地雞毛面前,怨聲載道。好些民兵乾脆等風小了跑回家,幫忙收拾爛攤子。
看不到勝利希望的軍官們,也是睜一眼閉一眼,甚至可以說根本不敢管。
不敢管的原因也很簡單,怕被人打黑槍。
堡壘區內部亂糟糟的,軍方的糧食管制加劇了軍民矛盾。這個糧食管制就是每日每人定量買糧食,家家戶戶都沒有存糧,颱風過去後好些家庭斷糧了,去買糧食發現漲價了,漲幅不是一點半點,而是直接翻倍。
戰爭開始後,總督衛隊強制接管了所有糧店,前來買糧食的百姓面對糧食的大幅度漲價敢怒不敢言。
事情發生後,消息很快傳到前方的防禦陣地上,得知家人在挨餓的民兵,趕緊回去看看情況。
越來越多的民兵帶著武器回家,發現自己在前面打仗,家裡的婦孺因為糧食漲價而不得不開始挨餓時,怒火開始有點壓不住了。
不少民兵找相熟的人商量,決定一起去找糧店討個說法。
明末的時候出過很多荒誕的事情,比如李自成圍洛陽時,城內的糧食漲價屬於正常操作,更離譜的是福王,捨不得錢招募青壯守城,結果被破城後,被李自成給煮了。當然了,守城不是福王一個人的責任,城內的官員和士紳們,沒有一個能逃掉責任。
人性是相通的,此時此刻的堡壘區內,正在上演著類似的一幕,外面被包圍了,裡面的糧商卻勾結總督衛隊,糧食大肆漲價,試圖榨乾城內百姓骨髓里的最後一滴油水。
民兵們聚攏在糧店面前講理的時候,蠻橫慣的總督衛隊絲毫沒有講理的意思,反而試圖用武力驅散前來講理的民兵。
這一下點燃了火藥桶,本就精神壓力拉滿的民兵們,有一個人失控,所有人都會跟著失去理智。
「砰」的一聲,一名總督衛隊的頭目朝天開槍,嚇唬面前的民兵,一個情緒失控的民兵,對著攔在糧店外面的衛隊開火。
「砰」,一個士兵中彈倒下了,其他同伴立刻朝著前方的民兵開火,更多的人中彈倒下,場面徹底的失控。
「砰砰砰!」槍聲開始密集,在城內逐漸蔓延。
三個大佬被叫醒時,城內治安已經失控了,幾乎所有的糧店都遭到了攻打,憤怒的民兵們打死了上百總督衛隊的士兵,將糧食全部搬空。
一些無賴乾脆四處放火搶劫,場面越發的混亂,不少官方人員的家也遭到了洗劫。
得知城內情況後,三人趕緊了解目前的詳細情況。得知只有炮台、軍營、教堂等地還在控制之中,其他地方已經徹底失控了,頓時開啟了一場短暫且激烈的爭吵。這次被攻訐的目標是總督大人,因為他的衛隊是這次糧食漲價的幫凶。
爭吵不解決任何問題,最後三人還是快速的妥協了,總督和艦隊司令趕緊派兵,恢復城內的秩序,這是第一要務。其次才是主教,安排神職人員去安撫百姓的情緒,最後還要找出一個替罪羊。誰呢?隨便找個糧商或者找個人說他是糧食漲價的元兇,屍體吊起來示眾就好了。
只能說三人的經驗還是很豐富的,給出的對策也很及時,動亂持續了一天一夜後,城內槍聲漸漸沒了,城內也恢復了秩序。
天空中還下著小雨,一夜沒睡的三個大佬又聚在一起,面面相覷。
外面的現狀非常糟糕,大批民兵沒有回到陣前,而是團結了起來,在各個社區里組成了自衛隊。
打仗?愛誰誰,反正我們不去跟大周軍隊打,就守著自己的社區。什麼,周軍打進來怎麼辦?投降咯!
傳教士們走遍了所有的社區,試圖說服民兵們回到陣前收效甚微。個別社區因為死了不少人,甚至還要對神父們開槍。
好在宗教深入西班牙人的骨髓,最終沒人為難神職人員。但想要民兵們繼續回去打仗,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現在三人手裡能調動的人馬,只有總督衛隊的殘部一千多人,以及艦隊司令下屬的三千多人。
怎麼辦?沒有民兵的輔助,單靠士兵和水手們,守城的難度大大增加了。
好在現在城外也沒精力攻城,不然真沒法收拾了。
三大巨頭商量的結果,還是繼續談判吧,至少命能保住,大不了交贖金。
至於誰去談判,只有主教大人了,其他人真不合適。至少在他們的經驗里,神職人員去談判是最合適的。
再次面對賈璉和李元的主教,心情非常的複雜。這個複雜不是因為尷尬,而是這一路出來,路上看見的一切讓他難以平靜。
堡壘區內大部分地區還有積水的時候,外面的城區完成排澇,地面基本清理過了,到處都可以看見正在撒石灰防疫情的人。其中不少人還是西班牙戰俘,這就有點繃不住了。主教還請求與幾個俘虜進行了對話,得到許可後,主教大人知道了周帝國的俘虜政策。
投降之後,不虐待,不搜身,給飯吃,只是需要自己勞動,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對比一下十字軍東征的相關歷史記載,感覺到了巨大差異。
這一路上花了不少時間了解城外的情況,人家也不攔著他去了解,總之就是格局高下立判。
對面坐下後,談判的過程比起上次要溫和了一些。
主教大人也不提什麼來此二百年的屁話了,直接表示投降可以,但是要有條件。
李元態度要好一些立刻表示出不耐煩,而是冷笑道:「左右閒來無事,聽聽閣下的條件也不錯。」
主教能感受到對方那種居高臨下的不屑,但他也沒啥好法子,內外交困,還有機會談判就很不錯了。
「第一個條件,私人財產必須受保護。」這剛開始呢,李元就忍不住打斷:「等一下,你就不擔心我們答應你的條件後再反悔麼?」
主教……,你怎麼說出來了呢?
「皇子殿下,您的意思?」主教有點暈乎,因為這是絕對可能的事情,一旦你放下了武器,就是砧板上的魚肉。
「孤的意思,不要提這些不切實際的條件,說點能讓雙方面子都過得去的條件。而且上一次孤說的很清楚了,無條件投降。」
一番話給主教干啞巴了,呆呆的看著李元那張可惡的臉,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了。
沉默了好一陣,徹底明白無條件投降是底線後,主教才問:「請問皇子殿下,按照您的要求投降後,我們能得到什麼保證?」
「首先是生命安全,其次是隨身財物的安全,最後可以自由選擇離開的方式。除此之外,再無其他。」李元語氣輕鬆的說話,絲毫沒有顧及對面的心裡到底是何感受。戰敗者必須要有戰敗者的自覺,用賈先生的話講,西方人喜歡搞贏家通吃那一套。必須用他們能聽懂的方式說話,大周那套太複雜,他們玩不轉,跟他們也說不清楚。
「殿下,僅僅是這三條,我回去之後,無法說服其他人接受。」主教想明白了,他是否接受不重要,只能推脫了。
一旁一直沒態度的賈璉咳嗽一聲:「加一條吧,允許這條貿易航線繼續存在,只不過西班牙的商船要依法繳稅。」
似乎感覺到可以繼續討價還價的餘地後,主教立刻衝著賈璉道:「貴國實控婆羅洲之後,必須善待教民,並且允許傳教。」
賈璉聽了直接氣笑了,我給你加一條,你還想要兩條呢?
「需要我提醒閣下,貴方是無條件投降麼?還是你覺得,本地土著教民在你方的人離開後,還能有足夠的生存空間?我方可以做到一視同仁,土著之間的矛盾,我們可不管。但是貴國的傳教人員,必須離開婆羅洲。」這句話就有點過於冷酷的現實了,兩百年的殖民統治下來,本地土著固然有不少人成為教民,但不信教的也很多啊。
殖民地時期的教民都是啥玩意,賈璉心裡可太清楚了。清朝的天津教案了解一下,義和團運動的爆發了解一下,往前追溯,明朝就有衝突了。也是因為衝突,才禁止傳教的。要知道,明朝是最寬容的,甚至徐光啟都入教了。
(PS:具體的細節就不說了,大家自行去找資料看。)
西班牙人走了,那些不信教的土著,從森林裡撿到軍火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嘛。人都投降了,還想藉助宗教擴大影響力?
賈璉心裡非常的不屑,甚至想給這貨一巴掌,讓他清醒一下。讓他搞搞清楚現在的處境。
如此明確的態度面前,主教也只好暫時認慫,默默的起身道:「我知道了,回去之後會向其他人轉達貴方的條件,那麼,請允許我告辭。」
賈璉起身微微點頭:「慢走,不送!」
嗯,午飯都沒說請他吃一頓,就讓他走了。
回去的路上,主教大人突然看見了一群修女,正在給戰俘們放飯,立刻上前要去看看,被士兵攔下後,隨行的副官范平擺手示意隨意。
主教這才來到了修女們的面前:「伊蓮,你們還好麼?」
「主教大人,我們都好,他們沒有為難我們。對了,您怎麼出現在這?」伊蓮看見主教也很興奮,這段時間大家的精神壓力都不小,尤其是要扛事的伊蓮壓力更大。看見主教,伊蓮有一種可以卸掉擔子的期待。
「啊,我出來談判,結束戰爭的希望出現了。」主教沒有欺騙伊蓮他們,甚至聲音還挺大。
「是嗎,那可真的太好了。」伊蓮等人也很興奮,嘰嘰喳喳的有點鬧。
主教看了一眼眾人的食物,大桶里是大米飯,每人還有一塊魚,一勺燉蔬菜,還能看見一些油渣在燉菜裡面。
這伙食,比預想的要好很多啊。
「大家能吃飽麼?」主教擔心是做給外面看的,所以特意問一句。
「只要幹活就能吃飽,不幹活沒飯吃。被抓到偷懶的,也不給飯吃。」伊蓮如實回答,畢竟她不敢瞎說。實際上她們在這邊的伙食,比之前還要好一點。除了沒有麵包之外。婆羅洲這個地方,魚肯定是不缺的。難的是如何把魚打上來,又如何讓所有人能吃上魚。
土著捕魚的本事一般,但是華僑善於捕魚啊。加上跟隨大軍來到的後勤船隻,很多在卸貨之後,臨時改行去打魚了。
還有就是近海用拉網捕魚,每天也能有不小的收穫,這些俘虜中有不少人,也參與進去了。
勞動力嘛,不勞者不得食。
最近這些人幹的都是基建的活,主要是修路,吃的還算不錯。不像此前,每日有一頓稀飯。
主教聽了伊蓮的話,再次沉默了,很多事情就是對比出來的。你都戰俘了,還想吃飯?給你吃點糠和草就不錯了。
很明顯,就對待戰俘這點而言,周帝國的軍隊更為仁慈。
將心比心,如果西班牙人是勝利者,是做不到如此仁慈的。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