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最後一次朝會
看見朱由校滿頭大汗,手拿一支長筒木質假肢,興致勃勃而來,趙織女感動的眼中閃著淚花,就要嘗試著跪地謝恩。
「咱們都是夫妻了,師姐不必這般客套!」朱由校和張嫣架起趙織女就進了殿中。
這回的假肢,採用了束口設計,將骨節底部的承壓轉移到了兩側,趙織女穿上之後輕鬆自在多了。
「朕,又給你削了根拐棍,先拄著行走,等走路熟練了,就可扔掉拐棍,穿個長裙沒人能看出你身有不便。」
趙織女接過朱由校遞來的拐棍,突然清淚長流。
「不哭了,夜已深,咱們三人早點歇息,明日朕還要舉行朝會。」
朱由校吩咐魏忠賢一聲「就寢」,三名錦衣衛鑽入三頂一模一樣的御轎,被分別抬往乾清宮,三大殿營造處,西苑承光殿。
坤寧宮之中瞬即戒嚴,洗漱完畢,朱由校躺上了寬大龍床,皇后張嫣,看見坐於梳妝鏡前,臉蛋紅撲撲的趙織女,附耳說道:「妹妹不必臉紅,萬歲挨上枕頭就能睡著,他比柳下惠還能坐懷不亂。」
果然,朱由校躺上床,就響起了呼嚕之聲。
皇后張嫣搖動蒲扇邊為朱由校扇風,邊說道:「萬歲一天到晚實在操勞過甚,妾身有時候都懷念他以前當昏君的日子,真想讓他歇上一歇。妹妹都想像不到,萬歲一天到底能幹多少大事?」
st☕9.com提醒您查看最新內容
趙織女瞪著詫異眼神望著張嫣,聽他訴說萬歲的勤勉。
「昨日早晨,萬歲陪同魏志德在滄州肅寧捐錢萬兩修建了縣學,接著疾馳三百餘里,抵達會同館,商謀驛站改革之事,第二日天一亮,她就謀划起安定邊疆土默特部的事宜,接著處理周藩和潞藩削藩之事,又前往三大殿慰問工匠,接著又宴請周王,晚上又去拜訪你父,還張羅了一場婚禮,你說他能不累?」
趙織女聽罷,臉蛋更紅了。
第二日,京城鐘鼓齊鳴,停頓了一個多月的大朝會,終於再次召開。
皇帝確實瘦了不少。
六部和六科官吏蠢蠢欲動,手拿笏板準備上疏啟奏。
朱由校高坐龍椅之上,出手制止欲要出班上疏的朝臣:「眾卿勿奏,有事上奏內閣,朕召開朝會只為宣布一個事,從此廢止朝會!」
朱由校話音未落,朝臣喧譁之聲大作,一群朝臣蜂擁而出強烈反對。
「萬歲,不可,天子上朝天經地義。」
「萬歲,萬萬不可,天子不上朝成何體統?」
「萬歲,天子不上朝,我等奏章如何上達天庭?」
「萬歲,您莫不是被魏忠賢所蠱惑?」
洶洶朝臣之中,張慎言摘掉冠冕,來到高台殿柱之前,雙手托舉奏章,要以死相諫:「萬歲,這是臣彈劾魏忠賢的奏章,若是萬歲不能對其治罪,臣今日就碰死在龍柱之上。」
陝西道御史高弘圖也摘下了冠冕,準備死諫:「萬歲,臣要彈劾顧秉謙,操縱六部及六科,破壞朝廷任官制度,隨意授受官職。」
另外還有更多的中間派官員,紛紛出列,要以命相爭。
不怪他們著急,依照內閣的票擬批紅制度,如果皇帝不上朝,奏摺那就被內閣和司禮監所控制,他們這些朝臣也就變成了傀儡。
「諸卿,莫激動,聽朕一言。朝會寅時就開始,有人住的遠,半夜就得起來準備,前來參加朝會回去人人睏乏不已,如此不就耽誤了處理公務?朝堂之上,也討論不了幾個事,整天就是互相攻訐。就比如說你張慎言。」
張慎言聽到萬歲在點他的名字,頓時安靜了下來,靜聽朱由校所言。
「張卿,朕知道你總體個好官,可是為官數載也是不慎之時,工部主事曹欽程就彈劾你盜竊曹縣庫銀三千兩。此事若是拿到朝堂之上說一說,即便能清楚了來由,是不是耽誤所有人的時間?」
張慎言惶恐不安,急忙辯解:「臣冤枉,臣沒有盜竊曹縣庫銀,所謂三千兩銀子,乃是我支出賑濟曹縣百姓支出。」
「是啊,朕已派人查清了此事,當年你確實用這筆銀子賑濟了曹縣百姓,可是你支出庫銀並未有手續,如此你就落了口實!」
聽到萬歲為其洗清了嫌疑,張慎言頓時安靜下來。
「張卿,朕不上朝,並不是說就不管朝政了,而是尋到了一個更加高效的法子,稍後楊漣楊卿會為你們公布,新的參政議政章程。」
聽聞楊漣主持了此事,眾位朝臣大為驚訝,楊漣就是個順天府丞,何時跑到中樞參與國事了?
「臣要彈劾顧秉謙,隨意授受官職,以權謀私!」陝西道御史高弘圖卻不依不饒,緊抓新科進士錢受益一躍升為戶部侍郎之事。
「高卿,要是查起來,你身上恐怕你不乾淨吧?聽說大理寺主事趙任,在嶗山華陰有一別墅,名為「皆山樓」,建築奢華,趙任歸鄉將此樓贈予你,你還為其更名「太古堂」,此事有沒有?」
「那是臣花銀子,從趙任手中購買而來。」
「是啊,那你買樓的錢,又是從何而來?」
「那那那,都是微臣經營產業獲利而來。」高弘圖突然慌了起來。
「獲利?你若無朝廷命官的身份,你如何能獲利?朕不願深究,若是深究下來,我大明官吏恐怕找不出幾個真正清廉者。從今天起,以前的事情朕既往不咎,就看你們以後如何表現。」
陝西道御史高弘圖還算是朝中清廉之士,史書上的評價也不低,歷史上他為南明福王弘光朝廷滅亡絕食而死。
聽到萬歲不再追究,高弘圖這才放下了心,腰板也直了起來。
看到接連兩位號稱清流之士被萬歲兩句話給嚇退,其餘身上更不乾淨的朝臣,瞬間退下。
「對了,朕再宣布個事,從今天起,對北元韃靼,一切貿易禁令取消,鐵,鹽,布,糧皆可販賣入韃靼草原。」
「啊!」群臣惶然,又一班朝臣紛紛勸諫皇帝,不可對韃子放開禁運。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