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這兩年人口新增還在持續增多。
朝中退休派以賈詡為首,天天嚷嚷著要掛印而去。
青壯派則分為兩派。
以周瑜為首的開拓進取派,和以諸葛亮為首的保守發展派。
周瑜認為,新漢國富力強,就像朝陽,應當繼續往外擴張,以戰養戰。
諸葛亮則認為,新漢人口增長跟不上版圖擴張速度,再這麼無止境地擴張下去,遲早要走先秦老路。
戰功制度雖好,但不能無限制地拓展下去,先秦就是最好的證明。
為此,諸葛亮跟周瑜隔三差五就要展開辯論。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𝙨𝙩𝙤9.𝙘𝙤𝙢
兩人同為軍機大臣,惟一的差別就是,同為軍機大臣的龐統站在周瑜這一邊,且周瑜還是三公之一的太尉。
不過,諸葛亮絲毫不虛二人:「陛下,本朝今年戶籍在冊人數五千三百七十三萬餘口,而本朝版圖東西逾萬里,南北更是近兩萬里!」
「如此巨大的版圖,便是均分下去,一城也無法超過三千戶,更遑論縣長之才又有多少人!」
周瑜往後看了眼,龐統出列與諸葛亮打擂台,道:「陛下,臣有異議。」
「講。」
「謝陛下。」龐統直起身道:「諸葛中堂只言在冊人數,卻未說那奴隸籍與戰俘,這其中可有數百萬之巨!」
「若是全都轉正成為平民,豈不是增添數百萬口?」
諸葛亮輕笑道:「奴隸和戰俘?各種良民早就脫離成為平民,剩下之人無不是偷奸耍滑、留有奢望之輩,指望他們脫離苦窯。」
「陛下。」諸葛亮朝上行禮道:「恕臣眼拙,看不出來。」
「諸葛中堂所言差矣。」龐統眉頭微蹙,語氣中不失冷靜與堅定,「奴隸與戰俘之中,亦不乏因戰亂流離失所、被迫捲入紛爭的無辜之人。他們或許曾犯過錯,但罪不至此,終身淪為奴隸。給予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僅彰顯陛下仁德,更能為國家增添勞動力,促進經濟恢復,何樂而不為?」
「再者,」龐統繼續說道,「若真如諸葛中堂所言,這些人皆不可教化,那何不設立專門的教化營,以工代賑,既讓他們通過勞動換取自由,又能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如此,既解決了人口問題,又促進了社會和諧,豈不是一舉兩得?」
金茂聞言,面露沉思之色,目光在諸葛亮與龐統之間徘徊,似乎在權衡利弊。片刻後,他緩緩開口:「二位愛卿言之有理,此事關乎國計民生,不可輕率決定。朕意,設立專項機構,由二位共同監督,詳細調查奴隸與戰俘的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再行定奪。」
「臣等遵旨。」諸葛亮與龐統齊聲應諾,彼此對視一眼,雖立場不同,但皆為國為民之心昭然若揭。大殿之內,氣氛一時之間變得凝重而充滿期待,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變革,將為這片土地帶來新的生機與希望。
隨後,金茂命人即刻著手籌備專項機構,命名為「民生與和平署」,並親自任命諸葛亮為署長,負責整體規劃與策略制定;而龐統則擔任副署長,專司實地調查與數據分析,確保每一項決策都基於最真實、最全面的信息之上。兩人分工明確,卻又緊密合作,共同肩負起解決奴隸與戰俘問題的重任。
此消息一出,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多數官員對金茂此舉表示贊同,認為這是彰顯仁政、促進國家和諧穩定的重要一步。百姓們更是翹首以盼,期待著新政能夠帶來實質性的改變,讓飽受戰爭之苦的奴隸與戰俘重獲自由與尊嚴。
在「民生與和平署」的籌備過程中,諸葛亮與龐統不辭辛勞,四處奔走,深入民間,廣泛聽取各方意見。他們不僅關注奴隸與戰俘的生存狀況,還致力於探索如何通過教育與勞動改造,幫助他們融入社會,成為國家建設的有用之才。
數月之後,「民生與和平署」正式掛牌成立,並迅速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隨著一系列針對性強、操作性好的政策措施相繼出台,奴隸與戰俘的境遇得到了顯著改善。他們開始接受基礎教育,學習生產技能,逐漸擺脫了過去的陰影,迎來了新的生活。
金茂的這一決策,不僅贏得了國內民眾的廣泛讚譽,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與好評。它標誌著新漢政權在治國理政上的又一次重大進步,為後世樹立了仁政愛民的典範。而諸葛亮與龐統的攜手合作,更成為了後世傳頌的佳話,被後人譽為「智勇雙全、共謀國是」的典範。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漢國內的社會結構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奴隸與戰俘身份的轉變,帶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與融合,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繁榮。原本分隔的社群開始相互理解、尊重,共同構建了一個更加多元和諧的社會環境。農業、手工業以及商業領域因勞動力的解放和技能的普及而煥發新生,生產效率大幅提升,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同時,金茂政府還積極推動法治建設,確保新政策的落地實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系列保護弱勢群體、促進公平正義的法律條文相繼出台,進一步鞏固了社會改革的成果,讓每一個公民都能在法律的庇護下享有平等的權利與機會。
在文化教育方面,新漢更是大興學堂,鼓勵全民學習,尤其是對那些剛剛獲得自由的奴隸與戰俘後代,更是提供了優先的教育資源和獎學金制度,幫助他們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實現個人價值。這種對教育的重視,不僅提高了國民的整體素質,也為新漢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此外,金茂還倡導開放包容的外交政策,積極與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分享治國經驗,共同應對區域挑戰。這種外交姿態,不僅增強了新漢的國際影響力,也為區域內的和平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總之,金茂的仁政之舉及其團隊的智慧與努力,不僅深刻改變了新漢國內的社會面貌,也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這段歷史,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後世君主與領袖追求仁政、實現社會公正的道路。
同時,金茂還尤為注重教育與文化的興盛,他深知知識的力量對於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因此,他鼓勵興辦學校,廣開才路,提倡百家爭鳴,讓各種思想在新漢的土地上自由碰撞、融合,促進了文化的繁榮與發展。金茂還親自參與編纂史書,記錄下這段動盪歲月的英雄事跡與治國理念,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後人能夠從中汲取智慧,反思歷史。
在他的倡導下,新漢湧現出了一大批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也極大地提升了新漢的文化軟實力。這些文化成果不僅在國內廣為流傳,更通過絲綢之路等渠道遠播海外,進一步增強了新漢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金茂還注重民生,推行了一系列減輕百姓負擔、促進農業生產的政策,使得新漢的經濟在戰亂中逐漸恢復並發展。他鼓勵農耕,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同時加強商業貿易,促進經濟繁榮。這些措施不僅解決了民眾的溫飽問題,也為國家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綜上所述,金茂的治國理念與實踐,不僅體現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宏觀層面,更深入到教育、文化、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他以其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深邃的戰略眼光,為新漢的崛起與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後世樹立了仁政愛民、文治武功的光輝典範。
在教育領域,金茂深知人才乃國家之根本,故大力倡導興學重教,廣開才路。他設立學校,選拔良師,不僅傳授儒家經典,還注重培養軍事、法律、農業等多方面的實用人才,力求形成文武兼備、德才兼備的人才格局。通過設立獎學金、提供學習機會等措施,鼓勵貧寒子弟入學求知,打破了門第限制,使得更多有志之士得以脫穎而出,為新漢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
文化上,金茂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氛圍,尊重並保護各種思想文化的自由發展。他親自參與編纂史書,記錄國家大事與英雄事跡,弘揚忠誠、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同時鼓勵民間藝術創作,如詩詞歌賦、書畫音樂等,極大地豐富了新漢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漢文化風貌。
此外,金茂還注重民生福祉,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他減輕賦稅,鼓勵民間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改善百姓生活條件;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修建道路、橋樑,方便百姓出行與物資流通。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民眾對新漢政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為社會的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金茂的治國之道是一種全面而深遠的發展策略,他不僅關注國家的軍事安全與領土完整,更致力於經濟、教育、文化、民生等多方面的綜合提升。這種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治理理念,不僅成就了新漢一時的輝煌,更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治理經驗與精神財富。
在此基礎上,金茂還注重人才培養與選拔,深知「人才乃國家之根本」。他廣開才路,不拘一格,無論是出身寒微的賢能之士,還是久負盛名的文臣武將,只要德才兼備,皆能得到重用。通過設立學校、鼓勵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金茂營造了一個開放包容、崇尚知識的社會氛圍,使得新漢成為當時文化繁榮、思想活躍的一方沃土。
同時,金茂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時刻關注民間疾苦,推行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的政策,確保農業生產穩定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此外,他還注重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倡導植樹造林、興修水利,既改善了自然環境,又增強了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為新漢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外交上,金茂秉持誠信與和平的原則,積極與周邊政權建立友好關係,通過聯姻、結盟等方式,增強了新漢的國際影響力,為國家的和平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他還親自出使,以誠意和智慧化解了多起潛在的軍事衝突,展現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和深遠的戰略眼光。
綜上所述,金茂的治國之道是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模式,他通過強化內部治理、注重人才培養、關注民生福祉、推動文化交流與環境保護、以及實施積極的外交政策,構建了一個既強大又和諧的社會體系。這種治理模式不僅在當時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後世乃至今天的國家治理,都提供了寶貴的借鑑與啟示。
在金茂的治理下,社會風氣煥然一新,誠信與仁愛成為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他倡導的「以德服人」理念,深入人心,使得官員們更加注重自我修養,廉潔奉公,民眾之間也形成了互助友愛、和諧共處的良好風尚。這種精神層面的建設,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金茂還鼓勵創新與技術進步,他深知在亂世中,強大的軍事實力是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而先進的技術則是提升軍力的關鍵。因此,他大力支持農業技術革新,提高糧食產量,以充足的物資保障軍隊的後勤供應;並引進或研發新型武器裝備,增強軍隊的戰鬥力。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實力,也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在教育領域,金茂同樣不遺餘力。他深知人才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因此大力興辦學校,普及教育,尤其是注重培養治國理政、兵法戰略等方面的人才。通過設立獎學金、提供就業機會等激勵措施,吸引了大量有志青年投身於國家建設之中,為國家的長遠發展儲備了豐富的人才資源。
此外,金茂還非常重視民族融合與多元文化的發展。他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倡導各民族之間的平等交往與和睦共處,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