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兵臨城下

  第411章 兵臨城下

  虎賁鎮主力在咸寧與清軍打成了平手,親兵第一協卻在金口卻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先是,兩軍在營外列陣野戰。赤軍人多,親兵第一協又是虎賁精銳,不到兩個時辰便打敗了清軍。清軍逃入營壘堅守,赤軍乘勝猛攻營壘,最終攻破了兩座營壘。

  右參軍楊玉祁看過親兵第一協送來的簡報,用一種開玩笑的口吻說道:「韃子在金口鎮以外扎了六座營壘,今日被我軍破了兩座。明後兩天一天破它一座營壘,大後天就能危及韃子側翼了。」

  通山的情況與咸寧類似,兩軍打成了平手。但第四鎮處於攻勢,清軍處於守勢,赤軍略占上風。

  「今日要是有親兵第一協在咸寧,說不定就能勝過鰲拜了。」丹初嘆道,親兵第一協在三個親兵協中成立最早,戰鬥力最強,與騎兵協、炮兵協並稱為虎賁鎮三大樑柱。

  「咱們調親兵第一協至金口作戰,本想分鰲拜的兵馬。可鰲拜不上鉤,此計也就用不上了。」

  看本書最新章節,請訪問st🎆o9.com

  「要不,還把親兵第一協調至咸寧?」錢秉鐙試探著問道。

  赤軍已奪下金口,也築有營壘,又有水師控制江口,就算把親兵第一協調到咸寧,也可以確保金口要地。同時,把親兵第一協調回咸寧,無疑將更有把握擊敗鰲拜。

  「要麼調親一協回咸寧……」丹初沉吟片刻,毅然說道:「要麼更大膽一些,直接越過金口,到武昌城下。」

  這?越過金口直撲武昌,理論上不是不可以。但可以想像的是,清軍後路面臨威脅,勢必會瘋狂反撲。親兵第一協滿打滿算只有一萬兩千人馬,能否在武昌城下站穩腳跟,實在不好說。

  「直搗腹心,妙哉。」錢秉鐙贊成直撲武昌,說道:「武昌乃敵所必救,親一協至金口,韃子不見得會拼命來救。武昌雄踞長江中游,為江南數省之鎖鑰。親一協若直接撲向武昌,鰲拜必會分兵救援。」

  「咱們還有水師,」楊玉祁說道:「就算親一協孤軍深入,水師也能及時送去糧草彈藥,甚至可從水路增調援軍。」

  「碰巧今日親一協破了韃子兩道營壘,在韃子防線上撕開了一道口子。若今晚趁韃子不備,連夜進軍,明日便可趕到武昌。」

  「武昌紳民思明久矣。親一協一到武昌,必有義師響應。鰲拜後方不穩,就是想堅守咸寧,也不可行了。」

  丹初默默盤算著,覺得此計可行,說道:「我軍以大義號召義民,韃子以強暴駕馭綠營。我軍自東征以來,占地日廣,收編義師以資防禦,委任官吏以撫民政,虎賁鎮、第四鎮集中精力與敵決戰,無需留兵鎮守後方。兩鎮編制多少兵馬,就可在前線集中多少兵馬。


  「韃子則處處被動,以綠營、鄉勇為炮灰,則綠營、鄉勇潰退,以八旗分守要隘,則兵力處處短絀。眼下決戰在即,鰲拜不得不以集中旗兵決戰,但其兵力仍舊很分散,本有六七万旗兵,要增援南昌,要分守武昌、通山、金口,留在咸寧的只有不到四萬。

  「今夜若是派親一協北上武昌,明日再大張旗鼓地襲攻武昌,鰲拜收到消息,必然要調派旗兵回援武昌。屆時,我軍再在咸寧與之決戰,將更有勝算矣。」

  遂調整作戰計劃。四更時分,親一協乘著夜色,人銜枚、馬裹蹄,穿過清軍營壘空隙,出其不意地撲向武昌。

  金口鎮離武昌西城只有六十里,親兵第一協一人一馬,速度甚快。次日辰時,親一協馳至洪山,才被清軍發現。

  前線大軍還在對壘,赤軍竟然逼近至武昌城外。守軍大驚失色,一面急向鰲拜求援,一面調兵阻擊赤軍。

  湖廣四川總督李國英情知事急,親自出城督戰。為激勵守軍士氣,他開出了斬首一級賞銀三十兩的賞格。

  在如此高的賞格下,清軍相當兇猛,向赤軍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楊方領赤軍第一協,以攜行的鹿砦為屏障,下馬與清軍對戰。火槍手結成九迭十八層,擋住了清軍一波又一波的進攻。

  戰事最急時,前迭赤軍的槍管已經打紅,無法再發射子彈。赤軍用刺刀與清軍白刃格鬥,死戰不退。

  水師也及時趕到,先擊敗清軍殘餘戰船,接著在白沙洲登陸。清軍在白沙洲上扎有兩座營壘,但守軍都是綠營兵,略一抵抗,便爭相投降,只有少數士卒乘坐船隻逃脫。

  水師占領白沙洲,輜重船也隨之靠泊過來。親一協的糧草、彈藥等問題迎刃而解,與韃子作戰更有底氣。

  李國英帶著以漢軍、綠營為主的清軍戰鬥了一天,並未把赤軍趕入長江。相反,武昌城內卻發生了騷亂:留守武昌的綠營兵與滿洲兵起了衝突,彼此大打出手。

  平時,滿洲兵欺負慣了綠營兵,綠營兵別說還手,就是還嘴都不敢。眼下赤軍兵臨城下,城內滿洲兵少,卻仍舊對綠營兵惡語相向,鞭抽杖打,綠營兵遂起而反抗,兩軍發生械鬥。

  李國英聞訊,只得放棄城外戰鬥,帶兵還守武昌,平息了城內的騷亂。

  親一協士氣更振,馳馬掃蕩清軍設在城西的據點、兵站,放火焚燒清軍糧草,切斷清軍城西糧道,把清軍在城西的防線攪翻了天。

  消息傳到咸寧,清軍軍心動搖。鰲拜明知赤軍意在逼他分兵武昌,卻也不得不照做。武昌太重要了,不僅關係到清軍的後路、糧草,還關係到湖廣的安危,關係到清軍在長江中下游流域的統治。

  但對鰲拜來說,倉促撤退顯然是不可能,也不應該的。


  三月十日,兩軍再度在咸寧城東展開大戰。一樣的戰陣,一樣的戰法,兩軍依舊旗鼓相當,不分上下。

  戰事最酣時,岑丹初把三千親兵投入戰場,馬進忠亦率著騎兵營沖入敵陣。

  清軍兵力已經減少,最終露出頹勢,主動撤出戰場,還守營壘。次日一大早,清軍拔營,還守武昌。

  赤軍整軍追擊,清軍且戰且退,至武昌城內堅守。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