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開啟定律大發現時代
第226章 開啟定律大發現時代
利瑪竇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重視,但重視的方向與他希望的不一樣。
焦竑、徐光啟……他熟悉的人都到了北京。
最近,利瑪竇去孔廟和百家苑一帶很多。
孔廟他當然是進不去的,但他知道現在設於孔廟的太常寺里,據說匯聚著大明學問最精深的學者們。
但他進得去百家苑,而且都是受皇帝所召,在辟庸殿裡參與學問交流。
皇帝偏心,太學裡都知道了。
百家苑那邊,皇帝每個月都會去一次。
現在,皇帝還是舉行經筵,但一次是在宮裡,一次是在孔廟的太常寺。
而太常寺里的那次太常學士們為皇帝進講學問大道的經筵之後,他則會到隔壁的百家苑。
太常寺里,張鑒和陳繼儒以及另外一些奉召而來的太常學士都到了。
轉眼已到泰昌三年的盛夏,中午的賜宴之後,他們目送皇帝去了隔壁的百家苑。
李贄如今精神頭反倒很好了,他雖然還是不合群,但大家都是有城府和修養的人,倒也不排擠他。
太常寺在大成殿西南側的前院西廂房,其實平日裡跟一排書房或者說茶樓沒什麼區別。
東廂房那邊則放置各種儒學經典。
硯水湖畔的碑亭是夏日午後極好的休憩、閒談所在,皇帝走了之後,大夥又聚到了碑亭里。
太常寺里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太常學士們的日常辯經。
但今天大家沒有辯。
「如今進講,越發精深了。」呂坤開口說道,「不知陛下能不能領悟。」
「叔簡今日進講的氣理,達卿今日進講的心體至善。」焦竑總結道,「陛下著實是在思索學問大道。我以為,諸位還是放下成見,先把學問梳掃一番,儘快理出這諸多學科吧。學道者當掃盡古人芻狗,從自己胸中辟出一片天地。若仍是認定大道只有一條,無非終日爭辯罷了。」
陳繼儒和張鑒等人已經知道了皇帝交給太常寺的工作。
但是幾個月以來,太常寺的眾人並沒有能夠與禮部一起完成皇帝的旨意。
畢竟把純粹而簡單的儒學,經他們這些「大儒」和太常學士之手分門別類列出諸多學科來,影響確實是太大了。
焦竑發表的正是他一貫的主張。
所謂掃盡古人芻狗,這芻狗是古人扎制的用以祭祀的泥、木偶。祭祀時,作為神聖之物,祭祀完,則棄之不用。
焦竑認為事過境遷,後人將這些無用之物當作寶貝,只能蔽固自己的聰明。
而現在,他覺得至少皇帝要分列學科的做法,算得上是開闢出了一片天地。
李贄呵呵笑了笑:「你們爭執不休也無用。陛下如今每月都到百家苑,連西洋人都請來集思廣益了。依我看,陛下所言自然哲學極好,其下諸多學科都是實用之學。即便有心學問大道的儒生不屑專研,只略涉獵,但也不要擋了有些有志於此之人的道。至於這人文哲學之下,我們這些所謂大儒爭執不休事小,若是陛下又有所悟,回頭說出一些高見來,你我羞也不羞?」
真讓這些頂頂聰明的人順著這個思維去劃分,他們當然也能劃分出一些學科來。
只不過割碎了之後,從此專研治政的、專研財計的、專研經史的、專研詩文的……就好像沒那麼超然了。
有時候高深是一種格調。
皇帝在太常寺這邊上課時,不會提問,也不會發表看法,只有一句謹受教。
但他們就在隔壁,知道皇帝在百家苑那邊時,常常是有發人深省的說法的。
雖然目前只集中於皇帝所說的「自然哲學」。
張鑒就點著頭說道:「陛下這兩個月在百家苑之中與教授學子們探討那力的道理,我聽聞之後都有些茅塞頓開之感。若是歸為一門學問,將來有人學得其中道理,恐怕很多器物就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了。再加改進,就有道理可循,不像我在大同改制軍械時只憑思索試製。」
「陛下以弱冠之年御極天下,朝堂上下誰不知陛下於人心、於治政、於財計,胸中都自有見解。如今陛下是在一心治學的,說不得真又成就一代大儒。」焦竑點頭贊同,「陛下有一言,我頗為贊同。學問不該玄,學問該是簡潔明白的。」
目前來說,心態更加開放的是心學門人,雖然他們也各有派別。
但他們有「人人皆可成聖」的理想,只是過去僅憑「修心」就能達到這一點的說法也飽受詬病。
現在皇帝似乎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辦法:如果能走通許許多多的小道之中的一條,也稱得上是成聖吧?
太常寺這邊沒有被皇帝催促著迅速完成工作,但他們現在反而越來越感受到壓力。
在百家苑那邊,朱常洛也在耐心地散播著科學的思維。
譬如今天和他們交流之後總結的「心得」。
「如此說來,正該如此。這道理,該是不因人而改變的。只要照著這個道理去做,就會得到與旁人一樣的結果。譬如一把尺子,既然刻好了尺度,你拿來量是這麼多,他拿來量也是這麼多。」
他看著利瑪竇、王徵他們:「朕想,以後不能只是引述前人論述了。譬如王徵說的墨子所述八條,往後得再梳理一番,提煉一番,載為定律。這規律是一定的,絕不因人而已、因地而異。利瑪竇不也說了西洋先人的一些發現嗎?若有不同,定然有其他定律在一起發揮影響。」
說罷兩眼期待無比:「若是你們能把這世上的定律都找出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何愁認不清這世界本源?」
王徵喃喃自語:「……定律……」
「不錯!」朱常洛說道,「漢承秦制,蕭何定律。朕覺得這個詞好,就是借律法不可違之意。人間有管束人奉公守法的律條,天地間應當也有管束萬物的定律。它們之所以有各種外顯性狀,就是因為循著這些定律。比如只要沒有外力來,一個東西就不會挪動!」
他在百家苑耗這麼多時間,不就是要讓一些有興趣也有基本知識功底的人走上正確道路嗎?
花時間在兵備軍器園上,也會有效果。
但大明現在又不是在技術方面已經落後代差了,只要能夠把管理做好、保障品質,大明就已經算是足夠先進。
反倒真正的學科體系是土壤。
一旦建立起這個體系、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朱常洛才可能在有生之年真正見到大明的科技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地方拉開代差。
他知道方向,他能點撥!
利瑪竇怔怔地看著這些。
這是他認識當中,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統一帝國,她的皇帝正在集結舉國之力研究學問。
認識世界本源規律的學問,認識怎麼組織人力物力去實現更有效的統治的學問。
辟雍殿裡,皇帝坐於中,學者和學子們圍坐於一旁的場景,讓他想起那些壁畫上的古希臘。
譬如羅馬梵蒂岡宮裡的那幅《雅典學院》。
但這裡是東方,此刻,東方皇帝的太學據說要有數萬學子在學習。
就在皇帝皇宮的西邊,比皇宮大上兩倍多,還加上這裡。
利瑪竇更知道,不僅僅是大明的皇帝,大明的地方,每一個府每一個縣,都有官辦的學校。民間,也有許多書院。
東方有學問的人,每個人都能享受帝國的優待,可以優免一些賦稅。
此時此刻,皇帝的雄心和他對知識的態度讓利瑪竇敬畏無比。
儘管他們並沒有遵循某一個神的指引。
但是上帝呀,為什麼這裡更像是神選中的地方?
百家苑之中,教授和學生們今天接受了皇帝的一個新詞。
而隨後,皇帝也頒下了賞格。
關於天下人生活的這個世界,若是有人能夠發現、總結出前人沒有提到的新定律,都有皇家重獎。
而萬歲山頂將改建聖廟,供奉這些古往今來及以後助世人認識這個世界本源定律的聖哲們,山上立碑銘刻定律。
什麼叫身後名?
萬歲山上的聖廟,俯瞰著紫禁城,俯瞰著天下。
旨意頒下,自然會開啟一個定律大發現的時代。
它們當然要經受檢驗,要得到認可,要經過沉澱。
這正是朱常洛要的實驗、證明的科學思維過程。
隔壁的新消息傳來,孔尚賢心裡一慌。
聖廟?
那孔廟怎麼辦?
而方學漸等人則一臉嚴肅。
難道陛下口中的人文哲學要屈居其下?或者說,除非人文哲學裡也能總結出放諸四海而皆準的定律?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