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蠢如豬!
第407章 蠢如豬!
「夏之白有這麼厲害?」李祺有些愣神。
李善長沒有去解釋。
他抬起頭,看著抽芽的桃樹,淡淡道:「最近一段時間,你也給我消停一點,不要到處走動,也不要跟外面的人有太多來往,眼下局勢不明,一旦踏錯,便是粉身碎骨。」
李祺連忙點頭道:「父親放心,孩兒記住了。」
李善長搖搖頭。
他托著手,回了書房。
李祺猶豫了一下,也跟著進了書房。
李祺低聲道:「父親,我在回來時,聽說了一些事,便是夏之白很多時候,都去用海路傳送信息,弄得地方不少官員怨氣滔天,朝廷本就有意禁海,而他這麼一弄,就讓禁海名存實亡了。」
觀看最新章節訪問sto🎉9.com
「而且為了維護這條海路,地方官員耗費了很多的心力跟財力。」
「南方有些官員,就想讓孩兒替父親傳個話,問能不能讓父親向陛下說兩句,不要讓夏之白在東搞西搞了,勞民傷財不說,還擾的地方官員分心。」
「海路?」李善長蹙眉。
李祺點頭。
李善長緊緊的看著李祺,李祺低下頭,唯恐讓李善長看出什麼,連忙解釋道:「父親,我可沒有收受任何好處,只是父親你也知道,因為父親你的一句『提醒』,讓南方很多人損失了不少錢,眼下他們有求,孩兒實在不好拒絕。」
「畢竟這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就順口一句。」
李善長不置可否,冷聲道:「順口一句?若真是順口一句,他們自己就上書了,又豈會借你之口,讓我去給陛下說?這分明說明他們心中有鬼!」
李祺一愣,不確定道:「這應該不至於吧?」
「海路還能有什麼名堂,不是說海外還有倭寇這些嗎?這也是為了防範倭寇。」
李祺解釋了一下。
李善長並不為所動,他沉聲道:「朝廷禁海,的確有不想跟倭寇來往的心思,但地方官員禁海,恐未必也是這個心思,他們只怕擔心的是,夏之白弄出的海路出海時間不穩定,繼而看到海上一些不該看到的東西。」
李祺臉色陡然一變。
他不安道:「父親,這不可能吧?」
「地方官員有這麼大膽子?」
李善長冷哼一聲,看著面露驚容的李祺,也是有些恨鐵不成鋼,道:「他們沒有這膽子?他們什麼不敢做?地方官員要是不敢,天下又還會有什麼空印案、郭桓案?不就是地方官員膽大包天嗎?!」
「這事你無須再提。」
「我不會答應的,也不可能答應。」
「地方這些官員,還真把朝廷的官員當傻子?也真把夏之白當傻子?夏之白難道不知道,餘杭走水路、陸路都比海路要快,他之所以要弄一條海路,就是故意的。」
「他們這是想把你父我往火上烤!」
「一旦讓陛下覺得,我跟他們暗中有勾結,而且真查到什麼東西,你爹我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這麼明顯的糊塗事,你也敢答應?」李善長怒目瞪著李祺。
李祺臉色被嚇得煞白,不安道:「父親,孩兒真不知這些。」
「孩兒要是知道,這些狗東西打的這個主意,怎麼也不可能答應的,父親,你可一定要相信孩兒啊。」
李善長拂袖,道:「好了,這事不要再提了,也給我爛到肚子裡,任何人都不要說,就當從來沒有發生過,要是你拿了別人什麼好處,也儘快還回去,夏之白既然盯上了,那就很可能,陛下也察覺到了。」
「眼下錦衣衛就在南方,你不會以為錦衣衛南下,就是去踏春郊遊的?」
李祺連忙道:「孩兒明白。」
「孩兒絕不會讓此事連累到父親的。」
李善長嘆氣一聲,道:「你一路舟車勞頓,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最近你就老實給我在家裡待著,哪裡都不准去,也別去見其他人了,朝廷的事,已夠讓我煩心了。」
「你還不消停。」
「你當真是想氣死我不成?」
李祺訕訕的低下頭,大氣都不敢多喘。
他朝李善長拱了拱手,畢恭畢敬的退了出去。
李善長坐在椅子上,心情無比的煩躁,朝廷的事,本就讓他心神不寧,結果李祺還給他到處惹事沾事,而且他根本不信李祺的話,李祺這麼大個人去南方,朝廷怎麼可能不知道?
甚至極有可能,李祺在南方做了什麼,見了什麼人,都被朝廷查的清清楚楚了。
要是李祺就只是去收尾,他倒是不擔心什麼,結果李祺還跑去摻和什麼海路,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真當陛下提不起刀了?
也真當陛下不敢對自己一家人動人?
之前夏之白提醒自己眼下只能當『司馬懿』或者『李斯』,他其實還是有些不服的,但現在見到李祺這蠢貨,卻是越發感到自己日後不妙,他就算再怎麼提防,也保不齊這些蠢貨不會給自己惹禍。
李善長也有些惱火。
他自詡有智有謀,怎麼生的兒子,一個個就這麼蠢?
別人把火坑都擺在那裡,還非要往裡面跳,生怕不能把自己拖下去。
「蠢貨。」
「我李善長一世英名啊,怎麼就生了這麼蠢的兒子?」李善長仰天長嘯,眼中滿是悲憤跟不甘,可惜最終一切的不甘,都化為一道長長的嘆息。
不甘也好,憤懣也罷。
他又能怎麼樣呢?還是只能咬牙接受。
畢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他總不能真就見死不救。
只是這麼一來,留給他的餘地就越來越小了,甚至於,李善長很悲觀的認為,自己日後恐還要被夏之白牽著鼻子走了,因為現在夏之白明顯跟陛下是一條道上的。
李善長垂下頭,神色有些落寞。
他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椅子把手上,久久的沉默著。
在李善長保持沉默的這段時間,在大明各大戰役的途徑地,為參戰的將士立碑的事,最終還是落定了,任憑朝中文臣怎麼反對、怎麼提意見,都沒能改變朱元璋的心思。
隨著朝廷撥款的下發,一切開始有條不紊的推進。
武將也難得齊心。
陸續有人派出自家子弟前去監督。
隨著修建的日漸推進,此事最終再無異議。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