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朱標:我不類父?(第一更)
第115章 朱標:我不類父?(第一更)
朱元璋緊捏著手中玉如意,指骨更是在嘎嘎作響。
他自起兵以來,見過不少能人異士,麾下更是沒少謀臣文士,但還是第一次見到,把自己的所有心思,這麼直白清楚說出來的人。
夏之白是第一個。
朱元璋壓著心頭的震驚,面上並未浮現太多怒色,不怒自威的看著夏之白,眼神第一次變得凝重,但眼中依舊流露著不屑跟傲意,,朱元璋道:「你讓咱越來越意外了。」
「一個士人。」
「一個二十出頭的文人。」
「過去始終待在開封府,未曾真正涉入朝堂,竟能比朝中大臣,還了解咱所做的布置。」
「咱真是小瞧你了。」
「你既然對咱的制度這麼了解,那咱倒真想來聽聽,咱創建的這套體系,在伱眼裡,有什麼問題?」朱元璋身子前傾,睥睨的看著夏之白,臉上看不出任何情緒變化。
朱標卻不敢讓夏之白開口。
他主動道:「父皇,夏之白從未踏足朝堂,對天下事也知之甚少,根本不知大明全貌,豈能任由他妄議國家大政?」
「請父皇三思。」
朱標的話,在此刻,無人在意。
朱元璋聽不進去,夏之白更不會理會。
夏之白長身而立,沒有絲毫的露怯,更沒有半點退縮之意。
朱元璋是時候去清醒一下了。
夏之白拱手道:「既然陛下想聽,臣自當遵命。」
「在臣眼中,陛下的治國理念,從來都是自相矛盾的。」
「陛下出身貧寒農家,從小飽受極寒困苦,對官僚腐敗和地方豪強的作惡是深有體會,因而大明的制度,很大程度,源於陛下過往生活閱歷下的真實感受。」
「陛下的財政思路,簡單而已,便是量入為出,均徭薄賦,節儉國用,藏富於民等。」
「但正因為此,才更見矛盾。」
「陛下作為開國之君,經手的是一個久經戰亂、人口銳減、土地大量拋售、百廢待興的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陛下既想讓百姓達到生活富足、民力不困的理想狀態,另一邊又迫切的要百姓為陛下貢獻餘力,以實現陛下想要達成的『國計恆舒』的目標。」
「陛下要做的事又太多。」
「營建京都、中都,對功臣賞賜,百官俸祿、軍隊糧餉、還有陛下的不世之功『彌合南北』、興建學校教育等,這都是需要大量的財力支出的。」
「前者顯而易見是需要與民休息,後者又需要豐厚國家財政進行強力支撐。」
「但這兩者明顯不能兼得。」
「陛下這十八年來,明顯堅定選擇了後者。」
「陛下引以為傲的定稅制跟低商業稅,只是陛下用來遮掩,大明背地殘酷剝削的安慰罷了,大明對百姓在農商上的低稅,最終都通過無償徭役和逐年增加的賦稅找補回來了。」
「陛下之所以這麼重農輕商。」
「並不是真愛農。」
「而是陛下很清楚,大明的財政收入,幾乎都會是來自農民,至於商人?只是朝廷養著的豬羊罷了,等時機成熟,商賈兜里有盈餘,就是朝廷大舉屠刀,直接強取豪奪的時候。」
「這就是陛下為商賈豪強,早早就定下的宿命。」
「就目前而言。」
「陛下創建的這套體制是能正常運行的,雖然地方百姓多有怨念,但臣若是沒猜錯,這一次陛下的目的,並非是郭桓這些官員,而是戶部財政下家有餘糧的商戶跟富農豪強。」
「陛下理想的天下很早便言明。」
「人君能清心寡欲,勤於政事,不作無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裡、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
「自古以來,百姓都厭貧喜富。」
「因而這些『富』人,都是要剷除的。」
「天下從來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所以朝廷要做的,只要將這些富農豪強的財富拿掉,讓他們重新變成『貧農』,那天下的百姓,就看不到別人跟自己有差別,能夠安定在田地里,不會再有那麼多的欲望了,也不會再有那麼多事端,天下也就能大治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並沒提出反對。
他的確重農。
讓他認為的國富民安便是『為治之先務,立國之根本』,只有百姓盡力田畝,國家才能有資費可用,大明『欲財用之不竭,國家之常裕,鬼神之常享』,必須依賴農業。
而且從國家和社會治理來論,天下最急的事莫過於衣食,最重的事情則莫過於教化。
他其實很欣賞孟子的『薄賦思想』。
但正因為看的越透徹,才必須把孟子從孔廟移出。
因為孟子的這些思想,跟他推行的制度相悖,若是讓太多讀書人認識到,這對大明的統治,將會造成極大的動搖。
夏之白一直盯著朱元璋。
見朱元璋並未露出任何深思神色,也知道朱元璋舊有觀念早已入骨。
自古以來,農民種田交稅、以身應役理所應當。
且不容置疑。
民有田則有租,有身則有役,歷代相承,皆循其舊。
田賦力役出以供上者,乃其分也,農民盡到這個本分,方為仁義忠孝之民,反之,不但國法不容,天道亦不容。
這種觀念早就深入人心,更是讓朱元璋深以為然。
而這也是古代重農的原因。
不僅能提供大量田租賦稅,還能提供無償的大量勞力。
如何不讓帝王甘之如飴?
夏之白又道:「以陛下的角度,天下一直在正道上,只要繼續保持,便能始終長久,但陛下一直有意或者無意的忽略了一件事,便是陛下之所以能讓這套體系這麼順暢的運行,便在於陛下能長期的保持高壓強權狀態。」
「但這種高壓強權,只為陛下一人打造。」
「或許日後陛下會連連出手,將任何可能威脅皇權,任何可能威脅到帝王統治的存在給清除,甚至也會頒布各種律令,對後世帝王嚴加控制,讓他們必須沿著陛下指明的方向去做。」
「然陛下可還記得自己如何評價太子的嗎?」
聞言。
朱標卻是一愣。
他也是沒想到,夏之白會提到自己。
朱標抬起頭,偷偷的看了朱元璋一眼,又連忙將目光收回了。
「評價咱家老大?」朱元璋也面露異色,他掃了眼朱標,又狐疑的看向夏之白,直接開口夸道:「咱家老大自然是樣樣都好,有勇有謀,有謀略,有決斷,兄友弟恭,天下誰不稱讚?」
夏之白笑了笑。
似乎對這句話並不怎麼認可。
夏之白道:「太子殿下的確名聲在外,也的確為天下人敬仰。」
「但我要說的非是這個方面。」
「而是『仁』。」
「太子殿下比陛下要仁。」
「而這就是陛下設立的制度最大的問題。」
一語落下,殿內瞬靜。
朱標狐疑的看著夏之白,並不理解這句話。
唯有朱元璋目光一沉。
眼中再度閃過一抹強烈的殺意。
夏之白看著朱元璋,緩緩道:「陛下對太子殿下是寄予厚望,早早便確立為儲君,更是悉心培養,古往今來,能得到當今太子這般權柄跟信任的儲君,古今少之又少。」
「殿下也很早便開始批閱奏章,陛下也一直在教導殿下處理政務的能力。」
「某種程度而言。」
「陛下的確廢除了宰相。」
「但本質上,又沒有廢除,只是把宰相的工作,交到了太子頭上。」
「父子合、君臣契。」
「如今的陛下跟太子,跟歷朝歷代的相處模式都不同,陛下跟太子一定程度,是互相配合的關係,並沒有過去帝王父子的明爭暗鬥,互相提防算計警惕。」
「這是陛下之用心良苦。」
「天下典範。」
朱元璋冷哼一聲,對這句話很受用。
他熟讀歷史,對於帝王家父子的提防算計,深惡痛絕。
這才設計出如此制度。
不僅能讓太子提早接觸政務,還能幫著自己處理奏疏,更不用擔心為權臣專權,可謂是一舉多得。
夏之白笑了笑,把目光移向了朱標。
他搖頭道:「陛下為子孫後代可謂是操盡了心思,但臣若是沒有記錯,陛下曾不止一次的說過,殿下心『仁』,只是殿下當真『仁義』嗎?以陛下作為對比,太子確實算得上仁義。」
「但胡惟庸案、空印案,都是陛下操辦的。」
「殺人夷族都是數萬起。」
「這般處置,落到陛下心中,依舊是個『仁』。」
「因為在陛下心中,這兩起案子,本該殺得更多,殺得更狠,而不該只是殺了幾萬人就停手。」
「太子不該停手,更不該心慈手軟。」
「以殿下的冷冽手段,任何大臣來說,都算不上是仁義。」
「但陛下卻依舊有不滿,甚至是不安。」
「因為『子不類父』!」
子不類父四個字一出,朱標只覺頭皮發麻。
這四個字太重了。
翻翻史書,這四個字,背著太多鮮血。
只是朱標不解,為什麼夏之白,對自己的評價,會是這四個字?
他從任何角度都不該得到這個評價。
夏之白道:「或許殿下會很吃驚,為什麼我會這麼說,不過陛下一定知道原因。」
「殿下準確來說,並不是不類父,而是殿下註定成不了下一個當今陛下,但大明的制度,需要的是源源不斷的『朱元璋』,而這便是陛下創建的體制,最大的問題。」
(本章完)
(還有更新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