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神話(百家 下)
易華偉環顧殿內的眾人,臉上帶著笑容,目光深邃,緩緩道:
「我們所處的華夏大地,是經歷了數千年滄桑巨變的廣闊地域。從軒轅黃帝穿著草鞋,拿著木棒和石器,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地前行,為九州的族人奮力拼搏,爭取到了一片安穩的生存之地開始,我炎黃一脈的傳奇之路就正式開啟了。
sto9.𝙘𝙤𝙢為您提供最快的小說更新
夏朝興起,銅器開始出現,官制也初步形成。雖然那個時候百姓的生活仍然很艱難,但是文明的曙光已經顯現。接著,商朝來臨,銅器鑄造的技術達到了成熟,糧食豐富,實行了分封制度。
在那個時候,國家漸漸顯露出繁榮的景象,百姓的生活也稍微有了一些好轉。然後,周朝延續了五百多年,鑄鐵的方法橫空出世,軍事力量日益強大。但是無奈諸侯之間紛爭不斷,戰爭接連發生,百姓深陷苦難之中,痛苦得難以用語言來形容。
我大秦承蒙上天的眷顧,經過六代先王堅持不懈的努力。先王們日夜操勞,殫精竭慮,為大秦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最終以強大的力量掃平了六國,成就了統一六國的壯舉。這是順應天命、符合民心的偉大事業。現在,天下統一了,盛世的景象剛剛開始顯現。
各位大家,你們都有著非凡的才能,各自秉持著獨特的學說。過去,你們曾經為各個國家盡心盡力地效力。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各個國家已經滅亡,只有大秦傲然屹立在華夏大地。我深知,你們心懷天下,志向在於為百姓謀取福祉。都是為了華夏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而竭盡全力,這種胸懷,讓人欽佩。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我懇請各位放下對各個國家的成見,全心全意地為大秦效力。
儒家提倡仁愛和禮儀,如果用儒家學說教導百姓,讓他們懂得禮儀、遵守道德,那麼天下就會秩序井然。過去孔子周遊列國,雖然歷經艱難險阻,但是他的志向沒有改變,為了推行仁禮之道,不辭辛勞。現在如果用儒家的學說來教化大秦的百姓,一定能讓民風淳樸,社會和諧。
道家崇尚自然無為,老子騎著青牛,出了函谷關,留下了《道德經》,他的言論玄妙,道理深邃。如果能以道家的理念治理國家,讓百姓順應自然,不胡作非為,那麼國家就可以長治久安。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如果能讓大秦的法律更加嚴明公正,一定能做到命令一下達就立刻執行,禁令一頒布就無人違反。商鞅變法,讓秦國煥然一新,國力大增。現在應當繼承前人的事業,以法家的嚴格法律治理國家,確保政令暢通,國家穩定。
墨家提倡兼愛非攻,這個理念可以助力大秦維護和平,讓百姓能夠得到休息和生養。墨子阻止楚國攻打宋國,憑藉他的智慧和勇氣化解了一場戰爭危機。如果能宏揚墨家的兼愛非攻,一定能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兵家善於謀略和作戰,可以為大秦堅守疆土、保衛國家。如果以兵家的謀略訓練秦軍,一定能讓大秦的軍威震懾四方。
我們大秦一直以來廣泛招攬賢才,只看重才能。不論出身高低貴賤,不論屬於哪個學派,只要懷有真才實學,都可以為大秦所用。我們應當攜手並肩,共同為大秦的繁榮昌盛,為華夏文明的光輝未來,貢獻各自的力量。
希望諸位認真思考我的話,摒棄過去的成見,共同為大秦努力拼搏。我堅信,在我們齊心協力之下,大秦必將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輝煌盛世………」
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在思索著易華偉方才所言。
易華偉環顧四周,看著緘默不語的眾人,微微一笑:
「本相說了這麼多,也該開門見山了。本相正在籌建帝國皇家學院,希望各位大家能夠鼎力支持!」
眾人聽聞,心中皆是一震。帝國皇家學院?這是個什麼東西?聽起來像是書院一般。眾人心中暗自嘀咕。
李斯等人此刻才明白易華偉今晚設宴的目的,他們互相看了一眼,都選擇了沉默觀看,靜觀其變。而百家各派之人聽到易華偉的話卻是反應不一。
名家代表常無欲心念一動,拱手行了一禮,恭敬地說道:「丞相大人,能否將這帝國皇家學院詳細告知我等?」
大殿中的所有人頓時都將目光集中在了易華偉身上。
易華偉微微頷首,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帝國皇家學院,將會是我大秦帝國最高學府。本相擬暫在學院之中分設數學、物理、化學、軍事、法學、工程、哲學、文學、自然科學九大分院。」
眾人聽到這些陌生的名詞,臉上露出疑惑之色。易華偉似乎早已預料到眾人的反應,他不緊不慢地繼續解釋道:「法學自不必談,數學,乃研究數之規律與運算之學;物理,探究萬物之理;化學,研究物質之變化;軍事,自不必說,為培養將才之地;工程,關乎建築、製造等諸多方面;哲學,思考人生與世界之根本;文學,傳承文化、抒發情感之所在;自然科學,則涵蓋天地萬物之奧秘。」
眾人聽得雲裡霧裡。不由面面相覷。
「敢問丞相大人,皇家學院的院長一職有誰擔任?學生將從何而來?」雖然對這些生僻的名詞並不知道具體代表什麼,但是孔鮒還是將這些問題放到了一邊,問了兩個所有人都最為關心的問題。
易華偉看了一眼眾人,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隨後又轉向眾人,微笑著說道:
「院長嘛,當然是由我大秦皇帝親自擔任。」
眾人聞言,心中皆是一驚。
胡亥擔任院長?他知道什麼叫自然科學、化學嗎?還不是你易華偉一手操控?
李斯心中暗罵一聲老狐狸,但面上卻不動聲色。九大學院,法學已在其中,倒是這學生…
並未理會李斯心中的小算盤,易華偉神色從容,接著娓娓道來:「至於學生來源,今後在我大秦各郡縣鄉中,皆會分別設立鄉學、縣學、郡學。此乃我大秦為培養未來之棟樑所做的重大布局。朝廷將一力承擔所有學生之衣食住行,確保他們無後顧之憂,能全身心投入到學業之中。
在鄉學,將選拔那些聰慧且有上進心的農家子弟、市井少年。他們或許曾在田間勞作,或許曾在街巷中嬉戲,但只要有一顆向學之心,鄉學便會為他們敞開大門。鄉學的先生們會以最基礎的知識教導他們,如識字、算數,培養他們的品德與禮儀,為他們未來的求學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縣學則會收納從鄉學中脫穎而出的優秀學子,以及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少年。這裡的教學將更加深入和系統,涵蓋文學、歷史、算術等多個領域。縣學的老師們會以嚴格的要求和耐心的教導,引導學子們不斷進步。學子們在這裡將學會思考、辯論,培養自己的獨立見解和創新思維。
而郡學,更是匯聚了各區縣的精英學子。他們在這裡將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接觸到最前沿的學問。軍事、工程、哲學等各個分院的知識,都將在這裡得到深入的傳授。郡學將為帝國皇家學院輸送最優秀的人才,他們將成為大秦未來的中流砥柱。
朝廷之所以免費負責所有學生之衣食住行,是因為人才是國家的未來。只有讓學子們無生活之憂,他們才能心無旁騖地追求知識。這不僅是一項教育舉措,更是我大秦走向輝煌未來的重要戰略。」
聽到易華偉的話,大殿中頓時陷入一陣沉默。眾人都在思考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和影響。
這帝國皇家學院的設立,無疑是一項重大的舉措。它將整合百家之學,為大秦培養各類人才。
然而,這個計劃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首先,這些新的學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如何讓人們接受並學習這些學科,是一個難題。其次,學院的師資力量從何而來?如何確保教師們具備足夠的知識和教學能力?再者,學生的選拔標準是什麼?如何保證選拔出真正有才華的學生?最後,學院的管理和運營也是一個重大問題,如何確保學院的正常運轉,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易華偉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看著眾人,緩緩說道:「各位,帝國皇家學院的設立,是為了我大秦的繁榮昌盛,為了華夏文明的傳承和發展。這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本相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
殿內的氣氛逐漸變得熱烈起來,眾人開始紛紛議論。有的人為這個計劃的宏偉而讚嘆,有的人為其中的困難而擔憂,還有的人在思考著自己在這個計劃中的角色。
李斯沉思片刻,開口說道:「趙大人,此計劃雖宏大,但實施起來難度不小。且不說學生的選拔和師資的問題,單是這八大分院的建設和管理,就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易華偉點了點頭,說道:「李大人所言極是。朝廷可以撥出專款用於學院的建設和運營,學生的選拔,可以通過考試和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確保選拔出真正有才華的學生。至於老師,我自有安排。」
易華偉心中已有全盤計劃。
瀛洲島上那已經學習到高中課程的三千童男童女,若能分布天下,為幼兒啟蒙,必將如星星之火,點燃大秦教育之希望。
易華偉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宏大的畫面:三千夫子奔赴大秦各地,他們帶著對知識傳播的使命,走進鄉村、城鎮,為那些懵懂的幼兒開啟智慧之門,讓他們在最合適的年紀,種下知識的種子。
「安靜!」
易華偉神色肅穆,目光掃視著殿內眾人,緩緩開口道:「大秦日後當以法立國,以農養民,以墨強兵,以醫濟世,教以道全,以儒教化天下。各家之人自有為國所用之處,盡皆可用。這就是本相要籌建這皇家學院的目的所在。」
以法立國,意味著大秦將建立起嚴明的法律體系,確保國家的穩定與秩序。讓政令暢通,百姓遵規守紀。
以農養民,強調農業作為國家根基的重要性。農民辛勤耕耘,為國家提供糧食和物資,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墨家的強兵之策,將為大秦打造一支強大的軍隊,保衛國家的安全和領土完整。墨家的非攻理念,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戰爭的發生,為百姓帶來和平。
以醫濟世,醫者仁心,將為百姓解除病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道家的全教之法,能引導人們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和諧,為國家培養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才。而儒家的教化天下,呵呵…。
頓了頓,易華偉接著說道:「百家各派學說有精華,自然就有糟粕。本相同樣希望爾等能去其糟粕,不要在相互行無謂爭辯之事,須知術業有專攻。同為炎黃一脈,華夏一族。百家各派為何不比比誰更能為這天下百姓著想?比比何派更能為天下百姓謀福祉?」
易華偉一番話頓時讓百家各派之人人人意動,神情興奮莫名。尤其是孔鮒等儒家之人,更是激動萬分。爭來爭去不就是為了儒家能正大光明的登上朝堂嗎?
然而,孔鮒不知道的是,易華偉口中的天下,似乎與他們想像中的天下有些不同。
而大秦的重臣們聽到易華偉這番話,殿內頓時如同被投入了一顆巨石的湖水,一下炸開了鍋。
章邯、王賁等人雖震驚莫名,但多年的沙場歷練與朝堂風雲讓他們養成了沉穩之性,此刻依然保持沉默,只是眼神中流露出思索之色。他們深知,易華偉的這番話必將在大秦掀起一場巨大的變革,而他們需要在這變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而李斯、馮劫、姚賈等人卻頓時急了。
教化天下?!!
李斯面色凝重,眉頭緊鎖,率先出聲道:「李大人,萬萬不可!」
馮去疾與姚賈忙附和道:「萬萬不可!」
儒法兩家的恩怨,可追溯至久遠之時。儒家崇尚以德治國,強調仁、義、禮、智、信,主張通過道德感化來治理國家,使百姓自覺遵守社會規範。在一些儒家學者的理想中,統治者應該像古代聖王堯、舜、禹一般,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推行禮儀之教。他們認為,若統治者以身作則,踐行仁德,百姓自然會受到感化,從而社會和諧穩定。在一個國家中,通過舉辦各種禮儀活動,如祭祀、婚禮、葬禮等,讓百姓明白長幼有序、尊卑有別,進而規範人們的行為。
而法家則主張以法治國,強調法律的權威性和嚴格性。法家認為,人性本惡,只有通過嚴格的法律約束,才能使百姓服從統治,國家才能得以穩定。比如,商鞅在秦國變法時,制定了明確的法律條文,對軍功、農業生產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規定。對於違法者,予以嚴厲的懲罰,如斬首、流放等。在秦國,實行連坐制度,一人犯罪,周圍的人若不舉報也會受到牽連,以此來確保法律的執行力度。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儒法兩家的理念在不同的國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踐。
有的國家採用儒家的學說,注重道德教化,但在戰亂頻繁的時代,往往難以取得顯著的成效。例如,魯國曾一度推行儒家的理念,注重禮儀之教,但在面對強大的外敵時,卻顯得力不從心,最終被其他國家吞併。
而有的國家則採用法家的理念,通過嚴刑峻法來加強統治,雖然在短期內能夠提高國家的實力,但也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如韓國在申不害變法期間,實行嚴厲的法律制度,使國家在一段時間內變得強大,但由於法律過於嚴苛,百姓生活困苦,最終也未能長久保持強盛。
在大秦,法家思想一直占據著主導地位。自商鞅變法以來,大秦以法治國,建立了嚴格的法律體系,使國家迅速強大起來。李斯等重臣也是法家的堅定支持者,他們認為只有以法治國,才能確保大秦的穩定和統一。
然而,儒家在大秦也並非沒有影響力。儒家的學說在民間廣泛傳播,一些學者和士人對儒家的理念推崇備至。他們認為,大秦在統一六國後,應該更加注重道德教化,以緩和社會矛盾,鞏固統治基礎。
儒法兩家的理念衝突,在大秦的朝堂上也時有體現。雙方常常為了政策的制定和國家的治理而爭論不休。
如今,易華偉提出「以法立國,以農養民,以墨強兵,以醫濟世,教以道全,以儒教化天下」,這無疑讓儒法兩家的矛盾更加凸顯。李斯等人擔心,儒家的影響力一旦擴大,可能會削弱法家的地位,影響大秦的統治秩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