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神話(趙少府)
秦始皇專門讓少府給自己查了查齊地濟北、臨淄、膠東、琅琊諸郡的鹽產量,結果差點沒氣炸!
田齊之時,憑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精湛的煮鹽技藝,每年煮海所得之鹽多達十多萬鍾。那堆積如山的白鹽,不僅滿足了國內的龐大需求,還通過貿易為國家帶來了巨額的財富,使得齊國盛極一時。
如今到了秦朝管理這些鹽場,產量竟然大幅縮水,僅僅只有五六萬鍾。這巨大的落差讓秦始皇難以接受。
🍒sto9.com為您帶來最新章節
從去年起,秦始皇已經數次下達嚴令,勒令海濱諸郡對鹽場進行全面整改。他期望通過嚴格的管理和督促,能夠提高鹽產量,增加鹽稅收入。然而,一次次的反饋都讓他大失所望,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
可趙高竟然言之鑿鑿地說自己義妹有辦法讓鹽場的產量翻倍,而且據他所言,目前已經初見成效。這一消息無疑如同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激起千層浪。對於秦始皇來說,這才是他最為關心的問題。
出於對「匠神」伊蘭的好奇與期待,秦始皇急切地想親眼看到鹽場的新變化,渴望證實趙高所言非虛。
如此想著,秦始皇結束了朝食。走出宮殿,決定親自前往莒縣(日照市)入海口的鹽場,實地考察情況。
隨著秦始皇一聲令下,車隊緩緩起程。車輪滾滾,揚起一片塵土。
一個時辰後,龐大的車隊緩緩抵達了入海口的鹽場。眾人放目望去,那青藍色的汪洋如同無盡的畫卷,占據了視野的大半。洪波湧起,浪濤翻滾,仿佛日月星辰盡皆出自其中。初見此景,只讓人覺得蔚為壯觀,那磅礴的氣勢瞬間一掃眾人胸中的塊壘。
很快,秦始皇的目光就被海灘上那些阡陌相連、一塊塊被分割如田的鹽場吸引了過去。秦始皇微微眯起眼睛,神色中滿是思索。
「說說罷。」秦始皇看向趙高,手指著這些鹽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就是伊蘭發明的新曬鹽之法?」
「正是!」
易華偉躬身道:「陛下,齊人近千年來不斷煮海製鹽,使得沿海柴木耗盡,需得從更遠的丘陵運柴木過來,成本奇高……」
這年頭的海鹽,基本都是靠煎煮得來的。其方法和熬糖差不多,先在大釜里煮得高濃度滷水,再轉移到小釜中,最後得到白色半球體,這就是煎好的鍋鹽,再敲碎打散,就成了散賣的海鹽。
煮鹽的黃金時段,是每年十月至一月間。這段時期是農閒,幾乎全齊地海濱的百姓,都會被發動起來,伐薪挑水,煮海為鹽。三個月,便能得鹽三萬六千鍾!這個數字,到田齊時翻了三倍,每年產十萬鍾。膠東的產量大概是五萬,但價格卻越來越貴,因為消耗的木材實在太多。加上重稅,產出的官鹽之價,跟蜜糖差不多。而同樣的方法,私鹽價格卻是官鹽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老百姓又不傻,肯定是寧可偷偷買私鹽了。
成本日益提高,銷路也被私鹽擠兌,膠東官鹽擴大再生產自然成了空談,這也是膠東產官鹽越來越不景氣的原因。
易華偉繼續道:「於是臣的義妹便想到北地郡花馬池製鹽的法子,不必煎煮,直接以陽光與風吹曬而得……,陛下,請跟我來。」
說著,易華偉在前面帶路,引領著秦始皇往海邊的鹽田深處緩緩走去。最先靠近的,是一個個坑窪之地,但這些可不是用來曬鹽的,而是專門制泥之處。
在這片海灘上挖掘的坑中,此時正滿滿地蓄著上次漲潮留下的海水。一群隸臣妾光著腳丫站在其中,手中持著帶齒的木耙,縱橫交錯地耙動著海水與泥沙,在熾熱的太陽暴曬下,海水與泥沙漸漸混合,變成了板結的塊狀物。隨後,這些塊狀物被一塊塊送去後方。
易華偉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說道:「這是製鹽的第一步。」
群臣們面面相覷,滿心疑惑,因為在他們看來,那些板結得黑乎乎的泥塊,與那白花花的鹽似乎毫無關係。
易華偉也不急於解釋,接著又將眾人引到了數條平行的溝渠處。他緩緩說道:「這是姜齊時就已修築的溝渠,歷經數百年,其目的是利用海潮,使海水經溝渠灌入蓄水塘,以便於取水煎煮。」
一行人順著溝渠,緩緩走到巨大的積水塘邊。這裡的海水被分到較淺的鹽池中,經過數日太陽的暴曬,水位略有降低。易華偉指著鹽池道:「這是製鹽第二步。」
每個鹽池邊,都架著一個畜力水車。蒙著眼睛的驢子在持續轉圈,帶動水車,源源不斷地將塘內海水提取,傳到下一站:濾池。
濾池的形制酷似梯田,每一層出水口都設有數層竹蓆,由固定的竹筐所承,還墊著竹片和茅草。含有大量鹽分的硬泥板被放置在中間。從蓄水塘處引過來的海水進入濾池後,從高往低流,在進入下一層前,先通過水位差被過濾一道,然後接連往復,一直濾上五六道才罷休。整個過程,短則一日,長則兩日。
易華偉詳細地解說道:「這是製鹽的第三步,淋鹵。整個過程雖然漫長,但過濾一天到兩天後,在最下層的濾池,就能得到濃度較高的滷水!要知道,只靠風吹日曬的話,這個過程需要十數日才行!在制好滷水後,鹽工們會揪下一段灌木判斷滷水的濃度。若枝條漂浮在滷水水面上,表明滷水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濃度,可以曬鹽了。若沉沒到水底或懸浮於水中央,則表明滷水濃度不足……」
秦始皇聽著易華偉的講解,微微頷首,神色間若有所思。
一路走來,一行人終於來到了曬鹽的鹽田中。易華偉令工匠略加改造,開挖了一些矩形的田畝,下面以石磚為底,淺而廣。濾池處合格的滷水被工匠隸臣們用小木桶挑至此處,澆灌在鹽田裡。
眼下正值午後,烈日炎炎,加上海風迅猛,滷水在不斷蒸發。鹽田底部已形成了晶瑩的鹽粒,待水分完全乾後,隸臣妾們又下到田中,用鏟子將鹽堆起來,每塊鹽田裡,都能積得半人高的鹽丘。
這些鹽丘看上去十分喜人,秦始皇讓人勺了一盞鹽來看看。卻見此鹽雪白細綿、品質純正,色澤竟不亞於安邑鹽。原來,先前的濾池鹽泥、竹蓆漏網,除了增加滷水濃度,還有一個用途,就是過濾海水中的雜質。故鹽田裡的滷水看上去十分潔淨,曬出的鹽雜質也較少。
質量沒問題,那秦始皇關心的,就是效率和產量了。看著易華偉,開口問道:「以新法之淋鹵曬鹽,須得幾天?」
齊人之所以煮鹽,就是因為單純曬鹽太慢了,且要看老天吃飯,一旦時間拖太長,驟雨降下,便前功盡棄,所以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曬鹽。
易華偉稟報導:「刮壤聚土,漏竅瀝鹵,三日而功成!至於曬鹽時,則需要天時地利,看準日頭正盛時,讓滷水在太陽下暴曬至傍晚,便可得鹽!」
總結下來,這法子只需要四天,五道工序!其速度竟不亞於煮海!而成本卻比煮海低了不少。
但這種法子極度依賴天時,首先製作鹽泥,必須等潮退以後再曬,一般每個月有兩次潮漲的時間,每次約有五六天,所以每個月能曬鹽的時間只有半個月至 20天左右。如果陽光不夠強烈,滷水出鹽率就很低,所以一年中曬鹽的最佳時間只有 4月到 10月,與煮鹽正好相反,這就意味著,要占用不少勞動人口從事此業。
齊以煮鹽之法,從十月到十二月忙活三個月,得鹽三萬六千鍾,約合二十多萬秦石。田齊時,開闢了新的鹽場,產量增加到了三十萬石,但因為種種原因,產鹽縮水到了五萬石。
「每月可產鹽幾何?」
在秦始皇想來,能趕上先前的產量,就已經不錯了。
但易華偉卻給了他一個大驚喜:「僅一月時間,這片鹽場便已得鹽 2萬石!就算每年只曬半載,亦能得鹽至少 12萬石,再加上其餘小鹽場,一年產 15萬石,不在話下!」
不僅產量比煮鹽多一半,成本也低了許多。秦始皇心中大喜,
李斯隨即在秦始皇面前認真地算了一筆帳:「陛下,凡食鹽之數,一月丈夫五升少半,婦人三升少半,嬰兒二升少半,如此算來,則五口之家,每月食鹽量為十五升。」
(一升約等於現在的二百毫升)
十五萬石鹽,可以供應一百萬戶家庭,約五百萬人口。這就意味著,莒縣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基礎上,還能額外解決四百多萬人的吃鹽問題!
而且這裡所產的鹽,還是質量較好的白鹽,並非夾雜了大量泥沙的黑鹽。這年頭的鹽,含雜質較多,許多地方的土鹽,必須「澄去泥土」,曬乾後才能食用,一斗鹽里有兩升泥土實屬正常現象。
章邯此時十分高興,他興奮地說道:「陛下,如此一來,若能將膠東之法拓展到天下,尤其是琅琊、東海、會稽三郡,每歲可多產鹽二三十萬石!如此,則少府可通過征鹽稅,獲得巨利!」
章邯作為專門管度支和量入為出的官員,相當於國家發改委,自然明白,鹽是代價最低、效果最好的徵稅手段!秦始皇聽著李斯和章邯的話,微微頷首,心中開始思考著如何將這新的製鹽之法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開來。
「趙高,你這個義妹不錯!給朕帶來不少驚喜,伊蘭,不愧為百姓所傳頌的『匠神』,哈哈哈哈~~有女如此,何愁我大秦不興!!」
秦始皇的笑聲在海邊的鹽場上空迴蕩,帶著滿滿的讚賞與欣喜,好一會,才轉頭看向易華偉道:「趙高,伊蘭又立此大功,你說,該如何獎賞她啊?!」
聽到秦始皇的話,李斯等人目露焦急。伊蘭現在已經是南院主章令,要是再升,該升什麼呢?少府?一個女子,如何能當此大任?心中充滿了擔憂,一方面擔心秦始皇的獎賞會打破傳統的官職體系,另一方面又害怕伊蘭的權力過大,對朝廷的穩定產生影響。
易華偉微微低頭,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伊蘭之功,確實當賞。但臣以為,獎賞需慎重考慮,既要體現陛下的恩寵,又不能破壞朝廷的規矩。或許可以賞賜伊蘭一些金銀財寶、土地房產,或者給予她一些榮譽和特權。」
秦始皇微微皺眉,似乎對這個建議並不滿意。他心中明白,伊蘭的功勞絕非一般的金銀財寶可以衡量。他沉思片刻後說道:「伊蘭之功,當以重賞。朕決定,封伊蘭為『海鹽侯』,賜食邑千戶!」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封侯,這是何等的榮耀!但對於一個女子來說,這無疑是前所未有的舉動。李斯等人面面相覷,想要勸諫,但看到秦始皇那堅定的眼神,又不敢輕易開口。他們心中明白,秦始皇一旦做出決定,便很難改變。
秦始皇微微眯起雙眸,靜靜地看著眾人臉上複雜的神情,心中已然明晰他們的擔憂。緩緩挺直身軀,那威嚴的氣勢瞬間瀰漫開來,而後開口道:
「朕深知你們的顧慮所在,然伊蘭之功勞,乃眾人有目共睹。朕向來賞罰分明,有功者必賞之。而且,朕此舉亦是為了激勵天下之人,讓他們知曉,只要有才能,立功勞,無論男女,皆能得到朕之賞識與重用。」
秦始皇的話語沉穩而有力,仿佛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眾人聽了秦始皇的話,心中雖仍存有疑慮,但也知道,秦始皇一旦做出決定,便極難更改。於是,眾人紛紛跪下,高呼萬歲,那聲音整齊而洪亮,表達著對秦始皇決定的擁護。
秦始皇輕輕擺了擺手,神色肅穆,再次開口道:「趙高舉薦有功,且多次於危難之際救駕,實乃忠勇之士,擢升為少府。望你在新職上勤勉奉公,為國家財政把好關,莫負朕之期望。章邯,此次雖護衛不利,但念你往日功績,轉為典客。你當在新的崗位上吸取教訓,妥善處理對外事務。」
「謝陛下!臣定竭盡所能,必不負陛下所望!」
易華偉聽聞自己被升為少府,連忙謝恩,言辭懇切地表示將竭盡全力為國家效力,不辜負秦始皇的信任。而章邯雖因護衛不利被轉任典客,心中略有失落,但也深知自己的過錯,同樣跪地領命。
(本章完)